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70页阳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26日县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目 录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1(一)发展基础 1(二)国际国内环境 8二、总体要求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基本原则 12(三)发展目标 13三、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15(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 16(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21(三)推进社会和农村体制改革 22四、突出创新驱动,打造新常态核心动力 22(一)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2(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3(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24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5(一)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25(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6(三)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7(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27(五)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28(六)大力发展“蓝色”经济 29(七)加快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 30(八)加快推动产业信息化 31六、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1(一)着力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31(二)深入推进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 32七、着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33(一)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3(二)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33(三)全面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34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人民福祉 34(一)完善就业机制 34(二)健全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35(三)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35(四)优先发展教育 36(五)健全全民社保体系 37(六)加快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37(七)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难问题 38(八)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力度 38(九)推进平安阳西、法治阳西建设 38九、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9(一)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39(二)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40(三)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41(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42(五)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42十、全面提升文化内涵,加快文化名城建设 43(一)加快提升市民素质 43(二)打造阳西文化名片 44(三)做好文化传承与弘扬 44(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5(五)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45十一、深化开放合作,增创区域合作竞争新优势 47(一)主动参与湛茂阳经济圈建设 47(二)加快对接珠三角 48(三)推进外贸出口转型升级 48十二、规划实施保障 48(一)加强规划协调 48(二)落实目标任务 48(三)加强项目支撑 49(四)强化评估检查 49附表 阳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项目表…50III“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阳西县立足粤西、对接珠三角、实现新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电力能源产业基地、新型材料生产研发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创业新城,以及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追赶全省发展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新常态新形势下不断提升阳西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效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促进社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与全市同步实现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阳西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阳西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阳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阳西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阳西县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特色化、城乡一体化“四轮驱动”战略,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大力推动“五大经济发展平台”、“三座新城”、“三纵四横”快速路网和“两环”交通圈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阳西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1年的2.8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35亿元,提前两年完成了确定的目标任务,综合增长率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排在全省前两名全县GDP由2011年的107.9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05.3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2%;全县人均GDP由2011年的23723元增长到2015年的44165元,年均增速达到11.2%图1 2011—2015年全县GDP及增速图2 2011—2015年人均GDP及增速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时期,阳西县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三产结构不断优化2011—2015年,阳西县三次产业比例由37.0:32.0:31.0调整到26.1:36.4:37.5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增强,第三产业稳步上升五大经济发展平台”不断夯实,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园区”,新型建材产业园与珠海斗门区合作共建力度加大,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电力能源基地建设运营顺畅,滨海旅游度假区加快发展。
广东华厦阳西电厂、华润风电、中光能、美味鲜厨邦、博德陶瓷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电力能源、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企业技术改造水平不断提升以滨海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推进,沙扒旅游强镇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月亮湾滨海旅游资源全面开发,阳西咸水矿温泉度假山庄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和“中华绿色温泉养生示范基地”,维纳斯、九州等一批星级酒店相继建成开业,大垌山、程村红树林等景区不断完善,“山海情怀,温泉之乡”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商贸物流、房地产等行业蓬勃发展,凯旋商业广场和御景明湖商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已建成,粤丰广场建设加快推进,供销物流园、新供销天润等一批大型物流项目成功落户现代农业优化发展,荔枝、火龙果、程村蚝、溪头五彩薯、上洋西瓜、东水茶叶等特色农业品牌进一步打响,农(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海洋捕捞业进一步巩固图3 2011—2015年三次产业产值3.城乡建设成效显著2011—201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到22.3%,201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整个“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总额达276亿元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已经阳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4.6亿元S282线阳茂高速新圩出口至沙扒月亮湾一级公路已投入使用,深茂铁路阳西段、325国道县城新过境公路等工程建设加紧推进,县汽车客运新站建成使用城市建设和扩容提质步伐加快,旧城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多条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完成,一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与县城基本实现“产城融合”,“三创工作”(创建省园林县城、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全面启动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有新成效,沙扒镇被评为首批“广东名镇”,织篢镇鸡乸朗村被评为首批“广东名村”,程村镇红光村和新圩镇东水村入选“阳江市十大最美乡村”,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期间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403.4公里,总投资达1.2亿元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二五”时期,全县底线民生保障进一步落实,每年度的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实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15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285元和12592元,五年年均增速分别为12.5%和13.5%科教文卫体工作取得新成效,阳西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县的验收。
卫生和计生机构完成整合,一批基层文化馆(站、室)全面建成,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干部职工津贴补贴水平稳步提高五保、低保供养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加快拥军优属、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普法、国防、人防等工作取得新业绩,工、青、妇、工商联、残联等群众团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打两建”、“六大专项”和“3+2”等专项行动和平安阳西创建活动纵深推进,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5.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政府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新型城镇化规划不断完善,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政经分离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顺利开展民主法治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圆满完成,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建成,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
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普惠金融等省、市改革试点有效开展公务用车、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民间资本进入社会服务领域等其他改革工作稳步推进阳西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类别指标2010年“十二五”目标“十二五”实际情况2015年年均增长(%)(%)2015年预计年均增长(%)预计完成增长%经济发展GDP(亿元)90.67256.7415205.398.61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38.7:34.0:27.322.0:47.3:30.726.1:36.4:37.5人均GDP(元)202235520614441657.911.2农业总产值(亿元)54.7179.94483.944.6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56.71153.1720182.2717.823.8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0.1658.371872.3210.1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9.0077.071853.9510.312.6外贸出口总额(万美元)996213325101998813.915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3940792515153-9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万元)2023644998187349615.331.2城镇化水平(%)34.755538社会发展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46693271012592913.5城镇登记失业率(%)3.23.22.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