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场协议范本.doc
10页从《广场协议》到《卢浮宫协议》1971年,从固定汇率变为浮动汇率后,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从1∶360暴跌至1∶170但是,1978年卡特总统公布美元保护政策后,汇率又升至1∶250附近那之后的里根政府时期,由于美元继续走高,日本等出口国通过汇率差值获得了相当大的收益 英国财务大臣尼格尔?劳森在回忆录中还提到,1985年1月17日在《广场协议》签署前召开的五国集团会议上,已经确定了关于汇率管理要进行国际合作的方针就像刚才所说的,1月的会议只是非正式会谈,没有发表任何声明,信息也没有向外界公布,但其实从那时起,各国中央银行已经开始抛售美元,干预市常简而言之,就是《广场协议》签署之前,各国就开始卖出美元了 各国最初抛售美元时,市场认为那只是在做正常的调整而市场参与者们真正意识到美元有贬值的趋势,还是因为《广场协议》中明确提到“美国为解决贸易赤字问题,决定扭转美元高汇率的局面”,日本和欧洲各国在协议签署后也开始抛售美元结果,一年时间内,美元兑日元汇率下降了约40%,从1∶243附近跌至1∶150日元大关从图3-1可以看出这期间大幅度的变化 图3-1《广场协议》前后的美元兑日元汇率(1美元兑换日元数额) 《广场协议》签署约一年半之后的1987年2月22日,在巴黎的卢浮宫召开了七国集团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
这时,日元兑美元汇率已经升值了50%以上各国开始意识到美元贬值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于是缔结了《卢浮宫协议》,决定使美元停止贬值为了把美元汇率稳定在现有水平,日本银行开始进行买入美元的干预 想要保持汇率的稳定,日、美、西德三国金融政策的协调也非常重要因为资金总是流向利率高的地方,所以《广场协议》后货币升值的日本和西德必须把利率降到比美国更低的水平,或者至少不提高利率,才能使本国货币不再升值、美元不再贬值1987年4月29日美联储提高利率时,日本银行降低了利率,这也可以说是日美合作的一部分通过这一调整,由于利率差,资金变得更容易流向美国,日元很难继续?值 不过,西德由于担心国内通货膨胀加剧,于是为优先调控国内经济,从当年9月开始上调利率利率上调导致德国马克升值、美元贬值,与意图阻止美元贬值的《卢浮宫协议》背道而驰西德上调利率,使市场认为本应相互协调的各国政策又出现了分歧,导致外汇市场上人们再次加速抛售美元,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降至1∶120 另外,1990年后,美元兑日元汇率又一度回复至1∶160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海湾战争爆发,人们纷纷购入美元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当时日本由于经济泡沫的存在出现了剩余资金,人寿保险在解除外债投资的禁令后积极投资外债,掀起了购入美元的风潮。
从中长期看,《广场协议》过后,直到美元兑日元创下1∶80的历史最低纪录的这段时间内,每当美元大幅贬值,日本银行就会进行购买美元、抛售日元的干预行动 20世纪80年代,各国都没有公布具体的干预结果,因而没有相关数据90年代后日本银行干预的效果和汇率的变化如图3-2所示除了1991年到1992年,以及1997年和1998年抛售外币、买入日元之外,正式公布的日本银行的干预政策绝大多数都是抛售日元相比较之下,购入的货币除了一部分是欧元外,绝大部分都是美元 图3-2美元兑日元汇率和?率干预额 与狮子势均力敌,中国以史为鉴《广场协议》本是在外汇市场激起千层浪的重要协议,但签订这一协议的G5会议很快就结束了当时的英国财政大臣尼格尔?劳森(Nigel Lawson)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写道,主办方早已经斟酌并确定了协议的内容可见,在纽约广场饭店的会议完全只是一场表演在那之前,五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进行的都是非正式的会谈,因此媒体对G5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唯有这次签署《广场协议》后,五国第一次召开了大型记者招待会,并在会上发表了声明,将协议内容通过媒体传达给全世界人们都对声明的内容感到吃惊,于是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一开始,外汇市场上人人都加快了抛售美元的步伐。
