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结辩的风格和反驳的优先级.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38727615
  • 上传时间:2023-03-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结辩的风格和反驳的优先级 惟恋梧桐 胡建彪曾经说,四辩就是打扫战场的具体而言,主要是三个任务:对方有哪些伤员,赶紧扑上去补两刀捅死;自己有哪些兄弟受伤了,赶紧抬回来救好;把战利品啊啥的都抢到手,把旗子竖起来这段话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四辩的3个职能:给予对方立论最后击、给予己方体系最后阐述以及基于辩题的最后升华话虽如此,但是结辩时间有限,要在短短几分钟内把3大任务都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许多优秀的结辩在“破”、“立”和“升华”中,都有不同的取舍也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结辩在华语辩坛出现根据梧桐的观察,结辩风格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种: 1、反驳为主,蕴立于驳: 这种风格的典型是01国辩马来亚大学的胡渐彪,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把对方的立论从定义到标准到底线到分论点一层层的剥离,或是将对手的逻辑证伪,或是证明对手逻辑偏题待到把对方的立论驳的惨不忍睹了,最后再收一下,将自己没有说清楚的立论进一步阐述 这种打法的优点有三: 一、通过最猛烈的进攻,能够最有效杀伤对方立论,让对手辛苦一场辛勤构建起来的逻辑体系从形式上被推倒 二、现场效果极强,即使是准备好的反驳也能给人以很强的临场感并且,相对另外两种风格,这种结辩给予了突发事件(对手新奇立论)充足的应对时间,不至于因为准备过多而束手束脚。

      三、对于逻辑性强的辩手,即使语言组织和知识底蕴稍差,也可以不惧任何对手所以理工科学校和国外辩手比较喜欢这种模式 但是这种打法也有明显的缺点: 首先,辩论的终极意义在意说服而不是反驳这种非此即彼的两分法式的总结的手段方式却主要在反驳,其与辩论精神略有相悖退一万步讲,就算证明对方的论证全是错的,也不代表己方辩题成立啊 其次,由于时间有限,在着重于反驳的同时,也牺牲了进一步申论的机会,也挤占了价值升华的空间这使得,在之前己方立论没有说清楚的情况下,一旦反驳不能得手,将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不过总的来说,这种反驳在实战中是非常有效的,胜率也高,执行也相对容易些关于反驳为主的结辩,胡渐彪在01年的3场比赛给出了近乎是教科书式的3个模板有兴趣的辩手可以仔细的观看、研究、摸索,然后吸收为属于自己的总结风格 2、升华为主,蕴驳于立: 很多第一次看黄执中比赛的辩手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哇,原来辩论还可以这么打!”但是也有很多辩手会产生疑惑:“他的稿子是不是事先准备然后背一下啊?” 其实这就是很多初学者的误区,认为反驳才是临场的,而陈述则一定是准备的其实,反驳也可以随意准备的,而申论和价值升华也可以是基于现场做的。

      典型的比赛,可以参看95国辩的林正疆、03国辩的黄执中以及05湖北省赛的邓哲 这种结辩风格的特点可以做如下的归纳:在结辩的时候,以之前环节所没有的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今天的辩题,先把己方的之前没说完的逻辑说清,然后更进一步说出新的价值理念 因此,这种打法的优点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和维度说清楚自己的立论,不至于让评委和观众在听完一场比赛之后仍旧不知所云有些时候,立论在自由辩论没有讲穿,但在总结一下子点破,听众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次,能带给评委和观众全新的思考由于引入了新的视角和价值的升华,使得听众在聆听总结的时候不仅仅是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看一场斗嘴,而是真正的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思维进化 然而,这种打法执行却不是那么容易一个辩手要想驾驭这种打法,必须有极深的知识厚度和比较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一旦底蕴不足却试图强练升华,不但没什么好效果,还会给人“有背而来”或者滥煽情的感觉而“新手学黄执中必死”,似乎也成为了辩论圈内的一个普遍现象 天山童姥刻在石壁上的武功,不允许她的弟子在40岁前去练,并不是因为她小气,而是因为内力修为不到家,强练有害无益 3、平行驳立: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总结套路,先归纳总结对方的几处错误,然后再进一步陈述己方的观点。

