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网络表达的困境及对策.doc
7页实名制网络表达的困境及对策《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岀台实施后引发了新 一轮网络热议实名与匿名之争,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网络话语表达的社会 责任问题社会责任,伴随着网络话语表达的自由性、随意性而生关于 传播媒介的自由与责任问题,印刷媒介讨论过,电视媒介也讨论过,但都 不及此番网络媒体讨论的这样热烈,因为,前两者的传播主体毕竟仅仅囿 于新闻业界,而网络媒体则不然,但凡是粗通文墨、稍识网络、略明自媒 体者,皆有可能成为传播主体,因此,通过实名制规范的网络表达影响面 Z广、牵扯线Z宽、覆盖点Z多可以想见我们必须看到,匿名发言在网络暴力的形成过程中起到的推波助澜效 用是毋庸置疑的就此,匿名制条件下如何保证网络环境的文明,实名制 条件下如何保证话语表达的安全,面对我国的网络环境的具体发展现状网络话语困境笔者认为,实名与匿名作为对立的二元,其出发点与归宿并不〜致 网络话语的匿名表达,是让网友勇敢地说话、让网友没有负担地说话;而 网络话语的实名表达,是让网友谨慎地说话,让网友负责任地说话虽是 不同的出发点,勇敢地说话与负责任地说话两者似乎都无可厚非然而其归宿却大相径庭:勇敢地、没有负担的匿名说话虽然可以让网 友畅所欲言、直陈肺腑甚至揭发黑恶、抖露腐败等等,但是,无所顾忌、 口无遮拦的网友话语形成的不文明、不理性、不负责任、不尊重他人隐私 的网络环境又让人不无隐忧,这一点,从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暴力如“网 络虐猫案”、“铜须门事件”、“姜岩事件”等等之中可窥一斑。
而谨慎地说 话,让网友负责任地实名说话虽然可以让充满肆意谩骂、无端诽谤、恶性 攻讦的网络环境焕然一新,但是,正像许多学者担忧的那样,真实的网友 声音将会随着网络实名制的到来而消失从当下网络反映的关于实名制的讨论观之,舆情是褒贬参半:主流网 媒评论倾向于实名制,而自媒体言论似乎更倾向于匿名制当然,以草根 网友为传播主体的口媒体言论成份极复杂,这里面揭黑曝贪者有Z、捏造 构陷者亦有之;表达心声者有之、低俗炒作者亦有之;言之有物者有之、 哗众取宠者亦有之;文明礼貌者有之、出言不逊者亦有之而实名制一行,揭黑曝贪去除捏造构陷、低俗炒作等皆不足惜,但如果简简单单一刀切, 与表达民声可能会一时俱无踪,“在泼水的吋候,连同孩子一起倒掉了”如此一来,取舍之间两相权衡,似乎又得不偿失其实,从自媒体言论反 映的一些草根网友的担忧也不无道理:网络实名制以后网友话语表达的公 共安全如何保证?且以眼下网上热议的河南“王帅诽谤案”、内蒙古“吴保 全诽谤案”因言获罪为例:因在网上发帖披露老家河南灵宝当地政府非法 征地,24岁的王帅便被河南灵宝警方以涉嫌“诽谤罪”刑事拘留;与之大 同小异的因在网上发帖揭发老家鄂尔多斯市强行征地,而给农民的承诺没 有完全兑现,警察还打人抓人拘押村民,39岁的吴保全很快被内蒙警方“跨 省缉捕”,当地法院以“诽谤政府罪”的罪名,判处两年监禁。
两案一经 曝光,惹得网络舆论一时哗然毫无疑问,这是继“彭水诗案”、“稷山诽谤案”、“志丹诽谤案”等等 之后又一因言获罪的典型案例与后三者相较,虽然所谓“诽谤言论”的 传播方式各有不同:后三者通过短信或上访信件形式,而前两者通过 网络发帖形式进行事件真相的传播,但相关地方政府官员利用国家公器报 复、陷害进行正当批评的公民的结果却如出一辙尤其是后两者,在网络 环境中实名发帖揭露当地政府不法行为,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积极回应, 却惹来“飞来之祸”,在当下为维护网络环境文明呼吁实名制上网的大环 境中,谁还敢实名发帖?谁还敢实名说实话?也无怪乎草根网友力挺匿名制 的呼声居高不下谨收与慎放面对当下网络环境中的一些不文明、不理性、不负责任、不尊重他人 隐私等行为,我们继续维持原状不作为是绝对不可行的!而既要维护网络 环境的文明理性,又要让网友敢于畅抒己见,还要保证话语表达的公共安 全,虽然有难度,却非没办法,实名制本身就是一条切实的可行之道但 在具体操作上,却不能是贪图一劳永逸的一刀切,而应是在谨收与慎放之 中,促成自由而负责任的网络舆论的形成笔者所谓的谨收慎放,不是面对重症的一剂乏力缓药,而是立足于李 希光先牛“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发言”的观点之上的一剂猛药。
