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质循环净化消毒制度.docx
5页水质循环净化消毒制度 篇一:游泳场水质净化消毒制度 游泳场水质净化消毒制度 一、每天必须在收场后、开场前,工作人员对游泳池走道(包括冲身浸脚池)进行消毒,做好各项卫生准备工作 三、每天对游泳池水、净脚池池水进行三至四次的检测(由各场馆开放场地时间定,原则上每1到2小时检测一次),发现泳池池水游离余氯低于/L时应及时补充消毒水,使泳池池水的游离余氯保持在~/L,PH值保持在~,浸脚池池水每2小时更换一次,游离余氯保持在5~10mg/L并做好记录 四、有自动循环系统的游泳池,在开放期间要做好自动循环、净化的工作,保证水质清澈、各项数值符合卫生要求采用人工换水的游泳池,除做好消毒、净化外,应根据水质卫生标准及时进行池水更换,必要时增加换水次数 五、做好池水换水、消毒、检测记录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池水水质的抽样检测工作,如发现存在水质方面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水质符合要求 六、做好水质净化、消毒的档案管理 篇二:游泳池水质循环净化消毒监测制度 游泳池标准 一、 游泳池应当安装循环净水设备或协助设备,并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游泳池水质循环净化设备应保持齐全完好。
游泳池应每天补充新水,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 二、游泳池水消毒,可采用氯消毒或其它消毒方法采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时,还应辅以氯消毒,以保持消毒的持续性 三、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毫克/升计算确定,加药时间最好在开放前1~2小时进行或闭馆后投加有条件的,室内游泳场所开放时,每2小时测一次余氯 四、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长藻类,池水中应加入杀藻剂或无泡除藻剂不建议使用硫酸铜等毒性较大的水处理药剂 五、场所开放前、开放时均应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等检测,检测结果应公示并注明测定时间,且记录备查 六、要定期检测游泳池水的PH值,使PH值控制在,6之间 七、消毒剂、澄清剂、除藻剂、杀虫剂、PH调节剂、清洁剂等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检测报告、检验合格证,禁用三无产品 八、水处理药剂置于有盖容器中密封保存,保存地点应当通风、干 燥、阴冷、避光;建立水处理药剂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要详细记录水处理药剂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
九、在使用水处理药剂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避免与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如有条件,配制时可戴眼罩 十、有毒有害物品应有专间或专柜存放,上锁、专人管理,并有物品使用登记 篇三:池水循环、净化、补充、消毒操作规程 池水循环、净化、补充、消毒操作规程 一、水质循环净化消毒操作程序 (一) 水质净化消毒处理程序 1、 澄清:可以使用酵素澄清剂或非泡沫酵素澄清剂,或使用沉淀剂使水中杂物凝固沉淀 2、 无需吸污:酵素澄清剂或非泡沫酵素澄清剂无需吸污,循环过滤一周期后,水质变清吸污:投放沉淀剂后,运行循环系统15分钟,注意不是过滤当水中出现絮状沉淀后,静止6~8小时,再用吸污设备把沉淀物排出吸污时要耐心细致,不要时间太长(2小时内) 3、 消毒:采用含氯类消毒药对池水进行消毒,药物用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执行 (二) 水质自动循环处理程序 1、 投入澄清剂:罐前加药,用加药泵将澄清剂加到循环过滤罐前的管道中,以利过滤 2、 过滤:经过滤罐沙滤 3、 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宜用三氯异氰尿酸速溶片 4、 补充吸污:对于少量沉入池底的污物,或者过滤不完全的沉淀物,可补充采用池底吸污。
5、 注意事项: 1) 启动循环过滤系统进行水处理时,每天至少要开足2 个循环周期 2) 定期定时进行过滤罐的反冲洗,经常清洗毛发过滤器 二、水质检测程序 池水水质采样必须选在游客高峰期,每天采样1~2次,采样点在水面下30厘米处儿童池采样点1~2个;成人池采样点2个 1、 水温:可使用水银温度计检测将温度计直接浸入泳池水中, 经过3~5分钟,待读数恒定后测定 2、 PH值:泳池水PH值保持在~之间,可使用PH值测试盒(仪)检测,按照说明书操作 3、 余氯:如果使用含氯消毒剂,泳池开放期间,要定期测定池水的余氯,余氯含量必须保持在~ mg/L可使用余氯测试盒(仪)检测,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三、浸脚池水更换消毒程序 浸脚池水至少每4小时换水一次,余氯含量保持在5~10 mg/L 四、补水 游泳池应当安装循环净水设备或协助设备,并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游泳池水质循环净化设备应保持齐全完好游泳池应每天补充新水,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