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物理状元笔记及知识点集.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66626338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2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考物理状元笔记及知识点集找到我们最需要的根据;解决我们最关键的问题!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 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说明:A.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B. 在力的作用下,不可以弯曲或伸缩;可以转动,但不一定正在转动 生活中常见杠杆:开瓶器、扳手、剪刀、核桃钳、天平、镊子等 2. 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杠杆上)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 杠杆示意图:在图上将杠杆五要素表示出来 说明:画力臂的要求: 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 确定力的作用线,根据情况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 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用字母L1、L2表示 4. 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状态: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① 器材:钩码、杠杆、支架、刻度尺 ② 步骤:a.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方法:哪边偏高向哪边调) 说明:杠杆在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在支点左侧任意位置挂2个钩码,在支点右侧挂3个钩码,调节钩码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量并记录L1、L2、F1、F2 说明:杠杆在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便于测量力臂 c.改变钩码个数和位置,重复b实验两次以上 d.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③ 步设计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④ 多次实验的目的:排除偶然性,得到可靠结论 ⑤ 得出结论的方法:归纳法 ⑥ 实验结论即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F1 动力臂L1 阻力F2 阻力臂L2 1 数学表达式:F1×L1= F2×L2 5. 杠杆分类: 种类 省力杠杆 特点 F1<F2 条件 L1>L2 优点缺点 省力但费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省距离但费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应用 铁丝钳、扳手、开瓶器、剪铁皮的剪刀等 镊子、钓鱼竿、扫帚、裁缝用的剪刀等 天平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F1>F2 L1<L2 F1=F2 L1=L2 说明:杆秤可以是等臂杠杆也可以是不等臂杠杆。

      6.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时的方法: 确定支点,作出杠杆示意图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关系式并分析求解 二.滑轮 1. 滑轮:一个周边有凹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通常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说明:所有实例都是以用滑轮提升重物为例 阻力只计重物重,不计绳重、摩擦、滑轮重 被提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上升状态,即平衡状态 F—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v—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G—物体自重 h—重物提升的高度 v物—重物提升的速度 同一根绳子上拉力处处相等 2. 定滑轮:使用过程中,轴固定的滑轮 F=G s=h v=v物 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 动滑轮:使用过程中,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F=1/2G S=2h v=2v物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 滑轮组: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 F=1/nG s=nh v=nv物 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说明:n是吊着动滑轮和重物绳子的段数 判断n的方法:首先分清定滑轮动滑轮,再数吊着动滑轮和重物绳子的段数 组装滑轮组的方法:先确定绳子固定端,穿绕绳子时从固定端出发,由里向外逐个绕过滑轮,每个滑轮上只能穿绕一次绳子,不能交叉重复,最后检查是否通顺 若计动滑轮重,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F=1/n;s=nh;v=nv物 2 若滑轮组沿水平方向拉动重物,不计滑轮重,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F=1/nf;s=ns物;v=nv物 说明:f表示重物在水平方向受到的阻力 5.轮轴 由轮和轴组成的,能绕共同的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

      例:汽车方向盘,自行车的飞轮和后轮 实质:相当于一个杠杆 轮和轴的中心O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1,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2,轮半径是杠杆动力臂L1,轴半径是杠杆阻力臂L2 特点:省力但费距离 斜面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可用于克服竖直提升重物的困难 特点::省力但费距离 待续 三.功 1. 功的概念 定义: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说明:①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②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甲: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也就没有力做功 乙: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也就不可能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 丙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力的方向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2.功的计算 计算公式:W=Fs W:功;F:力;s:距离 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一些力做功的大小 将两个鸡蛋举高1米,做功约1J 体重为600N的某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做功约1800J 将一瓶500ml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做功约10J 2. 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 3 这是因为我们使用机械时,有的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有的是为了改变力的方向 四.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公式:P=W/t;推导公式P=W/t=Fs/t=Fv P:功率; W:功; t:时间 v:速度 4.国际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kW,1kW=1000W 5. 一些常见的功率 优秀运动员长时间运动的功率约70W 4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