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云县东王集镇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规划2023-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x
70页灌云县东王集镇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规划(2023-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灌云县东王集镇人民政府评价单位: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二二三年五月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受灌云县东王集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灌云县东王集镇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规划((2023-203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根据国家及本市法规及规定,并经灌云县东王集镇人民政府同意向公众进行第二次信息发布,公开环评内容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结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1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1.1.任务由来 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功能区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1.3 环境敏感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2规划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2.1规划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3现状调查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3.1 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3.2 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3.3 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3.4 开发区周边工业园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3.5 产业园开发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3.6 基础设施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3.7 环境风险与管理现状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 环境管理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错误!未定义书签4.1 环境影响识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4.2 环境目标及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5.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5.4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5.5 固废处理处置及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5.6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5.7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6规划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6.1 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6.2 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6.3 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7不良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与协同降碳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7.1 资源^p约与碳排 错误!未定乂签θ7.2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7.3 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7.4 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7.5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7.6 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7.7 土康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7.8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7.9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8公众参与和会商意见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8.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8.2 公众参与总体方案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8.3 其他公众参与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9评价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10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1.1 任务由来灌云县东王集镇工业集中区(以下简称“集中区”)处于灌云城区东南部,北侧为东部城区,西侧为江苏省灌云经济开发区,紧邻灌云县对外交通廊道节点,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属于城区的“辐射”地区,地理位置见附图1..1.-1.o为了科学合理引导集中区建设发展,满足产业项目落地需求,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2021年灌云县东王集镇人民政府委托连云港市城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灌云县东王集镇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欲将集中区打造成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区实体经济产业承载区、绿色环保的生态型产业园区,成为灌云县城区和东王集镇重要的产业承载区目前《灌云县东王集镇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规划范围:东至规划首山路和衡山路,南至规划闽江西路,西至规划玉龙路和云台大道,北至规划漓江路和湘江路,规划总面积为37.20公顷。
集中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江苏省和连云港市陆续发布“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利用效率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灌云县东王集镇工业集中区将充分衔接区域“三线一单”成果,作为开展规划环评的基础支撑,实现“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成果联动、融合、提升,引领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衔接《灌云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综合上位总规对灌云县东王集镇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引导,适应东王集镇工业集中区发展要求,灌云县东王集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灌云县东王集镇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规划(2023-203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环环评[2020]65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编制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时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因此,灌云县东王集镇人民政府委托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同步开展本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次规划环评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介入,与规划专题研究和规划编制、修改、完善进行全程互动。
