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经营学总论课件.ppt
81页农业经营总论 程士国9/12/20241农业经营学总论第三章 农业经营的担当者 9/12/20242农业经营学总论 第一节 家庭经营n家庭经营基本上是世界各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态 家庭经营的概念:由1个经营者及其家属进行的农业生产、营销活动经营者在与家庭成员共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进行经营决策,并承担风险和盈亏9/12/20243农业经营学总论n美国农业部(1977年)对家庭经营的定义:经营者在家庭成员的协作下,完成大部分的农作业,并靠农业收入抚养家属的农业经营形态 在日本家庭经营的目的是,维持家庭生活家庭经营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9/12/20244农业经营学总论农家生活的特点:在大自然中从事粮食生产,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享有当地独特的乡村文化家庭成员比城市多,多世代共同参与农业经营经营与家计未分开,生产与生活在同一场所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要考虑生活设施的建设9/12/20245农业经营学总论农户剩余9/12/20246农业经营学总论(一)家庭劳动力的变化 农业家庭经营特点:农地自家所有(或使用权)、个人经营、家庭劳动。
但是随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土地流传成为可能家长主导的紧密式家庭经营开始发生变化如日本1956年农业就业人口1500万人,1970年减为1025万人9/12/20247农业经营学总论n农家既是生产单位,也是生活单位但是随着兼业化的推进,农家劳动力的工资化、非农化日益突出农家内部自营企业、工资化劳动、家庭生活三位一体农家劳动力比雇佣劳动力更为复杂:老人、孩子也参与农业劳动;劳动力分配不均衡,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9/12/20248农业经营学总论n日本农水省对劳动力的分类:一是自家农业从业者,16岁以上的家庭成员,调查时一年前从事自家农业的成员;二是农业就业人口,即从事农业,又兼业,从事农业的时间超过兼业;三是农业基干从业者,自家农业专业从事者9/12/20249农业经营学总论9/12/202410农业经营学总论n农家劳动力流出的机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农外雇佣的扩大,日本1955年至1965年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劳动力超过100万1974年石油危机以后,流出人口呈下降趋势1985年后流出人口每年约40万人,是高峰期的一半左右以后,外部吸引力减弱,农业劳动力也开始枯竭9/12/202411农业经营学总论9/12/202412农业经营学总论n农业劳动力流出的特点:一是年轻人多,如日本1985年流出劳动力32万人(不含临时工),不满19岁的15.4万人、20-24岁的7.4万人,两者合计占70%以上。
二是在农外产业就职同时,没有完全离农除转出就职外,通勤就职、临时工都或多或少从事农业转出就职中,19岁以下占80%9/12/202413农业经营学总论9/12/202414农业经营学总论三是稳定兼业的比重高,特别是零散农家、年轻劳动力稳定兼业的比率高四是一定时期农外就业后,再回到农业的还流率高离职者50岁以上占了一半以上,在农外产业工作5年以上占60%以上五是不同农外产业就职人数不一样,制造业37%、服务业24%、批发、零售业15%、建筑业9/12/202415农业经营学总论8%9/12/202416农业经营学总论n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与家庭经营一是农家劳动力配置的变化与农业劳动力的弱质化,只从事自家农业的劳动力大幅度减少二是农业就业者的妇女化、高龄化、临时工化三是农业劳动力弱质化的趋势还在加强9/12/202417农业经营学总论9/12/202418农业经营学总论9/12/202419农业经营学总论9/12/202420农业经营学总论n农业劳动力的问题:过剩与不足并存,一方面占农业劳动力大多数的妇女和老人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处于过剩状态;另一方面青年男劳动力不足,不少地方还存在着男劳动力找对象困难的现象。
