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doc
10页德化县旅游业开展根本思路〔目录〕 一、德化县旅游业开展现状〔一〕旅游业开展特点〔二〕旅游业开展优势〔三〕旅游业开展机遇〔四〕旅游业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德化县旅游业开展设想〔一〕指导思想〔二〕开展目标三、德化县旅游业开展对策与措施〔一〕加强旅游工作领导〔二〕加大旅游引资投入〔三〕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四〕挖掘旅游文化涵〔五〕优化旅游要素配置〔六〕完善旅游根底设施〔七〕开发旅游精品路线〔八〕创新旅游促销手法四、近期旅游业开展建议 德化县旅游业开展根本思路〔修改稿〕旅游业属于"无烟〞产业,是当今世界开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是现代效劳业的重要组成局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促进开放,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德化县旅游业开展现状德化县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自然景观优美,历史古迹众多,瓷艺术精湛,山水风光秀丽,民俗风情得体,成为旅游业开展的重要根底〔一〕旅游业开展特点1、起步晚、开展快2005年,德化县接待旅游人数达27.6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12.3万人次,年均增长15.6%,"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15%;2005年旅游总收入8280万元,比2000年增加3690万元,年均增长15.6%,"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15%。
据统计,按旅游目的分类,游客以度假休闲、观光游览为主的占70%左右;科研调查、商务活动、公务、进香朝拜、健身、购物和其它旅游的大约占30%2、旅游资源分布集中德化旅游资源集中在北部赤水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以及城关浔中镇,有"一窑两漂四山〞〔即屈斗宫古窑址,石牛山、戴云山、唐寨山、九仙山和石龙溪、桃仙溪〕等重要旅游景点城区旅游资源包括浔中镇和龙浔镇,是以瓷及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区;石牛山旅游资源包括南埕镇与水口镇的东南部区域;戴云山与九仙山旅游资源包括赤水镇、上涌镇、雷峰镇和大铭乡;其中,戴云山和双芹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九仙山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重的旅游区域北部的汤头乡、梅乡、大铭乡和南部的国宝乡、三班镇,旅游资源比拟少3、游客本省为主、外省境外为辅从游客来源地分析,2002年国游客占99.7%,境外游客占0.03%在国游客中,省游客占77.2%,省外游客占22.8%据2004年市场调查资料,、、、、、、等地客源占16%以上由于交通等根底设施不完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正在开展中,游客到德化只有公路,县城通往景区大都没有开通固定旅游公交巴士,因此,到德化游客以自驾车族的散客为主,旅游团客流尚未形成规模。
〔二〕旅游业开展优势1、气候舒适宜人德化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6C-19.5C〔海拔240-1000米〕,最热月〔七月〕为23C-27.5C,最冷月〔一月〕为6.5C-10.5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凉适中森林覆盖率到达77.3%,居市首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2、旅游资源丰富德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全县有61个旅游资源根本类型,旅游资源单体有132个,包括五级1个、四级7个、三级14个、二级32个和一级78个其中,优良〔五、四、三〕级的旅游资源22个,占全县旅游资源单体数的16.67%;普通〔二、一〕级的旅游资源110个,占全县旅游资源单体数的83.33%,生物景观丰度高,山地旅游资源相当出色在人文旅游资源中,瓷、艺文化资源积淀深厚,瓷窑、坊遗址遗迹丰富,古代建筑占绝大多数,以建筑为主〔1〕自然旅游资源德化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名山胜景众多石牛山既有名胜古迹、摩崖石刻,保存完好的中生代火山口,又是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为一体的天然景区;九仙山有知名的古刹及唐宋文物遗址;戴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天然植物博物馆〞、"天然动物园〞、"天然药材宝库〞等美誉;唐寨山风光宜人,为省级森林公园;小湖村千年樟树王与大正寨村千年杉树王交相辉映;水口镇拥有我省最大的瀑布群。
龙门滩水库青山环抱,湖中岛屿点缀,湖光山色环境优美;温泉资源丰富,主要有蕉溪温泉群、南埕温泉、汤坑温泉、汤岭温泉等〔2〕人文旅游资源德化的寺庙、名人堂屋、古城寨和革命斗争遗址等旅游资源众多,比拟著名的有:建于南北朝的戴云寺,五代后唐的周香林寺、程田寺,宋代的狮子岩、龙峰岩、西天寺、龙图宫和大卿宫,元朝的金液洞,明朝的祖龙宫、圣天宫和宏祠宫、龙湖寺;归德场颜仁郁故居、永茂堂,侍省使曾宏墓〔又称丞相墓〕,曾任教谕兼才墓、科荣堂和凤阳堂等此外,还有建于1722年占地面积3648平方米的大兴堡、宋朝的登龙桥、明代的广济桥、元代的通驷桥、清代的粹美桥和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蕉溪支涧拱桥,以及十万抗元斗争遗址群、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活动遗址、岐山堂革命遗址、宴林口桥、迎仙宫等〔3〕艺旅游资源德化是中国瓷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拥有宋、元、明、清时期200多处古窑址,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其中"屈斗宫古窑址〞 为我国宋元时代重要的古外销瓷遗址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目前,德化已建成瓷职业技术学院、瓷博物馆,并拟建瓷文化公园和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的〔中国〕瓷城;有100多种产品和瓷种在国外获奖,被誉为"瓷国明珠〞和"中国瓷艺术之乡〞。
3、有潜力较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德化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麓,与永泰县,**县、大田县,仙游县和永春县接壤,有利于吸引周边游客资源近年来,德化加强旅游市场环境建立,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整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瓷工艺、艺休闲等旅游资源,扩大旅游开放领域,开展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打响"中国旅游﹒戴云之旅〞旅游品牌,主动融入厦漳泉、闽粤赣和泛珠三角旅游合作圈,建立海峡西岸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区,为旅游业开展创造了条件〔三〕旅游业开展机遇1、国际旅游"热点〞加快向中国转移随着要素资源流动和产业转移的不断加快,中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为中国承接世界旅游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长期以来,欧美就是全球旅游业的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场,亚太地区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旅游业增长最快的区域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5年欧美国家在全球旅游市场中仍将保持优势,但增速放缓,包括中国在的东南亚国家呈现较快增长,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国另据"2020年世界旅游开展预测报告"预测,1995—2020年入境旅游人数平均增长率为8.0%,高于美国3.5%、法国1.8%、西班牙2.4%、墨西哥3.6%和捷克4.0%的增长速度。
