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基本知识.doc
6页一、志愿者定义志愿者(英文Volunteer)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奉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状况下,可以积极承当社会责任而不关怀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根据中国的具体状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自愿参与有关团队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状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有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既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协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二、含义及来源 含义 一般觉得,志愿者是自愿奉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的人,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则是任何人自愿奉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分类可因服务内容的不同分为消防志愿者,抗震救灾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应用写作》月刊) 来源 志愿者(volunteer)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voluntas”,意为“意愿”。
对于这一概念,国内大陆和港台地区由于对volunteer的译法不一致而有所不同(国内大陆地区一般称为志愿者;香港称之为义工;台湾地区称之为志工),但实质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三、志愿精神是一种利她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的是个人或团队,依其自由意志与爱好,本着协助她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四、网络志愿者 奥运志愿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并且有不少人通过网络参与志愿行动,因此这部分人也被称为网络志愿者网络志愿者有狭义的和广义的,前者指志愿者通过网络形式为她人提供信息、解答问题、分享快乐等,远程教育、博客就是较好的例子后者指志愿者通过网络结识及组织活动,从虚拟归于现实的活动方式目前网络志愿者重要是通过网站、组织,截至4月31日,腾讯注册人数已超过7.834亿,活跃帐户超过3.179亿据第二十二次中国互联网发展记录调查报告,截至6月30日,中国网民数量达2.53亿,网络正建构着“人人志愿服务,共同奉献爱心”的理念所有的网络志愿者都是网友自发组织的,是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她们有两件事可做——捐钱物和捐时间网络志愿者来自不同的职业,拥有不同的网名,但有一种共同的名字——网络志愿者。
五、历史志愿者制度的确立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主义昂首,但志愿者自身的存在则自古以来已经存在,古时候的赠医施药可被视为志愿者的雏型西方志愿者来源的重要概念建基于罗马时代的博爱精神和基督教的宗教责任及救赎观念,透过义务工作体现出人性的爱及弘扬宗教的善性而近年志愿者制度的确立,是为了弥补政府对社会增援的局限性,结合政府、商界及民间的力量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服务六、发展 志愿服务来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志愿活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 近年据北京大学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中心( 年7月16日正式成立,该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与培训的机构丁元竹主任简介,中国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1979 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号召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天津和平区新兴街就是初期开展社区服务的典型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这样社区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是目前我们国内最大的两支志愿队伍 志愿者们志愿者不仅进入了中国,尚有了南北两个叫法:北方称之志愿者;南方则叫义工香港,台湾两地就叫义工,台湾设有专门的“义工法”。
诸多在国内从事志愿活动的人,把志愿者和义工总是分开而谈,更有甚者觉得,志愿者的档次要比义工略高些实际它们都相应一种英文单词———volunteer 志愿服务近来几年越来越成为一种国际潮流西方有学者专门指出,“如果说人类发展前500 年是技术革命带动全球的经济发展,那么今天人类正处在一种十字路口,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后500 年社会学、社会服务将成为地球上生存的重点,人类也将开始重新调节自己七、特性 1、志愿者是免费,不是开业、打工,而是不计报酬的; 2、志愿者不是救世主,而是与被协助者处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地位 3、志愿者不仅是予以了她们协助,同步也得到了收获——自我的一种成长; 4、志愿者的出发点不是好奇心的满足,而是对社会的回报; 5、志愿者不是指挥者、教育者,而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八、分类志愿者所从事的服务众多,当中也许涉及教育、环保、倡导及福利等范畴,因此难以统一划分,故此浮现了几方面划分志愿者的种类: 第一种是以职权划分,可分为政策制定、直接服务及庶务类; 第二种是以时间性划分,简易可分为定期性及临时性; 第三种是以服务类型划分,可分类为福利类、教育类及文化类等; 第四种是以服务内容划分,可分为行政性、专业性及辅助性。
九、动机志愿者参与义务活动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自我取向,参与者着重个人学习与成长,获取个人内在的满足感,依个人感受来决定参与志愿者 第二类是人际取向,参与者着重她人和团队的影响,她们的目的是结识朋友,获得她人的肯定 第三类是情境取向,她们参与是为了回应社会责任,并获得社会的承认十、动力由于志愿者参与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成效,因此不能单靠命令及控制能操纵志愿者,因此要运用不同的手法来鼓励志愿者持续投入服务,志愿者机构可从三大方面提高志愿者的动力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种需求,机构可在服务过程中满足志愿者的五种需求,从而提高她们的动力此外,在过程中,机构可以先理解志愿者对服务的盼望,当志愿者的盼望可以实践时,志愿者会有更大动力持续服务最后是根据学习理论,在提供服务时,以奖励及惩罚来提高或删减特定的行为,从中提高志愿者的动力十一、作用(1)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们获得一种进一步接触社会实际、真实理解与结识中国国情的极好机会,这不仅丰富了她们的生活阅历,还增强了她们的感性结识 (2)青年志愿者活动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对改善社会风气,确立敬业精神起积极作用。
(3)通过志愿服务培训和实际工作,增强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帮扶弱势群体意识,使她们学会与人团结合伙,依托团队力量去共同完毕任务通过培养协助残障观众、残奥会运动员或者其他弱势群体的技能和树立帮扶意识,使她们从中学会关怀她人,并延及关怀整个社会,学习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延及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十二、国际志愿人日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策,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增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十三、国内出名志愿者王金云,笔名阳光下,男,1978年10月生于湖北黄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内最专业的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社会帮教服务的NGO组织“阳光下之家”开办人,深圳“阳光下义工队”队长,个人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000小时深圳市阳光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 主任,央视、凤凰卫视、新华社、《半月谈》、《人民日报》、香港《成报》等海内外60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过其先进事迹,其中央视做过她8期专访节目她曾荣获“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广东省十大新闻人物”、第三届“深圳十大最具爱心人物”、第三届“深圳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广东省“五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第四届“深圳十大最具爱心家庭”、“中国十大爱情故事”,第十一届“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第十届“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第六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等30多项荣誉,受到了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副省长雷于蓝,全国普法办副主任、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中央综治委副主任陈翼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等领导的接见。
当选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其故事入编感动中国人物集《真心100》;,入选《广东改革开放30年作出奉献的30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