农业劳动力的劣质化,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给农村社会的维护带来困难,如道路9/12/202421农业经营学总论维修、消防等公共事业没有劳动力干;农村老年化问题严重,空巢现象突出;农村儿童教育问题据全国妇联的资料: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达2000万人,并呈增长趋势,在一些农民工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已占当地儿童的20%左右全国留守妇女5000万人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12/202422农业经营学总论数据, 2004年底外出务工的农民数量达到11823万人排在“前3甲”的省份是河南、四川和安徽,分别有1500万、1370万和1000万的农民外出打工如安徽省霍邱县众兴集镇共有17个村,8762户,35264人,外出打工12600余人,家庭留守妇女9/12/202423农业经营学总论就有8000余人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推算显示,65-79岁的老年人是留守老人的主体,占85.37%, 他们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为自我劳动收入提供了可能性老人感到农业劳动负担加重的占46. 2%, 没有变化的占41. 5% 现在“386199部队” 驻守农村9/12/202424农业经营学总论 (二)家庭经营中,资本构成的变化与 农地流动 随着家庭劳动力的转移,固定资产的投入明显增加。
分散农户对固定资产共同拥有、共同利用的呼声也随之高涨固定资产利用的扩大,促进了土地的流转家庭经营中,农地单位面积的资本集约度显著提高其外延、内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9/12/202425农业经营学总论自家农业劳动收入也与农外产业的工资进行比较家庭经营也追求效益三)家庭经营的分化 经营规模的分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较大规模经营的农户将会增加;专兼业农户的分化,一、二种兼业农户都在增加9/12/202426农业经营学总论9/12/202427农业经营学总论9/12/202428农业经营学总论 专业农户中,老年专业农户增加显著;销售金额分化,在农户中,自给或准自给农户与企业化或准企业化农户的分化加剧;经营组织分化,以稲作为主的农户年销售额较低,以奶酪、养鸡为主的农户销售额都较大9/12/202429农业经营学总论9/12/202430农业经营学总论 9/12/202431农业经营学总论(四)兼业农户的动向 一是农家劳动力年轻时离农或父母身体好时离农,农忙时回家帮忙 二是专业农户转向非农产业或非农业者转向农业的过程中的兼业化 三是把兼业农业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积极推进的农户或都市居民。
把农业作为一种9/12/202432农业经营学总论独立自主、与自然亲密接触、随时品赏新鲜、安全食品,能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在非农产业工作又能得到较多的收入 如图,F专业农户、P兼业农户、N非农业居民,(1)过去、(2)现在、(3)将来,可组成27个序列9/12/202433农业经营学总论9/12/202434农业经营学总论F-F-F完全专业农户,N-N-N完全非农居民兼业F-P-F,过度兼业F-P-N或N-P-F,积极兼业F-P-P或N-P-P、P-P-P各种组合都与农家各自的经济条件、个人意愿以及政府行为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今后研究的重点F-P-P,在农村已形成专业、兼业农户与非农居民混居的社会9/12/202435农业经营学总论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劳动力的供给主要来自农村,雇佣非完全脱农劳动力是现代工业社会的显著倾向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的提携对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9/12/202436农业经营学总论 第二节 农业经营规模 9/12/202437农业经营学总论一、规模论 农业经营规模可以简单理解为经营规模的大小,但是有许多不明确的点,易引起混乱。
经营规模因何而言还不明确从经营的合理化看,还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看 过去的规模论,强调经济至上的观点,大生产驱逐小生产如KAUTSKY等的大小9/12/202438农业经营学总论优劣论这种理论主要研究个别经济的经营合理化和如何扩大规模的问题 也是政府掌握不同农业经营规模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据 KAUTSKY在《农业问题》(1899)中,列举了大规模经营的有利性:没有耕地界线、节约劳动力;能充分利用设施、畜力等资源;能利用大型9/12/202439农业经营学总论机械;能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易于科技推广和生产的专业化;商品率高、信用高 DAVID在《社会主义与农业》中(1921改版),指出工业是无机生产、农业生产是有机生产,小农生产有其优越性有机生产中,劳动没有连续性;劳动的种类不断变化;劳动场所不固定,农田、9/12/202440农业经营学总论牧场等;生产速度不可变更,即使机械化也改变不了;监管困难,劳动场所大、劳动者技能的差异不好掌握;农业经营体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自己的产品中,相当一部分自己消费生活废弃物还可以还田;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9/12/202441农业经营学总论 ROSCHER在《国民经济的组织》中,把农业经营规模分为大、中、小。