代表日本出席会议的是当时的大藏大臣竹下登说句题外话,听说竹下大臣在会议之前,刚刚被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日本大藏省是主管日本财政、金融、税收的最高行政机关,相当于中国的财政部,大藏在日语中的意思是“朝廷的仓库”大藏大臣是大藏省的主要负责人,由内阁总理大臣任命,其主要职责是:主持省内一切事务,向国会作财政报告,编制年度预算提交国会审查、核定,并负责制定和协调经济政策,监督财政支付 延伸阅读 我以前的上司坚持认为,《广场协议》中要求使美元贬值近10%,很明显对日本不利,所以竹下登前往美国参加会议只能秘密地进行为了不让媒体发现,他活动时想必应?是慎之又慎事先严密地防止消息泄露,希望用会议后发表的声明打市场一个措手不及,以达到让美元大幅贬值的目标想到这些,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何需要以授予竹下大臣名誉博士为名加以掩饰 听说我的这个上司因为和竹下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的校友,所以大学同窗会在纽约举办庆祝竹下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活动时,他也被邀请参加了当时,不知是掩饰自己的兴奋,还是只是非官方的应酬,竹下不经意间说了一句“我这次来纽约是为了签署一份关于汇率的非常重要的协议……”把他访美的真正目的泄露了出来。
日本国内产业界一向强烈反对?元升值,因此签署《广场协议》绝对可以说是关乎竹下政治生涯的痛苦的决定告诉我这件事的上司当时在纽约一家银行的外汇事务部门工作,所以听到庆祝活动上这句将左右今后外汇市场走向的重要发言,不禁大吃一惊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抢先一步,抛售了大量的美元 《广场协议》签署之后,日本被迫允许日元迅速升值,同时也面临外国要求开放其进口市场的压力尽管这份协议没和日本商量就签署了,但日本也没有说“不”的余地本来,就算不能提出反对意见,日本也可以要求放缓外汇市场上美元贬值的速度,而日本连这样的要也未提出(更准确地说,是外国不允许日本提出这种要求),日本对美国的依附从此可见一斑从那以后,日本陷入了日元升值带来的不景气之中为了在日元升值的浪潮中独善其身,从中小企业到大企业,都不得不进行改革 如今,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国不过和《广场协议》时被迫接受日元急剧升值的日本不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可以小幅度、长时间、分阶段地使人民币升值,并为美国等国家所接受一边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施恩于美国,一边还能把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出口产业的打击控制到最校中国被认为非仔细地研究过《广场协议》之后外汇市场上日元的走向。
由此可知,想要和狮子势均力敌,就必须以史为鉴,制定合理的国家战略双赤字困扰中的美国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召开的G5会议(五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签署了一份有关汇率的极其重要的协议具体内容是:由参加会议的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德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使美元兑各国货币的汇率下降10%~12% 20世纪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增加里根当政时,美国被所谓双赤字,即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所困扰签订《广场协议》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美元贬值增强美国的出口竞争力,最终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 比如,日本的汽车制造公司以每辆1万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出口汽车时,汇率如果是1美元兑240日元,公司的销售额就能达到240万日元,这样的买卖对公司来说非常合算从美国国内市场价格来看,同等品质的汽车,美国的汽车公司要是坚持以1?2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的话,肯定是日本企业占上风 但是,汇率变成1美元兑100日元时,情况又会如何呢 同样是卖出1万美元的汽车,对于日本的公司来说只能获得100万日元这样一来利润就减少了,所以公司就不得不提高售价日本车的价格从1万美元提高到15万美元的话,很明显美国车12万美元的价格就变得十分诱人,消费者当然就会选择便宜的。