评价单位在对开发区进行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专题研究和征询公众意见等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灌云县东王集镇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规划(2023∙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1.2 功能区划本次评价范围内的环境功能区划见表1.2-1o表1.24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序号类别评价范围1大气以集中区规划四至边界为起点,外延规划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o%)的区域本次规划环评预测结果∣o%小于2.5km,因此取2.5km2地表水集中区内及周边主要河流,包括六里河、青年河;现状排污口纳污水体通榆河;规划排污口纳污水体芦济沟、西干沟3声集中区规划范围及其边界外扩200m4地下水本次地下水调查评价范围西至通榆河、北至六里河、东至西干沟、南至青年河,结合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面积约5.79km2.5土壤规划范围内及周边Ikm范围区域6生态集中区规划范围并适度考虑周边区域,重点关注集中区周边的生态红线区域7环境风险集中区规划范围及其边界外扩3km;区内及周边河流1.3 环境敏感目标(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保护敏感目标为评价范围内的居住区、学校、医院等,保护要求为达到二级大气环境功能区标准2)水环境地表水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为纳污水体、园区内及周边的河流,主要包括三里沟、芦济沟、六里河、青年河、西干沟、盐河等,其保护要求为达到相应的地表水标准。
园区内及周边无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等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3)声环境声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为园区内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的居住区、学校、医院等,保护要求为达到相应的声环境功能区标准4)生态环境根据《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距离本次规划范围较近的生态保护目标主要有通榆河清水通道维护区、新沂河(灌云县)洪水调蓄区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9-4o表1.9・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表序号区域名称主导生态功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空间管控范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km)生态空间管控区域面积(km)方位与开发区距离(m)1通榆河(灌云县)清水通道维护区水源水质保护/包括南段、县城段及北段三部分其中南段(南至灌南行政边界,北至石剑河)包括通榆河河道及河道两侧2公里范围内的水域、陆域;县城段(南至石剑河,通榆河东岸北至新华桥、西岸北至前冯庄路)与县城总体规划及开发区规划通榆河两侧预留公共绿化、道路等面积一致(河道两侧距离10米至I(M)米不等);北段(通榆河东岸南至新华桥、西岸南至前冯庄路,北至善后河),通榆河东岸:南至新华桥,北至毛口路及通榆河东岸IOoOm范围内的水域、陆域;甫至毛口路,北至石羊路及204国道以西范围内的水域、陆域;南至石羊路,北至窑厂路范围内的水域;甫至车轴河河南堤脚外100米,北至孟龈路及通榆河东岸IOOO米范围内的水域、陆域;南至孟煦路,北至善后河及204国道路以西范围内的水域、陆域;善后河上溯500Om及河道南岸IooOm范围内陆域。
/52.38W6002新沂河(灌云县)洪水调蓄区洪水调蓄/南与灌南县为界,北以新沂河北堤外侧的小排河以北500米为界,西与沐阳县为界,东到场东村该区域内包括灌云县的南岗、待庄、东王集、杨集、图河、燕尾港镇团港居委会,其他区域内无居民点或居民居住西起南岗乡袁姚村,东至204省道另一块为西起杨集镇刘仔村,东至燕尾港镇场东村/132.18S44002规划分析2.1 规划概述2.1.1 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规划范围:东至规划首山路和衡山路,南至规划闽江西路,西至规划玉龙路和云台大道,北至规划漓江路和湘江路,规划总面积为37.20公顷规划期限:以2022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3-2028年,远期为2029-2035年2.1.2 目标定位和发展策略1、发展定位推动集中区在新发展理念下高质高速发展,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完善区内功能布局和转型升级,将集中区打造成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区实体经济产业承载区、绿色环保的生态型产业园区,成为灌云县城区和东王集镇重要的产业承载区2、规划目标——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区实体经济产业承载区——绿色环保的生态型产业园区。
2.1.3 产业发展规划2.13.1 产业定位与体系产业定位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产业为主导,重点面向灌云经济开发区核心片区联动发展,承接经开区传统产业溢出,补链经开区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区域带动型产业发展模式为导向,构建融入区域联动发展的产业体系2.13.2 2产业重点发展内容依托东王集镇地理区位优势与现有集中区企业发展基础,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形成优势产业集群I)聚力发展机械制造产业(一)机械制造:以省级“旋耕机之都”产业基地为基础,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引导农机装备生产企业主动举起自我革新的旗帜,积极主动参与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农业机械装备新型产品的研发,满足国内农业装备大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多用途、高效、节能、环保的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汽配行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依托苏北市场的重要区位以及亚欧大陆桥头堡的出口区位优势,高水平建设东王集镇机动车配件市场,打造“苏北汽配零件基地”——农业机械以农业现代化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为牵引,以提高区域农作物和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为重点,聚焦农机发展智能化,推进农业机械产业规模提升。
在整机领域,突破轻简化、智能化、高效化等关键技术,推进旋耕机优势领域发展,大力发展大宗农产品的干燥、分级分选、加工及保鲜贮运等智能成套设备,中小型拖拉机、栽植机械、多功能收获机械、秸秆收集储运机械等农业机械装备,促进种养加、粮经饲智能化发展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围绕新型节能农用发动机、大马力用转向驱动桥、变速箱、电控液压元器件、湿式离合器、专用传感器等,突破一批核心零部件短板技术,推进“专、精、特、新”发展——汽车配件重点发展发动机配件、传动系配件、制动系配件等汽车配件行业,加强对核心和关键零配件企业的引进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