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崖寺石窟群—杨宏捷—语文教育1班—1030401009.doc
2页云崖寺景区鉴赏之“云崖寺石窟群”我的家乡在平凉市庄浪县,那里有为数不多的旅游景点其中历史悠久且较为有名的要数云崖寺了云崖寺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六盘山西麓,地势较高,地形变化大,北边多为岩石裸露的荒山和宜林地,南边是公园的主要部分,主要以页岩、砾岩、石灰岩构成复杂的第三地质结构沟深谷狭,地势险要,多悬崖峭壁,林木密布,峰奇石异,呈现群峰簇拥,险峻奇特的自然形态及独特的丹霞地貌公园最高峰为关山梁,海拔 2677m,最低处为前河公,海拔 1811m这里有地域风景区、自然风景区、宗教文化区、历史文物区各具特色云崖寺秀丽的水域景观要算“竹林寺水库”了有道是“有山无水不气度,有水无山不精神” ,云崖寺得天独厚,青山绿水,山水依傍,别有韵致竹林寺水库修建于1996年,2002年竣工运行,历时六年,水域总面积0.37平方公里,总投资4144万元,是我们平凉市建国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2002年被国家水利部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它不仅是一座集灌溉、供水、养殖、防汛的大型水利工程,而且是旅游、垂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景点但景区最为著名的要算“云崖寺石窟群” 云崖寺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神话传说与宗教故事相映生辉。
所以“云崖寺石窟群”成了景区的一大亮点据史料记载:“云崖寺石窟群”开始建造于北魏太平真君初年(公元442年) ,后经北周、唐、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以云崖寺为中心,包括金瓦寺、竹林寺、佛沟寺、大寺、小寺、以及红崖寺、木匠寺、乔阳寺“八大石窟寺” 云崖寺石窟主要分布在云崖主峰长约300百米、高约80米的峭壁之上,洞列三层,层层相叠凌空镶嵌着众多楼阁、洞窟有一部分庙宇石像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但有相当一部分保存比较完好云崖寺石窟的第一层,现在是一片约500平方米的半圆形平台,昔称贮香台这里原有三座庙宇,中间为大雄殿,东西两侧分别为菩萨殿和禅房,前为灵官殿,全被毁坏左侧有一残窟 ,正壁长方形坛基,造像不存,烟熏比较严重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十六国时期,战乱比较频繁,前赵、后赵、前秦、北魏、西魏、北周等王朝都先后对这里进行过长期的统治,这些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为了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皇权,极力推崇佛教,因此形成了盛况空前的开窟造像之风,影响所大,为后来庄浪云崖寺石窟的开凿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在北周时期,庄浪的佛教与佛教艺术都逐步走向兴盛,石窟的兴建也于这一时期达到了高潮。
唐朝是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期,但庄浪石窟在这一时期却处于低潮主要是人为的因素,隋唐末以及安史之乱期间,由于战乱频繁,北方突厥和土蕃等少数民族曾占领过庄浪,并进行了长期的统治,庄浪的汉民纷纷外迁,这里日渐荒芜,人口越来越少,北魏时期一度繁荣的庄浪佛教在唐代陷于低潮至明代,中国的石窟建造艺术活动已陷于低潮,只有庄浪石窟却与众不同,这里大兴开窟造像之风,而且艺术品都比较精美,在中国石窟史上独树一帜到了清代,庄浪石窟艺术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基本处于停止状态通过曲径石阶就是第二层,第二层高约20米,是一座长达200多米、宽2---3米的石庵,上凿10座窟龛,从西向东依次是:1号窟,为方形平顶窟,已残,近年来修复木结构二层楼建筑,下层泥塑彩绘造像和壁画,为药王洞上层有一小龛,内造像7尊,为三佛二菩萨二弟子2号为近似方形平顶,三壁三龛,洞窟面阔2.28米,进深2.65米,通高2.65米,三面各有一佛两菩萨石雕,外形较小,从面相清瘦、躯体修长的特点判断,应该属于南北朝北周时期的作品3号为方形浅龛,面阔2.57米,进深0.57米,高2.7米,残缺剥蚀严重4号为拱形敞口龛,造像组合一佛二菩萨(石胎原雕,曾有泥塑已剥落)风格浑朴,为北周时期造像,风化比较严重。
从石雕的外部造型看,具有北魏造像的风格,是1600多年前云崖寺石窟艺术的象征和力作4号窟左侧为财神殿,为现代的建筑5号窟为玉皇楼,是在原方形洞窟的基础上修建而成,无塑像8号窟为三霄殿,系后人在明代洞窟基础上依靠崖壁修屋檐建筑而成,尚无塑像,内存明代造像,残缺9、10号洞窟塑像均已毁坏不存10号窟的左右两侧各有碑刻一统,其一为《主山云崖寺成碑记》 ,其二为《云崖刊石撰书碑》 ,二者都刻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 ,形制相同,相向而立,保存较好登上铁悬梯可达三层第三层为长约30米、宽约2—3米的崖坎,开凿两窟,属云崖寺石窟保存比较完好的洞窟,为云崖寺石窟艺术的精华所在6号窟为方形平顶,面阔7.2米,进深4.25米,马蹄形坛面80厘米,正壁为一佛二菩萨,右壁分为上、中、下三层排列,均为石雕后加泥塑上层左右各塑两座城门,内容主要是当时释迦牟尼游四门的传说;中层残存六座泥塑雕像,分别为罗汉、菩萨和天王,大小基本一致下层在原来的坛基之上有泥塑长方形台座,上塑八身罗汉像,表情不一,坐势各异,保存完好7号窟称为五方佛洞,这里的塑像最为精美它开凿于明代成化年间,三丈见方,四周均有泥塑,共有五佛十菩萨和许多泥塑浮雕。
佛高2米,结跏跌坐,莲花须弥座高近2米,菩萨均高1.5米莲花为复瓣并且上边绘有牡丹,上边座台的支柱上雕有镂空花窗、压模浮雕及装饰花纹,佛座上绘有唐三藏西天取经的连环画列坐在这里的约五十多尊佛像表情丰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丰富细腻的手法、流畅生动的线条刻画,充分体现了当代人民群众高超的雕塑艺术云崖寺石窟艺术是中国石窟建造史上大规模开窟造像之风的最后止息地,对中国晚期石窟与佛教艺术的探讨和研究有着重要的史学和艺术价值,它的价值可以同天水的麦积山、泾川南石窟寺还有庆阳的北石窟寺相媲美但现在,除云崖寺石窟保存比较完整外,其他的石窟寺基本都遭到严重的破坏云崖寺宗教文化除佛教建筑、塑像外,壁画是云崖寺佛教艺术的精华所在,虽然现存数量不多,但都比较珍贵此外,云崖寺还保留了许多碑刻、题字,如《主山云崖寺成碑记》 、 《云崖刊石撰书碑》等,对于研究宗教文化有很高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