      比较典型的模型可以参看99国辩路一鸣的总结陈词不看模型也可以,因为大部分的结辩用的都是这种风格 这种风格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一个“稳”字:它既包含了反驳,不至于现场感缺失,也有一定的区间来化解对方的奇兵;它又包含了申论和升华,所以不像反驳为主的结辩那样只破不立 然而,这种看似破与立结合的风格却也不是那么好操作的到底反驳多少,反驳什么?到底重申立论还是价值升华?当破和立都要追求的时候,却会发现也许会陷入没有一个能够讲透的窘境 并且,稳妥也常常意味着牺牲掉属于自己的特色从初学者使用的效果来看,又很容易受到准备的束缚 梧桐以为,以上三大种风格本身都是中性的,无所谓谁优谁劣,到底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辩手自己的风格体系,要根据具体的比赛情况而定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结辩方式,反驳和申论如何进行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那结辩的反驳该如何进行呢?梧桐将按照优先级进行分析最优先:立论的前提,通常表现为定义或标准在场上往往会发现这种情况,双方的定义或者标准完全不一样,却各自能开展一整套的形式逻辑体系此时必须先攻破对手的前提,才能开展交锋比如CDA复活赛,“人类因勤奋/懒惰而进步”中,正方的“因”定义为“凭借”,而反方的“因”定义为“原因”。

      此时比赛双方如果不攻破对方的定义,就根本无从反驳对手的分论点而标准的不同也会导致相同的影响,比如08名校杯“拼车出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正方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交通效率的提高,反方的标准则是是否有利于环保,差之千里,场上根本打不到一起去如果把立论比做一棵大树,那么定义、标准就好比大树树根,而树干、树枝都是从树根衍生而来的如果不把对方从根上刨掉,那么对方的枝叶即使都被砍光,却总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而根一旦被刨掉了,就再没活下去的希望了有的时候,立论的前提还可能是一两组数据比如在“应该/不应该炸毁长江大桥”中,长江吃水深度就成为辩论讨论的基础第二优先:对手的防御底线所谓底线,就是对手退无可退的那条立论以及防守的根基在有些时候,底线与前提是重合的举例子的话,在“网络加强/促进人际交流”,正方的底线就是“网络交流只是现实交流的一种补充,而没有替代性的效果”如果一方守不住自己的底线,那么自己的立论大厦将可能立刻崩塌相对应的,如果能把对方的防御底线给击破,也能够摧毁对方的立论第三优先:对方的主要火力点或者主要事例,这个很好理解在抗日电影中,中国士兵首先要干掉的一般都是对方的机枪手,辩论场上也是这个道理,将对手的机枪或者机枪手干掉,就离胜利不远了。

      第四优先:对方的次要火力点和次要事例、数据这一些东西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做纠缠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握不清楚辩论的脉络,大局观不强,总是把对方立论中一些很浅的逻辑错误抓住狠打,浪费时间不说,还放掉了大鱼忌讳:花大量力气反驳对手的口误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同样的,重申己方观点也有优先级,大体顺序和反驳优先级一致然而,已经在之前的环节说清楚,或者通过结辩前期的反驳打击到位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再重复了所以申论首先应该讲述的是之前没有说清,或者被对方歪曲了的内容,接着才是其他的论点在重申完自己观点后,如果有充裕的时间,价值升华就是锦上添花的存在了当然,在价值打法中,整个结辩都是在升华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那真的就很考验辩手的内力了本文集合了我六年来开展辩论赛和辩论指导活动的心得感悟,力求将自己所喜好的辩论方式和所信仰的辩论理念通过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辩论爱好者但一方面个人水准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一千个辩手心中对辩论有一千种认识,所以本文观点只可参考,不能生搬硬套,我的主旨也只是希望能给广大辩论爱好者起一个借鉴的作用,如果反而僵化了读者的思维,那我就罪孽深重了   我们就先从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来了解一下辩论赛。

