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游戏式”作文训练优化作文课堂.doc
4页以“游戏式”作文训练优化作文课堂摘要:以往的作文教学往往把写作理论的灌输放到重要地位,以“写作就是写文章”为指导思想的训练方式,很少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心理机能,长期陈旧单调的训练,使学生厌倦了作文而把游戏带入作文课堂,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这种“游戏式”作文训练形态,可优化作文课堂,使作文教学推陈出新,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关键词:游戏,作文,优化,课堂一、背景和缘起(一)以往写作教学和作文训练的误区以往的作文教学往往把写作理论的灌输放到了重要地位,忽视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事实与之相配套的作文训练形态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者列一些材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作成文,习作由教师批改、打分、写评语,下周讲评,讲评后新一次的作文训练重复开始这种以“写作就是写文章”为指导思想的训练方式,它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缺点和不足:它很少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心理机能,很少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也不曾涉及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诱导和激情触发,课堂气氛平静甚至死寂,几乎不会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波澜大多数学生,由于长期陈旧单调的训练,早已厌倦了作文,根本写不出好作文二)“游戏式”作文训练形态的理论要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的我,通过多次实践,认为把游戏带入作文课堂,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这种“游戏式”作文训练形态,以写作是一种创造活动的观念为指导思想,比较好地纠正了以“写作就是写文章”的传统教学观念,可以使作文教学推陈出新,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这种游戏式作文训练方法的设计,基于以下几个理论要点:1、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鲁迅语)其实游戏是人生之必需亚运会、奥运会就是成人化、组织化的大型游戏同样,在作文课堂中,设计的游戏活动是融入大量生活信息的游戏,它的最终目的是教师创设活动情景,促进学生思维激荡2、作文教学,观察起步,这已是作文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很多学生写不出动人的作文,关键在于缺少细致的观察如果教师适时为他们设计一个情景,创造一个事件,开展一个游戏,让他们学会细致观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这对于初学者或者写作技巧欠缺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3、激情是写作的酵母写作需要兴奋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情绪难于持久又经常发生变化基于这样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引入游戏,给他们造就一个又一个兴奋点,让他们尽情地参与各种有趣的极端放松的游戏,让他们以即时之激情作即时之文章,这种“趁热打铁”式的作文教学,比较容易激发青少年们的写作热情4、所谓“习惯成自然”如果每一次的课堂作文训练都是先有情景提供、情绪激荡,然后再请学生记叙即刻发生的生活,或议论、说明有关的问题的话,那么在几次、十几次、几十次这样的训练之后,在学生大脑中就会建立起一种“生活---意识---记忆---文章”的固有联系,这种联系机制一旦形成,他们便会产生一种以“游戏式”训练形态的常规法则去观察、理解、想象生活的习惯和心理。
这种习惯和心理的形成,将不但为写作打好基础,而且将为学生的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做好相当的准备,在培养人才上,意义重大二、课堂实录敲击代码(七年级)(一)引入课堂课间听郭富城的劲歌《动起来》;和学生约定这节课的口号:动起来!(二)动作描写——微型写作一师:动起来,由我开始摆出“v”形手势)这是什么意思?生:必胜,胜利!(异口同声地)师:(双手举过头顶,摆“爱心”手势)这又表示什么意思?生:爱,爱心陆陆续续地)师;这叫肢体语言可见,手势动作可以表示特定的意思,声音也可以表示特定的意思我们来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师用手敲打讲台桌面)这声音用拟声词怎么表示?生1:嘭——,嚓嚓!(多么富有节奏感!)师:咦,刚才我是怎么敲出那样奇妙的声音的?(很多学生表示没注意)我再敲打一次你们要仔细观察哦!注意,看我的手!(为了让后排的学生也看得清,这回老师用手敲打黑板,并且把手部动作做得尽量夸张)(学生们非常专注地看着老师的动作)师:现在请你用两三句话把我刚才的动作准确而传神地写下来,3分钟内完成学生立刻动起了笔,三分钟不到,已有学生举起了手老师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生2:老师先用她的左手,用力地击打了一下黑板,接着用右手指尖如小鸡啄米似的,轻扣黑板两下,“嘭——,嚓嚓!”,富有节奏感的拍击声就这样产生了。
