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四轮定位基础培训ppt课件.ppt
45页四轮定位基础培训四轮定位基础培训引言悬架转向系的安装要求为车轮定位,过悬架转向系的安装要求为车轮定位,过去只有转向轮定位,现在为车轮定位去只有转向轮定位,现在为车轮定位车轮定位及检测②主销后倾分为:有正后倾、零和负后倾车轮定位及检测③主销后倾作用a)行驶中的方向跑偏能自动回正,但转向时费力回正原理图示b)不影响轮胎磨损c)动力转向的车,后倾大d)过小易偏摆(摆振),高速摆振e)胎压低后可减小后倾(起后倾作用)④调整:a)双叉臂调偏心凸轮a)有撑杆的调撑杆头b)下控制臂等长时后倾、外倾都变,先后再外车轮定位及检测车轮定位及检测2、主销内倾角β①主销内倾角β定义: 转向节主销轴线或假想的主销轴线在横向平面内向内倾斜,与铅垂线所形成的夹角称为主销内倾角车轮定位及检测2、主销内倾角β的分析②内倾角β的作用 (1)偏置最小,操纵省力偏置小,回跳、跑偏小 (2)自动回正 (3)过小不回正,低速偏摆(摆振) (4)左右不等,驱动跑偏 车轮定位及检测车轮定位及检测③包容角内、外倾角的总和转向节弯曲,包容角变化④偏矩:主销线与地面交点和胎中心线与地交点的距离也称摩擦半径,有正负零之分。
v负偏距的作用:若前轮的制动器制动力不等,左轮大与右轮(F1>F2),会产生制动跑偏,车身偏向是图示的X方向 此时两边不等的制动力,作用在负偏距R上,F1使左轮向A方向偏转, F2使右轮向B方向偏转,两方向效果综合后,使车身偏向图示的Y方向即Y、X方向相反,但X>Y,则可减小制动跑偏的趋势车轮定位及检测车轮定位及检测车轮定位及检测3、车轮外倾角α①外倾角α的定义: 转向轮安装时并非垂直于路面,而是向外倾斜一个角度,车轮中心平面与铅垂线的夹角称为外倾角即汽车在横向平面内,车轮几何中心线与地面铅垂线的夹角有v零外倾v正外倾:铅垂线外侧v负外倾:铅垂线内侧车轮定位及检测②正外倾角的作用v减低作用于转向节上的负荷v防止车轮滑脱分力F2)v重载时防止内倾(重载时内倾)v减小转向操纵力(偏矩小)v减少磨损(全面接触) v③负外倾角的作用 如图v转向时,如有正外倾,则离心力使外轮外倾加大,加大磨损变形横向稳定性差,不足转向加大,即增横向稳定和减小胎磨损v配合负前束车轮定位及检测车轮定位及检测4、前束:①前束定义: 前轮前束是以推力线与几何中心线重合作为参考直线,左右轮胎的中心线与其的夹角。
有总前束和单独前束之分如图v后轮总前束的角平分线为推力线v正前束引起车轮内滚而悬架(车轴)使其外移,因而产生侧向外移力,胎外侧磨成羽毛状v从动轮受阻力外滚增大正前束;驱动轮增大负前束车轮定位及检测车轮定位及检测②前束的作用 消除由于外倾角所产生的轮胎侧滑因为车轮外倾角作用使车轮顶部朝外倾斜 当车辆向前行驶时,车轮要朝外滚动,从而产生侧滑,会造成轮胎磨损所以,前束作用是消除由于外倾角所产生的轮胎侧滑车轮定位及检测5、前展v定义定义::汽车转向时内外轮的汽车转向时内外轮的转角差内侧大于外侧,由转角差内侧大于外侧,由转向梯形保证转向梯形保证β>αβ>αv无前展无前展:汽车直行时两轮平:汽车直行时两轮平行,转弯时左右轮转动量相行,转弯时左右轮转动量相同,则两前轮转动中心不在同,则两前轮转动中心不在一个交点上,内轮滚动而侧一个交点上,内轮滚动而侧滑、胎磨损严重滑、胎磨损严重v梯形臂变形则前展变化车轮定位及检测二、侧滑检测1、定义:侧滑是指车轮胎面在前进过程中的横向滑移现象2、侧滑的原因:v车轮定位不准v车轮抱死滑移3、侧滑的影响v轮胎磨损v降低附着系数,影响制动、驱动、转向车轮定位及检测4、侧滑检测的目的 侧滑试验台检测汽车的侧滑量,目的是保证前束 和外倾配合得当,使车轮无侧滑5、前束引起的侧滑 有前束无外倾,两轮内滚,由于前轴(悬架)的约束车轮被外推,车轮对地面产生向外的侧向力,如有滑板则外移,前束正侧滑、负前束负侧滑(内滑),前轮滚动为正,后轮滚动为负。
6、 车轮外倾引起的侧滑 外倾两轮外滚,由于约束被拉回,车轮对地面的作用力向内,如有滑板,内移,负外倾,外移,轮前后滚动方向不变 车轮定位及检测6、 车轮外倾引起的侧滑 外倾两轮外滚,由于约束被拉回,车轮对地面的作用力向外倾两轮外滚,由于约束被拉回,车轮对地面的作用力向内,如有滑板,内移,负外倾,外移,轮前后滚动方向内,如有滑板,内移,负外倾,外移,轮前后滚动方向不变 7、车轮外倾+前束配合结果a)外倾与前束合格,侧滑合格b)侧滑合格,不一定外倾前束合格c)侧滑不能保证前束外倾具体数值,车轮定位可测 车轮定位及检测1.c)前进无,后退大 合格2.d)前进内滑、后退仍为内 外倾引起3.e)前进内、后退外 前束引起三、 侧滑试验台的结构和原理 侧滑是前轮外倾与前轮前束共同作用的结果,汽车通过只能横向移动的滑板,观察前轮外倾和前束对滑板的横向推动作用v侧滑试验台:滑板下滚轮和导向机构左右滑动,前后限位长有500、800、1000mm,侧滑1mm为m/km结构如图:v双摇臂机构使两板等量内外移,共用回位装置。
