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doc
9页黄冈市部编版小学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________斜阳叫子规1)从诗中落花、________、________等词中可见暮春之景 (2)诗歌最后一联空缺处有人填“树”,有人填“道”,你赞成哪个词语?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 (1)柳绵飘白;东风老(子规叫)(2)选“树”好一“道”侧重于描写斜阳在天空中的余晖,是静态的昏黄之景;而一“树”则是体现斜阳落在树木上投下斑驳的树影,光影交错,具有动态的画面感同时,一“树”斜阳又与后文“叫子规”相呼应,在影影绰绰的树木、斜阳中,子规声声啼叫“归去” 【解析】【分析】(1)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惜春伤感之情;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遣词炼句 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 故答案为:(1)① 柳绵飘白 ; ② 东风老(子规叫) (2) 选“树”好一“道”侧重于描写斜阳在天空中的余晖,是静态的昏黄之景;而一“树”则是体现斜阳落在树木上投下斑驳的树影,光影交错,具有动态的画面感。
同时,一“树”斜阳又与后文“叫子规”相呼应,在影影绰绰的树木、斜阳中,子规声声啼叫“归去”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意象 答题时应注意, 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这些景物体现诗歌描写暮春的景物特征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遣词炼句答题时应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最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①警愁眠远梦归侵晓② , 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注释】①断雁:失群的雁,这里是失群孤雁的叫声②侵晓:破晓(1)诗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 (1)断雁;家书、或者旅馆(2)抒发作者羁旅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羁旅他乡,没有亲人作伴,只能面对着“寒灯”,听着“断雁”的鸣叫声,内心很是忧伤,旅途的孤寂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更是在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见到了家乡美丽的风光,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分析】(1)诗中的具体物象有很多,如“旅馆”,“寒灯”,“断雁”,“家书”等 (2)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幽恨乡愁、委实凄绝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1)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通读全诗,具体物象较多 (2)此题考查诗歌表情达意做此类题,可以抓住重点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从诗中的“ ________ ”、 “ ________ ”、“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1)根据夏季景物的特点答题新苔”满地说明是夏天,“绿树”也说明是夏天 (2)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夏季的中午,诗人午睡醒来,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南风把房门吹开,正不停地掀起桌上的书页因此这里的“偷”是“偷偷的,在人不知不觉时”的意思,它把南风拟人化,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青苔;绿树 ⑵ “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所写季节、时间的能力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要结合诗中有关信息分析即可 ⑵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分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然后看所“炼”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4.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 赏牡丹唐代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裴给事宅白牡丹唐代 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②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名②玉盘:诗中指白牡丹1)这两首写牡丹的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赏牡丹》中,刘禹锡用________衬托牡丹的特点;《裴给啊宅白牡丹》中,卢纶用________衬托白牡丹的品质 (2)是的,这两首诗运用的手法一致,但是表现出牡丹不同的特点,你能结合内容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答案】 (1)芍药、芙蕖;紫牡丹(2)《赏牡丹》中,作者通过芍药的妖无格、芙蕖的净少情,表现出作者眼中牡丹花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裴给事宅白牡丹》中,作者通过写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来表现出无人欣赏的白牡丹具有孤傲、高洁、素雅的特点 【解析】【分析】(1) 此题比较容易,简单分析即可,《赏牡丹》写了三种花,分别是:妖无格的芍药、净少情的芙蕖及真国色的牡丹,用芍药和芙蕖衬托牡丹;《 裴给事宅白牡丹 》写了白牡丹和紫牡丹,写紫牡丹就是为了衬托白牡丹的 (2) 《赏牡丹》前两句的意思是: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作者写这两种花是为了衬托牡丹既妖娆艳丽,又又骨格,既清雅洁净有有情韵,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裴给事宅白牡丹 》写暮春时期百花即将凋残,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还在吐蕊,纷芳满枝,于是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而在裴给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在皎洁的月色下更显孤独、冷清、素雅全诗通过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赞美白牡丹的高洁,赞花意在写人,言白牡丹之高洁,乃是言裴给事之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 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芍药;芙蕖;紫牡丹 ⑵ 《赏牡丹》中,作者通过芍药的妖无格、芙蕖的净少情,表现出作者眼中牡丹花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裴给事宅白牡丹》中,作者通过写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来表现出无人欣赏的白牡丹具有孤傲、高洁、素雅的特点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衬托手法的能力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衬托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事物的语句,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然后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再概括形象的特点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 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1) 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 (1)阴阴;又(2)“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其中的“阴阴”一词表现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又”表示这是梦境的再次出现据此可作答 (2)“又逐春风到洛城”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作者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阴阴;又; ⑵“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这句诗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6.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请你写出这首诗歌四个诗句的大意? (2)“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2)“明月”这一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本诗中,诗人借明月这个意象,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解析】【分析】(1)翻译诗句即可,注意语言通顺,明白晓畅也就是要把以下的意思写出来: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2)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故答案为:⑴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⑵“明月”这一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本诗中,诗人借明月这个意象,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7.诗歌赏析 天净沙 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