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艺术概论7-8章讲课教案.ppt

53页
  • 卖家[上传人]:yulij****0329
  • 文档编号:269798392
  • 上传时间:2022-03-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6MB
  • / 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 艺术鉴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2 2第一节 艺术消费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4 4第二节 艺术鉴赏的性质一、艺术鉴赏发生的条件n1、必须具备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n2、必须要有能够感受艺术美的艺术鉴赏者n唐代诗人杜牧:七绝n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洒旗风.n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n3、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者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审美的适应关系n1、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享受n吕氏春秋顺说n论语述而n二、艺术鉴赏的性质n艺术鉴赏:就是通过调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评判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去把握艺术形象,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审美创造活动n2、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n审美再创造的涵义n审美再创造的的表现n第一、审美再创造,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形象的补充、改造、丰富和扩大上面n第二、鉴赏者对艺术形象的象征意蕴和隐喻意义的开掘圆桌陈箴的作品n第三、再创造的受制约性n蒙娜丽莎达.芬奇油画77X53厘米,现藏卢佛尔美术馆n第四、再创造受到鉴赏者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文化修养等的制约n审美再创造的有关理论n第一、接受美学n第二、解释学或阐释学第三节 艺术鉴赏的过程n一、悦耳悦目阶段n1、艺术鉴赏的准备n期待视野n接受动机2、艺术鉴赏的发生泉油画。

      法国.安格尔n3、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n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鉴赏活动之中,对于艺术形象具有一种即刻把握和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忘却一切,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n17世纪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说:“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即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二、悦心悦情阶段n1、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n审美体验:是整个艺术鉴赏过程的中心环节,指鉴赏者在感受形象的基础上,调动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体验,将艺术形象的魅力蕴涵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达到鉴赏活动的高潮n2、审美共鸣n审美共鸣:艺术鉴赏的强烈的情感性,使鉴赏者整个身心完全沉浸到艺术体验之中这个过程中的高潮状态,称之为审美共鸣n3、审美移情n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因情感投射,使艺术形象具有了主体的生命运动,主体与对象直接同一物我不分了,艺术形象负载了主体的情感思想n唐诗人杜甫春望n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n移情现象的特征:是审美主体把生命和情感外射到无生命的事物中去,使它们具有意义三、悦志悦神阶段n在艺术鉴赏的最后阶段,艺术形象与审美主体灵犀相通、物我一体,主体在过去、现在、未来瞬间同一中获得了忘怀一切的精神自由感。

      n1、理解与领悟n艺术鉴赏的过程即是鉴赏者对具体艺术作品理解接受的过程n“理解”“正解”;n“相悖”“误解”n“误解”又可分为:“正误”、“反误”“正误”:小二黑结婚n“反误”:(月夜及良宵的说明)n刘天华(18951932)著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n“胡琴这乐器,从前国乐盛行时代,以其为胡乐,都鄙视之;今人误以为国乐,一般贱视国乐者,亦连累及之故自来很少有人将它作为一件正式乐器讨论过,这真是胡琴的不幸要知音乐的粗鄙与文雅,全在演奏者的思想与技术,又何能例外?”n领悟:指鉴赏者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意蕴的妙悟和作品内涵的深刻领会,使鉴赏者内心生发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意想n2、净化与延留n净化:指艺术鉴赏者通过鉴赏艺术作品而达到一种陶冶情操、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n亚里士多德: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n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n延留: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或活动结束后,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意蕴常常会萦绕于脑际、波动于心间,令我们再三回味,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道德情操、理想追求n*既:艺术鉴赏过后艺术形象和意义在鉴赏者内心留存和延续的精神状况第八章 艺术批评第一节 艺术批评的 性质和标准n一、艺术批评的性质n1、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n2、艺术批评是社会批评的最重要n 的素质n3、艺术批评具有能动的创造性奥斯特罗夫斯基著的 大雷雨二、艺术批评的标准n1、思想标准n衡量艺术作品反映生活的真实程度与n 深广程度n衡量艺术作品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n衡量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n 感性 2、艺术标准 艺术形象的评价 第一、艺术形象是否具有鲜明性 第二、艺术形象是否具有生动性 第三、艺术形象是否具有独创性 第四、艺术形象是否具有概括性 艺术意蕴的评价 艺术意蕴:是包含于艺术形象之中又漫溢于其外的历史意义、哲学意味、情感内涵和思想倾向等。

      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是要显现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意蕴批评基于两个着眼点: 一是意蕴是否深刻;二是意蕴是否丰富 但丁在飨宴中指出,文学具有四义: *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 优秀的艺术作品,一般都意不浅露,以少寓多、小中见大,令接受者品味再三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方法与批评家的修养一、艺术批评的方法1、道德批评道德批评:主张艺术与人生结合起来,坚持用道德的规范来看待艺术现象,主张用道德的尺度来评价艺术作品强调艺术的道德作用*毛诗序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乘;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强调了诗歌教化人伦、移风易俗的作用古罗马.贺拉斯:“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 注重艺术作品道德内容的阐释和评价明代.蒋大器评:三国演义“惟昭烈汉堂之胄,结义桃园,三顾茅庐,君臣契合,辅成大业,亦理所当然其最高尚者,孔明之忠,昭如日星,古今仰之而关张之义,尤宜尚也 遗芳遗臭,在人贤与不贤;君子小人,义与利之间而已观演义之君子,宜致思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2、社会历史的批评社会历史的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评价艺术作品及现象的批评方法,侧重研究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韦勒克(美国) 指出.文学与社会千丝万缕的 联系: “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 三方面的 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 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对艺术作品中蕴涵的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唐代.孟启在本事诗中说:“杜(甫)逢禄山之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史诗.” 研究艺术作品常常与艺术家的生平际遇联系起来 汉史学家.传记学家司马迁谈离骚联系屈原生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言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忧离忧也3、印象主义批评印象主义批评:就是批评家在鉴赏艺术作品之后,将自己的直接印象或直观感想描述出来印象主义批评具有侧重批评家感性直觉的人文倾向法国批评家法郎士:“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叙述了自己的灵魂在许多作品中的探险活动。

      主体生命的情感体验性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力排众议,对初唐四杰作出了公允的评价:“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思维方式的直觉感悟性*印象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艺术领悟,在心与心、灵魂与灵魂的对话中完成对艺术美感的把握批评者应赤手空拳,用自己的人生拥抱作品4、心理批评心理批评:以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立足于艺术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对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心理内容以及鉴赏者的心理反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艺术批评方法 研究艺术家的创作心理 分析人物形象的心理结构 阐释艺术作品的潜在意义5、形式批评形式批评:又称新批评,或本体批评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它是独立自主的、不须借助任何外力以存在的本体,艺术批评只须着眼于艺术本身,也就是对艺术形式的审美分析和美学评价 二、批评家的修养 1、丰富的生活经验 2、广远的知识视野 3、高度的理论修养 4、深厚的艺术素养 5、坚韧的理论勇气 6、高尚的人格精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