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中国现当代实践看马克思辩证法的真实结构.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7882408
  • 上传时间:2022-06-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9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中国现当代实践看马克思辩证法的真实结构 从中国现当代实践看马克思辩证法的真实结构 【作 者】陆剑杰 【作者简介】陆剑杰 江苏南京市委党校教授(210002)对于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说,历来存在两种基本的理解一种是本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的理解在这两部著作中,恩格斯把辩证法界定为“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①]恩格斯的辩证法定义是以“物质一元论”为本体论背景、“反映论”为认识论背景的由此,他把物质自身的辩证法确定为“客观辩证法”,人们头脑中的辩证法确定为“主观辩证法”,后者乃是对于前者的反映[②]自《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之后,特别是本世纪30年代苏联哲学界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体系以后,恩格斯的上述理解成为正统的理解,在苏联与中国长期居于主导的地位另一种是卢卡奇、柯尔施等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是也只能是实践中主体客体相互关系的辩证法这一辩证法概念是以“实践一元论”作为背景的卢卡奇在他早期所写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阐述了他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独特理解他认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一种革命的辩证法”,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中心的问题是要改变现实”,因而辩证法的理论内容应当是研究“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最重要的相互作用”。

      卢卡奇特别反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指责他“错误地追随黑格尔,把这种方法扩大到自然界”[③]他的理由是,自然界不存在主客体关系这样的辩证法的中心内容正确评价对马克思辩证法的上述争论,恢复对于这一辩证法的科学(全面)的理解,并推动它向前发展,一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不但要有中肯的理论分析,尤其要考察马克思辩证法在实践中的命运中国人民的现当代实践——第一次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引导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实践和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奔涌向前,它显现了怎样的辩证面貌对于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无疑具有对照、校正、深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 对马克思辩证法的文本考察本文认为:必须把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解同实践中实际地发生着作用的辩证法加以对照这里有必要首先把相对照的一方——马克思辩证法的文本作一简要的回顾和考察,并得出鲜明的结论一)马克思的哲学是以他的“实践论”作为核心与基础的哲学,因而他的辩证法也是以他的“实践论”作为核心与基础的辩证法在作为马克思哲学真正问世的旗帜的两篇“费尔巴哈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中,他的哲学的实践论核心是显露得十分鲜明的,这里,没有别解的余地。

      其一,他的世界观是把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现实世界当作对象的,而不是脱离人和人的实践,用自然科学家的眼光去看一个无人的自然界这一现实世界的座标系,是以实践着的人的主体和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关联的客体作为横轴与纵轴而建构起来的其二,他的认识论是展开了的世界观从认识论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揭示主体认识的发生过程和反作用于客体的功能过程其三,他的历史观是展开了的认识论这时,主体展开为各社会集团、各社会个体的主体关系,客体展开为实践中既成的社会结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主客体关系展开为改造和发展社会结构、改造和发展主体自身,从而创造社会历史的具体过程主客体在实践中的动态辩证关系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轴心,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以贯之的轴心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原则,它先后在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的层次上被讨论,得到了充分的展开二)马克思的哲学是对于黑格尔哲学的颠倒这种颠倒主要在于黑格尔把现实的人化为“自我意识”、把现实世界及其辩证运动化为“绝对理论”的能动运动,而马克思则反过来,把现实的人和人在其中活动的现实世界的运动作为哲学的真正对象人们在很长时间里,从“物质与精神”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出发,把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关系归结为主张“物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对于主张“精神第一性”的唯心主义的关系,因而认为所说的颠倒就只是把精神性的“绝对理论”颠倒为物质世界。

      其实,哲学基本问题本身是能够也应当深化的:“物质”深化为实存的人的真实生活,深化为人的物质性的社会实践;相应的“精神”也就深化为由人的实际生活所决定并解释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观念马克思正是这样地深化了哲学基本问题,把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还原为现实的人他自己作了十分明确、不容误解的说明:“黑格尔把人变成自我意识的人,而不是把自我意识变成了人的自我意识黑格尔使世界头足倒置过来[④]由此可见,马克思把颠倒过了的东西颠倒过来,也就是把现实的人,从事实践活动、过着实际生活的人,作为决定性的东西,创立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⑤]在马克思的哲学里,辩证法的首要方面是人在实践中的自我发展的辩证法这是扬弃了黑格尔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肯定的,黑格尔哲学的积极成果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它的“伟大之处在于……把人的自我发展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⑥]在这里,辩证法的联系,最基本的是现实的人与他的周围世界的联系;辩证法的发展,最基本的也是现实的人在实践中的发展二者都是实践中的主体客体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卢卡奇说得并不错:主客体关系是最基本、最重大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也是主客体关系的辩证法。

