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旺达饭店电影观后感200字.docx
6页卢旺达饭店电影观后感200字 篇一 1994年,在卢旺达发生的这场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中,近一百万人惨遭杀害这一发生在通讯高度发达和标榜民主自由时代的种族清洗,在事件之时几乎没有引起世界其他地区的任何反响当terrygeorge20__的作品《hotelrwanda》出现的时候,这场屠杀已经过去了十年在这十年中,卢旺达作为一个不发达的非洲国家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要不是《hotelrwanda》的旧事重提,这一人类历史上灭族惨剧将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被大多数人遗忘 和《schindler'slist》一样,《hotelrwanda》也是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主人公保罗·鲁塞萨巴吉纳在首都基加利经营着一家由比利时老板控股的四星级宾馆当胡图族的武装叛乱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随即开始了对图西族的种族屠杀由于保罗的妻子是图西族人,他竭尽全力保护自我的家人不卷到屠杀当中但随着事态的发展,联合国维和部队对卢旺达的局势失去控制,保罗的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图西族人慈悲而伟大的保罗开始像当年的辛德勒一样,用自我的金钱换取这些人的安全,把这些逃难的人统统隐藏在自我的饭店中,并想尽一切方法保护他们的生命。
最后,共有1268名图西族由于得到他的庇护,免遭被屠杀的噩运 对于这样一部史实性的影片,我们就应首先了解一下影片发生的理解卢旺达是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两侧的内陆国家其人口由胡图、图西和特瓦三个部族组成其中,特瓦族只占全国人口的1%左右也就是说,占卢旺达人口绝大多数的部族是胡图和图西早在16世纪,图西族人就在卢旺达建立了封建王国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德国、比利时等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入1890年年卢旺达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20__年被又比利时占领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根据1922的《凡尔赛和约》,国联将起“委托”比利时统治,成为比属卢***-乌隆迪的一部分二站后,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由比利时统治1960年,比利时同意卢旺达“自治”的要求1962年7月1日,卢旺达共和国成立1994年发生的种族屠杀并不是该国历史上第一次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卢旺达统治期间运用了很多卑鄙的手段,实行“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先用占人口14%的图西人统治占人口85%的胡图人,后又利用胡图人反对图西人并统治图西人这种手段直接导致1959年、1963年、1967年和1973年先后发生4次大规模部族流血冲突。
一批又一批图西人被迫逃往邻国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和布隆迪总统同乘的座机在卢旺达首 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击落,两国元首同时罹难4月7日,空难在卢旺达国内立即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猜疑,相互职责对方杀死总统,破坏和平自此,卢旺达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武装冲突和部族大屠杀百日之内约有100万人死于非命,200多万难民逃往国外,另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 影片透过主人公保罗·鲁塞萨巴吉纳的个人行为向人们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20__年的人间惨剧它是艺术的,又是纪实的terrygeorge毕竟是一个来自西方国家的导演,他在真实录述事件的同时,还给了自我西方同胞超多的关注比方影片中出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长官、新闻记者、红十字会的女工作者而与此构成鲜明比较地是,除了主人公和他的家庭成员,许多在饭店避难的图西族人被设定成了一种固有模式下的脸谱化形象——无助、弱小、悲伤导演是同情他们的,但是在影片中给予他们的关注是有限的大多数状况下,这些人是作为一个群体出此刻导演的镜头中,这是影片对人物刻画明显缺陷的地方当然,瑕不掩瑜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性题材,又涉及到很多人的私人感情,要想把它拍得十全十美也是不可能的。
