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关节活动度评定课件.ppt
46页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关节是指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之间的连接部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是指一个关节从起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运动范围(即运动弧)关节活动度评定是针对一些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身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首要评定过程,如关节炎、骨折、烧伤以及手外伤等一、关节的分类、结构及特性一、关节的分类、结构及特性(一)关节的分类•根据关节的功能又可将关节分为不动关节,如颅盖骨之间的连接、胸肋关节;微动关节如胫腓关节、尺桡关节;动关节如肩关节、髋关节动关节因两骨之间的关节面被位于关节腔内的滑液和滑膜分开,此类关节也称为滑膜关节•关节活动度的测定一般指滑膜关节(二)滑膜关节的结构•典型的滑膜关节(见图101)应具备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周围的韧带和肌肉以及具有分泌滑液以营养和散热的组织──滑膜1.关节面关节面 2.关节囊关节囊3.关节内软骨关节内软骨4.脂肪垫脂肪垫5.韧带韧带6.肌腱肌腱 7.滑膜囊滑膜囊(三)滑膜关节的分类1.根据运动轴的数目 可分为单轴关节(沿一条轴运动)、双轴关节(沿两条轴运动)和多轴关节(沿三条或更多条轴且方向位于这些轴之间运动)。
运动轴有:1)额轴:沿额状面(左右方向的平面)而设的横轴,如指关节屈、伸的轴2)矢状轴:沿矢状面(前后方向的平面)而设的轴,如桡腕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轴3)垂直轴:与身体纵轴平行,如寰椎在枢椎齿突上左、右回旋的运动轴 2.根据关节面的形状 可分为滑车关节、圆柱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三)滑膜关节的分类•滑车关节/屈戌关节:•车轴关节/圆柱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球窝关节•平面关节:(三)滑膜关节的分类3.根据组成关节骨的数目 可分为单一关节和复合关节•单一关节:由两骨构成的关节,如指间关节•复合关节:由两块以上的骨构成的关节包在一个囊里,但其中每一个骨都可单独活动,如肘关节(四)滑膜关节的运动方向•关节的运动方向包括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转、翻转4种1.屈和伸 关节在矢状面绕着额状轴运动如果关节的远端向近端接近,关节之间的夹角变小为屈反之,离开近端,夹角变大则为伸关节过伸是指关节在标准解剖位以外的运动,如肘关节和膝关节均有一定度数的过伸2.内收和外展 关节在额状面内绕着矢状轴运动如果关节的远端接近身体的中线为内收,离开身体中线则为外展,如肩关节的内收和外展。
3.旋转 关节在水平面内绕着垂直轴转动向内或向前转动称内旋或旋前,向外或向后转动称外旋或旋后,如肩关节和髋关节的内旋和外旋,前臂的旋前和旋后4.翻转 指踝和足的联合运动足底向内侧转动,足的内侧缘抬起为内翻;足底向外侧转动,足的外侧缘抬起为外翻(五)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通常稳定性大的关节灵活性较差;灵活性大的关节则稳定性较差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两关节的面积差 面积差大者,关节灵活性大;面积差小者,关节灵活性小2.关节囊 关节囊厚而紧张,关节灵活性小,稳定性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灵活性大,稳定性小3.关节韧带 韧带多或强,关节稳定性大,灵活性小;韧带少或弱,关节稳定性小,灵活性大4.肌肉 关节周围的肌肉多而强,关节的稳定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少而弱或肌肉有良好的伸展性和弹性,关节的灵活性就大(六)关节运动的类型•根据关节运动的动力来源,可分为:①主动运动:关节运动完全由肌肉收缩完成,没有任何外界帮助的称为主动运动;②)被动运动:关节运动中肌肉没有任何收缩,完全由外力来完成的称为被动运动;③主动助力运动:关节运动中肌肉虽然有收缩但不能作全范围的运动,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才能完成。
外力可以是徒手的或机械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或自身的健侧肢体二、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各种因素二、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各种因素1.关节面的面积大小的差别2.关节囊的厚薄及松紧度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4.关节周围肌肉或软组织的伸展性和弹性状况5.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疼痛6.肌肉痉挛7.软组织挛缩8.肌肉无力9.关节内异常10.