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二轮复习学案.docx
7页免疫二轮复习知识回顾、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淋巴2. 免疫细胞:是指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后者又可分为T细胞和B细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哇细胞蹇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 吞哇抗原抗体结合 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 at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 为奈细胞、记忆细胞削胞蹇血干细胞在胸踪 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 分化成效应御胞 、记就|胞、分泌 淋巴因子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谊1胞谬胞或记忆细胞与哦|胞结合发挥 免疫效应记怛劄胞B细胞或御胞识别抗原,分化成 相应的效应细胞胞造血干细—胞(骨髓j-T细胞(胸腺) 广转移到 |淋巴器官抗原刺激fB细胞(骨髓)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靶细胞)的功能;吞噬细 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浆细胞 则不能识别抗原,但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 异性识别抗原3.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受抗原刺激后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免疫系统的调节1 .非特异性免疫 ⑴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2.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 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 作用:抵抗外来特定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3) 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吞噬细胞作用过程吞噬细胞|・普*—I抗原I—呈递 ,诚次皇踊, \刺激T细胞藜嗣一记忆细胞抗体!~l抗原被清除—沉淀或细胞集团-L-T细咆-馨T细胞抗原分化记忆细胞一* 一抗原关系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BL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类型 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分泌物质特异性抗体淋巴因子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 性结合①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 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作用注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⑴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 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终生记忆,从而使 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 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2) 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 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 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免疫反应快,比初次免疫反应强烈,能在 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相关曲线: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可以用下图表示: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三、免疫失调1. 防卫过强:过敏反应,如皮肤荨麻疹2. 防卫过弱: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艾滋病3. 防卫不准: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X类型 项目、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 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 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 官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 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 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发病机理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 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 相应抗体结合使组织细胞 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 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 正常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大不足(遗 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举例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 应,皮肤过敏反应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四、免疫学的应用免疫 预防患病前的预防。
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 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免疫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治疗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限时训练1. 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最 )A. 浆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效应T细胞2. 下列有关参与免疫过程的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是一种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的淋巴细胞B.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识别抗原C. 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一定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D. 人体内T细胞和浆细胞核内DNA分子数量相同,细胞器的数量不一定相同3. 如图为人的体液免疫过程,请分析判断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训 细胞④ 物£A. 细胞③为B细胞 +b.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抗原 L 细胞①』一细胞②』L细胞③3L细船⑤C. 细胞⑤为靶细胞 | - - fD. 阶段W是B细胞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过程4. 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
下列表述中 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5. 如图所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人体细胞广RNA—甲型H1N1蛋白甲型 H1N1— RNA—双链DNA-m 」子代RNA B ⑴ 倒 v吞噬 t细胞一———c a细胞 I⑤ ⑦f⑧B细胞 ® A X细胞 A bA. ②过程中会暴露隐藏的抗原B. c细胞表示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C. X细胞可以表示两种细胞即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 图示说明侵入机体的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清除6. 下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且细胞a是吞噬细胞B. 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C. 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液或内环境中起作用D. 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7. 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 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8.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 一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正确的治疗措施是()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9. 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 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 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 胞是,能够特异性识别抗 原的细胞有2) 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 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 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 是(用箭头和图中的文 字、数字序号表示)3) 细胞G的名称是,其作用是与 过程有关(填图甲或图乙)5)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 10.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冷剂检悴..牌舰中-汕加的数吊(4) 使细胞C增殖、分化有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另一种信号是一:T :-!■ I 【-一~|-~|/0 000000 0 0000 O 9 0C 7 6 5 4 3 2 1 免疫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一♦一活化T细胞—■—未活化I上噬细胞――活化口噬细胞加入细胞数(xl0‘、) 图3实验二结果图(1) 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 处理2) 从图2可知,11组与W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
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I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 该细菌生活在 3) 实验中,I〜W组小鼠感染的 ,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 天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4) 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 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 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 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 实验材料包括 (填选项前的符号)a. 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 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 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 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 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f. 细菌X(6) 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免疫二轮复习1-8 DDBAC ACA9.答案:(1)细胞C、细胞E细胞B、细胞C、细胞E (2)抗原—虹细胞E—―L细胞D—⑧匚沉淀或 凝集反应(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效应T细胞 与细胞F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图乙(4) 抗原与细胞C的抗原识别受体直接结合 细胞B将抗原呈递给细胞C (5)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10答案:(1)对照(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 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免疫二轮复习1-8 DDBAC ACA9.答案:(1)细胞C、细胞E细胞B、细胞C、细胞E (2)抗原—虹细胞E—―L细胞D—―L沉淀或 凝集反应(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效应T细胞 与细胞F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图乙(4) 抗原与细胞C的抗原识别受体直接结合 细胞B将抗原呈递给细胞C (5)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10答案:(1)对照(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 活化巨噬 (5) 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