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母亲的“戒指”》阅读答案.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亦明
  • 文档编号:157997700
  • 上传时间:2020-12-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5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母亲的“戒指”》阅读答案 《母亲的“戒指”》阅读答案   做阅读题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黄健   ①母亲一辈子都没戴过首饰六十大寿那天,我给她买了一枚金戒指当我把戒指给母亲戴上的时候才发现,在母亲的手指上,依然还戴着那枚磨得发亮的顶针在岁月的打磨下,母亲的手越来越粗糙,唯有手指上那枚顶针依旧锃亮   ②看着这枚泛着光泽的顶针,我又想起了一些往事从我记事起,母亲的手上就一直戴着这枚顶针,那是姥姥送给母亲的陪嫁品那枚顶针是黄铜做的,环圈有两枚戒指那么宽,里圈刻有细小的梅花图案,外圈布满密密匝匝的小窝点   ③顶针是用来做针线活的必备工具在村里,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和鞋子,大多是母亲亲手做的每当农闲的时候,母亲会把家里破得不能再穿的旧衣服出来,小心地拆成一块块布片,再找一块苇席或者门板,把浆洗过的布块一层层地糊上,等晒干后揭下来,就成了做“千层底”的原材料   ④紧接着,母亲翻出一大沓各式各样的鞋样按照大大小小的鞋样,将大块的布料剪成同样大小的几块,几层摞起来,再用崭新的白棉布上下盖面、嵌边,最后用纳鞋线密密地缝上,一双结实的鞋垫就做好了。

        ⑤母亲白天要下地干活,就只能晚上做鞋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戴着顶针,引着长长的纳鞋线端坐灯下的身影,成了我童年时代最熟悉的画面纳鞋底的时候,母亲先用缝衣针在鞋底找准位置用力扎进去,再用顶针把缝衣针用力顶过鞋底,实在顶不动了,就用钳子往外拔为了结实,每穿过一针,母亲都要用手把纳鞋线拽住狠狠勒紧一双鞋底纳下来,母亲的手指上全是道道伤痕   ⑥在异乡读书的` 几年,我经常会收到母亲寄来的衣物,或是厚厚的棉衣,或是几双布鞋看着那细密均匀的针脚,我总会想起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和那枚顶针   ⑦后来我在城市里安了家,母亲每年还要为我们做几双鞋我曾劝母亲不要再这么辛苦了,母亲却总是说:“趁着眼睛还勉强能使,再抢给你们做几双鞋,说不定哪天就做不动了   ⑧“你快来帮帮忙,把妈的顶针取下来妻子的喊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妻子试图将顶针从母亲的手上摘下来,但因为长年累月的辛劳,手指关节已经变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摘下来母亲摆摆手,笑着对我们说:“傻孩子,还是把戒指放起来吧,庄稼人戴它干嘛呀?不能吃不能用,干活还要碍手还是戴着顶针好,我还想再给你们多做几双鞋呢   ⑨我猛然领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摘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8.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第⑤段描写母亲一系列纳鞋底的动作,请找出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20.全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记叙顺序),其作用是什么?(3分)   21.根据文意,用一句话把结尾补充完整2分)   18.这句话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使“母亲越来越粗糙的手”与“依旧锃亮的顶针”形成对比,突出了母亲长年累月地辛勤劳动,引出下文   19.动作:扎、顶、拔、拽、勒1分)表达效果:这是对母亲纳鞋底时的动作细节描写,连用几个动词,突出了母亲做鞋底之难之艰和她忠厚隐忍、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满、更感人2分)(意思相近即可)   20.插叙1分)作用:(1)对母亲手上的“戒指”依旧锃亮起补充解释说明作用,让人们明白顶针的意义2)推动情节发展,推进“我”的情感变化,更好地突出母亲的勤劳、坚忍、爱孩子的形象,突出主题,使母亲形象更感人   21.示例: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它是重叠的岁月,随着母亲的手指往返;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