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公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王佳佳).doc
8页鸡公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当前,旅游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的巨大压力,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是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转向自然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 关键词:鸡公山自然生态资源 开发 保护 绿色是生命的原色 人们对森林对大自然的回归意愿和本性的热爱,除了返祖和怀旧情绪,更是一种生存的需要 生态旅游,故名思义,是一种欣赏,研究,洞悉和不允许破坏自然的旅游. 生态旅游以自然景观山水,生物群落等为重要观赏对象,从旅游环境质量考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增加了保护区投入来源,给保护区的发展带来了心得机遇,但另一方面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产生了心得压力和心得问题如何处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就成为当今旅游业的难题我认为 既然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保护上下如下功夫. 第一: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以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的目的,更不是旅游业的目的第二: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就象农民在湖里河里养鱼,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还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观林砍伐,能卖出收点钱就行,跟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第三: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 ,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鸡公山别墅群一带,既有别墅,又不完全是别墅,有民房和别墅相结合在一起的特性,在鸡公山存在这样的别墅群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这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可以统一这是整个国内旅游地区中独一无二的,鸡公山别墅群这样的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损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私人进行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开发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景区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进行开发第四:为开发而保护,如鸡公山的活佛寺,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 如为开发而保护,就要停止“石头经济”,泥沙经济”高山蔬菜,木材加工的发展,把郁郁葱葱的山头搞成癞痢头,那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这些低层次的开发,必须停止,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一、鸡公山概况 位于河南省南部的鸡公山,是华山地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它 和其他一些名山不同我国的名山大多开发较早,在古代就很有名,而 且有很多名山同时也是佛教或道教胜地,而鸡公山是本世纪初才发展起 来的鸡公山是大别山的支脉,主峰鸡公头又名报晓峰,像一只引颈高 啼的雄鸡,因名之鸡公山。
主峰海拔814米山不算高,但山势奇伟, 泉清林翠,风景秀丽解放前,鸡公山是外国人的军阀、官傣、富商寻 欢作乐之地据统计,从1898年1936年间,山上建有300多幢各式别墅,有尖 顶突起的教堂式,有环形古雅的宫殿式,有玲珑剔透的小巧别墅,有高 大豪华的欧美建筑在这 些建筑物中,以颐庐、将军楼、烟雨楼、会景楼、美国教堂、瑞典大厦 等最有特色鸡公山地区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兼有南方和北方树种, 共达1200多种,既 有针叶树又有阔叶树,既有常绿树又有落叶树,是 一个混合型的自然植物园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带上,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5.2°C,极端最高气温40.9°C, 极端最低气温-20°C;山顶年平均气温12.0°C,7月份平均气温为23.5°C它是天然的动植物园,这里植被丰茂,种类繁多,1700多种植物在这里安家落户, 针叶树、阔叶树、山花、异草争繁斗茂,参差相杂野生鸟类就有17目、109种之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9种,如金钱豹、小灵猫、大鲵、白冠长尾雉、环颈雉等 二、鸡公山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鸡公山生态旅游资源丰富1700多种植物在这里安家落户,它是天然的动植物园,植被丰茂,种类繁多,针叶树、阔叶树、山花异草争繁斗茂,,参差相杂。
但由于鸡公山旅游开发史较短,目前尚处在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生态旅游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在对旅游资源是,开发保护基本原则的设定上过分重视其经济功能,充斥着经济开发的意味,只单从旅游业的发展角度考虑,对保护轻视三、鸡公山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 开发模式 鸡公山旅游区的开发方向,应重点放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这是符合人类回归自然大趋势的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开展以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有: 开发返朴归真生态旅游:以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基本生态旅游点,适度开发出可供野炊、野营、沐浴、饮泉、垂钓、采集等场所,同时开发出适应不同年龄和体力的游客观赏自然风景的景点和线路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都市人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而且还使境外华人返朴归真的心理需求更与依恋故土的心情相叠加,市场开发潜力很大 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在遵循森林的自然生态规律和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的条件下,本着“求好不求大,求精不求多”的开发原则,以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重点林业项目区为基本森林生态旅游点,在林区内开发出一定区域,开展野餐、宿营、垂钓、划船、漂流、乘车、骑马、歌舞、漫步、疗养、森林浴、登山、滑雪、探险、摄影、观光、浏览、观赏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以及科学考察,采集标本、植树造林、教育宣传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开发生态考察探险旅游: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积极开展以地质、土壤、植被、气象、奇景、探险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考察项目,以探索人和大自然的奥秘,促进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的有机融合,以满足游客求知、求新的期望,推进生态旅游消费的高级化二)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生态旅游是鸡公山的重头戏,鸡公山植物种类达1700多种,这是最大的资源在发展生态旅游问题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题: 一是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在我国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补上这一课在西方国家有一门大地景观学的学科,强调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而我国通常是把自然景观神化,带有一些神秘的文化色彩所以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 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生态资源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用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只有当地群众的参与,才能把破坏资源的力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建设性的力量。
群众参与存在着直接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主体,确定了利益主体,资源的开发保护就比较容易进行同时还存在着协调性,当地群众参与所开发的生态旅游,是原汁原味的,这一人文与当地的生态是协调的,是互补的只有当地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保护过去许多景区乱砍乱伐,禁而不止,最后政府出一点资金,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护山队,允许他们在景区划定的地点开设小店做些土特产和旅游品的生意,结果破坏的力量转变为保护的力量,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收益在许多旅游区的开发中十分注重这一点,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生态旅游主要存在着四个功能:即旅游功能、保护功能、促进经济增长功能或是扶贫功能、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功能所以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上综合效益很高,我们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四、发展战略和保护对策(一)全面规划 有序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我们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设并重的旅游发展规划,发挥地方政府和风景区管理部门的应有作用制止有关风景区盲目建设和掠夺式开发,以保证环境效益,对大部分旅游项目和产品应采取行止适度,细水常流,以促进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做到全面规划,有序发展(二)加强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对旅游业还无统一的立法,只有一些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法规在中央暂无统一立法的情况下,对弥补中央立法的不足,因地制宜地解决各地问题,有效地建立并保障新的社会秩序,规范当地旅游业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目前由于缺乏国家性法律的指导和规范,各地立法水平和步伐参差不齐 2、各地方旅游法规的名称过多、过杂,不规范 3、各地方法规在普遍存在着在逻辑结构上不很完整的问题,只有行为模式而缺少相应的法的后果在对旅游资源这种有着重要生态人文价值的资源的保护上,无相应的明确的制裁是很难达到保护目的的三)坚持以保护为主 旅游开发为辅的方针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好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围绕保护工作而进行,尤其是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开发更不得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因此,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准则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为目标在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适度开发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严格限制在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旅游接待能力和实际接待量不得大于保护区的旅游生态容量,真正达到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双重目的(四)加强生态的宣传教育 通过旅游、生态、环保知识教育和普及,提高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学旅游、健康旅游的社会氛围(五)加强生态旅游的科学研究和环境检测 以靠科技进步,促进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系统、景区点容量和自然生态监控系统的基础性研究。
制定适合鸡公山景区实际的旅游科学技术政策体系,要积极推广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环境监测研究资源保护与修复技术、能源节约技术,以提高鸡公山旅游水平 参考文献 [1]仇保兴·简论旅游资源开发[J]·风景名胜,2000年第三期 [2]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 [3]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R].1998-07-10 [4]秦科才副省长在河南省旅游工作信阳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R].199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