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网络金融业务发展策略.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shaoy****1971
  • 文档编号:108273430
  • 上传时间:2019-10-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56.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网络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第2章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网络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作为总行的一级分行,其网络金融业务是从1999年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起步,其间经历了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自有系统的不断升级换代,业务品种和业务模式几经调整,本章从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概况、网络金融发展现状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2.1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网络金融发展概况建设银行自1999年在国内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以来,网络金融发展已经过10余年历程,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网络金融服务体系,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渠道和竞争的主战场2.1.1网络金融的定义网络金融具体地说是金融机构面向客户推出的开放式线上金融服务的统称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形式,指通过互联网渠道经营传统金融业务的模式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随着浏览器、加密算法等技术的突破,花旗、美银等世界领先金融机构纷纷推出网上银行服务在当时金融市场化的发展形势下,美国第一联合银行国家(1995)、美国互联网保险(1995)、美国电子券商E*TRADE(1991)等纯网络金融机构纷纷诞生并一度活跃于市场。

      但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单纯的网络金融机构的风光不再,大部分破产倒闭或被重组进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部门网上银行日渐成为发达国家居民获取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主渠道,实体的物理网点与虚拟的网上银行渠道相结合,也成为商业银行的主流经营模式52.1.2国际网络金融发展的总体情况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热潮尚未兴起之时,作为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地,欧洲和美国始终引领全球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几乎都诞生于欧美从互联网金融在国际上的发展情况看,有如下三个明显的特点和规律:一是发展动力上,传统金融创新滞后而且覆盖不足,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社会结构、产业形式、商业业态和生活方式发生的臣大演变,是互联网金融产生、发展最重要的促成因素同时金融监管当局的默许或支持的态度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业态发展演变上,传统金融业互联网化转型与互联网企业跨界渗透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两大主线,两者间的渗透、相互竞争与合作贯穿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始终,从而使互联网金融创新呈现多元化特点三是市场结构上,各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焦点、生态圈各方竞争与合作格局、产业链条利益划分各不相同总体上,越是金融服务覆盖率低的国家,越是金融创新不足的领域,互联网金融的活跃度越高、市场力量越强。

      除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通过互联网渠道经营传统金融业务的模式外,下面分别是互联网金融几种典型业态的发展轨迹:电商金融是指非银行第三方机构为电子商务交易或基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而提供的支付及融资、理财等跨界金融服务电商金融的兴起,主要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发展,美国易贝旗下的贝宝(1998)和欧洲的Skrill(2002)等支付公司是其中的代表自此,电商金融企业利用平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合一的优势,走上了由支付向理财、融资全方位渗透的发展模式1999年贝宝推出货币市场基金产品,并于6年前收购信用支付工具账单付款(Bill Me Later),形成了全业态的金融服务产业链近年来,以亚马逊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开始研究不通过贝宝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经营自己的电子商务金融交易业务,还一度出现了专门从事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客户评分评级、信贷公估的小贷公司、供应链融资公司和评级机构,金融与电商的跨界融合不断深化6社交金融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互联网出现了社交服务网站,网上社交、即时通讯与、微博等自媒体时代,以(1999)、脸书(2004)、推特(2006)等为典型代表,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创新开始融入社交、众包、自金融的元素。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传统商业信用萎缩的背景下,以英国的ZOPA(2005)、美国的Prosper(2006)等公司为代表的一批P2P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得以快速发展随后人人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业务大有替代之势这一时期,社交平台与电商、银行实现接口互通、账户联合,纷纷推出虚拟货币(2011年脸书推出虚拟货币)和移动支付应用,并将社交金融服务拓展到购物、支付、缴费、理财等领域口袋”银行(亦称移动金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从2G到3G再到4G、5G,网络通信速度呈飞速发展态势,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移动智能终端的日渐普及,而使移动金融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宠儿日本是金融管制政策相对宽松也是最早运营3G网络的国家,因此其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的较完备钱包”是日本NTT DOCOMO与Edy在2004年合作推出的小额移动支付产品美国虽然金融业发达,但移动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目前Googler的钱包(2011)、Square(2009)的Square Dangle设备、银行各类移动支付产品纷纷进入市场,竞争也趋于白热化目前,新型终端设备、生活社交应用、O2O等支付模式层出不穷,移动金融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聚焦点。

