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体解剖学:传导路.ppt

71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91979279
  • 上传时间:2024-09-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61MB
  • / 7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神经系统传导路 概述:概述: 传导路传导路——神经传导通路神经传导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路感觉(上行)传导路 运动(下行)传导路运动(下行)传导路 人体有哪些人体有哪些“感觉感觉” ?浅感觉:浅感觉: 深感觉:深感觉:感受器:皮肤、粘膜感受器:皮肤、粘膜痛、温、触、压痛、温、触、压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 (在本体意识性感觉传导路中,还在本体意识性感觉传导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 ) 人体有哪些人体有哪些“感觉感觉” ?视觉听觉平衡觉嗅觉味觉内脏感觉感受器的位置感受器的位置视网膜视网膜(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内耳内耳(螺旋器)(螺旋器)内耳内耳(橢圆囊斑、球囊斑、壶腹嵴)(橢圆囊斑、球囊斑、壶腹嵴)嗅粘膜嗅粘膜(上鼻甲及其对应的鼻中隔)(上鼻甲及其对应的鼻中隔)味蕾味蕾((菌状乳头、轮廓乳头,软腭、会厌菌状乳头、轮廓乳头,软腭、会厌)) 感受器感受器周围突 神经节神经节中枢突升降支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交叉大脑皮质相应功能区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内囊 后肢感觉传导路的感觉传导路的 共共 同同 规规 律律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1.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肌、肌腱、骨膜、关节皮肤的精细触觉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第1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一、一、 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 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经延髓、脑桥、中脑 丘脑腹后外侧核第第3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第第2级神经元级神经元薄、楔束核(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后根 、薄、楔束 ①①脊神经节脊神经节②②薄束核、楔束核薄束核、楔束核③③丘脑腹后丘脑腹后外外侧核侧核 大脑中央后回的大脑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回中央前回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内侧丘系肌腱、皮肤等肌腱、皮肤等 损伤表现:损伤表现:患者闭眼时不能确定相应部位各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身体摇晃易倾倒,同时还丧失精细触觉。

      同侧/对侧? 2.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感受器 肌肌腱骨膜关节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第1级神经元级神经元后根中枢突胸核C8-L2 Ⅴ—Ⅶ层第第2 2级神经元级神经元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旧小脑皮质腰骶膨大Ⅴ—Ⅶ层传导躯体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觉传递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2级神经元在颈膨大部和延髓的楔束副核,经小脑下脚至小脑皮质 ( (二二) )一般感觉传导路一般感觉传导路1. 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觉传导路感受器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第1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中枢突、后根背外侧束上升1-2节皮肤 后角固有核(Ⅰ、Ⅳ、Ⅶ层)第2级神经元  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触觉)经脊髓外侧索、延髓、脑桥、中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第3级神经元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 止于后角固有核止于后角固有核②②脊髓丘脊髓丘脑侧束脑侧束脊髓丘脊髓丘脑前束脑前束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③③大脑中央后回中上部大脑中央后回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上升上升1 -2节节传导粗略触压觉传导粗略触压觉传导痛、温度觉传导痛、温度觉经内囊后脚经内囊后脚躯干和四肢的皮肤躯干和四肢的皮肤脊神经节脊神经节①① 损伤表现:损伤表现:若在脊髓损伤脊髓丘脑束,对侧伤面1-2节段以下痛、温度觉消失若在脊髓以上损伤通路,将出现整个对侧躯干和上、下肢感觉障碍。

      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脊神经节中枢突上升1~2节段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脊髓丘脑束脊髓丘系脊髓丘系 中央后回上2/3旁中央小叶后部丘脑腹后丘脑腹后外外侧核侧核内囊 后肢浅感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 ( ( 躯干、四肢躯干、四肢 )) 白质前连合 左小左小手指手指皮肤皮肤左尺神经左尺神经((C8C8、、T1T1))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后回中部中部针刺左手小指针刺左手小指, ,问问: :痛觉的传导通路痛觉的传导通路? ? 22. .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感受器皮肤粘膜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经节第第1 1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脊束(中枢突)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第第2 2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三叉丘系腹后内侧核第第3 3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 损伤表现:损伤表现:若损伤三叉系以上部分,导致对侧头面部痛、温度觉和触觉障碍若损伤三叉丘系以下部分,则表现为同侧头面部痛、温度觉和触觉发生障碍 (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1.1.视觉传导路视觉传导路感受器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 第第1 1级神经元级神经元节细胞第第2 2级神经元级神经元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鼻侧纤维交叉、颞侧不交叉外侧膝状体第第3 3级神经元级神经元视辐射经内囊后肢距状沟两侧皮质 损伤及表现:损伤及表现: ①视神经损伤:同侧盲 ②视交叉中部损伤:双颞侧偏盲③视交叉外侧部损伤:同侧眼鼻侧半偏盲④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中枢损伤: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 2.2.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损伤及表现损伤及表现:①视神经损伤: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存在②动眼神经损伤: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四)听觉传导路(四)听觉传导路感受器螺旋器 蜗螺旋神经节第第1 1级神经元级神经元蜗神经蜗神经核第第2 2级神经元级神经元斜方体、外侧丘系交叉与不交叉下丘第第3 3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下丘臂内侧膝状体第第4 4级神经元级神经元听辐射经内囊后肢颞横回 损伤表现:损伤表现:一侧外侧丘系及其以上的听觉传导路受损,不会引起明显的听觉障碍。