v锁止装置使其不动v测量装置:电位计、差动变压器、自整角电机v诊断参数:m/km、极值:5m/kmv单滑板试验台:能单独测量单轮侧滑v双滑板试验台:也能反映单轮侧滑车轮定位及检测四、车轮定位检测原理1.气泡水准仪检测:①组成及作用 水准仪:测外倾、内倾、后倾 转角仪:测左右轮的转角 聚光器、标杆配合测前束 聚光器、标尺配合测两轴及前后轮的平行度测量原理车轮定位及检测②主销后倾角OA为主销线,γ为后倾角,OC为转向节轴,OA与OC为直角,OC绕OA转动时形成圆OC上装一气泡管,气泡上下移动,γ越大,移动量大,间接测γ,建立几何测量关系③主销内倾角OC一端垂直于OC装气泡管,左右转时气泡升高,抬高程度取决于βC点左右转都下移,气泡反向升④④车轮外倾角:水准仪安装到车轮后,如有外倾,车轮外倾角:水准仪安装到车轮后,如有外倾,气泡位移,调气泡水平后,位移量为外倾角气泡位移,调气泡水平后,位移量为外倾角车轮定位及检测④前束检测 聚光器、标杆、三角架I.确定汽车直行位置(正前打直位置):聚光器装于前轮向后轮投射,三角标尺过后轮轴线与后轴重合,相对几何中心线对称放置两侧标尺上照射数值相等。
II.前束测量:A、距车轮中心以轮辋直径7倍的位置放标杆,聚光器投向标杆,取一,转动车轮投向后标杆,后、前标杆之差为前束值B、前束-光束刻度板测量法四、电脑四轮定位检测1.几何中心线和推力线重合为基准,使四轮定位参数在该基准上的合理匹配称为四轮定位2.定位不准的危害(什么时候做调整)①直线行驶困难②前轮摇摆不定③轮胎不正常磨损3.检测参数: 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车轮外倾角、前束、轮距、轴距、推力角和前展车轮定位及检测4、检测原理及方法①八传感器测量系统:形成直角四边形,检测出推力角是否合格②激光器:投射激光束,光敏三极管接收光束③前束为零,左右发射光重合有前束,可测出距离相等若不等,左右单独前束不等车轮定位及检测v推力角,轴距 轮距差:八个传感器测量,四边形v外倾、内倾、后倾:角度测量仪(可变电位计)v车轮轮辋变形补偿:车轮的径向、端面跳动量即补偿值计入前束、外倾的前值中5.轮轴偏移轮轴偏移是指两个前轮(或后轮)与地接触点的连线与垂直于推力线的直线间的夹角当右轮在左轮前方时此角度值为正,在左轮后方时此角度值为负车轮定位及检测车轮定位及检测6.横向偏横向偏 横向偏位是指左横向偏位是指左(右右)前轮和相应后轮与地接触点连线与推力线的夹角(即轮距前轮和相应后轮与地接触点连线与推力线的夹角(即轮距向一侧变长或变短)。
如果后轮超出前轮,此角度为正向一侧变长或变短)如果后轮超出前轮,此角度为正车轮定位及检测7.轴偏位轴偏位 实际的前后轴的平分中心线连线与理论车辆几何中心线的实际的前后轴的平分中心线连线与理论车辆几何中心线的夹角,两前轮或两后轮同时横移,其它参数(如前、后轮总夹角,两前轮或两后轮同时横移,其它参数(如前、后轮总前束)不改变,也存在推力角前束)不改变,也存在推力角车轮定位及检测8.轴距偏差 轴距偏差 轴距偏差是指两前轮之间的连线与两后轮间连线不平行所形成的夹轴距偏差是指两前轮之间的连线与两后轮间连线不平行所形成的夹角当右侧轮距大于左侧轮距时,此角度为正,反之为负轴距变化,角当右侧轮距大于左侧轮距时,此角度为正,反之为负轴距变化,可以引起推力线歪斜,从而产生推力角可以引起推力线歪斜,从而产生推力角车轮定位及检测2)、轨迹宽度偏差 、轨迹宽度偏差 轨迹宽度偏差是指左前轮和左后轮与地面接触点之间的连线,同右轨迹宽度偏差是指左前轮和左后轮与地面接触点之间的连线,同右前轮和右后轮与地面接触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当后部宽度超过前部前轮和右后轮与地面接触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当后部宽度超过前部宽度时,此角度为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