        一、辩论赛是什么   有人说辩论赛是秀口才,有人说辩论赛是为真理而辩,我个人认为,辩论赛既没有前者那么浅显,也没有后者那么沉重我的观点是,学生辩论赛是一场训练,不仅仅是表达的训练,而是从拿到一个问题,到搜集信息,到研究分析问题,到最后把自己的研究结果有效表达的一系列训练过程整个辩论赛过程中,这个流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次次不断的循环往复从赛前的准备,到比赛中与对方对辩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一个不断出现新问题,然后搜集信息,进而分析判断,再进行有效表达的过程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事实上也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所以凡是经过正确的辩论赛训练的同学通常都会不仅具备出色的表达能力,同时具备相当高的学习能力和问题的研究分析能力   二、辩论赛比的是什么   从上一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出,辩论赛比的绝对不只是谁反应更快或口齿伶俐一般认为辩论赛比的是看谁概念界定更准确,逻辑更严谨,表达更生动,价值更高等等,其实这些只是方法上的说法,从根本的目的来说,辩论赛比的其实就是“说服”,辩论赛的说服对象不是对方,而是台下的观众和评委其实正是从长期的辩论实践中我们发现,准确的概念界定,严谨的逻辑,生动的表达,更高的价值往往能够更有效说服观众和评委,所以这些才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

      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从根本上讲,通过逻辑说服和通过情感说服并没有谁优谁劣之分,只是根据不同辩手和不同队伍的风格特点,各自有各自的选择罢了   通过以上两点的叙述,我的辩论核心理念就是,辩论赛应该是一项实用性很高的训练项目,所以我反对所有只能在辩论场上使用的技术,我希望辩手能够从辩论赛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比赛带来的甜酸苦辣,而是一笔能够获益终生的财富   三、辩论的基本方法   了解了什么是辩论赛以后,我们就可以来讨论怎么玩辩论赛了,郭宇宽师兄把辩论的方法概括为四招,分别是下定义,追问逻辑,搜集论据,提升价值这点应该也是广大辩论爱好者的共识,我们就来逐一介绍一下   1、 下定义:讨论任何一个问题,先要搞清楚讨论的是什么,就好像我们讨论辩论的问题,一上来我们就先要了解辩论是怎么一回事,一般而言,对问题的定义是讨论的前提,如果讨论问题的双方连基本定义都不一样,那么之后的讨论就完全没有意义了,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学生辩论赛中,双方往往是在概念定义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辩论,或者是整场比赛都在进行概念定义的纠缠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出题者的问题,很多辩题的概念出的比较空泛,给了双方比较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导致双方基本定义的不同。

      另一个问题就是有些队伍会对定义做过度的斟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抠定义”比如看过一个比赛题目是“大人不计小人过”一方定义说,过是小错,错是大错,今天辩题中的过是非原则性的小错误这样的辩论就容易陷入诡辩的误区,是我所不提倡的下定义的原则最基本的就是约定俗成,也就是我们讲的常识,一方下一个让我听着很别扭的定义,从我的感受来说,这往往不是严谨,而是显得抬杠,郭宇宽师兄举过一个例子,说他到饭店去跟服务员说“给我一杯水”结果那个服务员从厕所倒了一杯水来,这确实也是水,但语境很明确表示要的是一杯用来喝的水,这就不叫严谨,就是抬杠了   2、 追问逻辑:几乎所有的辩手都知道逻辑有多重要,但真正能把逻辑玩顺溜的却没有多少,也有朋友在训练队伍时要求辩手的陈词每个单句前后都要能用因为所以连接起来,我是没有做过这样的训练,想来应该也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对于逻辑的训练主要是两个目标,一是要能识别对方的逻辑错误,二是要避免自己犯逻辑错误下面列举几种辩论新人常容易犯的错误1)缺失性比较:很多辩题的模式是:对于C而言,A与B哪个更重要很多新人的比较方式是“如果没有A会如何如何,所以A比B更重要”事实上,这个类型的辩题A与B往往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对方也可以说“如果没有B会如何如何,所以B比A更重要”当然,这样的论证都是无效的,因为从这个层面来讲,A和B都是必要条件,无从比较出哪个更重要。

      2)虚设前提:比如“网络虚拟出轨是不是不忠的表现”正方把网络虚拟出轨定义为出轨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出轨是不忠的表现,所以网络虚拟出轨也是不忠的表现但这里网络虚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