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51590270
  • 上传时间:2023-10-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清朝衙门里的官场规则衙门自有一套运行规则,但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关系链”下属没有上司的保护不行,封疆大吏必须有更硬的京官做后台才能坐得稳,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说白了就是做官必须有靠山,因此上下交结、官官相护成为清代衙门风气的要义   十分精神,七分用于交结   顺治时有一位给事中,叫任克溥,他谈到当时的官场风气是:官员的十分精神,只有三分办政事,七分都用来奉迎上司按说,迎来送往本是小事情,但有的下级官员往往因为招待上级不周而受到羞辱;馈送礼物更在严禁之列,但上司往往以交往的疏密、送礼多少来定下官的优劣官员精神有限,竭尽心思,奉侍上官还唯恐不周,哪有时间处理政务呢?顺治皇帝也承认,下级官员把所有精神都用到钻营结纳上,“大僚之好尚,唯在乎位高多金”   天下最繁忙的衙门,莫过于州县,父母官们即使每天勤勉公事,还唯恐精力不济但决定他们升迁的往往并不在于“勤勉公事”,而是看他在上司面前走动得是否勤,送得是否多省会所在的附州、附县,每天就是一件事:围着上司转,自辰时到申时,片刻不离上司身边,上司也认为这样的官员有才能而那些没有侍候在旁的下官,尽管留心民间疾苦,但因为不会逢迎上司,也免不了受到处罚,或有降级之虞。

        在下属的命运掌握在上司之手时,下属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巴结、逢迎、献媚、送礼乾隆八年(1743年),陈宏谋任江西巡抚时,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官场陋习,上下衙门终日忙迫,究竟实在及民者甚少下属只求上司刮目看顾,不问自己能否尽职”,“一遇民事,唯思迎合上司喜怒如何,至于小民利害,则前后更不暇计乾隆末年,有大学士、各部长官尽管年龄可以给王爷当爷爷、做父亲,却甘心拜王爷为老师,自己做门生;还有的交结宰相的仆从,终日与之为伍,目的就是为了能巴结上宰相   七分交结,还要动真的,不能只做表面文章乾隆年间,一位官员向权贵献媚,他的妻子最初拜大学士于敏中的夫人为干妈,后来见于敏中势力衰落,又经常前往尚书梁国治家纪晓岚为此写了一首诗嘲讽道:“昔年于府拜干娘,今日干爷又姓梁……”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乾隆帝曾有个“理论”,就是“本朝无名臣,也不需要名臣”这话是对最高级别的大学士说的,但却有一种示范效应,因而大小官员都学会了循规蹈矩,整个帝国弥漫着“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进取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的氛围   曾国藩也说,嘉道以来,官场有四大通病:京官的两大通病是退缩、琐碎,退缩就是互相推诿,不肯承担责任;琐碎就是不顾大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外官的两大通病是敷衍、颟顸敷衍就是装头盖面,剜肉补疮,只顾眼前,不问明天;颟顸就是外面完全,心已溃烂,章奏粉饰,语无归宿这四种通病加在一起,成为一种风气,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他预见说,将来一有艰巨,国家肯定会有缺乏人才之患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使清代出现了许多“泥塑木雕”式的官员康熙末年,顺天府尹余正健不能办事,致使各项事务废弛,康熙帝说他是“木雕草束之人”有人说,余正健虽然不能办事,但人有正气,康熙帝不以为然,说那样的话,不如立一个泥塑木雕之人,不吃不喝,岂不更好!   做官要会说“官话”   清代官场有“多磕头、少说话”的“宰相明训”,这对于已爬上高位的比较适合而对于那些正在官场金字塔上艰难爬行的人,就不能少说话,而是必须嘴要甜,口齿要伶俐,要会说官话   勒保是嘉庆朝名臣,任四川总督时,有一次觐见,嘉庆帝问道:“你们做督抚的,僚属中间哪一等人最讨便宜?”勒保回答:“能说话者最讨便宜嘉庆帝对勒保的回答深表赞成,说:“是啊,工于应对,有才能的人更能表现他的长处;即使没有才能的人,也因为口才好掩盖了自己的短处而展示长处,虽然事后觉察,但当前已被他蒙混过去了再者说来,政事不依赖上奏、汇报就不能畅达,有极好的事,往往会被不善词令的说坏。

      我每当遇到那些朴实无华的官吏,一定让他们把话说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会说话更多的时候意味着不能讲真话,要说假话,做官样文章同治六年(1867年),陈其元代理南汇县令时,先与道员商谈掩埋暴露各处尸骸的事,正在此时,巡抚、布政使司接连发文要陈其元办这件事陈尽心尽力,亲自到南汇所属的城乡远近各处,直接经办历时3个月,共埋葬4万多棺,但因故还有1万多具尸体没有掩埋陈其元将实际情况向巡抚、藩司作了上报同时,另有一县,仅掩埋1700棺,上报时却说“境内悉数葬尽”后来藩司下文,认为掩埋1700棺的县令办事认真,为此记了大功;而南汇县因为还有1万余棺没有下葬,陈其元被申饬一番当初,陈上报时幕僚本来粉饰其词,以“掩埋净尽”作为初稿,陈却十分认真地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下一年就不能再办,这1万多尸柩最终将暴露在外经历这件事以后,陈其元终于相信“公事不可不作欺饰之语”好文,我们做人要生存就得学习此文了,... ... 建议大家好好学习,中国人的做人,做官,处事之道尽在于此啊.外官的两大通病是敷衍、颟顸敷衍就是装头盖面,剜肉补疮,只顾眼前,不问明天;颟顸就是外面完全,心已溃烂,章奏粉饰,语无归宿南方的雪灾就证明了此言啊 关键是对谁负责!官场就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根本, 官僚主义是让老百姓痛苦的工具, 官僚主义也是埋葬统治阶级的坟土, 我不知道我们该哭还是该笑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上级服务!历史以来都是如此.我就在机关,楼主说的很对,现在也这样.真的是和现在一样啊强烈要求取消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考大学也由3+x变为2+x,尤其在小学,先让我们的孩子把国语学好再说。

      英语教学可以说是误国误民,劳民伤财,罪大恶极,当年把英语教育 列为教育重点的人应当被判刑,多少莘莘学子的青春年华毁在学习英语上他们穷经皓首,换来的是什么呢?是对外国文化的认同,对本国文化的无知,是崇洋媚外中国有几亿学生,他们辛辛苦苦学习英语,将来有几个人能用上,要说怎样才能用得好,那只有去国外了,这不是明着培养“汉奸”吗?面对人才的大量外流,我们显得毫无办法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硕士生、博士生连一句英语也不会,他们会出国吗?会去为美国等国家效力吗?英语教学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外来文化入侵”所能够解释的, 而只能是“引狼入室” 看看人家日本、德国甚至我们的台湾,评教授根本不用考英语,学生能力照样那么高,经济照样那么发达评职称考英语只是中国的专利,具有中国特色甚至在中国评一个古汉语教授也要考英语,这根本不沾边儿呀,你们说这他妈叫什么事(对不起说了粗话,但本人实在太生气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