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个平面视角下的离合词特点探究.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7710987
  • 上传时间:2022-06-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6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个平面视角下的离合词特点探究    摘 要:离合词是汉语研究和教学的难点本文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出发,总结了汉语离合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特点首先厘清了汉语离合词的分类和归属问题,认为离合词是短语,并且可以从形式上分为动宾式、动补式和主谓式三种类型然后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这三类离合词进行细致分析,试图进一步总结离合词在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Key:离合词 类属 三个平面 语法分析“离合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1957)一书中,表示现代汉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周上之(2006)指出,离合词是指“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合成词,在有些情况下,它可以作为一个词合起来使用,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它又可以作为两个词即一个短语使用[1]本文拟从离合词的界定开始,对离合词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离合词进行“三个平面”的分析,借此厘清不同类别离合词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一、离合词的归属目前,语法学界对离合词的归属问题仍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在学界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1.词说这一说法认为,离合词是词或更接近于词,如林汉达(1953)、赵元任(1968)、范晓(1981)等都支持这一观点。

      2.词组/短语说这一观点认为,应将离合词归入短语之中,支持这一观点的有王力(1946)、钟锓(1954)3.中间状态说这一观点认为,离合词“离”为短语“合”为词,支持这一观点的有张寿康(1957)、陆志韦(1957)、朱德熙(1982)笔者认为,每种观点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不论哪种观点,也都推动了离合词研究的进步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2011:4)的观点,“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短语是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我们认为离合词明显与词的定义相矛盾,更符合短语之范畴,因为离合词的最大特点是有离析形式,可以拆开使用,而这与词的定义中“最小的”这一点相冲突同时,既然离合词可以拆开使用,就说明离合词的构成成分符合词的范畴,而这一点就恰好使整个离合词符合短语这一范畴王力(1946)也认为,“凡两个字的中间还可以插得进别的字者,都是短语,否则就是一个单词”因而,中间状态说这一观点,笔者不认同因为这一观点直接将离合词置于一种游离状态,使之游离于词与短语之间,变相地制造出了词与短语之间的另一级语言单位,且不论这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实际,至少有违目前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系统性。

      因此,笔者认为,将离合词归入短语这一范畴是目前较为经济恰当的方式二、离合词的分类张斌(2000)根据离合词的内部结构之间的语义关系,将离合词分为三类:1.“带头、放假”类认为这一类DM(D:动语素,M:名语素笔者注,下同)中间大多可以加表持续的“着”,这种DM具有具有[+持续]的语义特征2.“见面、结婚”类认为这一类DM中间不能加“着”,这一类DM具有[-持续][+与事对象]的语义特征3.“吃亏、告密”类认为这一类DM中间不能加“着”,但能插入表领属的修饰语这一类DM具有[-持续][+领属]的语义特征这一分类以语义为标准比较深入细致,但不够直观和形式化,也不利于教学曾立英(2010)根据汉语离合词的结构类型将离合词分为三类:1.动宾式;2.动补式;3.联合式曾立英的分类以结构类型为标准,清晰直观但在其“联合式”的阐释中缺乏说服力,以古汉语的视角将“游泳、洗澡、睡觉”等词划归到联合式中,不符合人们的语感和语法实际;没能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区分开,不够严谨科学曹宝平(2003)从结构方式角度将离合词分为四类:1.并列式,包括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2.动补式,包括动趋式和动结式;3.主谓式;4.动宾式。

      曹宝平先生的分类更加细化和直观化,将并列式细分为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这又和动宾式和动补式相交叉,显得有些多余综上所述,汉语的离合词类别可以分为三类1.动宾式,其中又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动语素可以独立成词,宾语素不能独立成词的,如“洗澡”;第二种是动语素不能成词,宾语素可以成词的,如“迷路”;第三种是两个语素都可以成词的,如“生气”;第四种是两个语素都不能独立成词的,如“结婚”2.动补式,如“看见”3.主谓式,如“心疼”等三、离合词的语法特点(一)动宾式离合词的语法特点范晓(2014)根据动宾离合词的句法功能分类,将动宾离合词分为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三类1.动词,表动作,主要用来作谓语动宾离合词可再分为不及物离合动词和及物离合动词两类2.形容词,表性状,主要用来作谓语,可受程度副词修饰3.副词,表方式、情状,主要用来作状语动宾式离合词离析形式复杂任海波(2004)、范晓(2014)都给出了自己的离析形式分类笔者经过归纳和补充,认为动宾式离合词离析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1.“动+‘了/过/着+名”;2.“动+[了/过]+数量+名”;3“动+代+的+名”;4.“动+什么+名”;5.动名语素倒裝:“名+动+了/过”。

      当然这五种离析形式并不是所有的形式,还存在其他的离析形式,但这五种形式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二)动补式离合词的语法特点这一类离合词的前一构成成分为动词性,后一构成成分为动词性或形容词性,包括动趋式和动结式1.动趋式,扩展后为动补的短语,中间可以插入“不/得”2.动结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能插入“得”或“不”,扩展后成为动补短语;另外一种是除了能插入“得/不”,还可插入其他成分,扩展后为动补短语因此,动补式离合词最常见的离析形式为“动+得/不+动/形”三)主谓式离合词的语法特点这类离合词前一部分为名词性成分,后一部分为形容词性成分这些离合词,合用时为形容词,拆开用时为主谓短语,之间可以插入程度副词“很、真”和否定副词“不”等因此,主谓离合词最常见的离析形式为“名+真/很/不+形”四、离合词的语义特点张斌(2000)根据离合词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将离合词分成三类,不难发现,这三类离合词其实都是动宾式离合词因而,笔者认为,动宾式离合词内部存在三种语义关系1.[+持续]的语义特征部分动宾离合词中间可以加表示持续的“着”,有些虽然不能插入“着”,但可以在动宾离合词前面加“正、正在、在”等副词,如“放假”。

