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知识梳理语法篇.pdf
17页语 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 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 ,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 词法 构词法 语法学研究: 构形法 句法成分 句法 句法结构 句子分类 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 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 ① 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② 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③ 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④ 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 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 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 备用单位) ;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
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主谓:陈述关系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层次分析法 第二节 词类 一、 词类划分依据 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主要) :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能否充当、充当什么) 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词、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 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 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名词 种类:①专有名词;②普通名词;③时间名词;④处所名词;⑤方位名词 语法特征:①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②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⑤ 经常用在介词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⑥ 名词单复数同形 (二)动词 种类:①动作动词;②心理活动动词;③存在、变化、消失动词;④判断动词;⑤能愿动词;⑥趋向动词;⑦形式动词 语法特征:①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②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在前加程度副词 ③能构成“∨不∨”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④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⑤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短或尝试、轻松等意义 特殊动词:①判断动词“是” :表事物等于或属于什么;表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事物的存在;让步转折 ②能愿动词(助动词) :用在动词语、形容词语前表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有评议作用不能用在名词前,不能重叠、不能带“着了过” ③趋向动词:表移动的趋向可单独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表趋向,作趋向补语 (三)形容词 种类:①性质形容词;②状态形容词 语法特征:①常作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少数性质形容词能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 ②不带宾语 ③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不”修饰。
④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即以形态变化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 ⑤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⑦ 状态形容词不用加“很”或重叠 (四)区别词 意义:人和事物的属性或区别性特征,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语法特征:①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②不能单独做主语、谓语、宾语但组成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以 ③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加“非” (五)数词 种类:①基数词(可组成倍数、小数、分数、概数短语) ;②序数词 语法特征:①要跟量词组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 ②常作定语、补语、状语 ③“俩” 、 “仨”为合体数量词,后不加“个” ④倍数只能用来表增加;分数既能表增加,又能表减少 (六)量词 种类:①名量词(专用名量词、借用名量词) ;②动量词(专用动量词、借用动量词) 语法特征:①位于数次和名词之间,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补语、宾语 ②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逐一、多不作补语、宾语数量短语也可重叠,表数量多或按次序进行 ③有时单独做句法成分 (七)副词 种类:①表程度;②表范围;③表时间、频率;④表处所;⑤表肯否定;⑥表方式情态;⑦表预期;⑧表关联 语法特征:①都能作状语,几乎动能修饰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
②一般不能单说 ③部分能兼有关联作用 *形容词副词区别:①能否作定语;②能否作谓语;③能否用作“∨不∨” (八)代词 种类:按句法功能分:①代名词;②代谓词;③代数词;④代副词 按意义分:①人称代词;②疑问代词;③指示代词 语法特征:①人称代词可分为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和其他代词 ②疑问代名词主要用途是询问和反问也可引申为偶任指和虚指 ③指示代名词用来指代人或事物 (九)拟声词 语法特征:①独立性很强,一般不与别的词发生结构上的关系,作独立于或独立词句 ②充当一定成分作谓语中心:相当于动词;作定语、状语:相当于副词、形容词 (十)叹词 表感叹、呼唤、应答常用作感叹语,也可单独成句一般不与实词发生结构关系 三、虚词 概念: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 特点: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语法意义 ②不能单独成句 ③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④不能重叠 *虚词是封闭类,数目有限,使用频率高 (一)介词 特点:①不单独作句法成分,总要先构成介词短语,再由整个短语作句法成分 ②介词短语主要作状语、补语,还可以作定语(后面加“的” ) ③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着” , “了” , “过” 。
