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面分析历年考研英语命题规律与考点.docx
5页全方面分析历年考研英语命题规律与考点【:中国 1 考网】2000 年以前的大纲规定:完形填空满分为 10 分,共 10 个空,每空 1 分,短文长度在 150 个词左右所选文章难度适中,或者说偏易对大多数考生来说, 文章在没有去掉词之前阅读起来几乎没有任何困难 但从 xx 年起,完形填空所选的文章篇幅加大到 240~280 词左右,缺省空格由 10 个增加到 20 个,每个空格 0.5 分,总分值仍是10 分分析一下 xx 年至 xx 年的完形填空,可以发现,这 7 年的完形填空难度大大提高了 在短短的文章中, 长句子出现的比例超过了阅读理解中的文章,这无形中增加了考生理解的难度可以看出,整个语篇理解难度在向考研的阅读理解靠拢,缺省内容难度也有所加大尽管近几年的考题在变化, 试题难度也逐年加大, 但综合分析近年的考研完形填空题目, 我们还是会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 文章体裁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 完形填空所选的短文多是观点鲜明、 条理清楚的说明文或议论文,所涉及的多是科普、经济、历史、社会、文化、教育等,具有一定时代感、现实性或科学性的文章如: 1998 年: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看法 xx 年:青少年的身心教育 1999 年:劳动安全措施 xx 年:青少年犯罪 2000 年:农业经济 xx 年:人类嗅觉的灵敏度xx 年:新闻立法 xx 年:美国无家可归人口问题 xx 年:传媒的发展xx 年:殖民地国家独立后的改革考生如果平时多读这一类文章,积累多方面的词汇和背景知识, 就能很容易地弄清文章的大意和逻辑关系,为做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考点紧紧围绕着语篇综观近年的考题,我们发现,完形填空不是要考词义辨析、固定搭配、语法等孤立的知识点, 而是从语篇的角度综合测试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也就是说,考生的语感及其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在做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请看下面的例子:We also expect each place to be appropriate to its use.You would beif the inside of your bedroom was suddenly changed to look like the inside of a restaurant. (1993?51)[ A] amused[B] interested [C] shocked[D] frightened从单句看,一个人看到自己的卧室突然变得像饭馆一样,感到“有趣、好笑”、“有兴趣” 、“大吃一惊” 或者“害怕” 都有可能,但作者在上句谈到室内设计的重要性时说 “我们还期望每个地方都适合其作用” (We also expect each place to be appropriate to itsuse) ,本句举出了设计式样与作用不相符的具体例子, 说使人感到“出乎意料”(unexpected) 才能支持上文观点,故选 shocked( 大吃一惊 ) 。
因此,考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抛开语篇孤立地看句子的做题方法是绝不可取的 二) 定语从句、倒装句、比较句与平行结构是语法考查的重点近年来,完形填空专门测试语法的题目不多,重点在词汇及对上下文的理解上,但我们发现,完形填空一旦考语法,就一定是与定语从句、倒装句、比较句或平行结构有关例如:The words used by the speaker may stir up unfavorablereactions in the listenerinterfere with his prehension; hence, the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breaks down. (1994?45)[ A] who[B] as [C] which [D] what本题显然是让考生在空白处挑出一个合适的关系代词关系代词是有先行词的,因此要从上文中找出是什么interfere with hisprehension若只看到空格前的the listener就主观地以为它是先行词,则很容易误选[A]但从全句来看,只有 unfavorable reactions有可能作从句的先行词。
这时再看选项: who指人,不行; as 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居多,且 as 的词义不合题意;what 不引导定语从句;只有 which 合适因此考生要特别关注这几个语法现象,并能将其吃透 三) 在上下文中的认词、辨词能力是词汇考查的重点对词汇的测试在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中应该说是无处不在的,它贯穿考卷的各个部分 在完形填空题中重点考查考生在上下文中认词和辨词的能力近年来完形填空所设置的选项要求考生在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阅读并具有一定的语感才能区分正确与错误测试词汇引申含义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例如:But they insisted that itsresult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750 to 1850 were widespread poverty and misery for the bulk of the English population. (1998?43)[A] momentary[B] prompt [C] instant [D] immediate从四个选项来看, momentary(短暂的 ) ,prompt( 迅速的 ) ,instant( 立即的 ) , immediate( 直接的 ) 似乎都能与其后的 results搭配,而且意思也相差无几。
但是,从后面的 1750 年到 1850 年来看,前面的三项就不合适了 由此可见,考生仅仅学会大纲词汇表中的词或词组是远远不够的应意识到,处于考研阶段,记忆单词不能只限于一词一义,一词一用只有经常对词汇进行同义、反义、近义、同形、同音等多种比较,细心观察不同上下文、不同搭配的各种含义、各种用法特点, 方可对它们有比较深刻全面的理解, 才能有把握地选择正确的意义和搭配 四) 逻辑衔接题比重加大从近 10 年的考题来看,逻辑衔接题的比重加大,尤其是近 3 年,表现得更加明显 这就对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注意句际间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份 199819992000xxxxxxxxxxxxxx数量 1022445642例: More familiesconsistof one?parent households or twoworking parents;,childrenare likelyto have less supervisionat home than was mon in the traditional familystructure.(xx?34)[A] contrarily [B] consequently [C] similarly [D]simultaneously空前“更多的单亲家庭和双亲就业家庭”与空后“孩子们受到较少的监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consequently “因此,所以,结果”,故选[ B]。
[A] contrarily “相反地”;[ C] similarly “类似地,同样地”;[ D] simultaneously “同时发生地”,均与上下文语义不符对于逻辑衔接词的选择,虽可以从句法的角度进行判断,但考查的实质是上下文中的逻辑关系内容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