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TCC 135-2004织物经家庭洗涤后尺寸变换的测定.doc
6页1.0 目的和范围1.1本测试方法是为了评价织物经家庭洗涤后的尺寸变化本测试方法提供的四种洗涤温度、三中搅动循环、两种漂洗温度和四种干燥方式涵盖了消费者目前所能使用的洗衣机进行普通家庭水洗以及护理的全部程序2.0原理2.1通过在洗涤前标记的几对记号来考核织物样品经过家庭洗涤和护理后的尺寸变化率3.0术语3.1尺寸变化:表示在特定条件下织物样品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变化的通用术语,通常用相对于原始尺寸变化的百分比来表示3.2伸长:样品的尺寸变换结果在长度或宽度方向是增加的3.3洗涤:使用水溶性洗涤剂溶液去除纺织材料材料上污渍和/或沾污的过程,通过包括漂洗、脱水和干燥等程序3.4收缩:样品的尺寸变化结果在长度或宽度方向是减少的4.0安全预防措施4.1遵守良好的实验室规定,在所有的试验区域应佩戴防护眼镜4.21993 AATCC标准洗涤剂WOB可能会引起对人体的刺激,应注意以纺织其接触到皮肤和眼睛4.3操作实验室测试仪器时,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安全建议5.0仪器和材料5.1全自动洗衣机5.2全自动滚筒烘干机5.3放置/干燥样品的架子,打孔搁架或可推拉筛网5.4滴干和挂干时使用的装置5.51993 AATCC 标准洗涤剂。
5.6陪洗织物尺寸为920mm X 920mm(36英寸 X 36英寸),第一种为缝边的漂白棉布,第三种为50/50涤/棉漂白平纹织物5.7专用持久性记号笔,适合的直尺、卷尺、标记模板或其他用来做标记的装置也可以用缝线的方式做标记5.8测量工具5.8.1卷尺或直尺,刻度为毫米(mm)、1/8英寸或1/10英寸5.8.2卷尺或直尺模板,可以直接得到尺寸变化百分比,刻度为0.5%或更小5.8.3数字成像系统5.9天平或台秤量程至少为5kg或10磅6.0试样准备6.1取样与准备6.1.1所取的测试样品要能代表样本的各个过程阶段:整理阶段、研究实验阶段、堆积阶段、批样或成品阶段6.1.2织物如果在洗涤前已经破损,那么洗涤后的尺寸变化结果是不真实的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样品在取样时尽量避开破损区域6.1.3筒状针织样品要剪开使用单层,只有用紧身织机生产的用于制作无侧缝服装的圆形针织物才采用筒状测试紧身圆形针织服装和无缝服装(织可穿)应该根据AATCC 150《服装经家庭洗涤后尺寸变化的测定》6.1.4如果在洗涤的过程中样品发生了脱边6.1.5标记前,按ASTM D 1776《纺织品调湿和测试标准方法》先对视频进行预调湿,将每个试样放在温度21℃±1℃(70℉±2℉)、相对湿度65%±2%的环境中,平铺在筛网或打孔架子上至少4h。
6.1.6把样品放在一个平面上,避免样品超出工作台面而悬在台子边缘使用模板来选择测试尺寸,平行于织物长度方向或边缘来标记样品取样时应在距离幅宽1/10以上处进行,且样品应包含不同长度和宽度方向是上的纱线(见图1)裁剪试样时表明样品的长度方向每个织物测试三个样品若织物不够,则测试一个或两个样品 布边 图16.2标记6.2.1选项1:250mm(10英寸)标记取面积大小为380mm X 380mm(15英寸 X 15英寸)的试样,平行于织物长度和宽度方向分别做三对250mm(10英寸)的标记点每一标记点距布边至少50mm(2英寸)同一方向的标记线距离至少120mm(5英寸)6.2.2选项2:460mm(18英寸)标记取面积大小610mm X 610mm(24英寸 X 24英寸)的试样,平行于织物长度和宽度方向分别做三对460mm(18英寸)的标记点每一标记点距布边至少50mm(2英寸),同一方向的标记线距离至少250mm(10英寸)其他标记应在报告中注明6.2.3窄幅织物6.2.3.1宽度大于125mm(5英寸)小于380mm(15英寸)的窄幅织物,取全幅织物,长度剪成380mm(15英寸)。