关节僵硬第二节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方法主要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方法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方法除常使用量角器和皮尺测量外,还可以利用特定的仪器和设备来准确地评定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因为使用不方便、耗时及价格昂贵等原因,所以临床应用并不广泛包括主动ROM测定和被动ROM测定一、评定的原则一、评定的原则(一)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1.确定功能受限或引起不适的程度2.确定恢复功能或减少不适所需的角度3.记录功能的恢复情况4.从客观上判断疗效5.制定适当的康复目标6.选择适当的治疗技术、摆放技术和其他减少受限的方法7.确定是否需要夹板和其他辅助器具(二)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工具及评定原则1. 测量工具 用于关节测量的工具包括量角器、带刻度的尺子、电子测角器等其中量角器为测量ROM的常用工具,见图。
它们由金属或塑料制成,规格不等量角器由一个带有半圆形(0°~180°)或圆形(0°~360°)角度计的固定臂(近端臂)及一个移动臂(远端臂)组成移动臂通过铆钉固定在角度计上并随着远端肢体的运动在角度计上读出关节活动度数(二)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工具及评定原则3. 测量结果的记录 记录ROM测量的结果应包括以下几个项目:关节的名称与左右;关节强硬、强直或挛缩的位置;主动ROM和被动ROM;测量时的体位;测量过程中运动的方向以及有无误差•治疗师在记录ROM的起始位和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角度的终末位的度数时,一般从0°开始逐渐增加至180°如果起始位不是0°,说明存在有某种受限的因素例如:(1)肘关节正常ROM记录为0°~140°,伸展受限:15°~140°,屈曲受限:0°~110°;(2)异常肘关节过伸在记录之前应标出过伸的度数并标上负号如正常:0°~140°,异常过伸:20°~140°关节 活动度关节 活动度颈椎屈曲 0°~45° 伸展 0°~45° 侧屈 0°~45° 旋转 0°~60°胸腰椎屈曲 0°~80° 伸展 0°~30° 侧屈 0°~40° 旋转 0°~45°肩屈曲 0°~170°后伸 0°~60° 外展 0°~170° 水平外展 0°~40° 水平内收 0°~130° 内旋 0°~70° 外旋 0°~90°肘和前臂屈曲 0°~135°-150° 旋后 0°~80°-90° 旋前 0°~80°-90°腕掌屈 0°~80° 背伸 0°~70°尺偏 0°~30°旋转 0°~45°肩屈曲 0°~170°后伸 0°~60° 外展 0°~170° 水平外展 0°~40° 水平内收 0°~130° 内旋 0°~70°外旋 0°~90°指间关节屈曲 0°~80°-90° 外展 0°~50°髋屈曲 0°~120° 伸展 0°~30° 外展 0°~40° 内收 0°~35°内旋 0°~45° 外旋 0°~45°膝 屈曲 0°~135°踝背屈 0°~15° 跖屈 0°~50° 内翻 0°~35°外翻 0°~20°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一)脊柱1.颈椎关节活动度(1)颈前屈(0°~45°,见图104)•体位:端坐或直立位。
•运动测量:要求患者屈颈使下颌贴近胸部,治疗师测量运动起始位与终末位之间的角度或从下颌至胸骨角的距离•使用量角器时,治疗师将轴心位于下颌角,固定臂靠在患者肩上,同时将一压舌板置于患者齿间,使量角器的移动臂与压舌板平行当患者进行颈屈运动时,随着压舌板的下移,移动臂与压舌板始终保持平行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2)颈后伸 (0°~45°,见图10-5)•体位:端坐或直立位•运动测量:要求患者仰望天花板使头的背侧靠近胸椎量角器的轴心位于下颌角,治疗师握住角度计将之固定臂靠在患者的肩上,移动臂与向上运动后处于终末位的压舌板平行•图10-5颈后伸(A)起始位;(B)终末位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3)颈侧屈 (0°~45°,见图10-6)•体位:端坐或直立位•运动测量:要求患者向侧方屈颈使耳朵向肩部移动,用量角器测出它的运动角度或者用刻度尺量出从耳朵至肩部的距离如果使用量角器的话,它的轴心位于第七颈椎的棘突,固定臂放在患者肩上与地面平行(起始位:90°)或垂下与患者胸椎平行(起始位:0°),移动臂对准患者的枕后隆突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4)颈旋转 (0°~60°,见图10-7)•体位:仰卧位。
•运动测量:要求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然后从右往左进行旋转如果使用量角器,它的起始位为90°,轴心位于头顶,固定臂与地面平行或与测量一侧的肩峰平行,移动臂对准鼻尖•图10-7颈旋转(A)起始位;(B)终末位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2.胸、腰椎关节活动度(1)脊柱前屈 (0°~80°,见图10-8)•体位:直立位•四种测量方法:测量躯干相对纵轴向前屈曲的角度,治疗师固定住患者骨盆并观察任何脊柱前屈过程中的变化;测量患者向前弯腰指尖所能触碰到的腿的位置;测量患者弯腰后指尖与地面的距离;测量患者直立和弯腰后的第七颈椎至第一骶椎的脊柱长度,该方法可能是该运动最精确的测量方法一个正常成年人脊柱前屈后所增加的平均长度为1.6cm,但是如果患者直背弯腰的话,在长度方面将不会有任何变化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2)脊柱侧屈 (0°~40°,见图10-9)•体位:直立位•运动测量:测量躯干侧屈有几种方法供选择用卷尺来测量躯干相对垂直位时所倾斜的程度其他方法还包括:①评定第七颈椎棘突相对骨盆的位置;②测量侧屈时指尖与膝关节的距离;③使用长臂量角器,将其轴心置于第一骶椎,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对准第七颈椎棘突。