2、旅游效劳业开展空间巨大兴旺国家经历说明,人均GDP到达1000美元以后,旅游群众化、普遍化进入快速开展期我国已经到达这一临界值,沿海兴旺地区早已超过这一临界值2005年中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6%左右,离12%的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国旅游开展潜力很大"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将迅猛增加2005年,国旅游收入突破5000亿元,比2000年增加1535.2亿元,年递增7.61%"十一五〞期间,国家拟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增加旅游投入、改革休假制度等政策,将强化居民的旅游消费意识,为德化旅游业开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3、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包含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开发等行业直接相关,还与工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咨询、环保等新兴行业关联,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行业细分达100多个,拉动经济作用十清楚显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开展文化、旅游、社区效劳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为效劳业"龙头〞旅游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以旅促农推进新农村建立旅游业开展对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加快新农村建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村旅游资源丰富,许多的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休闲度假区,大多集中在农村因此,旅游行业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这一主题,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扩大旅游区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到达以旅促农的目的;而农民收入增加,也会刺激旅游需求与此同时,要把旅游业开展与农村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结合起来,加快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村开发旅游产业5、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立带来机遇"十一五〞规划建议把 "海峡西岸〞写进了中央文件,标志着进入一个新的开展阶段随着鼓励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立政策的陆续出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的迅猛增长,将给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开展机遇〔四〕旅游业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德化旅游业还处于观光门票初级开展阶段,旅游根底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效劳比拟落后,尤其是缺乏文化底蕴深厚、闻名海外的旅游景区和特色娱乐工程1、旅游资源利用率低德化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比拟丰富,但受限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整合提高等问题,旅游根底设施建立滞后,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缺乏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不多,没有形成足够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许多旅游景点没开辟旅游线路,也没有旅游效劳机构组织提供效劳,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2、区位交通因素制约德化属于典型的山区县, "四不靠〞〔不靠港口、不靠机场、不靠铁路、不靠主干公路〕特征明显加上远离中心城市,距历史文化名城市128公里,距经济特区170公里,距省会市195公里,与现有的经济、行政和旅游中心相距较远近年来,德化根底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经省道203和206线可以直通境外,但山高、坡陡、弯多,路况比拟差,公路等级低,其中四级路占95.5%,严重制约了旅游业开展据调查,交通是游客〔占36.8%〕对德化旅游最不满意的要素,已严重影响到游客的可达性、舒适度及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印象,成为旅游业开展的"瓶颈〞3、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德化以瓷文化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素质目前,德化旅游企业的"散、小、弱、差〞现状,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管理、三流效益〞现象,企业管理水平低全县饭店、旅行社数量少,上档次不多,旅游接待能力有限景点设施简陋,景区收入很大程度依赖门票,缺乏特色旅游产品,旅游市场营销落后,效劳质量不到位;旅游企业横向联系、开展区域协作力度缺乏,人才缺口大,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旅游业开展。
4、投入缺乏,根底设施配套滞后德化旅游业起步晚,融资渠道窄,投资缺乏,导致配套设施滞后,众多旅游资源尚待开发,形成不了规模效应,2005年德化旅游投入仅200多万元,只是杯水车薪政府投资有限,民间很难筹集大量资金,许多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科学开发,旅游产品更新慢,新产品缺乏特色,"小产品做不大,好产品做不精〞,可持续开展能力不强除硬环境差外,本地缺乏高层次旅游筹划人才,也是德化旅游业开展滞后的重要原因5、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德化旅游业由县文体局分管,没有专门的旅游管理部门,各方利益主体不同,行业管理较为薄弱一方面是条条分割旅游行业多头管理现象突出,不少地方风景区属建委部门管理,寺庙道观属部门管理,文化古迹、娱乐场所归文化部门管理由于行业性质不同,专业不对口及部门利益驱动,管理景区单位缺乏积极性,而有开发积极性的单位却无权协调和管理景区另一方面是块块分割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由各个村镇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少,造成村镇之间经常发生利益纠纷这是长期困扰德化旅游业开展的老大难问题 6、总体形象不明确,旅游促销不力知名度是旅游业开展的前提,但德化至今仍缺乏鲜明的旅游总体形象,在华东及全国知名度不高,省外、境外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很难将其纳入方案。
虽然德化瓷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知名度比拟高,但知道德化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台港澳同胞、外国人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