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陵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性思考.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1817450
  • 上传时间:2021-12-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75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陵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性思考陵川县人民政府茹栋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凸现 出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观,推动科学发展、实 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长期以来,全县经济发展依靠 矿产采掘业形成的资源型主导经济,面临资源、环境、市场、政策 等因素的制约日趋严重,近几年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积极培育新 兴替代产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摆在全县人民面前 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陵川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2008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强有力地推进转型 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战略重点从陵川县情来看,改革开放30年,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域经 济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冷静审视产业发展 的现状,结构失衡、增长粗放、基础薄弱、后劲乏力的问题也还十 分突出,经济增长仍过度依赖矿产资源挖掘,现代农业、旅游及三 产服务业发展仍严重滞后,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面临着资源、环境和 就业等愈来愈重的压力,而且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从产业构成看,经济增长过渡依赖煤炭资源,煤炭经济一 业独大受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市场的强劲拉动和“有水快流”思 想影响,遍布全县的小煤矿最高年份达到86座由于采煤方式落 后,技术水平低下,多数乡村煤矿煤炭资源回收率在15%左右,虽 为县级财政做出了一定贡献,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部 门提供的资料显示,1985年,全县煤炭开采量83. 9万吨,1995年 达到154.4万吨,最高年份年达到232.5万吨自2005年以来, 全县煤炭产业煤炭生产和煤炭销售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都在65%以 上,煤炭经济一业独大的现状非常明显2、 从政策导向看,“关小改中建大”大势所趋,矿产资源型企 业生存空间非常有限2005年以来,经过强有力的煤炭资源整合, 全县保留煤矿27座2008年省政府又明确提出了“十关闭、十整顿” 要求,涉及我县矿井12个,占到全县矿井总数27座的44.4%,全 部关闭后,将减少产煤108万吨/年,减少GDP4. 32亿元(以吨煤 400元计),减少财政税收11000万元2009年,按照省政府的要 求,30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矿具备整合其它煤矿的资格,单独保 留煤矿单井规模要达到90万吨以上,并且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按照这样的政策导向,我县又关闭5座煤矿,而且随着国家省产业 政策进一步调整,产业生存空间还将进一步缩小,留给我县煤炭产 业发展的空间相当有限3、 从发展前景看,煤炭经济逐步萎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发展势在必行陵川县地处沁水煤田边缘,煤炭资源分布散、品 质差,不属于山西重点产煤县,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产 业门槛的提高,以煤为主的煤炭经济已经显现出逐步萎缩之势从 2009年四大产业完成税收所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看:(煤炭52. 1%, 冶铸4. 1%,化工4. 3%,建材0. 7%),冶铸、化工、建材产业与煤 炭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相比差距较大,而且普遍存在资源能耗高、 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的问题,靠冶铸、化工、建 材产业的改造壮大弥补煤炭经济的确实困难很大作为一个经济欠 发达县,要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宏伟目标,拼资源没优势,走老路没希望必须突破常规思维, 突破传统路径,创新产业形态,坚定不移地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在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新型接替产业,替代逐渐衰 退的矿产资源型主导产业转型越早越快,越能赢得经济发展的主 动权,如果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才谋求转型就会积重难返,付出 高昂的代价。

      二、生态经济是陵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取向生态经济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其主旨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筹规划,综合建设,培育可持 续的优美生态环境,建设文明和谐的生态文化,发展高效低耗的生 态产业,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生态经济,符合 陵川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有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1、丰富的资源禀赋生态是陵川最大的优势资源陵川地处 晋豫之交,傍依人口密集、气候偏暖的中州平原,是典型的后发展 山区县,具有开发较迟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到51.6%,东部山区高达80%,居山西省第二位在1751平方公里 的土地上,有耕地面积45万亩,林地面积130万亩,宜牧林地、 坡地109万亩,全年无霜期163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26毫米, 年平均气温7—9C,全县夏季保持在22—24C之间,既有清凉圣 境之美称,也非常适宜草食畜产品、道地中药材、干鲜果及小杂粮 等特色农作物的生长境内生态景观星罗棋布,云山幻影王莽岭、 围棋源地棋子山、百里云霞红叶区、茫茫林海第一山、马览当大峡 谷、佛子山大峡谷等都是名胜风景。

      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而且蕴含 着厚重的生态文化世界围棋起源地是陵川拥有的一张世界级文化 品牌境内还现存有金元古建筑1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1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被誉为我国长江以 北金元古建地上博物馆过去受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制 约,我县生态资源不为人重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 提高和交通道路的改善,特别是高陵高速的建设,为我县经济融入 中原经济圈提供了便捷条件,丰富的资源禀赋,将使我县发展优势 凸显,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原“后花园”2、 宽松的外部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新要求,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生态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一旅游 业,自1998年以来,中央将其确立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世纪之初,又提出到2020年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 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发展政策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从山西发展来看, 省委、省政府把优先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三产服务业提升到加快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作为四大攻坚之一,“十一五”规划 长篇巨制地勾勒了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详细制定出台了全 省旅游三产服务业发展规划,掀起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三产服务业发 展热潮。