•图10-9脊柱侧屈(A)起始位;(B)终末位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3)脊柱后伸 (0°~30°,见图10-10)•体位:直立或俯卧位•运动测量:要求患者在固定骨盆的同时向后伸展脊柱当患者处于直立位运动时,治疗师可在前面提供必要的辅助并测量脊柱直立位时伸展的角度测量时,移动臂对准第七颈椎棘突4)脊柱旋转 (0°~45°,见图1011)•体位:仰卧或直立位•运动测量:要求患者在维持骨盆中立位的同时旋转上躯干,直立位时尤其要注意固定骨盆运动范围以角度为单位来记录,以头顶心为旋转轴并通过肩的旋转来测量运动弧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上肢关节1.肩关节活动度(1)肩关节屈(0°~170°,见图1012)•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肱骨处于中立位)•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肱骨侧面的肩峰,固定臂与躯干平行,移动臂与肱骨平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屈肩的同时,轴心逐渐移向肩的后部,因此当测量终末位的角度时,轴心应置于三角肌群所形成皱褶末端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2)肩关节伸(0°~60°,见图10-13)•体位:坐位或俯卧位(肱骨处于中立位)。
•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肱骨侧面的肩峰,固定臂与躯干(腋中线)平行,移动臂与肱骨平行注意患者肩后伸时轴心的位置不变;运动时伴随有肩胛骨的轻微向上倾斜,避免肩胛骨的过度运动•图10-13肩关节后伸(A)起始位;(B)终末位(3)肩关节外展(0°~180°,见图10-14)•体位:坐位或俯卧位(肱骨处于外旋位)•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肩峰的后部,固定臂与躯干(脊柱)平行,移动臂与肱骨平行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4)肩关节内收、内旋(0°~60°,见图10-15)•体位:坐位(肱骨紧靠躯干,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并与身体的冠状面垂直)•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肘关节的鹰嘴突,固定臂和移动臂与前臂平行注意:当肩关节内旋时固定臂仍保留于原来的位置与地面平行,移动臂则跟随前臂移动•图10-15肩关节内旋、内收(A)起始位;(B)终末位(5)肩关节外展、内旋(0°~70°,见图10-16)•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 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并与身体的冠状面垂直)•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鹰嘴突,固定臂和移动臂与前臂平行注意:当肩关节内旋时固定臂仍保留于原来的位置与地面平行,移动臂则跟随前臂移动。
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6)肩关节内收、外旋(0°~80°,见图10-17)•体位:坐位(肱骨紧靠躯干,肘关节屈曲90°,前臂处于中立位并与身体的冠状面垂直)•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鹰嘴突,固定臂和移动臂与前臂平行注意:当肩关节外旋时固定臂仍保留于原来的位置与地面平行,移动臂则跟随前臂移动•图10-17肩关节内收、外旋(A)起始位;(B)终末位(7)肩关节外展、外旋 (0°~90°,见图10-18)•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鹰嘴突,固定臂和移动臂与前臂平行注意:当肩关节外旋时固定臂仍保留于原来的位置与地面平行,移动臂则跟随前臂移动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8)肩关节水平外展 (0°~40°,见图10-19)•体位:垂直坐位(肩关节外展90°,肘伸,掌心朝下)•量角器摆放:轴心以肩峰突为中心,固定臂与肩峰至头颈的连线平行,移动臂与肱骨平行•图10-19肩关节水平外展(A)起始位;(B)终末位(9)肩关节水平内收 (0°~130°,见图10-20)•体位和量角器摆放:同水平外展。
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2.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伸展屈曲 (0°~135°150°,见图10-21)•体位:站位、坐位或仰卧位(肱骨紧靠躯干,肩关节外旋,前臂旋后)•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肱骨外上髁即肘关节皱褶的末端,固定臂与肱骨干中线平行,移动臂与桡骨平行在运动结束之后,由于肌肉组织的活动,与肱骨外上髁有关的肘关节皱褶的位置将产生变化,因此,量角器的轴心在终末位时需重新放置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3.前臂活动度(1)前臂旋后 (0°~80°90°,见图10-22、10- 23)•体位a:坐位或站位(肱骨紧靠躯干,肘关节屈曲90°,前臂处于中立位并与身体的冠状面垂直)•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腕关节掌侧横纹与尺骨远端的交点即尺骨茎突,移动臂与腕关节掌侧横纹平行,固定臂则与地面垂直注意:在前臂旋后完成后,量角器需重新放置以确保移动臂通过前臂远端的中心•图10-22前臂旋后(1)(A)起始位;(B)终末位•体位b:患者手握一支铅笔使其与地面垂直,其余同上•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第三掌骨头,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与铅笔平行。
