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极管的反向击穿.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2731133
  • 上传时间:2018-02-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在通常情况下,反向偏置的 PN 结中只有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漏电流一直保持一个常数,直到反向电压超过某个特定的值,超过这个值之后 PN 结突然开始有大电流导通(图 1.15)这个突然的意义重大的反向导通就是反向击穿,如果没有一些外在的措施来限制电流的话,它可能导致器件的损坏反向击穿通常设置了固态器件的最大工作电压然而,如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限制电流的话,反向击穿的结能作为一个非常稳定的参考电压图 1.15 PN 结二极管的反向击穿 导致反向击穿的一个机制是 avalanche multiplication考虑一个反向偏置的 PN 结耗尽区随着偏置上升而加宽,但还不够快到阻止电场的加强强大的电场加速了一些载流子以非常高的速度穿过耗尽区当这些载流子碰撞到晶体中的原子时,他们撞击松的价电子且产生了额外的载流子因为一个载流子能通过撞击来产生额外的成千上外的载流子就好像一个雪球能产生一场雪崩一样,所以这个过程叫 avalanche multiplication反向击穿的另一个机制是 tunnelingTunneling 是一种量子机制过程,它能使粒子在不管有任何障碍存在时都能移动一小段距离如果耗尽区足够薄,那么载流子就能靠 tunneling 跳跃过去。

      Tunneling 电流主要取决于耗尽区宽度和结上的电压差Tunneling 引起的反向击穿称为齐纳击穿结的反向击穿电压取决于耗尽区的宽度耗尽区越宽需要越高的击穿电压就如先前讨论的一样,掺杂的越轻,耗尽区越宽,击穿电压越高当击穿电压低于 5 伏时,耗尽区太薄了,主要是齐纳击穿当击穿电压高于 5 伏时,主要是雪崩击穿设计出的主要工作于反向导通的状态的 PN 二极管根据占主导地位的工作机制分别称为齐纳二极管或雪崩二极管齐纳二极管的击穿电压低于 5 伏,而雪崩二极管的击穿电压高于 5 伏通常工程师们不管他们的工作原理都把他们称为齐纳管因此主要靠雪崩击穿工作的 7V 齐纳管可能会使人迷惑不解实际上,结的击穿电压不仅和它的掺杂特性有关还和它的几何形状有关以上讨论分析了一种由两种均匀掺杂的半导体区域在一个平面相交的平面结尽管有些真正的结近似这种理想情况,大多数结是弯曲的曲率加强了电场,降低了击穿电压曲率半径越小,击穿电压越低这个效应对薄结的击穿电压由很大的影响大多数肖特基二极管在金属-硅交界面边缘有一个很明显的断层电场强化能极大的降低肖特基二极管的测量击穿电压,除非有特别的措施能削弱 Schottky barrier 边缘的电场。

      图 1.16 是以上所讨论的所有的电路符号PN 结用一根直线代表阴极,而肖特基二极管和齐纳二极管则对阴极端做了一些修饰在所有这些图例中,箭头的方向都表示了二极管正向偏置下的电流方向在齐纳二极管中,这个箭头可能有些误导,因为齐纳管通常工作在反向偏置状态下对于 casual observer 来说,这个符号出现时旁边应该再插入一句“方向反了”图 1.16 PN 结,肖特基,和齐纳二极管的电路图符号有些电路图符号中箭头是空心的或半个箭头 经常看到问关于稳压管(齐纳管)的问题,所以略做总结 齐纳管一般有两种用法(以下 IZ 为工作电流,UZ 为标称稳压电压, UW 为实际工作电压):1 正常工作时处于"导通"状态,IZ≥0.1mA 量级,此时齐纳管起稳压作用,UW≈UZ2 正常工作时处于"截止"状态,即 UW其实常用齐纳管主要分两类,一类就是通常所谓的"稳压管",另一类是 TVS 类器件前者通常是第一种用法,后者通常是第二种用法但也不绝对,两者只是特性参数各有特点普通的稳压管同样可以用作保护器件,只是响应速度差一些,不适合需要抑制极高速度脉冲干扰的场合TVS 也可以拿来当稳压管用,当然也不合适。

      总结一下,我发现初学者常犯如下几种错误:1. 把齐纳管特性想得太美好:当 UW7V),那曲线还凑合,换个低压的,例如 3V 的,那实际曲线真是够"柔美" 的,1.5V 电压时就有很大电流了,直到 IZ 增加到数十 mA,UZ 才懒洋洋地达到标称值,简直就是个抛物线嘛2. 用齐纳管做保护的,一不懂世间万事皆有代价,这里的代价就是漏电流 IR("截止"状态下的 IZ):IR>0 ;二不懂世间万事皆须留有余地,这里的余地就是确保" 截止"的电压余量 UM:UM=UZ-UW>0 (IR→很小);三不懂世间万事皆有弹性(让步),这里的弹性就是导通状态下UW 随着 IZ 增加的增量 UP:UP=UW-UZ>0(IR→很大)而且即使留了余地,付出了代价,仍然要做让步要减小 IR,就要提高 ΔU,也就是选高 UZ 的管子,但这样又会降低保护的" 力度"3. 不明白齐纳管动态内阻 dV/dI>0,即 UZ 会随 IZ 增加这就不多说了4. 不明白齐纳管的反应是比较迟钝的,UW 变化了,IZ 并不会立即跟着变,而是有延迟而且有结电容,而且结电容有时还相当大按教科书上的电路图,把齐纳管接到运放反馈臂上做限幅,还为自己能灵活运用运放的负反馈技术而沾沾自喜。

      但输入个几 MHz 的方波后,发现输出全不是那么回事,就懵了从这几条可以总结出一些原则:1. 尽量避免使用低压齐纳管2. 用齐纳管做保护要合理选择 UZ,使 UWMAX+UM3. 设计电路要有" 动态"的概念,电路跟人,跟一切机器一样都有反应迟钝的问题,区别只在于"更迟钝" 和"更不迟钝" 4. 记住墨菲定律:"事情凡是能够更糟糕的,就一定会更糟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