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秦王破阵乐_文化性质多元化探析_于海印.pdf
2页2013%短篇小说《秦王破阵乐》文化性质多元化探析于海印 鲁 岩《秦王破阵乐 》是唐代初期以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中国 、以武功定天下的丰功伟绩而创作的艺术作品 它是集歌 、舞 、乐于一体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歌舞剧 , 与 《庆善乐 》《上元乐 》合称 “三大乐 ”《秦王破阵乐 》在唐代宫廷中备受青睐 , 是盛唐时期乐府参与外交活动 、重大政治生活的主要演出曲目 全曲分散序 、中序和破三个部分 , 它继承了传统 ,融会了民俗与宫廷音乐中的精华 , 在其音乐艺术形式表现上带有很多的创新元素 《秦王破阵乐 》显示了唐代大曲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已经形成 , 其在艺术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上都是大唐宫廷音乐巨大艺术成就的代表 由于在创作之初受到大量宗教因素和龟兹乐的影响 , 其表现形式的文化性质多元化是非常清晰的 一 、作品由来《秦王破阵乐 》是盛唐时期歌舞 、器乐兼有的唐“大曲 ”的经典作品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 经过 1000 多年的洗礼 , 作品本身早已支离破碎 , 今天的我们只有通过唐代诗人们的一些锦绣诗篇和部分零星的史料记载 , 得知它是由民间或军营中流传的一支赞颂李世民征战事迹的歌曲发展得来 。
关于 《秦王破阵乐 》的产生 , 通过相关文献历史资料的查阅整理 , 此曲大约产生于公元 620 ~ 627 年间 对于它的由来 , 首先由民间或军营中流传的赞颂李世民征战事迹的歌曲而来是被学术界普遍公认的 , 如 :1. 唐人笔记 《隋唐嘉话 》卷中曰 : “太宗之平刘武周 , 河东士庶歌舞于道 , 军人相与为 《秦王破阵乐 》之曲 , 后编乐府云 2. 《新唐书 ·礼乐志 》云 : “《七德舞 》者 , 本名《秦王破阵乐 》, 太宗为秦王 , 破刘武周 , 军中相为作《秦王破阵乐 》曲 , 即帝位 , 宴会必奏之 3. 《新唐书 ·卷 21·礼乐 11》: “太宗为秦王 , 破刘武周 , 军中相与作 《秦王破阵乐曲 》4. 在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的说法 : 军人利用军中旧曲填唱新词 , 欢庆胜利 , 遂有秦王破阵之曲流传于世 , 后编入乐府 二 、文化性质多元化的艺术背景大唐时代 , 其作为世界经济 、文化的中心 , 极大地促成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大发展 , 当时人民生活安定 ,经济富足 , 拥有完善的艺术教育机构 , 这些都对 《秦王破阵乐 》文化性质多元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一 ) 艺术背景从艺术教育机构的设置上看 , 唐初 , 宫廷之中便设立了太常寺 、大乐署和教坊等中央音乐机构 , 尤其是公元 714 年唐玄宗改组大乐署以后 , 教坊和梨园在宫廷艺术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些机构中 ,乐工的人数大约在万人以上 同时 , 为了自己得到更高的艺术享乐 , 唐代统治者要求大乐署对从各地征调来的乐工进行专门的培训 一般来说 , 小部伎 、部伎 、大部伎分别要接受一年到三年训练 , 同时在大乐署中负责教学的高级乐工也要根据教学质量来考核成绩 ,分划等级 成绩突出者可提升官职 , 拙劣者则会降职直至除名 这些音乐机构推动了大批艺术者的高水平发展 这种艺术教育体制 , 无疑对提高当时音乐艺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 ) 发展原因在我国隋唐时期 , 政治稳定 , 国家统一 , 这为文化艺术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 经济发达 ,全面走向繁荣的农业 、手工业 、商业 , 无疑为文化艺术的繁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 , 唐朝统治阶级实行全面开放的政策 , 强大的国力吸引了大批外域文化 , 尤其同朝鲜 、日本以及西域的交往甚密 在这种交往中 , 大唐文化在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 、经济包括城市建筑 、文字 、生活习俗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 , 这些外来文化对盛唐文化的影响也是极其明显的 。