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2)前臂旋前(0°~80°90°,见图10-24、10-25)•体位a:坐位或站位(肱骨紧靠躯干,肘关节屈曲90°,前臂处于中立位并与身体的冠状面垂直)•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腕关节背侧横纹与尺骨远端的交点即尺骨茎突,移动臂与腕关节背侧横纹平行,固定臂则与地面垂直注意:在前臂旋前完成后,量角器需重新放置以确保移动臂通过前臂远端背侧的中心•图10-24前臂旋前(1) (A)起始位;(B)终末位•体位b:患者手握一支铅笔使其与地面垂直,其余同上•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第三掌骨头,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与铅笔平行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4.腕关节活动度(1)腕关节掌屈 (0°~80°,见图10-26) •体位:坐位(前臂中立位,前臂和手的尺侧面置于桌面上)•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腕关节桡侧的桡骨茎突,固定臂与桡骨平行,移动臂与食指掌骨平行•图10-26腕关节掌屈(A)起始位;(B)终末位(2)腕关节背伸 (0°~70°,见图10-27)•体位和量角器摆放:同掌屈•图10-27腕关节背伸(A)起始位;(B)终末位(3)腕关节尺偏 (0°~30°,见图10-28)•体位:坐位(前臂旋前,掌心朝下置于桌面上)。
•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腕关节背侧第三掌骨的根部,固定臂与第三掌骨平行•图10-28腕关节尺偏(A)起始位;(B)终末位(4)腕关节桡偏(0°~20°,见图10-29)•同尺偏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5.手指关节活动度(1)掌指关节(MP)屈曲(0°~90°,见图10-30)•体位:坐位(前臂中立位,腕关节0°位,前臂和手的尺侧置于桌面上)•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掌指关节顶端中心,固定臂与掌骨平行,移动臂与近端指骨平行•图10-30掌指关节屈曲(A)起始位;(B)终末位(2)掌指关节(MP)过伸(0°~15°45°,见图10-31)•体位:坐位(前臂中立位,腕关节0°位,前臂和手的尺侧置于桌面上)•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掌指关节顶端中心,固定臂与掌骨平行,移动臂与近端指骨平行•图10-31掌指关节过伸(A)起始位;(B)终末位(3)掌指关节(MP)外展(0°~25°,见图10-32)•体位:坐位(前臂旋前,手心向下置于桌面上,手指伸直)•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掌指关节中心,固定臂与掌骨平行,移动臂与近端指骨平行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4)近端指间关节(PIP)屈曲(0°~110°,见图10-33)•体位:坐位(前臂中立位,腕关节0°位,前臂和手的尺侧置于桌面上)。
•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近端指间关节的背侧中心,固定臂与近端指骨平行•图10-33近端指间关节屈曲(A)起始位;(B)终末位(5)远端指间关节(DIP)屈曲(0°~80°,见图10-34)•体位:坐位(前臂中立位,腕关节0°位,前臂和手的尺侧置于桌面上)•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远端指间关节背侧,固定臂与中间指骨平行,移动臂与远端指骨平行 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6.拇指关节活动度(1)拇指掌指关节(MP)屈曲(0°~50°,见图10-35)•体位:坐位(前臂旋后45°,腕关节0°位,前臂和手置于桌面上)•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掌指关节背侧,固定臂与拇指掌骨平行,移动臂与近端指骨平行•图10-35拇指掌指关节屈曲(A)起始位;(B)终末位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2)拇指指间关节(IP)屈曲(0°~80°90°,见图10-36)•体位:坐位(前臂中立位,腕关节0°位,前臂和手的尺侧置于桌面上)•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指间关节背侧,固定臂与近端指骨平行,移动臂与远端指骨平行•图10-36拇指指间关节屈曲(A)起始位;(B)终末位(3)拇指桡侧外展(0°~50°,见图10-37)•体位:坐位(前臂旋前,手掌朝下置于桌面上)。