师:写左手,用“击打”这个动词,写右手却用“轻叩”这个动词,写得多么传神啊!生3:老师左手摊平,右手手指微微弯曲,呈现出一条美丽的弧线她用左手手掌重重地在桌子上打了一下,声音是那样干脆有力,然后,她用右手的指尖轻轻敲了两下老师面对的似乎不是桌子而是一种乐器,美妙动听的乐音在整个教室里荡漾开来师:写左手,用“手掌”,写右手用“指尖”,观察得多么仔细啊!细致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平时,对于周围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转身,你都应该多留心多观察因为这些都是你写作的好材料! (三)心理描写——微型写作二师:前面我们提到声音也可以表示特定的意思,比如我们规定“嘭——,嚓!”表示“1”,“嘭——,嚓嚓!”表示“2”,那么“3”怎么表示?“4”、“5”呢?(学生依次脱口而出)师:那么“6”呢?生:“嘭——,嚓嚓嚓嚓嚓嚓!”师:“嚓”声太多,我们可以倒过来用“嚓——,嘭!”表示“6”,那么“7”如何表示?“8”、“9”呢?(学生又脱口而答师:如果“0”用“嘭!”表示,那么“0~9”各个数字我们都可以用这样的声音代码表示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声音代码来表示两位数比如,连续敲“嘭——,嚓!”和“嘭——,嚓嚓!”就表示“12”,那么“37”怎么敲?生:“嘭——,嚓嚓嚓!/嚓擦——,嘭!”师: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学号,会敲自己的学号吗?生1:我的学号是49号,应该这样敲:“嘭——,嚓嚓嚓嚓! /嚓嚓嚓嚓——,嘭!”(学生一面回答,一面敲课桌桌面)生2:我的学号是06号,应该这么敲:“嘭!/嚓——,嘭!”师:我们就用这种声音代码做游戏!游戏规则是:敲到谁的学号,谁就在三秒钟内快速站起来,接着在自己的桌子上继续敲另一位同学的学号,这样轮流不断地敲;敲到了你,你却没有在三秒内站起来,或者敲的不是你,你却站起来了,都表示你输了,输了就要受罚——站壁角;这个游戏人人有份,包括我,我的代码可以是——生3:老师,我同桌请假了,你就代替他,13号!师:好,请大家侧耳倾听,游戏开始!(游戏正式开始,教室里人人参与,气氛热烈)师:(当起了记者,手握“话筒”采访学生)你刚才在想什么?生4:我怎么这么倒霉啊!生5:还好没敲到我,心有余悸!生6:菩萨保佑!师:从游戏开始到现在,你在这当中某个瞬间里想些什么,请你用一段文字把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时间6分钟学生“刷刷刷”开始写起来)生7:老师“奏响”了催命的“音符”,我的心僵硬着,此时此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千万不要敲到我!万一我反应不过来,就会被罚站壁角,虽然平时胆子不小,可我也知道害羞啊!只要不敲到我,我愿意付出一切,阿门!生8:该死的耳朵!平时见它还挺灵敏的呢,这会儿怎么就失灵了呢!唉,也许不应该怪自己的耳朵,要怪也应该怪我那颗太随意的心!它总是抱着侥幸心理,总想着:自个儿没那么倒霉吧?!唉,谁知偏偏就敲到了我!没听过“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这句老话吗,没听见刚才老师的提醒吗?现在出丑了吧,现在完蛋了吧,现在知道后悔药找不到了吧?!生9:……(四)肖像描写——微型创作三师:我们继续做游戏,但在游戏的过程中,你要仔细观察某个人的神情姿态!(大家又兴致盎然地做起游戏来,游戏中还出现了“意外”,有学生竟然敲到了老师的学号——13号,老师没反应,也只好站壁角)师:刚才游戏过程中你观察了谁,为什么观察他呢?生1:我观察的是老师您,因为您刚才的表情多特别啊生2:我观察了蒋焕,因为他是第一个站壁角的人师:是啊,在生活中,我们要特别留心那些与众不同的的人和事,作为我们的写作材料现在就请你用一段话把游戏中某个人的神情举止写下来,时间6分钟。
学生很投入地写着)生3:蒋焕一脸疑惑和无辜,似乎在说:“是我吗?不可能啊!”当同学们一致肯定他输了之后,他才不情不愿地,慢慢地站到了墙角边上站在那儿的他啊,霎时就脸红了,头也低下了!但他又不时地斜着眼睛往下瞄几眼,因为游戏太好玩太热闹了生4:老师正不怀好意地盯着大家,谁知她自己却中了我们的招!(敲到了她的学号,她却没反应过来)你看她,眼睛瞪得老大(她原来长着一双小眼睛),嘴巴张得跟个球似的(她原来可是樱桃小嘴哦)生5:游戏中,我们都笑着,我发现笑得最厉害的是来听课的田老师了她矮小而又发胖的身体在椅子上摇来晃去,两只脚在地上不停地跺着再仔细看,她的眼睛早已笑成了一条线,两只手捂着下半张脸,我想,被手遮住的嘴巴也一定笑得不雅观吧生6……(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玩了小游戏,写了小作文我们也可以此为材料写成一篇大作文,相信我们一定能动起来!---在游戏中让心情激动起来,在写作中让文字灵动起来!三、课后思考课后,学生谈起对这样的作文课很感兴趣,写作起来也很顺,平时根本不会写文章的,也写得有模有样了,可见课前设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了使这样的游戏式作文课堂教学更优化,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放下师道尊严,营造民主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和学生们一起欢笑,一起投入,甚至可以“没大没小”应反对师道尊严,树立这样的意识:我们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在人格上学生和我们是平等的这堂课上,老师“心甘情愿”被罚站壁角,就是这种思想观念的具体体现作文课上游戏的成分加上教师营造的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渐渐卸下了对作文的沉重负担,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从而改变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扭转对作文的厌恶态度这样,学生便由喜欢而想表达,由想表达而作文 2、扮演各种角色,追求课堂“华彩乐段”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编剧” 、“导演” 、“主持人”,他应该可以扮演更多的角色这堂课中,当老师手握“话筒”请游戏的学生谈心理感受时,他俨然是一名记者;当老师“不幸”被罚站壁角,他又成为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当学生有意见争执时,他甚至可以是“挑拨离间”者……教师不同角色的逼真演绎,会不时奏响激情洋溢的“华彩乐段”来而不管扮演何种角色,教师的目的只有一个:诱导学生产生千变万化的思维、意见、逻辑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心领神会地学习写作3、淡化写作理论,注重多鼓励多诱导整堂课下来,老师没有对学生辞不达意或层次凌乱的情况横加指责,而是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写,放心大胆地写。
因为随意的责怪,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过多的羁绊和限制,只会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对于写作理论有渗透,但要多强调:“这个字用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有谁描写过听课老师的啊,观察的对象多特别啊,真神了!”……教师做的更多的是诱导和鼓励,目的是让学生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文化去自行理解文章生成的过程,而等到学生已初步完成了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机制之后,再去做作文技巧的点拨也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