也正是对外来文化的不断汲取 , 才促成了博大精深 、泽被四方的大唐文化 不同经济文化的相互补充 , 互为影响 , 使得唐朝时期的文化艺术全面繁荣 这种文化艺术的大发展也正是 《秦王破阵乐 》产生及发展的源动力 , “容纳一切 , 融通一切 ”的大唐气魄使得 《秦王破阵乐 》始终处在一种发展 、完善的过程中 ,同时也使它成为唐代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 三 、文化性质的多元化《秦王破阵乐 》诞生于军队或民间 , 但其成为真正的唐 “大曲 ”却在宫廷之中 , 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 、政治经济 、思想意识等方面都对其最后成型产生了影响 , 并在诸多文化因素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诸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于作品 , 使其主要表现出政教性 、宗教性 、兼容性和享乐性等四大性质 一 ) 政教性唐太宗逐鹿群雄 , 开创了 200 余年的大唐帝国 ,《秦王破阵乐 》一曲本是军中士卒自发自动 “相与歌之 ”, 此后此曲却成为唐太宗手中的重要政治资本之1 1 5短篇小说2013一 在 《旧唐书 ·志 8·音乐 1》中就曾记载 : “太宗谓侍臣曰 ‘朕昔在藩 , 屡有征讨 , 世间遂有此乐 , 岂意今日登于雅乐 然其发扬蹈历 , 虽异文容 , 功业由之 , 致有今日 , 所以被于乐章 , 示不忘与本也 ’。
诗人白居易在 《七德舞 》( 即 《秦王破阵乐 》) 一诗中 :歌武德 , 舞七德 , 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 , 岂徒夸圣女 , 太宗意在陈王业 , 王业艰难示子孙 此处正是对 《秦王破阵乐 》政教性的有力描述 由此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出 , 原本以娱乐为主要目的之一的歌舞 ,已经完全成为政治操弄的产品 二 ) 宗教性《秦王破阵乐 》也曾在唐代雅乐和法曲中占有一席之地 , 并且被统治阶级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充分利用 ,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 雅乐 , 简单地说 , 就是用以祭祀的音乐 , 祭祀天地 、山川 、人鬼 , “音乐充当着天人沟通的媒介 , 主要的功能是悦神娱鬼 , 而不是取悦活人 ”[ 1]《秦王破阵乐 》作为雅乐出现 , 《旧唐书 ·志 8·音乐 1》就曾如是记载 : 麟德二年十月 , 制曰 : “国家平定天下 , 革命创制 , 纪功旌德 , 久被乐章 今郊祀四悬 , 犹用干戚之舞 , 先朝作乐 , 韬而未伸 其郊庙享宴等所奏宫悬 ,文舞宜用 《功成庆善 》之乐 , 皆著履执拂 , 依旧服袴褶 、童子冠 其武舞宜用 《神功破阵 》之乐 , 皆被甲持戟 , 其执纛之人 , 亦著金甲 。
人数并依八佾 , 仍量加箫 、笛 、歌鼓等 , 并于悬南列坐 , 若舞即与宫悬合奏 其宴乐内二色舞者 , 仍依旧别设 这里已经改变成 《神功破阵乐 》的 《破阵乐 》, 虽在规模上已大不如前 , 但其还是作为唐宫廷雅乐的重要曲目而存在 法曲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法曲又名法乐 , 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 , 至隋称为法曲 ,其曲调接近汉族的清乐 , 比较优雅 , 故称清雅大曲 [ 2]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 , 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 , 比较优雅一些 , 因此也称为清雅大曲 《唐会要 ( 卷三十二 ) ·诸乐 》中记载 : “太常梨园别教院 , 教法曲乐章等 : 王昭君乐一章 、思归乐一章 、倾杯乐一章 、破陈乐一章 ……十二章 《乐府诗集 ( 卷九十六 ) ·法曲 》序也提到 : “按法曲起于唐 , 谓之法部 , 其曲之妙者有 《破阵乐 》《一戎大定乐 》《长生乐 》《赤白桃李花 》……”我们可以看出 , 《秦王破阵乐 》作为唐代第一大曲 , 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 , 其中深藏的宗教性文化性质是毋庸置疑的 三 ) 兼容性《秦王破阵乐 》虽为唐宫廷文化 , 然其根源却来源于民间文化 , 它不断吸收各民族文化中的养料以及士庶文化中的精华 , 博采众长 、兼容并包逐步成为了它的文化特征 。