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方向主要参考书目:.doc
10页思想政治教育学方向主要参考书目:F1本文化与现代化汤重南辽海岀版社论语别裁南怀瑾复日人学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人走出死胡同史仲文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冲突与融合一中国传统 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 现代价值李桂梅中南大学出版社文化的生与死费孝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问道:改革开放以來的社 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 教冇研究林泰中国社会科学岀版 社2013年版《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 研究》刘书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版2010.5《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 国家”的崛起》张维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伦理学引论》章海山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低调做人的艺术》宋宏梁金城出版社2007. 2《青少年最应该懂得的100个社交礼仪》唐敏哈尔滨出版社2007. 7中国三部曲:中国触 动・中国震撼・中国超 越(套装共3册)张维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2-012015理论热点面对面 法治热点面对面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学习出版社,人 民出版社2015-01-01访法札记于建蝶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04-01法治与全球治理:一种关 于全球治理规范性模式的思考上奇才法律出版社2012-12-01[1] 靳诺、郑永廷、张澎军等著《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2] 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3] 张贵仁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4] 孟伟、张岩鸿、王连喜著《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5] 刘庆龙主编《思想政治教冇学》,青岛海洋人学岀版社,2000年岀版;[6] 余亚平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⑺ 贺军著《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8] 沈国权主编《思想政治教冇环境论》,复旦大学岀版社,2002年版;[9] 郑永廷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出版社,2000年版;[10] 陈立思主编《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9年版;[11] 张尉萍著《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修订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书目[10]张満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 张満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2] 张耀灿,陈刀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14]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 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木一关于其缘起及木质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 李合亮.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7] 邱柏牛•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8] 罗洪铁,周琪.思想政治教冇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9] 冯刚,沈壮海.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3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3.[20] 鲁洁,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M]:笫2卷.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 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2] 鲁洁,王逢贤.思想政治教冇新论[M].南京:江苏教冇出版社,1994.[23] 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 唐克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5] 王东就德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6] 康秀云.十六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硏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7] 吴潜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为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 沈晓阳•关怀伦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9] 侯晶晶.关怀徳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0] 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雷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2] 李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3] 金生鉉.教育:思想与对话[M]:第1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4] 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5] 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6] 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7] 李小魯.教育本质新探[J].现代哲学,2007, (5)[38] 罗国杰.道徳教育与价值导向[M].北京:教育科学岀版社,2001.[39] 肖巍•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40] 范树成.徳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1] 班华.现代徳育论[M].第2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42] 孙孔懿•教育失误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3] 黄伟合•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44] 段建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一基于人的存在与发展[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13.[45]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6] 黄健.意义的探寻[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47] 赵汀阳.论可能牛活一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48] 皮连牛.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9]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0] 李克纳.品质教育学校方略一美式课堂[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51] 李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2013.[52] 王员.建国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冇及其基木经验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53] 黄志成.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3.[54] 夏正江.教育理论秤学基础的反思:关于“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5] 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6.[56]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7] 刘玉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源与流[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58] 张天宝•定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9] 檀传宝•徳育美学观[M].增订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60] 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M]: ±册.笫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3.[61] 黄瑞祺.意识形态的探索者一曼海姆[M].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1987.[62]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63] 何光沪•蒂里希选集[M]: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99.[64] 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65] 卡罗尔•吉利根.不同的声音一心理学理论为妇女发展[肛肖巍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 社,1999.[66] 诺丁斯.幸福与教育[M].龙宝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67] 诺丁斯.学会关心一教育的另-•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8] Noddings. Caring: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Education[M].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69] 弗洛姆.占有或存在[M].杨慧译.北京:国际文化岀版公司,1989.[70] 弗洛姆•爱的艺术[M] •陈维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71]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孙依依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72] 埃里希•弗洛姆•弗洛姆文集[M].冯川等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73] 马斯洛.人性能达到的境界或人的潜能与价值[M].林方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74]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许金声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7.[75] 伽达默尔.赞美理论一伽达默尔文集[M].夏镇平译.上海:三联书店,198&[7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冇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一教冇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 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7] 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为后现代教育学[M].离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78] 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景跃进,张静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79] 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张乐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80] 罗素.罗素道徳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81] 伯特兰・罗素.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8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周渠等译.犬津:犬津人民出版社,1981.[83]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84]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85] 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86] 杜威.学校与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7] 池田大作,[英]汤因比.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荀春生等译.北京: 中国国际文化岀版公司,1997.[88] 康徳.道徳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III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89] 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吕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90] 赫舍尔•人是谁[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91]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发展[M]•任啸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2]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卬书馆,1961.[93] 威廉・K・弗兰克纳.善的求索一道徳皆学导论[M].黄伟合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 社,1987.[94] 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95] 夸美纽斯.人教学论[M]: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96] 卢梭.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