按6.2.1标记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标记尺寸可自行选择6.2.3.2对于宽度为25~125mm(1~5英寸)的织物样品,取全幅织物,长度剪成380mm(15英寸)只使用两对平行于长边标记,宽度方向标记尺寸可自行选择6.2.3.3对于宽度小于25mm的织物样品,取全幅织物,长度剪成380mm(15英寸)只使用一对平行于长边标记,宽度方向标记尺寸可自行选择6.3原始测量和样品尺寸6.3.1样品尺寸和标记的距离要在报告中注明6.3.2若测试时所采用的样品尺寸、标记距离、样品数量或标记数量不同,则样品的尺寸变化结果之间没有任何可比性6.3.3为提高计算样品尺寸变换的准确向和精确度,依照6.2对织物样品进行标记用适合的直尺或卷尺(刻度为mm)测量每对标记的距离并做好记录,其测量结果为A对于幅宽小于380mm(15英寸)的织物,若使用了宽度方向标记,则也要测量并记录若使用校准后的缩水率尺来直接标记和测量尺寸变化率,则不需要原始侧量7.0操作程序7.1表1~表3中列出了可选择的洗涤、漂洗程序及干燥方式,并据此进行设定仪器和洗涤条件的其他信息见《AATCC 技术手册》中的专题论文“家庭洗涤测试条件的标准化”。
7.2洗涤7.2.1称取试样和陪洗织物使其总负荷为1.8kg±0.1kg(4.00磅±0.25磅)另一可供选择的总负荷是3.6kg±0.1kg(8.00磅±0.25磅)用1.8kg(4磅)负荷得到的尺寸变化结果不一定等于用3.6kg(8磅)负荷得到的尺寸变化结果,两者没有可比性表1 洗涤和干燥程序洗涤循环洗涤温度干燥程序(1)标准档(2)轻薄档(3)耐久压烫档(Ⅱ)27℃±3℃(80℉±5℉)(Ⅲ)41℃±3℃(105℉±5℉)(Ⅳ)49℃±3℃(120℉±5℉)(Ⅴ)60℃±3℃(140℉±5℉)(A) 滚筒烘干ⅰ标准档ⅱ轻薄档ⅲ耐久压烫档(B) 挂干(C) 滴干(D) 平铺晾干 表2 无负载时洗衣机的设定参数XYZ水位(加仑)18±118±118±1搅动速度(循环/min)179±2119±2179±2洗涤时间(min)12810脱水速度(r/min)645±15430±15430±15最后脱水时间(min)644 表3 烘干机的设定要求标准档轻柔档耐久熨烫档排气口温度(℃)高66±5℃(150℉±10℉)低<60℃(140℉)高66±5℃(150℉±10℉)冷却时间(min)1010107.2.2选择水位和洗涤循环需要的温度,漂洗的水温应低于29℃(85℃),若温度高于29℃,报告中需注明实际水温。
水温选择18加仑±0.5加仑,选择另外一种负荷时使用22.0加仑±0.05加仑7.2.3使用18加仑±0.5加仑水位时加入66g±1g的1993 AATCC标准洗涤剂,对于使用22.0加仑±0.5加仑水位时则加入80g±1g的1993 AATCC标准洗涤剂开动洗衣机搅动使洗涤剂溶解,然后停止在使用软水的地区,标准洗涤剂用量可适当减少,以避免出现泡沫过多的现象同时,在报告中注明实际用量7.2.4将试样和陪洗织物放入洗衣机,并设定好洗涤程序及时间(见表1和表2)7.2.5当试样选用表1中的程序A、程序B或程序D进行干燥时,应使其进行洗涤后的脱水程序经过脱水后,立即将试样取出,并将缠在一起的试样分开注意要将扭曲变形剪刀最小,然后按照程序A、程序B或程序D进行干燥7.2.6当试样选择表1中程序C进行干燥时,必须在最后一次漂洗结束将要开始排水之前停止洗衣机,取出湿透的试样7.3干燥7.3.1对于选择干燥程序B、C、D的样品不能直接对其吹风,以表面样品变形7.3.2(A)滚筒烘干将洗涤负荷(试样与陪洗织物)一起放入滚筒烘干机中,根据表3设置相应温度进行烘干唱歌内需对于热敏纤维,按照制造商的建议降低温度,并进行记录。