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 , 《秦王破阵乐 》本是徒歌 , 流传于军旅之中 , 后传入宫廷 , 经过不断加工成为唐大曲的重要曲目 因此其文化性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民间色彩的东西 曲中无论舞容 、舞位 、舞具 、舞衣 , 均为战争场面的虚拟实境 , 很多动作也是从战时场景中提炼而来的 我们说 《秦王破阵乐 》具有文人艺术或者说是文化的特征是其兼容性特征的集中表现 , 当其作为法曲出现时所表现出来的清新典雅 , 恰恰与文人音乐清新的特征相契合 文人艺术历来将情感表现放在首位 , 作品因情而发 刘勰说 : “《风 》《雅 》之兴 , 志思蓄愤 , 而吟咏情性 , 以讽其上 : 此为情而造文也 “情者 , 文之经 ; 辞者 , 理之纬 经正而后纬成 ‘舞者所以饰情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 , “达情 ”是作为大特点的 而 《秦王破阵乐 》在 “达情 ”方面所表现出的多元化特征也是较为突出的 除此之外 , 在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 西域乐舞文化都受到高度关注和吸收利用 在 《旧唐书 ·音乐志 》就记载 : “自周 、隋以来 , 管弦杂曲将数百曲 , 多用西凉乐 、鼓舞曲多用龟兹乐 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 。
多用西凉 , 多用龟兹 可见当时西凉乐与龟兹乐的深入人心 , 其已经成为了当时流行音乐的主流 而 《秦王破阵乐 》初期创作者们恰恰是世俗的军卒们 , 是他们 “相与歌之 ”成就了 《秦王破阵乐 》, 因此受到西凉乐和龟兹乐的影响也是我们可以理解的 总之 , 《秦王破阵乐 》具有融会各民族艺术 、民间艺术和文人艺术于一体的文化特征 四 ) 享乐性《秦王破阵乐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文化特征就是享乐性 唐代宫廷一般以歌舞伴酒筵的情况比其他朝代更为普遍 每宴游 , 酒酣既舞 艺术才能和娱乐享受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 激发出人们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 3]据 《新唐书 ·卷 21·礼乐 11》载 : “七德舞 ,本名秦王破阵乐 太宗为秦王 ……及即位 , 宴会必奏之 ……”由此可见 , 《秦王破阵乐 》作为唐代大曲其本身就是宫廷宴饮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享乐性也是每一部艺术品所具有的必然表现特征 , 《秦王破阵乐 》也不例外 《秦王破阵乐 》作为唐代歌舞大曲中的典型代表 ,以其出色的艺术特征兼容多种文化性质 , 集宫廷 、宗教 、民俗 、外域音乐为一身 , 在唐朝各个时期 , 屡屡出现在政治外交 、娱乐享受以及宗教祭祀活动中 , 真不愧为唐代歌舞艺术的集大成者 。
[ 参考文献 ][ 1] 杨晓鲁 . 中国音乐与传统礼仪文化 [ M] . 长春 : 吉林教育出版社 , 1994.[ 2] 孙钦良 . 李龟年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N] . 洛阳晚报 ,2009 -10 -19.[ 3] 袁禾 . 中国宫廷舞蹈艺术 [ M] . 上海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2004.[ 作者简介 ]于海印 ( 1976— ) , 男 , 河北遵化人 , 本科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及思想政治教育 ; 鲁岩( 1975— ) , 女 , 河北遵化人 , 本科 , 遵化市第一中学 , 中学一级 , 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 、音乐教育 1 1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