导演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透过自我的镜头,重现20__年发生的杯具,让更多不明真相的人了解到事件的真实状况它是警醒式的,这样的影片自然要充当一种宣传员的主角,它必定要使更多人透过看影片之后思考、汲取教训20世纪的90年代和40年代不能同日而语,更多的国家明白了自由和民主的含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到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同的屠杀还是发生了这不禁会使看过电影的人思考——屠杀为什么会发生事实上,早在惨案发生之前,就有人向联合国提出关于卢旺达可能发生部族屠杀的报告,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发后,联合国曾与10多个国家协商出兵卢旺达事宜,也未能成功,从而丧失了防患于未然的时机,导致了最后杯具的发生受美国控制的联合国在卢旺达屠杀的过程中的主角是尴尬的一贯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佬,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引发着战火,却对不该发生的屠杀袖手旁观而联合国在处理此事的不得力,也不禁让人引发“联合国的存在到底有何用”这样的联想当然,影片本身缺少这些问题的答复,导演也没打算把《hotelrwanda》拍成一部批判影片 保罗·鲁塞萨巴吉纳是当年事件的主角,是导演着力刻画的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
黑人演员keirvoices的歌名,这是一百万人血泪的声音pearson的精彩演出无疑为这个主角增色不少,他那带着非洲腔调的英语和他细腻的演出,是本片大获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也伴随着他自我的转变,由刚开始保卫家庭发展到之后拯救数千人于水火这种转变是一个普通人成长为英雄的过程,它表达了一个普通人在面临巨大危机时的过人勇气 卢旺达饭店电影观后感200字 卢旺达饭店电影观后感500字篇二 听老师介绍电影资料是关于民族冲突谋杀的时候,我不以为意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的谋杀竟是如此震撼着我的心灵看完这个电影,我的情绪万分沉重,这不单单是谋杀,这简直就是一场万劫不复的杀戮短短的100天,竟然就有100万的图西族人被胡图族人残杀然而在此之前,我竟然对此一无所知,我一向认为***大屠杀的30万已经是一个惊天的数字,没想到这来自同一国家的同胞之间的杀戮要残忍好几倍他们之前可能是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但在一瞬间就变成了人见人踩的蟑螂! 我感慨在这种人性泯灭的时刻,保罗·卢斯赛伯吉纳是清醒的,也只有在这样混乱的时刻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英雄。
保罗是胡图族,而他的妻子孩子都是图西族,他凭自我的潜力保护他的家人已经很不易,但是他不忍看到他的邻居们,那些孩子们惨死在同胞的屠刀下,于是他担负了巨大的职责,将他所在的米勒·科林斯饭店变成图西族人的庇护所,他用心走动于胡图官员和联合国官员之间,使饭店里的人免受杀戮,但是应对着越来越多的图西族人,应对着越来越恶劣的形势,应对越来越大的压力,保罗的力量显得越来越小,在很多状况下他无能为力 有一次,保罗冒险出行,去为避难者们找寻食物,路上看到的是尸横遍野,回到酒店后他濒于崩溃的边缘,却宁愿单独承受这份死亡的威协与恐惧那个场面深深刻在我心里,民族间的仇恨到底有多深才能酿成这般杯具保罗的恐惧、崩溃并没有打折他的英雄形象反而他宁愿单独承受的坚强让我更加敬佩这位拯救了千余同胞的英雄 而让我痛心不已的是这个:当联合国部队进驻酒店,人们欢呼着“我们有救了”相互拥吻时,保罗的笑容却凝固在维和部队军官奥列佛上校将军帽掷地的那一瞬间他明白了,联合国陪队只是来撤走外国侨民的,甚至连维和部队的士兵都也要撤离,剩下的,只有没有人在乎的“非洲人”奥列佛上校竟然吐出这样一句令人绞痛的话:“你是黑人,甚至连黑鬼都不是,你只是非洲人。
这是一种更大范围的民族矛盾,更是一种种族歧视他们同样都有获得生存的权利,却因为皮肤的颜色让白人如此歧视,活得多么无奈,多么悲哀,多么痛心! 那种根深蒂固于他们心中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忘记了世界上还存在的温暖和完美,他们全部转化成民族仇恨然后拿起屠刀砍向自我的同胞,酿成历史性的惨案我期望这样的民族事件不再发生他们为什么不能用心对待民族意识呢?正如我们国家此刻一样,能够宽恕,能够平等,能够友爱的相处整个国家的民族呈现出一种团结向上的气象,也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