也就是说,通过把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从1∶240降至1∶100(使日元升值),在美国国内,进口商品就会因为价格升高而失去市场,美国商品的优点随之显现日本口商品的减少就等同于美国进口商品的减少,美国对外支付下降的话,美国的赤字也会降低由此,美国通过美元贬值,达到了削减贸易赤字的目的 以经济学教科书上的解释,《广场协议》确实有同样的作用这里,让我们更深入地考虑一下世界的贸易收支产生于购买商品时各国资金的流入流出,它实质上是一场零和博弈出口国向别国出口商品,由于购买商品的资金的流入,其贸易收支就会变成正数,进口国由于支付了货款,收支变成负数因而,从全世界的整体情况来看,应该是收支平衡的 二战之后,为满足美国庞大的消费需求,日本品大量出口到美国,由此也获得了高度的经济增长日本的收支增加多少,美国对日贸易赤字也就增加同样的数目 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为比美国的贸易赤字增加更本质的问题是:应该让资金从贸易赤字的美国回流到保持黑字的日本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还依然存在 日本制造商品,美国负责消费资金方面,日本只进不出,美国只出不进,资金都积累到了日本一边短时间内,日本经济可能依靠资金的积累迅速发展,但不能忘了,这是以美国的大量消费为前提的。
一旦美国没有了资金可供消费,日本经济迟早也会因为失去买主而蒙受损失20世70年代,美国早已放弃商品的制造,转变成为借钱消费的大国美国人骄傲地认为,正是有了自己的消费,世界经济才能正常运转根据日本外务省公布的主要经济数据,2008年世界名义GDP最高的是美国,达到了2043亿美元,占到了全世界GDP的234%,虽然欧洲的比例占到了302%,亚洲的220%也可与之匹敌,但按国家来看,现在世界经济还是离不开美国 如果钱不到我们这里来,你们制造的东西也就没人买了你们觉得这行吗通过《广场协议》,美国向日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知道汇率从此会朝着不利于日本出口的方向变化,但一直依赖对国出口的日本还是不得不点头同意这一协议 在《广场协议》框架下,当外汇市场上抛售的美元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日本银行也可以为保护日本的出口产业,通过购买美元对市场进行干预此后,再将以国家的名义买入的美元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相当于让日本获得的资金回流到美国从1987年到现在,只要美元一开始贬值,日本就会大量地购入美元,从而使日本积累了大量外汇由此看来,《广场协议》说到底,就是促使资金从日本流向美国的庞大计划的第一步我们也不难理解,与消除赤字相比,这才是美国的主要目标。
靠次贷获利的人们在次贷危机中,全世界都在遭受损失的报道随处可见好像每个人、每个金融机构、每个国家,无一不在蒙受损失可我不得不重复一句:次贷泡沫中,有人吃亏,就肯定有人占到了便宜 来看一个典型的获利者的例子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美国著名的珠宝饰品公司蒂芙尼(Tiffany)公司吧这家公司在2007年8月30日售出了其位于东京银座的“银座总店大楼”2007年8月正好也是之前说过的法国金融机构冻结旗下的基金,次贷危机开始的时期而且,虽然一小部分市场参与者早已经注意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但那时,大部分人还没有想到危机会波及全球金融市常因此,想要在8月30日售出总店大楼,蒂芙尼公司就有必要事先做好准备 更值得一提的是蒂芙尼公司购买这块银座最高级的地块时的事该公司是在2003年以14亿美元的价格购入这块地的,按当年的汇率平均值1美元兑115日元来计算,约合161亿日元而2007年出售时的价格是328亿美元,按2007年8月的汇率1美元兑118日元来计算,大约是387亿日元公司购买土地仅4年之后,就又通过出售获得了226亿日元的收益,这相当于原价的一倍多虽然没有将手续费包括进去,但利润已经相当可观 2003年,“代理权返还”(代替国家管理、使用养老保险金的企业,将管理使用权归还给国家)成为了热门话题。
随着代理权的返还,股市不断掀起抛售狂潮,日经指数也创下了20世纪80年代泡沫期后的最低纪录在人们对于日本经济的悲观情绪愈发强烈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