笔者主张 无论是在自媒体言论(如论坛、贴吧、博客等),还是在公共网媒言论(如 主流网媒、商业网媒等)一律施行实名制,并加强网络管理,将当前网络 不文明不理性不负责任的曝人隐私、低俗炒作、哗众取宠、出言不逊等等 以快刀斩乱麻之势,迅速平息同时,专门辟岀一定数量的自媒体并经常 性的策划岀相应的专题栏目,允许网友匿名发言反映问题、揭露问题、曝 光问题,并以此作为网友监督政府、政府体察民情、中央了解地方的专门 平台如近日人民网强国博客策划推出大型专题一一强国博友看地方,让 网友“评领导言行,论地方政事,道网民心声”,鲜明的特色就得到了诸 多网友的热情响应毫不夸张地讲,沉默的螺旋效应在匿名网络传播环境中是乏力的,匿 名性使网友的心理状态更接近“本我”状态,匿名条件让其不需耍对自己 的言行负任何责任,这就使得其在传统社会环境中的恐T具心理开始逐渐被 一种“无所谓”或“无所畏”的心理所代替,因此,“自己的意见”和“公 开的意见”的矛盾问题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有学者认为匿名 网络时代是一个尊重个体的时代、匿名网络吋代更承认人们个人意见的表 达与个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一旦匿名网络时代转向实名网络时代, 虚拟社区的虚拟性将会减褪,沉默的螺旋效应随之凸显,实名制带来的话 语表达将会把网友言论与其社会责任紧密相连,随着相关权力部门的监督 介入,网友言论将会在法律的框架内“带着镣铐跳舞”,如此一来,应该 可以说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是不难实现的。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网友反映 问题、揭露问题、曝光问题不至于再次遭遇王帅,吴保全式的“诽谤罪”, 我们辟出一定数量专门的匿名自由区,鼓励网友积极勇敢的吐露真心、真 情与实事、实话笔者之所以强调是这个专门的匿名自由区要保持一定数 量,一者是为了让匿名表达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即便出现不文明不理性的 话语,也不至于大范围扩散影响整个网络环境;再者是为了保持其高度的 社会关注,因为匿名自由区数量有限,那么无论是反映问题者还是体察民 情者,或是监督舆论者,目光都会聚焦在这里高度的社会关注与舆论关 注无疑是敦促问题解决的最积极力量之一这个主张是否可行?至少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如果你主张开放 的自媒体匿名言论也不文明不和谐该 怎么办?该如何进行有效管理?面 对匿名贴文,网友跟帖表达观点意见是匿名还是实名?如果是匿名跟帖, 怎样避免出言不逊?如果是实名跟帖,能听到实话吗?如果别的论坛贴吧需 耍对匿名言论转载,该如何操作?主流网媒时事评论跟进时,实名评论里 能听到直斥当局之失的尖锐声音吗?等等,只有这些技术性的问题有了一 个具有可行性的解决,该主张便具有了相应的可行性放大镜”也是“照妖镜”要回答上述问题其实并不难,在理论上解决上述问题也不难。