      这部分动宾式离合词在语义上存在[+持续]的语义特点2.[-持续][+与事对象]的语义特征这部分动宾式离合词中间不能插入“着”,具有交互意义,可以用介词“和”引进与事对象,如“结婚、聊天”等3.[-持续][+领属]的语义特征这部分动宾式离合词中间不能加“着”,但能插入表示领属的修饰语,扩展比较自由,可扩展的成分也比较复杂二)动补式离合词的语义特点动补式离合词分为两种1.动趋式,即后一成分为趋向动词,如“躲开、跨过、挽回”等离合词这一类离合词扩展形式较为简单,中间不能插入“着”,可以插入“得/不”这类离合词具有[-持续][+积极]的语义特征2.动结式,即第二个成分表示前一动词表示的动作所产生的结果,如“看见、叫醒、降低”等离合詞,可以发现,这类离合词同样具有[-持续][+积极]的语义特征三)主谓式离合词的语义特点该类离合词前一部分为名词性成分,后一部分为形容词性成分,如“嘴硬、心疼、眼红、手软”等离合词这些离合词都涉及到人体部位或器官,即“心、嘴、眼、手”等,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最基础的,这从一个角度也说明了语言受认知的影响王海峰(2010)区分了离合词有表示普通的日常生活行为词和近体行为词。

      其中,近体行为词直接关涉人的行为,表现为这些行为常常是以人的肢体或器官直接或间接参与发出的行为这一论述恰好说明了主谓式离合词具有[+近体性]的语义特征五、离合词的语用特点王海峰(2010)指出,从语用角度看,语言结构的高频率往往促使语言结构产生语用化因而,离合词的使用频率与其在语言中的离析形式的使用频率有一定关系,离合词使用的高频性是促使离合词离析而使离合词产生独特语义特征的重要因素一)动宾式离合词的语用特点曹宝平(2003)认为动宾关系离合词,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必须拆分;二是不可拆分;三是离合两可第一种情况包括:1.叙述性句子用“是……的”强调,且离合词后无其他谓词,“的”插入离合词的中间;2.表示高兴、不耐烦或否定的语气时,“什么”要插入离合词的中间;3.离合词有计量或关联的对象性,离合词要拆分使用;4.离合词在表完成态句子中时,离合词要拆分使用拆分形式有两种:或是中间插入表完成时态,或是将离合词的后一成分提到前面;5.离合词跟趋向动词“起来”结合,且能拆分,且“起来”也要拆分第二种情况包括:1.离合词后面有程度补语时,不分开使用;2.不能用“把”将离合词的后一成分移到前面第三种情况包括:1.离合词最常见的拆分,是跟时态有关,所有的动宾关系离合词,都可以在中间插入“着、了”;2.在对离合词进行可能态的否定、有定表述时,离合词大多可离可合,但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拆分的形式。

      动宾式离合词在离合词中占据绝对优势,其使用条件也最为复杂曹宝平先生的论述详细严谨,已经大致画出了动宾式离合词的语用模型二)动补式离合词的语用特点动补式离合词包括动趋式和动结式两类当该类离合词之后有宾语成分时,采取“合”的形式,如“他想跨过这条河”当之后没有其他成分或采取疑问句式询问可能情况时,采取“离”的形式,如“他跨得过这条河吗?”因此,该类离合词其后的带宾情况对其用法有很大影响三)主谓式离合词的语用特点主谓式离合词之后有宾语成分时,采取“合”的形式,如可以说“我很心疼妈妈”,而不能说“我心很疼妈妈”当该类离合词后无宾语成分时,可用“合”的形式,也可用“离”的形式,如“我很心疼”也可以说成“我心很疼”,但二者语义和语法上存在差异综上所述,动补式离合词和主谓式离合词的使用条件和离析形式相对简单,都可以根据其后的带宾情况,决定是使用“离”的形式还是使用“合”的形式或者离合两可而动宾式离合词的使用条件和离析形式相对复杂,要根据句子语气和前后成分综合考量六、结语本文以离合词的界定和分类为起点,以“三个平面”的语法分析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不同类属的离合词在语法、语义和语用层面的特点我们认为,用法先于语法,离合词的语用特点会影响离合词的语法和语义特点。

      Reference:[1]曹宝平,冯桂华.“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2]范晓.动宾离合词及其构成的语式[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王海峰.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语义特征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5]王力.汉语语法纲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46.[6]曾立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7]张斌.现代汉语短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吴潮 云南昆明 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学院 650500)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12期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的其它文章莫言小说《蛙》中的地方性谚语吉林省政务微博语言策略研究传播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研究近二十年来国内论说语篇研究综述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五十二病方》一词多形现象整理分析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