      三)马克思在重视主客体辩证法的同时,也极为重视作为方法论的辩证法,而方法论的客观基础正是对于辩证法普遍规律的掌握这是他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又一基本方面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界定的辩证法概念并非完全没有道理;马克思也是赞同“辩证法规律”的提法的,因为只有掌握辩证法规律,才能把辩证法转化为方法论对于这一点,马克思多次写过和说过1868年5月9日他致函约·狄慈根说:“……一旦我卸下经济学的重担,我就要写一本《辩证法》;辩证法的真正规律在黑格尔那里已经有了,当然具有神秘的形式这种形式必须去掉[⑦]从辩证法的规律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见解是一致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辩证法所揭示的“最一般的规律”,“可以简化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马克思《资本论》中所用所论的规律和方法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和方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和方法,质量互变的规律和方法,以及认识由现象到本质再到现实的规律和方法,等等  二 辩证法真实结构在现当代中国实践中的展示中国共产党胜利的革命、建设已经历时3/4个世纪其间展开的规模宏大、变革深刻、曲折前进的实践活动,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辩证法指导下实施的,又都是对各种辩证法理解的无情的和反复的检验,从这里,显现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真实结构和深刻本质。

      (一)现当代中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必须解决人们改造和创造世界的思想路线问题而所谓“思想路线”问题就是实践中的主体客体的辩证法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集中表现在制订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要认真细致地研读毛泽东的著作,我们就完全可以看出:实事求是,就是要克服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达到这些对立面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是主体的观念,“理论”是主体的理念,所以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主体与客体的矛盾问题,解决这个最重要的辩证法问题现当代中国实践鲜明地显示出:实践中的主客体辩证关系,有其静态方面和动态方面从前一方面看,要解决好“主体能动性”和“客体制约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具体到历史观层次,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性,同尊重历史的既得前提的客体性二者同一的问题毛泽东在阅读艾思奇所编《哲学逻辑》时,赞同其中的观点,认为辩证法“最重要方面是能动性”,辩证法在中国的任务是“提高中国人民的能动性、热情,鼓吹变革现实的中国是可能的[⑧]这是来自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辩证法真谛,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从后一方面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实践中确立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关系,又通过实践,消解这种对立,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要研究清楚这一从对立到统一的辩证过程。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显示出:这个解决的过程,是从:“实事”即从客观事实出发,经过现象的认识到达本质的认识,再到达作为现象与本质之统一的现实的认识即达到求“是”的目标,建立理论观念;再以理论为指导,进行现已被人们熟知的“决策”和“设计”的工作,建立实践观念;再以实践观念为指导,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和创造新的事物、新的世界,并用实践来检验和校正原来的“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这个过程,具体说来,也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它充满了辩证法二)现当代中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又必须解决人们改造和创造世界的思想方法问题而所谓“思想方法”问题就是规律和方法的辩证法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中的统摄性规律我们可以把辩证法的其它规律看作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展开,因此思想方法中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在解决主客体关系时,第一要解决建立“理论观念”的问题,这里用得着反映性的矛盾分析方法通过矛盾分析,描述对象自身的矛盾,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第二要解决建立“价值观念”的问题,这里用得着评价性的矛盾分析方法,或者说发挥矛盾分析方法的评价功能通过这样的矛盾分析,描述主客体的价值关系,确定主体遵循的价值准则;第三要解决建立“实践观念”的问题,这里用得着规范性的矛盾分析方法,或者说发挥矛盾分析方法的规范功能。

      矛盾分析方法的描述功能、评价功能、规范功能是在解决主客体关系中连续使用的,只有依次发挥这三项功能,本来对立着的主体与客体,才能逐步克服对立,达到统一,认识得以展开,历史得以创造在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面临诸多矛盾,有许多矛盾是旧阶段的实践中并不存在而在新阶段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我们作为主体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反映这些矛盾,全面地评价这些矛盾,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对于人民内部矛盾,解决的方法是通过调整,在质上建立起矛盾诸方面的合理结构,在量上建立起矛盾诸方面的适度平衡这里,不是一方消灭一方,而是共同发展,在发展中协调、平衡当年,毛泽东写《论十大关系》已经提出了这种处理方针例如,沿海和内地,不是削弱沿海而加强内地,而是发展沿海来带动内地;国防与经济、农业和工业、国家和企业、中央和地方等等关系也无不如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这是在《论十大关系》和邓小平关于处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矛盾的思想的基础上又一个阐明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重要著作三)现当代中国实践证明:辩证法的主客体关系方面和辩证法的规律和方法方面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二者可视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经线”和“纬线”。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作几点分析:第一点:从思想路线与思想方法的关系来看先看思想路线思想路线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这一条认识路线则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归根到底是主体与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路线思想路线——认识路线——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体现了哲学的人学本质,又体现了哲学的逻辑学特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的逻辑展开只能是主客体关系及其诸范畴的逐次展开再说思想方法思想方法的基础是辩证法的规律论与方法论;这个规律论和方法论是以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分析方法为统摄的很明显,思想方法是从属于和服务于思想路线的,它是被串连在思想路线的各个环节这证明,辩证法的规律和方法论,是串连在辩证法的主客体关系论中,服从于和服务于后者的第二点:从实践学说与矛盾学说的关系来看毛泽东写了《实践论》与《矛盾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两论纵横结合,构成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