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娇赤壁怀古艺术手法分析参考课件.ppt
15页1?2这个词出自世说新语: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需酒浇之”阮籍心怀不平,经常饮酒浇愁后来经常用这个词来指代有才华得不到施展,无可奈何,借酒消愁也比喻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3一、描绘壮丽之景 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4二、刻画豪迈之人 上阕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阕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5 为什么要在“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两句中间插进一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周瑜结婚: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 说明周瑜当时非常年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 以美人衬托周瑜的潇洒风姿 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周瑜和君主的姻亲关系,是他得到重用的重要条件6苏轼内心解读周瑜苏轼建功年龄34岁47岁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人生幸福美满屡遭不幸怀古伤今 7 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的最后一层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种苍凉是对豪情壮志的补充 。
三、抒发壮志豪情8区别?9 烘托 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映衬 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1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完美的结合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伏笔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 承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作了铺垫11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江山依旧,物是人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 12雨霖铃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比较阅读13雨霖铃念 奴 娇 赤壁怀古景物人物行动作者情感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楚天(实景)杨柳岸 、晓风、残月(虚景)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实景)樯橹灰飞烟灭(虚景)(周瑜)谈笑帐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一尊还酹江月无绪、留恋、多情自古伤离别、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14豪放派特点婉约派特点风格豪迈、奔放, 视野广阔,气象恢弘,结合现实生活来思古抒怀或写景言志,词句质朴,表现远大的理想报负多写男女欢爱、柔情、触景伤情等内容,词句委婉、缠绵、清丽,追求精巧、细腻的感情和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