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宗教文化论文.docx
2页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宗教文化论文一、论对翻译研究是颇有借鉴意义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宗教文化的体现《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是美国废奴文学的丰碑式小说其宗教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斯托夫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典型的基督教家庭,深受基督文化的影响,其兄弟都是颇具名望的牧师她的丈夫卡尔文斯托是神学院的教授,而且还是位著名的《圣经》学者所以说,斯托夫人的一生都与基督文化有着某种特殊的情结第二,对于这部为废奴运动振臂高呼的代表杰作,当作者涉及创作它的动力时,说这曾源于1851年2月的一天,她在教堂领圣餐时脑海中浮现出的一幕情景:一个垂死的黑人一边受着狠狠的鞭打,一边还为折磨自己的人祈祷这幅图像迫使她奋笔疾书,她感到写书的人不是她,而是“上帝”第三,就小说自身而言,无论是人物,情节还是创作风格也处处彰显宗教意识鉴于原作中突出的宗教特色,对它的翻译固然也分外重要阐释学认为,对于同一部文学作品,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理解和解释理解者不同的历史背景,各自特有的视域都会在对原作阐释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烙印二、宗教文化重构对比研究原作中宗教主题的表现形式多样,分散于整部小说的各个章节,笔者对此作了总结,试图从宗教词汇和宗教人物这两个方面来探讨不同译者是如何移植原作中的宗教主题信息的。
笔者从十多个译本中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译本为研究范本,它们分别是清末林纾和魏易的合译本、20世纪80年代初黄继忠和90年代末期王家湘的译本例1:‘Mother’sbar’lsislikedatarwidder’sMas’rGeorgewasreading’boutindegoodbook-deyneverfails,’saidMose,asidetoPete.林译:省译黄译:“妈妈的木桶就跟乔治少爷在圣书里念到的那个寡妇的坛子一样――真有灵验,”摩西轻轻对彼得说见《旧约圣经列王纪上》,第十七章:“上帝降灾于基列地方,嘱咐先知以利亚往撒拉法去避灾,并吩咐那里一个寡妇供养他,寡妇坛内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点油,但吃了许多日子,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王译:“妈妈的大桶就像乔治少爷给我们读的《圣经》里的那个寡妇的木桶――有求必应,”摩西对彼得说例2:Therewereothers,whichmadeincessantmentionof‘Jordan’sbanks’,and‘Canaan’sfield’,andthe‘NewJerusalem’.林译:省译黄译:另外还有好几首圣歌,里面不断提到“约旦河岸”,“迦南战场”和“新耶路撒冷”。
王译:还有别的一些圣歌,经常提到“约旦河岸”,“迦南战场”和“新耶路撒冷”上述两例中涌现出了诸如“Jordan’sbanks”,“Canaan’sfield”,“NewJerusalem”和“bout”几个非常典型的宗教词汇,它们均出于《圣经》,包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林纾对于这几处宗教词汇进行了省略,没有体现在译文里之所以如此,林纾认为:是书为美人著美人信教圣笃,语多以教为宗顾译者非教中人,特不能不为传述识者谅之另外林纾译此书的目的旨在借助域外小说来创立有助世道人心的“新小说”,以“旧瓶装新酒”的方法通过对外国小说内容和意境革新,达到“以彼新理,助我行文”的目的可见,林纾并非无意忽视原作中的宗教内容,他是有意而为之,视情节与他的翻译目的为一体,认为与自己翻译目的关联不大的情节,便予以省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两位译者均采用直译,但是翻译方法不尽相同80年代初的中国国门刚刚打开,考虑到中国读者对基督教的接受程度才刚刚开始,黄继忠对译文的解释要比王家湘详细许多,甚至不惜泼墨,借助注释准确完整地传递外来宗教文化除了上述多样的宗教词汇,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小说中很多人物也都深深打上了基督文化的烙印。
主人公Tom就是个十足的基督信徒小说第4章里Tom正式登场作者对于Tom的出场俨然赋予了浓厚的宗教气息,身上无处不透射出基督教徒的优良品质:仁慈、博爱和虔诚对于这种宗教教义的宣传,林纾认为这无益于他的翻译需要,所以义无返顾地省略了林纾为了使译本能起到对当时中国读者爱国之心的呼唤作用,让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与小说中描写的“黑奴”有相似之处,在第38章里,描述Tom因受残暴奴隶主SimonLegnee折磨而陷入绝望,正当此时God出现在他面前,安慰他,使他终于度过了危机,战胜了自我这一段描述,林纾就在译本中对人物息息相关的宗教文化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目的就是为了让被压迫的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充满勇气,定能闯过难关,战胜邪恶相比之下,黄继忠的译文则用词规整,句式整齐,如:胸襟宽广、道德高尚、单纯诚恳、无与伦比、不假思索等,具有典型的归化翻译特点,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活脱脱的中国版Tom大叔的形象王译倾向口语化,现代气息浓重,翻译更加贴切,符合人物形象对于人物的宗教意识,小说中几位圣洁、温柔、虔诚的女性基督徒形象也是一大亮点如:Mrs.Shelby,Eliza,Eva等。
小说开篇对于Mrs.Shelby做了这样的描述:例3:Mrs.Shelbywasawomenofahighclass,bothintellectuallyandmorally.TothatnaturalmagnanimityandgenerosityofmindoneoftenmarksascharacteristicofthewomenofKentucky,sheaddedhighmoralandreligioussensibilityandprinciple,carriedoutwithgreatenergyandabilityintopracticalresults.林译:爱密柳者,贵家女也,识力高旷,心术惠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