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示范农村公路工作总结.pdf
4页创建示范农村公路工作总结为加快巩固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 XX 乡“ 四好农村路 ” 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我乡以“ 决战贫困、改善民生、服务农村 ” 为目标,完善和创新农村公路管理机制通过创建,我乡逐步实现 “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农村公路的总目标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建好农村路,夯实创建基1.坚持 “ 省道的连接线,旅游景区外部连接线,产业基地公路,覆盖乡村多、受益人口多、产业集聚的公路,省际间瓶颈公路 ” 等优先实施原则, 加快对乡镇辖区内的县道、乡道、村道进行升级改造2.严格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四好农村路基宽度不低于 6.5 米,路面宽度不低于5.5 米(有条件的道路宜采用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对于交通量小、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拓宽难度较大的特殊路段,可适当降低标准,但路面宽度不得低于4.5 米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实现20户规模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目标,要求路面宽度原则上应达到 4.5 米以上安防、排水、绿化等附属设施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宜林路段绿化率达到100%,因地制宜美化公路3.辖区内农村公路全部达到“ 实、安、绿、美” 示范路标准,即:路边无杂草、涵洞无堵塞、路面无杂物、驳岸无垮塌、边沟无积泥、设施无损坏、绿化无遗漏等,积极恢复水毁及地质滑坡损毁的公路,及时对违章建房、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现象进行专项清理,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4.加大农村公路安防“455”工程和危桥改造力度,完善农村公路标志标线、标牌、警示设施和护栏等安全保障设施,完成安防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农村公路危桥总数逐年下降乡村道公路安全隐患排查率、治理率均达到100%5.强化 “ 政府监督、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 的工程质量机制,推行“ 八公开 ” 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接受社会监督,有效遏制农村公路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二)管好农村路,保障安全畅通1.按照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成立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机构及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村委会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议事机制2.按照依法治路的要求,推广全乡统一执法、各村协助执法的工作方式,建立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加强农村公路保护,在乡村道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努力防止、及时制止和举报违法超限运输及其他各类侵占、损坏农村公路的行为3.大力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实施乡村道公路净化、绿化、美化工程路面无违法占用或打场晒粮,路肩无杂草杂物或种菜搭棚,建筑控制区内无非法建筑或乱堆乱放经常性集中整治穿越城镇、村庄的路段,努力打造畅安舒美通行环境4.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具备条件的乡村公路要实现“ 路田分家、路宅分家” ,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和村规民约制定率、群众知晓率达到100%,努力打造宜居美丽乡村。
三)养好农村路,提升服务水平1.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乡政府将配备农村公路专(兼)职管理人员,村委会有护路员队伍,沿线村民积极性得到发挥,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实现有路必养2.按照 “ 乡村道乡村养 ” 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乡、村两级主体责任,建立养护质量与计量支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将养护制度的建立完善、养护巡查日志的记录情况和养护整体效果作为年度养护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奖优罚劣,努力实现养必到位3.鼓励整合涉农资金,按照“ 定路段、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 ” 的要求, 吸收沿线党员群众或贫困户分段承包,开展清扫保洁、杂草清理、边沟清淤、绿化管护等日常工作,确保养护工作成效农村公路维修工程要向市场化发展,采用政府采购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实施单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4.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广废旧路面材料、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努力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益四)运营好农村路,服务城乡发展1.完成乡镇三级客运站建设,确保 17 个建制村通客车覆盖率达到100%巩固 “ 村村通客车 ” 成果,新开通3 个村农村客运班线1 条,确保开得通、留得住。
2.加大农村客运站点改造力度,乡镇客运站管理规范,候车亭、招呼站等农村客运设施保持完好,正常使用3.建立农村客运线路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加快淘汰老旧农村客运车辆,全面提升客车性能强化司乘人员培训教育,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4.加快我乡交通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和行政电商物流网点建设,推进生活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 双向流通 ” 配送网络建设,鼓励专业化物流企业向乡村延伸经营,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