这里, 我们不妨假设一个“人民社区”作为一定数量的可以匿名发言的自媒体之 一,在这个“人民社区''里,网友可以根据自己关心的问题自由的匿名发 帖匿名跟帖以阐述观点、发表意见、吐露心声,如果“人民社区”里出现 了不文明不和谐的境况,也无伤大雅,毕竞是局限在一定数量的口媒体Z 内,而但,社区管理员可以适时跟进,对传播低俗文化的帖子予以屏蔽, 对切中时弊的帖子加精推荐,对充满脏话、粗话的不文明不理性帖子不予发布等等,这些手段对于促进匿名社区的文明理性也是行之有效的如果别的论坛帖吧需要转载,可以在来源或姓名注如:“人民社区网 友声音”形式转发,大家一看就可以知道这是来源于匿名社区的文章应 该说,当低俗、粗制的言论在匿名社区发布之初就被系统或管理员屏蔽之 后,别的论坛帖吧即便对其言论进行转载,也是无损于整个网络环境的理 性文明同时,这些有别于匿名自媒体的论坛帖吧里网友的跟帖是实名制 的,其相应的言论必然理性文明而乂谨慎得多:支持就是支持,阐明观点 的为什么支持;反对就是反对,直抒己见的为什么反对;质疑就是质疑, 说明理由的为什么质疑;自觉摒弃不骂就不痛快、不骂就不足以表达愤慨、 不尖酸刻薄的嘲笑讽刺就不足以高人一筹的不良表意方式。
同时,主流网 媒时事评论的实名制化,将会带来言论领袖们更加规范、更具理性思辨、 也更加慎重的领袖言论,为整个网络的言论表达做足表率说到这里,问 题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但如果再问问,面对明哲保身的慎重言论与直斥 当局之失的尖锐声音,我们究竟该做何取舍?当然更欢迎后者但是,实 名制带来的王帅、吴保全式前车之鉴,究竞该如何理解为我们的后事之师 呢?所以笔者认为,在理论上解决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在实名制条件下如何保持网络言论在揭发黑恶、抖露腐败上的直言不讳,难的是如何去除一些地方官员根深蒂的出了问题就“捂盖子”(甚至罗织罪名、构陷报复)的思想观念网络“舆论场”既是放大镜,又是照妖镜,它映照出真善美、也镜鉴出假恶丑对于真善美,我们可以旗帜鲜明的宣传弘扬,但是对于假恶丑,我们却未必敢在实名制条件下与之针锋相对因此,还得把它放回匿名空间去讨伐,也唯有匿名讨伐才能无忌无畏,这也是笔者之所以主张给网友留下这块“一亩三分自留地”的原因如何耕种好这块自留地?做四个步骤:一、引导匿名网友将各自关心 的、想要反映、欲待揭发的问题按问题的地域归属,在匿名社区相应的省 市地区栏冃里发布二、呼吁网友问题针对的相关地区、相关领导就其辖 区的群众(网友代言)反映出的相关问题予以积极的及时回应答复,该解释 的就解释、该解决的就解决、该辟谣的就辟谣、该澄清的就澄清。
三、呼 吁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协同作战,将网友关注高、跟帖多又迟迟不见相关 部门回复解答的问题经过一定的调查之后,将实情通过电视、报纸与网络 等各种媒体予以曝光,以广泛的社会关注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成相关 责任人的回复解答四、呼吁相关领导积极地关注匿名自媒体里的舆论动 向,在这里聆听民声、体察民情、探寻民生并监督地方、监督权力、监督 官员这四个步骤,让网络舆论场的“放大镜”功能升华到“照妖镜”功 能:而其镜鉴出的世间百态正是我们党科学执政与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实名与匿名,作为对立的二元,在网络传播的实践中各有其利弊,如 何避尺之所短而扬寸之所长,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因此,笔者大胆提出 网络普遍行实名制与保留一定数量自媒体行匿名制的假说,以此来达到避 英两短,兼采两长之效,在谨收与慎放之中,促成自由而负责任的网络舆 论与网络环境的形成当然,在实践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更多、遇到 的阻力更大、遇到的问题更复杂,这就需耍我们在前进中不断摸索,在摸 索中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