      发展生态经济也是我县实施“三大战略”的中心任务2006 年,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立足县情,确立并实施“生态立县、 工业强县、开放活县”三大战略,推动陵川经济转入发展生态经济 的快车道3、 强劲的拉动作用第三产业发展快慢是衡量一个国家、地 区竞争力强弱、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尺,如何促进三产的快速 发展,生态经济有其特殊作用旅游业涉及行、游、住、食、购、 娱等多个方面,几乎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 和部门加快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直接提高服务业比重,而且可 以推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刺激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 创新步伐,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2002年,我县旅游产业开始升 温,当时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5: 51.6: 33. 9%, 2007年发生了 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 3%: 51.6%: 37.1%,旅游业的 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从解决就业能力来看,无论是生态旅游,还是 生态农业,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产业,吸纳劳动力数量较大, 劳动力转岗适应能力较强,可有效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保障城乡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发展生态经济,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产 生活环境,提升落后地区对外开放的优势,从而增强县域经济发展 的动力。

      4、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县生态经济的探索和实践起步较早, 特别是近年来生态旅游开发势头旺盛,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全县 经济结构调整的替代产业和新兴产业,全县上下对旅游业的地位和 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实体的广度和深度不断 增强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王莽岭、凤凰欢乐谷、黄围山、棋子 山四大景区其中王莽岭为国家4A级景区,正在积极创建5A级景 区,凤凰欢乐谷、黄围山正在创建国家3A级景区围绕旅游开发, 我县还建成了多条旅游专线,建成了一批集住宿、会议、休闲、娱 乐为一体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了一批农家旅游接待项目,扩规修 缮了一批文物古建,全县大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通过几年的不懈 努力,生态旅游已成为对外宣传的一张诱人名片,先后被誉为“中 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文化旅游强县”、 “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2002年一2009年间,旅游业发展年 均增长61.8%,是我县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 势头三、发展生态经济必须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如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使生态经济 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是必须研究的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当前, 生态经济的总量还很小,以旅游产业为例,2009年旅游业收入仅 占全县GDP总量的3%,要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至少 要占到11%以上。

      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大生态、大旅游、大产业、 大市场、大发展”的理念,以生态旅游为龙头,加快生态经济的开 发力度,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当前,要着力解决好以下五个方 面的问题1、 解决好生态经济认识不足、规划滞后的问题生态经济涵 盖着很大的范畴,我县生态虽好,但由于对生态经济的认识较晚, 到目前为止,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三产服务业方面,还没有一 个全面的、系统的生态经济开发规划虽旅游业起步较早,但旅游 定位一直未能准确界定,在2007年重新修定陵川县旅游发展提升 规划后,我县的旅游才界定为生态观光、休闲渡假游规划的滞后,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发展一是要更新理念,提高认识,把生 态经济当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潜力产 业加速发展二是要完善规划,明确定位紧紧围绕生态旅游、生 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发展,着力抓好生态基地规划、生 态产业规划、生态品牌规划、生态城镇规划,提出发展模式,明确 建设目标,构画发展蓝图,为指导和引导生态经济发展提供行动指 南三是要持之以恒,认真落实规划一经确定,要坚持“一张蓝 图绘到底”,保持实施的连续性,确保产业按规划健康持续推进2、 解决好主导产业发展不快、观念转变的问题。

      近些年来, 我们一直把旅游业作为生态经济的主导产业,加大投入,持续开发 但我县旅游发展一直处于“就景点开发景点,就景区开发景区”的单 纯开发状态,综合效益不强,特色不明显,知名度不高,产业的引领 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坚持把生态旅游业作为作为发展生态经 济的切入点,育龙头,做精品,打品牌,尽快做大做强一是要打 造亮点,不断推出更多更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抓好王莽玲、凤凰 欢乐谷、黄围山创A的同时,有序推出马览当无门票景区和上云台 山景区,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游、农家观光游、民俗文化游等特色旅 游,逐步开发西部金元古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品种,吸引更 多的不同类型游客二是要转变观念,切实做到建设营销同步推进 摒弃过去重建设、轻促销或景区景点建设完了才忙着促销的经营理 念,借鉴河南云台山等著名景区建设经验,在筹建景区的同时,将 旅游开发与促销同步推进,有计划、有重点地举办一些有影响、有 声势、有特点的促销活动,为景区培植人气、提高名气,使景区刚 建成就有较多的游客光顾,取得较好的开发效益三是要丰富外延, 尽可能地做足要素文章围绕旅游开发,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加大三 产服务业配套项目建设,建设不同特色的购物、餐饮、住宿、娱乐、 休闲场所,满足游客需求,通过诚信、热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