      损伤蜗神经或蜗神经核或内耳,引起患侧听觉障碍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耳半规管的壶腹嵴及前庭内的球囊斑和椭圆囊班内耳半规管的壶腹嵴及前庭内的球囊斑和椭圆囊班→→双极细胞前庭神经节双极细胞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前庭神经→→延髓和脑桥交界延髓和脑桥交界 →→前庭神经核群前庭神经核群→→内侧纵束内侧纵束前庭神经外侧核前庭神经外侧核→ → 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躯干、四肢的姿势反射(躯干、四肢的姿势反射—伸伸肌兴奋、屈肌抑制)肌兴奋、屈肌抑制)前庭神经核群前庭神经核群 →内侧纵束内侧纵束→ 上升的纤维上升的纤维→动眼、滑车和展神经核动眼、滑车和展神经核(眼肌前庭反射(眼肌前庭反射—眼球震颤);眼球震颤); →下降的纤维下降的纤维→副神经脊髓核和上段颈髓副神经脊髓核和上段颈髓前角细胞前角细胞(( 转眼、转头的协调运动)转眼、转头的协调运动) →纤维与部分前庭神经直接来的纤维纤维与部分前庭神经直接来的纤维→经小脑下脚经小脑下脚(绳状体)(绳状体) →小脑(参与平衡调节)小脑(参与平衡调节) →纤维纤维→脑干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核及疑核联系脑干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核及疑核联系 主要感觉传导通路小结传导通路传导通路一级神经元一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交叉部位交叉部位三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投射中枢投射中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脊神经节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丘脑腹后外侧核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及中央前回肢体浅感觉脊神经节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连合丘脑腹后外侧核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头面浅感觉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脑桥、延髓丘脑腹后内侧核中央后回下部视觉双极细胞 节细胞视交叉外侧膝状体距状沟周围皮质 传导躯体、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的纤维交叉部位位于•A.脊髓 •B.延髓 •C. 脑桥 •D.中脑 •E.间脑 光照右眼,左眼无对光反射;光照左眼,右眼有对光反射,但左眼无对光反射,考虑是A.左视神经损伤 B.左动眼神经损伤 C. 右视神经损伤 D.右动眼神经损伤 E. 视交叉中央部损伤 视觉纤维经过于(多选)•A.外侧膝状体 •B.内侧膝状体 •C.四叠体上丘 •D.四叠体下丘 •E. 距状裂上下皮质 切断下列哪些结构,可导致对侧躯体和四肢的感觉消失(多选)A.内侧丘系 B.脊髓丘系 C. 三叉丘系 D.外侧丘系 E.内囊后肢 锥锥 体体 系系pyramidal system • 下运动神经元• 皮质核束× 眼外肌咀嚼肌•上运动神经元 内囊膝部 面肌、咽喉肌 • 锥体束 脑运动神经核 舌肌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 下运动神经元前部和附近区域的皮质 ×皮质脊髓侧束 • 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 四肢肌 • 内囊后脚• 大脑脚底 皮质脊髓前束ו 脑桥基底 在脊髓内逐节交叉 躯干肌• 延髓锥体 • 脊髓前角• 运动细胞• 二、运动传导路二、运动传导路 Motor Pathway一、锥体系一、锥体系1.1.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①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外侧部、脑桥基底部、延髓的锥体③在锥体交叉处约75~90%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行于脊髓外侧索终止于脊髓前角,支配四肢肌④未交叉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为皮质脊髓前束,在白质前连合逐节交叉至对侧,终止于对侧前角,支配躯干肌和四肢肌并有一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支配躯干肌一侧皮质脊髓束受损,主要引起对侧肢体瘫痪,躯干肌没有明显的影响 中脑平面中脑平面 脑桥平面脑桥平面 锥体交叉锥体交叉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临床表现 2.2.皮质核束:皮质核束:①起于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②下行经内囊膝部、大脑脚底中3/5内侧部 ③大部分终止双侧脑神经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核、面神经运动核部分、疑核和副神经脊髓核),支配双侧眼外肌、咀嚼肌、面部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④小部分终止于对侧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支配对侧的面下部肌、舌肌 (二)锥体外系(二)锥体外系1.组成: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2.特点:①结构复杂、纤维联系广泛,因此是多级神经元传导②发生上较古老,在鸟类以下是控制运动的中枢。