      智慧银行进入本世纪来,各种新的互联网理念被广泛关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商业应用也开始取得实质性突破,新一代互联网(web3.0)已然面世人类社会即将进入数字感知、智能洞察、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为有效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解决劳动力不足,商业银行和一些非金融机构也在开始探索将大数据技术用于信用评估、风险侦测、精准营销、市场预测和运营优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线上线下、虚拟现实融为一体,对客户的信息展示、产品设计实现自定制,通过自然用户界面技术使人机交互的客户体验7更智能,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在身份识别领域,将各种设备终端互联互通、无缝整合,“智慧的银行”已经成为未来的转型方向目前,国际互联网金融发展呈现出如下最新趋势:一是移动金融的增长呈爆发趋势:已将人们传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智能更是助推金融服务模式的移动化发展,其地位将逐步占据金融服务的重要甚至是主导地位,美国金融的渗透率预计2015年将超过五成1)移动支付以其便捷和高效将渐成主流据GoldmanSachs公司估计,国际移动支付额未来三年将以年均超过40%的速度增长,到16年末将超过6000亿美元基于网络连接的远程支付、闪付等样式百出。

      2)传统商业银行的移动银行业务应用更新换代智能机的APP应用日益丰富,为移动银行的业务开展提供了便利渠道,移动金融以其丰富的产品、便捷和个性的服务强化了客户黏度国际领先银行纷纷推出银行服务,积极研发线上金融产品,拓展移动客户截止2013年末,35%的美国移动用户使用银行3)移动终端的智能应用软件丰富易用各类涵盖吃、穿、住、行的APP应用层出不穷,主要金融机构及网络应用开发商以其无所不包的丰富功能来吸引更多的用户从线下走到线上二是金融脱媒呈加速趋势金融危机后,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准入门槛,中小企业从传统商业银行获取融资难度加大在此情况下,以专注草根服务的网络金融有了厚实的发展基础,凭借其以下四个独特的经营特点,迅速占领了资金供给市场,并开始替代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1)资金供给的渠道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P2P、众筹等各类网络融资公司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并快速增长以网络金融服务为载体的融资方式改变了传统以商业银行为中介的融资方式,参与主体更加灵活多样,无论批发、零售还是各类机构均可参与其中而网络融资的模式也多种多样创新的网络金融产品更是琳琅满目:网上分期、网上消贷、以及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贷等网络金融融产品丰富多样。

      2)多种期限和定价方式满足不同投融资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和灵活性是互联网金融相较传8统金融的最具竞争力的因素,特别是产品体验更为直观,较好地满足了微小和个人类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网络金融可提供从1天起的多种灵活的期限组合,其效率远优于传统商业银行由于网络运营相较实体店面更具成本优势,因此其可以设定更低的佣金和更高的收益3)信用体系和风险防控日趋完善目前金融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除官方征信机构外,很多民间资信评级机构大量从事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和查询、评估等服务,从而为网络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信用数据源此外,很多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也通过各种交易搜集和积累客户信用数据在风险管控体制建设上,通过提高准入和资信评估初审,考察借款人的信用档案和其未来还款能力英美等国监管当局对P2P、众筹、O2O等新兴金融服务平台也都制定了严格的监管要求三是网络金融业务发展开启多元化时代虽然互联网金融存在低成本、高效率和服务便捷等优势,但由于虚拟环境本身缺少物理实体店的现现场感受和信用基础,所以在现金报务、大额融资等方面还无法与传统金融服务比拼,因此许多纯网络银行开始寻求转型向线下物理实体店的全能型方向延伸或向特色且专业化方向发展,只服务特定群体。

      四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力加速云计算、大数据的等技术渐成主流,其在降低运营成本、预判市场形势、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和实现精准营销等方面必将给金融业带来干革命性的改变在大数据背景下充分利用各种已有渠道的海量数据,分析客户消费行为和需求趋势,从而制定差别化的服务策略和发现潜在的客户商机也可以依托已有的历史数据和现实价格走势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在海量数据库中通过深入挖掘,从而发现传统技术无法识别的潜在客户风险和行业风险,提高风险管控能力2.1.3国内网络金融发展的总体情况我国的网络金融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已从当初的探索阶段转入实质性的运营阶段,从最初的理论到建成了出具规模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框架我国的网络金融的实现主要依赖于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筹建的金融卫星通信网和1996年由金融机构和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中国金融数据地面通信骨干网该网络为中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金融机构已经基于该金融骨干网络开发出了一系列应用软件系统,将传统的金融业务初步实现了网上部署在金融卫星通信网络包括了网络金融的主要操作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税务信息系统和中国证券交易系统随着金融网络应用系统的应用范围的扩大,必将带来金融机构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实现更广域的网络金融业务应用,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在加入WTO以后网络金融业迎来了全新的挑战,随着网络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并未推出相应的专管法律来约束及规范网络金融业的发展我国除了各大银行推出各自的网上银行外,还兴起了大批的新兴金融方式,如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网络资产管理平台等多种金融模式网上银行网上银行是我国乃至世界所有银行在网络金融模式下推出的首款网络金融服务模式,自从1996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问世开始,全球已有千余家商业银行开设了网上银行服务我国的所有商业银行目前均开设了网上业务服务系统根据易观智库(EnfoDesk)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行业数据库》报告,中国网上银行市场整体交易规模2013年已经超过300万亿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