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中的科学宇宙观(三).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华严经》中的科学宇宙观(三) 《华严经》中的科学宇宙观(三)—— 超距作用和全息理 论 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转载]《华严经》中的科学宇宙观(三)鈥斺 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width=\宇宙的根本粒子 (略) 7. 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 7.1全息理论——宇宙只是一个幻像 一九八二年,巴黎大学物理学家阿兰·阿斯帕克特(Alain Aspect)所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举行了一项可能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测验他们察觉,在特定的处境下,次原子的粒子们,例如电子,同时向相反方向放射后,在运动时能够彼此互通信息 不管彼此之间的距离 多么遥远,不管它们是相隔十尺或十万万里远,它们貌似总 是知道相对一方的运动方式,在一方被影响而变更方向时,双方会同时变更方向这个现象的问题是,它 推翻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没有任何通讯能够超过光速由于超过了光速就等于是能够打破时间的畛域但是这个现象也激发了一些具有革命性的解释 例如,伦敦大学的物理学家戴维·波姆(David Bohm)相信阿斯帕克特的察觉意味着客观现实并不存在,尽管宇宙看起来概括而坚实,但其实宇宙只是一个幻像,一个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息摄影相片(Hologram)。
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转载]《华严经》中的科学宇宙观(三)鈥斺 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 要了解为什么波姆会 做出如此惊人的解释,我们务必首先了解什么是全息摄影相片全息摄影相片是靠激光做出的一种三维空间立体摄影相片要制作一张全息摄影相片,物体首先务必 用一道激光束照射,然后其次道激光束与第一道光束的反射产生绕射的图案(两道光束交集的地区),被记录于底片上底片洗出后,看起来像是无意义的光圈与条 纹组合 但是当底片被另一道 激光束照射时,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体影像就会展现在底片中真正的全息摄影相片没有角度限制,而且务必用激光才能见到影像假设一个人的全息相片被割成两 半,然后用激光照射,会察觉每一半都有整个人的影像事实上,即使把这一半再分为两半,然后再分下去,每一小块底片中都会包含着一个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 来影像不像平常的相片,全息相片的每一小部份都包含着整体的资料 全息相片的这种“整 体包含于部份中”的性质赋予我们一个全新的方式来了解组织与秩序过去的西方科学有一种偏见,认为要了解任何事物现象,不管是只青蛙或一阵风暴,最好的方 式是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部份。
全息摄影提示我们,假设把某种全息摄影式布局组成的事物分解开来,不会得到部份,而会得到较小的整体 利用这个理论,波姆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阿斯帕克特的察觉波姆认为,次原子的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够保持联系的理由,不是由于它们之间来回放射着某种神秘的信号,而是由于它们的分开是一种幻象他说现实中,某种较深层次上,这些粒子不是分开的个体,而是某种更根本的、同源的实际延迟根据波姆的解释, 次原子粒子间超光速通讯现象其实是在报告我们,存在我们没有觉察到的、更深的现实层面,一种超过现有空间的更繁杂空间,就像那水族箱而且,他补充到,之 所以把次原子粒子看成分开的个体,是由于我们只看到它们 的部份现实这样的粒子不是分开的“部份”,而是一种更深层与更根本的整体的某个侧面,这种整体具 有全息摄影式的布局,就像从前所提到的全息照片一样无法分割;而且由于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由这些幻影粒子所组成,所以整个宇宙根本上是一个投影、一个全息式 的幻象 7.2 惊人的全息式宇宙 除了这种幻象的性质 之外,如此的宇宙也包含着其它更为惊人的特性假设次原子粒子外观的分开是一种幻象,这意味着在更深的实际层次,宇宙中的一切最终都是相互关连的。
人脑某 个碳原子的一个电子与太阳外观某个氢原子的一个质子连接,而它们又连接到全体在水中游泳的鲑鱼、全体跳动的心脏、及天上全体星辰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都 交互贯穿一切事物虽然人类的惯性思维总是去分类处理宇宙中的种种现象,但一切分类都是假象,一切的终极本质是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