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谈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8631577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8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谈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任莉寅摘  要:小学阶段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在孩子心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以修订版的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教材为例,从入教材的文化元素,通课堂的文化认知和润心灵的文化体验等方面就关注“优秀传统文化”这部分教学內容进行微探Key: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应用G621      A       1005-8877(2019)36-0141-01提到中华传统文化,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无不感到骄傲自豪小学阶段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在孩子心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笔者以新修订的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教材为例,就关注“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作一解读1.众里寻他千百度—强化“中国特色”主题新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在课程编排上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安排传统文化内容,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入方式,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应该把传统文化经典嵌入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传承民俗、教导明礼、弘扬亲情孝道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教学单元主题相承接,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学会待人接物的传统礼节……在关注行为规范的同时,注重以文化塑造人生的人格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理解“仁义礼智信”的中华美德2.忽如一夜春风来—通课堂的文化认知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它们往往语言优美、文字精练、思想深刻,但对于低龄儿童而言比较晦涩难懂因此,教师要通过科学恰当的呈现方式,以小见大的文化折射,使之形象化、趣味化、通俗化1)知识传递:小习俗里的大传承任何教育都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思想引导,二是知识传递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例如,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课引入了《弟子规》的一段话:“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衣贵洁,不贵华教学时,笔者尝试通过以下三步作出形象诠释:一是想一想,说一说:从学生日常穿衣谈起,说说各自的小窍门;二是照一照,练一练:组织“照镜子”活动,一人做动作,一人当镜子(模仿他的动作),让学生懂得使用镜子正衣冠;三是读一读,演一演:出示《弟子规》视频,跟着动画人物一起读句子、做动作,在实际操练中体会传统文化内涵。

      三步教学让传统文化由此变得形象而立体,自然渗入学生的骨髓,深化了道德认知2)情境启发:小经验里的大智慧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是前人对生活的总结虽不全面,但我们可以看出前人的智慧以及他们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自省和反思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生活,赋予其时代内涵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自己思考和探索,丰富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例如,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一课引入《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揭嘵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课堂上,与学生合作表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一是课桌上的东西,我想怎么放就怎么放,二是椅子放进去,大家走路就方便了接着,让孩子们各抒已见,谈谈对这两种行为的认识在交流碰撞中,学生感受到何为“不欲”最后,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重新表演了下刚才的场景,让孩子们进步从行列上懂得如何“勿施于人”这些活动让学生从感观升华到情感,顺应了学生此时的真实需求,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3)行动演绎:小课堂里的大世界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实践智慧,只有将广阔的社会生活融入课堂,才能让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中成长。

      例如,一年级下册《分享真快乐》,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特别安排了“春游大攻略”道德实践活动—郊外踏青好去处推荐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地方(好项目),结合对活动地点及内容的了解,问全班汇报推荐理由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明晰分享的概念3.洗尽铅华始见金一润心灵的文化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不朽的脊梁充分挖掘蕴含的精髓,找寻真正的价值,注重教育形式,注重入脑走心,用传统文化点亮学生心灵,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怀1)有形式,更要有内涵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教学形式来提升教学效果,传统文化教育也不例外比如,讲到传统礼节,也不是非得大张旗鼓的穿唐装汉服,背古文诗赋,行跪拜礼数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把握必须避免流于形式,因为,道德、情操、气质等不是秀出来的,而是靠陶冶、熏陶、耳濡目染等培养岀来的当然,又不能绝对的抛弃教学形式能背、能唱、能写、能做也是建立文化认同的基础只有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和喜闻乐见的载体展示给孩子们,这样的教育才会变得更有深度,更有意义2)重参与,更要重走心学习传统文化重在实践,而践行传统文化,主要是在课堂外的社会生活所以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不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先人思想,辩证地继承,创造性地转化与发展。

      正所谓“心动才会行动”,用合适的形式敲开文化大门,用文化与学生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才能让传统文化落地生根总之,我们要把握好时代音符,把道德教育放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让中华传统文化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在教学中展现它新的活力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