运行烘干机,直到全部负载烘干烘干停止后,立即取出试样7.3.3(B)挂干通过固定样品两角,使织物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悬挂在室温死啊的静止空气中至干燥,室温不高于26℃(78℉)7.3.4(C)滴干通过固定滴水样品的两角,使织物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悬挂在室温下的静止空气中至干燥,室温不高于26℃(78℉)7.3.5(D)平铺晾干摊平样品在水平的网架或打孔架子上,去除褶皱,但不要扭曲或拉伸样品放置在室温下的静止空气中至干燥,室温不高于26℃(78℉)7.3.6根据选择的洗涤和干燥程序再重复两次或协议要求的循环次数7.4调湿和修复7.4.1在完成洗涤和干燥程序后,样品平铺在网架或打孔的架子上,在温度21℃±1℃(70℉±2℉)、相对湿度65%±2%的环境中放置至少4h7.4.2对于一些最终要做成合身服装的织物,在测量尺寸变化之前有时会使用一些技术性的修复这些修复的级数是没有标准的(在长度和宽度方向多个位置上用力拉伸样品)如果使用修复技术,在报告中需予以注明,同时需注明测试结果是进行修复后所得7.4.3对于折皱现象非常严重且消费者一般会对此类织物做成的诚意进行熨烫的样品,在再次测量标记前应对其进行熨烫。
参见AATCC 133《耐热色牢度:热压》熨烫法中的表1安全熨烫温度指南来选择合适的熨烫温度熨烫中仅需施加必要的压力以去除样品上的折皱7.4.3.1由于每个操作者进行手工熨烫时会出现非常高的可变性(人工熨烫没有标准方法),导致烫后的尺寸变化重现性非常差因此,应谨慎对待由不同操作者得到的测试结果7.4.3.2由于消费者在穿着服装前会熨烫以消除上面的折痕,因此对于最终要做成衣的织物样品可进行手工熨烫具体可参见AATCC 133《耐热色牢度:热压》熨烫法中的表1安全熨烫温度指南来选择合适的熨烫温度熨烫中仅需施加不要的压力以取出样品上的折皱7.4.3.3熨烫后,样品应该分开平放在网架或打孔的架子上,在温度21℃±1℃(70℉±2℉)、相对湿度为65%±2%RH的环境中放置至少4h8.0测量8.1调湿后,把样品无张力地放在一个光滑水平面上测量记录每对标记见的距离,精确到毫米,测量值为B如果使用缩水率尺,测量每对标记,直接从尺上独处尺寸变化率值,精确到0.5%或更小的刻度8.2在测量时,样品在测量仪器的压力下折痕变平,以避免引起测量结果的偏差9.0计算与说明9.1计算9.1.1若测量结果是直接读取尺寸变化率,则取第一次、第三次或其他洗涤干燥次数后的每个方向上是哪个结果的平均值,分别计算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平均值,精确到0.1%。
9.1.2若测量结果是长度(mm),则按以下公式计算第一次、第三次或其他洗涤干燥次数后的尺寸变化 DC=100(B-A)/A式中:DC-平均尺寸变化;A- 平均原始尺寸;B- 平均洗后尺寸平均原始尺寸和平均洗后尺寸都是所有样品各个方向测量值的平均值,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