即:经营者不参与劳动,农作业全部由雇佣劳动者完成的农业经营称为“大规模”;经营者参与劳动的称为“中规模”;不雇佣劳动者的称为“小规模”;自家劳动力还不够干的称为“超小规模”9/12/202442农业经营学总论n现在,农业经营规模不能仅看面积的大小,机械、设施的多少也是重要指标在美国生产经营的工作量、受容能力的大小都作为衡量规模大小的指标 在日本规模化与集约度连起来考虑9/12/202443农业经营学总论二、规模化与集约度 规模可用固定生产要素(或固定设备)的大小来衡量在规模一定的前提下,费用与产量的关系可用操作度(集约度)来衡量 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与集约度的关系,可以从生产率和收益性的角度考察9/12/202444农业经营学总论9/12/202445农业经营学总论n如K1、K2、K3是机械台数或规模的大小,生产量A,K1曲线B是最小费用,生产量C,K2曲线D是最小费用,这些最小费用点的轨迹(虚线)表示长期总费用的曲线9/12/202446农业经营学总论9/12/202447农业经营学总论nSAC1、SAC2、SAC3分别表示K1、K2、K3规模的短期平均费用曲线LAC表示不同规模的最小平均费用曲线。
n G G Cn K C K G:利润、C:总费用、K:资本9/12/202448农业经营学总论 G n资本利用率 K 经营目的追求其最大化 Gn生产效率 C Cn资本利用度(率)或集约度 K 9/12/202449农业经营学总论n一般资本利用度R / K(生产量或销售量/资本)n G G R R C Rn K R K R K 生产效率×资本利用度集约度:单位农地面积(K)上投入的费用(C)9/12/202450农业经营学总论n费用与资本的区别:资本是为了生产投入的部分费用是生产开始后产生的支出如投入100万元购买机床,这是为扩大再生产投入的资本机床消耗的电费、油费以及修理费、折旧费就是费用但是,流动资本也可以直接转化为费用。
9/12/202451农业经营学总论n为提高利润率,调整好生产效率与资本利用度的关系 一是提高生产效率,为使R/C或G/C最大化,一般都要加大K(设备或土地)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二是K的扩大自然影响到利润率G/K、利用度C/K工业生产可以自由调整利用度9/12/202452农业经营学总论农业生产机械、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不可能向工业一样随时调整因此,在通过增加K的投入,靠规模扩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追求最适利用度,解决生产要素过剩的问题 三是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有两个基本方法,即机械(设施)的共同利用;土地的复9/12/202453农业经营学总论合化经营农场规模的扩大,如果生产要素的利用度不合理,收入不一定增加 经营规模(生产规模与集约度)常用产量、费用来衡量J.D. Black 认为,费用比产量更能体现经营规模是否合理,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太大9/12/202454农业经营学总论n美国农业经营学中,主要从以下方面探讨农业经营规模: 农场面积、耕地面积、作物栽培面积、主要作物面积、主要家畜头数、机械设施的数量、总收入(总产值)、劳动力数量 也有的学者提出,从投入固定生产要素的大小(土地利用面积、投入生产资料、9/12/202455农业经营学总论、饲养家畜头数、保有劳动力数量);投入生产要素价值的大小(固定生产要素的价值、农业经营的总费用);经营成果的多少(农业总收入、农业纯收入、利润),来衡量经营规模。
9/12/202456农业经营学总论n集约度:费用与投入(固定资本)之比(C/K) 集约度也可以理解为土地利用程度即:单位土地面积消费的劳动力或投入的资本量对集约度的解释: I=劳动+资本/土地 I=经营资本价值/基础资本价值 基础资本:土地、建筑物、设施等农场资本经营资本:其他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9/12/202457农业经营学总论含劳动力) I=经营资本价值/土地面积 I=劳动日数+资本消费量(现物)/土地面积 I=劳动费+生产资料费/土地面积 I=劳动费+生产资料费+资本利息/土地面积9/12/202458农业经营学总论 日本、中国在统计上,通常单位面积的资本投入量(额)称为资本集约度单位面积的劳动投入时间称为劳动集约度三、合理集约度与适度规模 集约度是总费用/土地面积,合理集约度:单位面积应投入多少劳动时间和资本量9/12/202459农业经营学总论 适度集约与最有利集约度9/12/202460农业经营学总论 在规模一定的前提下,纵轴表示产量、横轴表示费用合理集约度用生产率Y/X的最高点A1表示但是, A1不一定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集约度是边际费用(单位价格)与边际产出一致时的A2,称为最有利集约度。
