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解构主义视角下归化和异化.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2468574
  • 上传时间:2021-12-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解构主义视角下归化和异化摘要:解构主义的提出对翻译理论发展有着积极推 作用美国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家韦努蒂主张异化翻译策略 本文通过介绍解构主义及理论发展,分析了在解构主义视角 下归化和异化最后对比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文, 对归化和异化进行进一步探索关键词:解构主义;归化;异化一、引言异化和归化两个重要翻译策略在翻译界的讨论一直没 有停止过归化和异化主要区别在于对待文化差异问题的不 同态度随着解构主义在翻译界应用和发展,文化差异问题 在翻译研究中备受关注虽然有不少翻译界学者对解构主义 视角下的归化和异化的论述分析,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少结 合具体翻译实例更进一步的说,正是因为真正翻译有关解 构主义西方翻译理论的译者很少,导致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在中国的实践应用几乎出现了空白《红楼梦》作为中国古 代四大名著,对其翻译起步也很早但在翻译界最具影响力 的两个译本是杨宪益和霍克思所译有关两个译本对比研究 很多,但从解构主义视角谈归化和异化的论述分析非常缺 乏基于以上几点,本文以《红楼梦》为例,分析对比了解 构主义下的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杨宪益和霍克思两 个译本中应用二、 解构主义理论内涵“解构主义”又叫"后结构主义”,德里达是解构主义 之父。

      它系统地消解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思想德 里达批判了西方哲学“逻各斯中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 观点-明确的内在含义是语言表达本身固有的,而语言只是 外壳,而意义才是真正的灵魂而它正是结构主义的精神支 撑解构主义否定了意义的本身固有的存在性,从未为语言 更多意义的存在提供可能性这种理论创新为翻译界带来了 新的研究方向解构主义目的就是”解构”,所谓的解构就是破坏在 解构主义指导下,对译文的创新这就要求翻译应该是模糊 的这一点与德里达“延异”内涵逻 辑具有统一一致性 所谓的“延异”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表现语言和言语的模糊 性和差异性与传统翻译标准相比,解构主义翻译标准是动 态和发展的这就要求翻译理念要与时俱进,在全球化背 景下,适应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翻译理论 和实践发展三、 归化和异化一两种翻译策略比较不少文章讨论“归化”与“异化”,有人提出这是中国 翻译理论界早已有之的直译意译的翻版归化与异化这两种 翻译策略,其实是对外来文化采取de不用的翻译态度归 化和异化的概念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 )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 Invisib订ity) —书中提出这一概念。

      韦努蒂认为归化这 种翻译策略体现了民族中心主义,因为它是一个把源语言文 本翻译成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传统价值观的过程在翻译中 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 策略归化应尽可能的原语文本所反应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 化之间的"文化对等”异化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 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 域性,故意打破目的语言常规的翻译它主张保留源语言文 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异化使译本读起来更有洋味儿正如 钱钟书把这两种情势叫做“汉化”与“欧化”归化和异化翻译动机是截然相反的归化目的在于最大 限度地保持目的语文化价值,能够让读者减少由于文化差异 所带来的翻译不对等异化目的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原语言文 化风格,拓展读者对外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实现外来 文化传播和渗透四、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异化解构主义理论是在异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是相 辅相成的,离开了解构主义的异化是理论的停滞,离开异化 谈解构主义缺乏了理论的基础解构主义翻译观强调译本与 原文是平等互补关系,不是传统翻译理论所认为译文要忠于 原文,消除差异正如翻译学者布朗绍所说":翻译是纯粹的差异游戏,翻译总得涉及差异,也掩饰差异,同时又偶尔显露差异,甚至经常突出差异。

