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新进展.doc
2页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新进展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新进展背景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成年人中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一项针对就业人群的研究显示该 病流行率为 4%,每名患者每年因此花费 3,000美元,其中超过一半为药费针对这一疾病,美国医 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AHRQ)近期在 2005 年版综述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的效益比较研究综述结论结论:队列研究提示,病态肥胖、有典型 GERD 症状、有严重食管炎的患者,药物治疗的预后 更差,而老年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更有利于控制症状在缓解症状和减少食管酸暴露方面,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与抗反流手术治疗的效果相似但 有关手术治疗的文献存在随访率过低的局限性,长期研究中的失访率高达 33%~56%与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相比,内镜干预治疗 GERD 方面的评估证据不足现有证据也不足以支持我们 判断,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哪一种能更有效地预防远期并发症(包括 Barrett 食管和食管腺癌) 的发生,以及哪一种对 GERD 食管外表现(慢性咳嗽、喉部症状和哮喘)的治疗收益更大由于 难以将这些食管外表现归因于 GERD,因此很难开展专门性研究评估 GERD 食管外表现的治疗 收益。
实践实践治疗目标治疗目标:GERD 治疗的目标通常包括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达到/维持食管侵蚀的愈合,预防 Barrett 食管等远期并发症但在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方面,目前还未达成共识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与 H2-受体拮抗剂相比,PPI 更可能在 4 周内控制住症状和在 8 周内治愈反流性食 管炎在维持治疗方面,PPI 也能更有效地持续控制症状与短暂性“按需”治疗相比,PPI 连续 治疗与 6 个月 GERD 症状控制和生活质量更佳有关,各种 PPI 均如此对于老年患者,与非处方药奥美拉唑(20 mg/d)相比,泮托拉唑(40 mg/d)和雷贝拉唑(20 mg/d) 的 8 周时症状控制率和食管炎治愈率更高埃索美拉唑(20 mg/d)治疗可比非处方药奥美拉唑 (15 mg/d)获得更高的 6 个月内镜缓解率但尚不清楚这些试验中发现的疗效差异是否在临床实 践中同样存在对于下列药物及剂量,各项研究并未在症状缓解/控制率或食管炎治愈率的差异方面得出一致结 论:埃索美拉唑(10~40 mg/d)、兰索拉唑(15~30 mg/d)、泮托拉唑(20~40 mg/d)和 deslansoprazole(30~90 mg/d)。
有部分证据显示,雷贝拉唑(10 mg/d)的 4 周时症状控制率可 能比埃索美拉唑(40 mg/d)更高,泮托拉唑(40 mg/d)的 24 周时症状改善率可能优于埃索美拉唑 (40 mg/d)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由于缺乏比较数据,因此难以对任何特定的抗反流手术治疗 GERD 提出推荐意见对于通过药物治疗可控制住症状的 GERD 患者,如果由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在大型医院实施腹腔 镜胃底折叠术,至少在术后 1 年内可产生不逊于药物治疗的症状控制效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患 者中,≥10%可能仍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临床试验显示,接受抗反流手术的患者可出现多种不良预后,包括围手术期感染、切口疝、吞 咽困难和肿胀等然而,无法通过简单分析性别、病态肥胖、食管炎严重程度、裂孔疝和(或) 基线症状等术前因素而预测这些不良事件的风险在外科试验中,患者的再手术率为 3%~35% 不等长期治疗长期治疗:长期使用 PPI 与头痛、消化道症状、肺炎和艰难梭菌/弯曲杆菌感染风险增加有关 近期研究还发现,长期 PPI 治疗可能增加骨折风险,虽然关联强度尚不明确药物治疗控制不住症状的 GERD 患者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目前仅有来自 2 项非对照队列研 究的少量证据显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症状改善作用可持续 5 年。
虽然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和干预手段可供选择,并且已开展了大量临床试验,但 GERD 的治疗仍 是一个临床难点,仍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