•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拇指掌骨根部,固定臂与桡骨平行,移动臂与拇指掌骨平行 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4)拇指掌侧外展(0°~50°,见图10-38)•体位:坐位(前臂中立位,腕关节0°位,前臂和手的尺侧置于桌面上,拇指旋转至手的掌侧面)•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拇指掌骨的根部,固定臂与桡骨平行,移动臂与拇指掌骨平行•图10-38拇指掌侧外展(A)起始位;(B)终末位(5)拇指对指(见图10-39)•通过使用刻度尺测量拇指指腹至小指指腹的距离来评估 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三)下肢关节1.髋关节活动度(1)髋关节屈曲(0°~120°,见图10-40)•体位:仰卧位(髋关节、膝关节伸展)•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股骨大转子侧面,固定臂指向骨盆侧面,移动臂与股骨长轴平行在测量过程中膝关节屈曲•图10-40髋关节屈曲(A)起始位;(B)终末位(2)髋关节伸展(0°~15°30°,见图10-41)•体位:俯卧位(髋膝中立位)/侧卧位/仰卧位•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股骨大转子侧面,固定臂指向骨盆侧面,移动臂与股骨长轴平行在测量过程中膝关节屈曲。
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3)髋关节外展(0°~45°,见图10-42)•体位:仰卧位•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髂前上棘,固定臂位于两髂前上棘的连线上,移动臂与股骨长轴平行注意:测量起始位时,固定臂与移动臂的夹角为90°,故测量后需再减去90°以获得正确的ROM•图10-42髋关节外展(A)起始位;(B)终末位(4)髋关节内收(0°~35°,见图10-43)•体位:仰卧位(髋、膝关节伸展于0°中立位)•量角器摆放:与髋外展的放置方法相同注意:待测下肢应外展、屈膝置于检查台边;测量起始位时,固定臂与移动臂的夹角为90°,故测量后需再减去90°以获得正确的ROM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5)髋关节内旋(0°~35°,见图10-44)•体位:坐位或仰卧位(髋、膝屈曲于90°)•量角器摆放:轴心置于胫骨平台的中点,固定臂和移动臂与胫骨长轴平行当髋关节内旋时固定臂仍保留于原来的位置与地面垂直,移动臂则跟随胫骨移动•图10-44髋关节内旋(A)起始位;(B)终末位(6)髋关节外旋(0°~45°,见图10-45)•体位:坐位或仰卧位(髋、膝屈曲于90°)。
•量角器摆放:与髋内旋的放置方法相同注意:待测量下肢应屈膝使下肢靠在台下或屈髋屈膝使脚置于台上休息,同时,躯干保持于直立位另外,测量角度应减去90°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2.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伸展屈曲(0°~135°,见图10-46)•体位:俯卧(髋、膝关节伸展)•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膝关节的腓骨小头,固定臂与股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腓骨长轴平行•图10-46膝关节(A)伸展;(B)屈曲3.踝关节活动度(1)踝关节背屈(0°~20°,见图10-47)•体位:仰卧位或坐位(坐位时膝关节屈曲90°),踝关节处于中立位•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踝中点下约2.5cm,固定臂与腓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第5跖骨平行注意:测量起始位时,固定臂与移动臂的夹角为90°,故测量后需再减去90°以获得正确的ROM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2)踝关节跖屈(0°~45°50°,见图10-48)•体位:仰卧位或坐位(坐位时膝关节屈曲90°),踝关节处于中立位•量角器摆放:与踝背屈的放置方法相同•图10-48踝关节跖屈(A)起始位;(B)终末位(3)踝关节内翻 (0°~35°,见图10-49)•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于中立位)。
•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临近跟骨的外侧面,固定臂与胫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足跟的跖面平行注意:测量起始位时,固定臂与移动臂的夹角为90°,故测量后需再减去90°以获得正确ROM•图10-49踝关节内翻(A)起始位;(B)终末位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4)踝关节外翻 (0°~35°,见图10-50)•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于中立位)•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跖趾关节内侧面的中点,固定臂与胫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足底的跖面平行注意:测量起始位时,固定臂与移动臂的夹角为90°,故测量后需再减去90°以获得正确ROM谢谢!谢谢!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