      这样,翻译本身就是这差异的活命化身”陈德鸿,张南峰2000 : 250)解构主义打破了原作者和原文高于译者和译本这种不平等 的传统地位韦努蒂说:“一篇译作是永远不 能“忠于原文的,它多少总是“自由发挥的,它永 不固定自己的身份,永远有缺陷,需要补足,它也永不 可能是透明的表述,而只是一种诠释的转化,把外语文 本里的多义与歧义显露出来,又代入另一套同样多面、 同样分歧的意义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于保护原文中包含 的文化因素,而不是传统翻译理论所强调的消除差异异化 的目的同样是保留差异,保持本文文化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五、《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的归化和异化杨宪益然有各种不同的翻译风格和翻译策略从这个 这些变幻莫测可以看出,霍克斯目标读者是受过教育的西方 人但没有对中国文化深厚了解,但仍想享受在阅读中国经典 的过程因此,杨宪益曾说,"我们不只是为美国人或澳大 利亚人翻译,还有那些能够读懂英语亚洲人和非洲人两 位翻译家对待读者态度的不同以及他们翻译环境不用早就 了两个译本采用的不用的翻译策略杨宪益更偏向用异化而 霍克思更善于采用同化的翻译方法例一:薛姨妈道:‘我的儿,你们女孩儿家那里知道?自古 道:”千里姻缘一线牵。

      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预先注 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那 怕隔着海呢,若有姻缘的,终久有机会作成了夫妇这一 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第五十七回)霍克思: “My child, ” said Aunt Xue, you are too young to understand these things・ Old folk talk about “the unseen thread that binds” ・ They say that marriages are decided by an Old Man Under the Moon who joins future couples together by tying them round the ankles with a scarlet thread, and once he,s done that, it doesn" t matter how far apart they are, even if there are oceans between them, sooner or later some thing will happen to bring them together and they will end up husband and wife・ These things are quite unpredictable・ 杨: A red thread红色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

      在中国,红色象征喜 气洋洋景象或者热情洋溢的精神状态而西方对红色的理解 则截然不同在他们看来红色是邪恶势力的象征总是与血 腥有关在这,霍克思把红丝翻译成"a scarlet thread “而杨宪益直接译成“ a red thread"因为在英语中红 色代表血液而其同义词代表鲜红色的东西这样更加接近中 文中红色的意义虽然这种译法能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 受,但是读者无法了解红色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文化内涵例二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巧死人的事儿!”(in the 55th chapter) (zhourui jia de ting le xiao dao: ” amituofo,zhen shi qiao sir en de shi er! )杨:^Gracious Buddha! v Mrs・ Zhou chuckled, "howterrible chancy!霍: "God bless my soul! ” Zhou Rui,s wifeexclaimed, “you would certainly need some patience・”“我佛立愿,原是一切众生无论鸡犬都要度他。

      (inthe 77th chap ter) ( “Wo fo li yuan, yua n shi yi qie zhong sheng wu lun ji quan dou yao du ta. ” Our Buddha wishes to save all living creatures whether it is a chicken or a dog・)杨: “Our Buddha^ s wish is to save all livingcreatures, yes, even chickens and dogs・・霍: “And not only men, for when the Blessed Lordmade his vow, it was to work for the salvation of all sentient beings!.杨先益把佛译成“Buddha” ,这种译法符合异化的翻 译策略,为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宗教文化的机会霍克思把 阿弥陀佛和佛译成"God bless my soul" and “the Blessed Lord”这样英语母语的读者更容易接受,因为他 们信仰基督。

      五、结语在解构注意视角下的归化和异化在翻译界是个有争议 的话题加上该理论的实践基础非常薄弱因此仅仅结合两 篇译本的分析论述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翻译实践与理 论的结合但希望本文的尝试性探讨能够丰富这一话题,并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大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度参考文献:[1] 张永喜•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再思[J].外语研究,2006 (6: 55-58)[2] Hawkes, David (trans) . The Story of the Stone[M]. London: Penguin Books , 1973-1980[3]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trans) .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Bei 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1[4] 包通法跨文化翻译中异质文化"本土化”接受视 域或厘定de哲学思辨[J]上海翻译,2005 (4) 47-5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