判断介词与动词:①是否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②是否能加动态助词;③能否重叠 (二)连词 特点:①只起连接作用,不起修饰作用 (区别副词) ②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③具有双向性或多向性 (三)助词 种类:①结构助词( “的” 、 “地” 、 “得” ) ; ②动态助词( “着” 、 “了” 、 “过” ) ; ③尝试助词( “看” ) ; ④时间助词( “的” 、 “来着” ) ; ⑤约数助词( “多” 、 “把” 、 “来” 、 “左右” 、 “上下” ) ; ⑥比况助词( “似的” ) (四)语气词 四、词类小结 (一)词类划分 分歧原因:①一类词充当几种句法成分,而每种成分并不是本类中所有词都能充当的,缺乏普遍性②一种成分往往不是某一类词所专有的,缺乏排他性 (二)词类兼用和借用 兼类词条件:①同音、同形②经常具备几类词的语法特征临时改变的为词类活用③在语义上有联系④只在少数词中 第三节 短语 一、短语及其分类 概念:短语是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 分类:结构类、功能类 二、短语结构类 (一)基本短语:①主谓短语;②动宾短语;③偏正短语;④中补短语;⑤联合短语。
(二)其他短语:①连谓短语;②兼语短语;③同位短语;④方位短语;⑤量词短语(数量、指量) ;⑥介词短语;⑦助词短语( “的”字短语、比况短语、 “所”字短语) 三、短语功能类 类型:①名词性短语;②谓词性短语;③加词性短语 四、多义短语 第四节 句法成分 一、主语、谓语 (一)主语 构成材料: ①名词性主语;②谓词性主语 语义类型:①施事主语;②受事主语;③中性主语 (二)谓语 构成材料: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语义类型:叙述、描写、判断说明 二、动语、宾语 (一)动语 构成材料: ①单个动词;②动词带上补语;③动词带动态助词 (二)宾语 构成材料:①名词性宾语;②谓词性宾语(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语后) 语义类型:①施事宾语;②受事宾语;③中性宾语 动词分类: (依据:宾语)①名宾动词;②谓宾动词;③名谓宾动词 三、定语 语义类别:①限制性定语;②描写性定语 多层定语:排列:①表领属关系;②表时间、处所;③量词短语或指示代词;④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⑤形容词性词语;⑥表质料、属性或范围 四、状语 构成材料:副词、时间名词、动词(能愿动词) 、形容词(特别是状态类形容词) 、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
语义类型:①限制性;②描写性 多层状语:排列:①表时间;②表处所;③表范围;④表情态;⑤表对象 五、补语 语义类别:①结果补语;②情态补语;③趋向补语;④数量补语;⑤时地补语; ⑥可能补语;⑦程度补语 与宾语辨认:看标志“得” ;看关系;看词性 六、中心语 类别:①定语中心语:②状语中心语;③补语中心语 七、独立语 (一)插入语 功能:①表肯定或强调(十分明显、毫无疑问) ;②表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态度(我看、算起来) ;③表示消息来源(据说) ;④引起对方注意(你瞧、你看) ;⑤表总括性意义(总之) ;⑥表注释、补充、举例;⑦对语义的附带说明(不客气地说) (二)称呼语(直呼、称呼、发语词) (三)感叹语 (四)拟声语 *八、句法分析(层次分析法) 第五节 单句 句型: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分出来的类根据全句特点分出的上位类名 句式:是根据句子的局部特点分出的下位类名 句类:句子的语气类,即根据全句语气语调分出来的类 句子类型:句子类型是对句子整个格局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的结果根据标准不同可分出不同的类型 一、句型 (一)主谓句 ①动词谓语句;②形容词谓语句;③名词谓语句。
(二)非主谓句 ①动词非主谓句;②形容词性非主谓句;③名词性非主谓句;④叹词句;⑤拟声词句 二、常见句式 (一)主谓谓语句 (二) “把”字句 特点:①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②“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 ③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 ④“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三) “被”字句 特点:①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 ②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 ③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 ④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四)连谓句 条件:①连续谓词陈述同一主语(主语不一定出现) ②先后顺序不能颠倒 ③连谓之间没有关联词语 ④连谓之间没有标点停顿 ⑤连谓之间没有主谓等关系 (五)兼语句 类型:①使令式;②爱恨式;③选定式;④“有”字式 (六)双宾句 (七)存现句 概念:语义上表示何处存在、出现、消失了何人或何物 结构:处所段+存现动词+人或物 三、变式句 (一)省略句 (二)倒装句(主谓倒装;定语、状语后置 ) 四、句类 (一)陈述句 (二)疑问句 ①是非问( “吗”字问。
) ②特指问(用疑问代词或其组成的短语来表明疑问点,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 ) ③选择问(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 ) ④正反问(即反复问格式:∨不∨;∨不;附加句,加“是不是、行不行”等 ) (三)祈使句 概念:要求对方做或者不要做某事的句子 类型:①命令、禁止(强硬坚决) ;②请求、劝阻(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劝阻等) (四)感叹句 *五、语法分析 三个层面: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第五节 复句 一、概说 概念: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 二、意义类型 (一)联合复句 ①并列复句(平列、对举) ②顺承复句 ③解说复句(解释、总分) ④选择复句(任选、限选、决选) ⑤递进复句(顺递式、反转式) (二)偏正复句 ①条件复句(有条件、无条件) ②假设复句(一致、相背) ③因果复句(说明、推论) ④目的复句(求得、求免) ⑤转折复句(重转、轻转、弱转) 三、多重复句 概念:只有一个层次的叫一重复句;有不只一个结构层次的叫多重复句 *框式图解法 四、紧缩句 概念:由复句紧缩而成,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又叫“紧缩复句”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