9/12/202461农业经营学总论 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A2向A1移动最有利集约度消失,只能实现A1合理集约度合理集约度与最有利集约度的关系,可理解为技术的合理投入量和收益的合理投入量 9/12/202462农业经营学总论n适度规模经营 合理集约度是在一定规模前提下,所要研究的短期问题适度经营规模则是长期需要研究的问题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不同规模的条件下,实现合理的集约度,同时不断调整规模,提高生产率9/12/202463农业经营学总论 适度规模 规模从I、Ⅱ扩大到Ⅴ,Ⅲ是适度规模9/12/202464农业经营学总论 规模扩大与合理集约度9/12/202465农业经营学总论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规模的平均生产曲线,合理集约度OA、OB、OC但是,从Ⅰ向Ⅱ移动中,集约度未达到Ⅱ的合理水平OB,而是停留在OB’,这时的规模扩大没有带来任何好的效益,从Ⅱ向Ⅲ移动也是如此9/12/202466农业经营学总论第三节 适度规模理论一、蔡雅诺夫(Alexander Tschajanow) 的 适度规模理论 1、适度规模的构造 蔡雅诺夫在《小农经济的原理》中,指出农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在计算上完全不一样。
农民的生产活动是欲求的边际满足度(CD)与劳动的边际痛苦度(AB)的9/12/202467农业经营学总论交叉点(T)的位置T也称为经济平衡点 C B T A D 劳动收入9/12/202468农业经营学总论适度规模与经济平衡点不一样,它是各种经营规模中,单位面积平均生产费用最小的规模叫适度规模这种生产费用包括:①随着经营面积的扩大不断减少的费用,如机械、建筑物折旧、管理等费用;②随着经营面积的扩大不断增大的费用,如运搬费、监督不到位的损失等;③与经营9/12/202469农业经营学总论面积无关的费用,如种子、肥料等费用9/12/202470农业经营学总论AB是单位面积的第1种费用;EF是单位面积的第3种费用;CD是单位面积第2种和第3种合计的费用KL是AB与CD的合计,即第1种到第3种费用的合计,其最低点X所对应的经营面积就是适度规模。
蔡雅诺夫认为,AB随着面积的扩大,单位 9/12/202471农业经营学总论面积的机械、建筑物等的折旧费也相应减少CD随着面积的扩大,支出增加,特别是运搬费增加显著 农业经营方式分为: ①粗放式粮草经营,连续3年种植谷类作物,以后连续12年作为草场即农场20%的地种谷类作物,80%作为牧草场9/12/202472农业经营学总论②粗放式农业(无化肥)③集约式农业(施肥)④集约式轮作农业(施肥) 2、蔡雅诺夫适度规模理论的特点 ①以一定的经营方式为前提,随着面积的扩大,单位面积费用减少的规模 ②强调合理集约度,而不是最有利集约度9/12/202473农业经营学总论③技术进步可促进规模的扩大,追求合理规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9/12/202474农业经营学总论 纵轴表示单位面积的产值(或产量),各个产值曲线与各自的经营规模相对应各产值曲线的最高点,就是不同经营方式的适度规模9/12/202475农业经营学总论二、罗宾逊的适度规模理论 1、企业内各部门的适度规模 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认为,企业内生产、销售、物流、财务管理等各部门的性质不一样,因此适度规模也不一样具体说: ①技术的适度规模 ②管理的适度规模9/12/202476农业经营学总论 ③财务的适度规模 ④市场销售的适度规模 ⑤变化影响方面的适度规模 在这特别要注意①、②的适度规模。
罗宾逊认为,技术、流通、财务等要素容易促进规模的扩大而需求变化、管理等有利于规模变小9/12/202477农业经营学总论罗宾逊所说的最佳规模是指企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长期平均费用最低的规模,也是指利润率、利润额、附加价值额、人均附加价值生产率等为最高的规模这样的规模未必是大规模中小企业只要规模适度就能够存在和发展9/12/202478农业经营学总论 2、各部门适度规模的平衡 企业各部门有各自的适度规模,它们之间有时会优势相互抵消如技术的适度规模超过管理的适度规模,就必须提高管理水平一个企业的适度规模就是要创设新的适度规模的平衡 中、小企业并不意味着经济落后,农业合9/12/202479农业经营学总论作社要平衡生产、加工、销售、信用等方面的适度规模 英国政治思想家、经济学家霍布森 分析了农业、矿业、商业的经营形态,认为中、小企业也能节约生产成本9/12/202480农业经营学总论 9/12/202481农业经营学总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