      ③在功能上与锥体系是统一的整体,锥体外系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锥体系的发动,而锥体系功能的实现又必须有锥体外系保证稳定的肌张力3.环路传导: 锥体外系的传导构成很多环路,主要有:①纹状体黑质 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可致震颤麻痹②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 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③皮质脑桥小脑完成共济运动, 损伤表现共济失调 纹状体—黑质环路 皮质皮质--纹状体纹状体--背侧丘脑背侧丘脑--皮质环路皮质环路 额顶叶额顶叶 新纹状体新纹状体 大脑大脑 苍白苍白皮质皮质 球球 4、、6区区 腹前核、后外侧核腹前核、后外侧核 内囊内囊 此环路对发出锥体束的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此环路对发出锥体束的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 皮质皮质--纹状体纹状体--背侧丘脑背侧丘脑--皮质环路皮质环路 皮质皮质- -脑桥脑桥- -小脑小脑- -皮质环路皮质环路 皮质脑桥纤维皮质脑桥纤维 小脑中脚交叉小脑中脚交叉 额枕颞顶叶额枕颞顶叶 脑桥核脑桥核 小脑皮质小脑皮质 大脑大脑皮质皮质 4、、6区区 背侧丘脑背侧丘脑 小脑上脚小脑上脚 (腹前、外侧核)(腹前、外侧核) 红核红核 交叉交叉 齿状核齿状核 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交叉交叉 脊髓前角细胞脊髓前角细胞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平面以下全部感觉和随意运动丧失•脊髓横断早期,各种脊髓反射消失,处于无反射状态,称为脊髓休克。

      •此后,各种脊髓反射可逐渐恢复,但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骨骼肌运动不能恢复,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不能随意控制排便、排尿反射等 脊髓半横断Brown-Sequard Syndrome•损伤同侧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深感觉)消失及同侧肢体硬瘫;损伤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浅感觉)消失 脊髓空洞症•脊髓中央管扩大使脊髓中央形如空洞,若病变伤及白质前连合,则可造成传导痛、温觉的脊髓丘脑束纤维在此处受损,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双侧节段性痛温觉消失但深部感觉正常,这种现象称为感觉分离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致脊髓前角病变,表面为其所支配区域骨骼肌(如一侧下肢)软瘫、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肌萎缩,但感觉正常 病例讨论病例讨论(一)(一)某男,外伤检查发现:•左侧乳头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右侧下肢瘫痪•右膝跳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征阳性•右下肢位置觉丧失问:病人脊髓损伤的情况如何?问:病人脊髓损伤的情况如何? 病例讨论病例讨论(一)(一)某男,外伤检查发现:•左侧乳头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右侧下肢瘫痪•右膝跳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征阳性•右下肢位置觉丧失问:病人脊髓损伤的情况如何?问:病人脊髓损伤的情况如何?右侧右侧 T2 T2 平面(脊髓丘脑束)平面(脊髓丘脑束)右侧右侧 锥体束损伤锥体束损伤右侧锥体束损伤(上运动神经元)右侧锥体束损伤(上运动神经元)右侧右侧 薄束楔束损伤薄束楔束损伤答:答: T2 T2 右侧半损伤右侧半损伤 ((Brown-Sequard Brown-Sequard 综合征综合征) ) 病例讨论病例讨论(二)(二)检查一小儿时发现:•左下肢屈髋、屈膝障碍(跛行)•左大腿变细,膝跳反射消失•全身各种感觉未见异常问:该患儿的病变部位?问:该患儿的病变部位? 病例讨论病例讨论(二)(二)检查一小儿时发现:•左下肢屈髋、屈膝障碍(跛行)•左大腿变细,膝跳反射消失•全身各种感觉未见异常问:该患儿的病变部位?问:该患儿的病变部位?左侧股四头肌功能障碍左侧股四头肌功能障碍左侧股四头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瘫左侧股四头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瘫感觉通路未受损伤感觉通路未受损伤答:小儿麻痹症(左侧答:小儿麻痹症(左侧 L2—4 前角)前角) 病例讨论病例讨论(三)(三)一病人,C5 — T2节段白质前连合损伤(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

      病人可能出现的表现?• 两侧上肢皮肤痛、温觉丧失• 背上部痛、温觉丧失• 两上肢精细触觉和位置觉正常• 两上肢运动功能未见异常• 两下肢未见异常 病例讨论病例讨论(四)(四)T8 节段脊髓左侧半损伤,问:病人可能出现什么表现?问:病人可能出现什么表现?•右侧脐平面以下脐平面以下躯干浅感觉消失•右下肢痛、温觉消失•左侧下肢位置觉消失•左侧下肢瘫痪(硬? 软?) 传导路思考题传导路思考题1.列表叙述:各种感觉上行传导的详细路径(感受器、三级神经元位置和名称、交叉部位、投射部位)2.视觉传导路不同部位损伤时的视野变化?3.描述瞳孔对光反射的过程4.锥体束的起始、分部、交叉、支配情况?5.核上瘫与核下瘫的区别?6.面神经、舌下神经的核上、下瘫区别?7.锥体外系有哪些传导通路?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薄束薄束楔束楔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 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交叉 斜斜 方方 体体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