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篇 各论 第十章线虫病(线虫发育、猪牛鸡蛔虫病).ppt
48页第十章线虫病第一节线虫的形态和发育第二节蛔虫病 第一节线虫的形态和发育 一 基本形态线虫通常为圆柱状或毛发状 前半部较粗 后部较细 乳白或淡黄 吸血后呈粉红色 虫体大小差异很大 短的1mm 长1m 雌雄异体 雄虫较小 后端弯曲 雌虫粗大 尾直 天然孔有口孔 排泄孔 肛门及生殖孔 圆柱状 棒状 纺锤形 毛发状 线虫外形 活虫体多呈乳白色 吸血者带红色 马蛔虫 长10多厘米 旋毛虫 长1 2毫米 雌虫尾直 雄虫尾多弯曲 二 消化系统线虫有完整的消化道 单管型 包括口孔 口腔 咽管 中肠 直肠和肛门等结构 雄虫直肠之后为泄殖腔 口孔 多数位于头部顶端 常有唇片围绕 3 6个 上有感觉乳突 唇片 乳突 叶冠乳突 口腔 位于口孔与食道之间 有的口腔角质衬较厚 成为一个硬质构造 称为口囊 是虫体的固着器官 口内有齿 口针或切板等 食道 常为肌质构造 其功能是将食物泵入肠道 根据食道结构分为以下几大类型 杆状型食道 丝状型食道 棒状型食道 后食道球型食道 肌腺型食道 列细胞体型食道 食道球 杆状或线状 棒状食道 肠 呈管状 位于食道之后 直肠 肠的后部为直肠 很短 肛门 直肠末端开口为肛门 雌虫肛门单独开口于尾部腹面 雄虫的直肠与射精管汇合成泄殖腔 开口尾部腹面 称为泄殖孔 有的雄虫尾部有交合伞 其是虫体鉴定的依据之一 三 生殖系统雄性生殖器官 通常为单管型 由睾丸 输精管 贮精囊 射精管组成 末端常有交合刺 引器 副引器等辅助交配器官 一根交合刺 两根交合刺 线虫雄虫交合伞的构造 1 前腹肋2 后腹肋3 前侧肋4 中侧肋5 后侧肋6 外背肋7 背肋8 腹肋9 侧肋10 背肋系统 8 7 9 1 2 3 4 5 6 10 线虫雄虫交合伞实物图 雌性生殖器官 多数是双管型 少数是单管型 极个别是多管型 由卵巢 输卵管 子宫 受精囊 阴道 有些无 阴门 有些尚有阴门盖 双管型是指有两组生殖器 最后由两条子宫汇合成一条阴道 阴门盖 四 线虫的生殖方式卵生 oviparous 雌虫产出的卵尚未卵裂 处于单细胞期 或处于初步分裂期 桑葚期 蛔虫卵 卵胎生 ovoviviparous 雌虫所产的虫卵内已含有幼虫 称为卵胎生 六翼泡首线虫虫卵 胎生 viviparous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的生殖方式 旋毛虫成虫直接产出幼虫 五 线虫发育的一般模式线虫虫卵成熟后经过4次蜕化 5个幼虫期才能发育为成虫 前两次蜕化是在外界环境中完成 后两次蜕化是在宿主体内完成 虫卵 一期幼虫L1 二期幼虫L2 三期幼虫L3 四期幼虫L4 五期幼虫L5 成虫 雌雄 第一次蜕皮 第二次蜕皮 第三次蜕皮 第四次蜕皮 交配产卵 直接发育型线虫 土源性线虫 幼虫不需要中间宿主而在外界环境土壤和粪便中直接发育到感染性阶段的线虫 猪鞭虫生活史 间接发育型线虫 生物源性线虫 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才能发育到感染性阶段的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第二节蛔虫病 一 猪蛔虫病各种动物及人均有蛔虫寄生 一般不相互传染 有时个别可潜入非专有宿主 但不能发育为成虫 猪蛔虫病是由蛔科蛔属的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引起的 感染率高 分布广泛 尤其在环境条件差和营养不良的猪群 往往造成仔猪生长发育不良 甚至死亡 1病原体猪蛔虫是大型蛔虫 圆柱状 15 25cm 20 40cm 新鲜呈淡红色或淡黄色 固定后苍白或乳白 尾端向腹面弯曲 尾直 受精卵呈短椭圆形 黄褐色 卵壳厚 表面凹凸不平 呈锯齿状 大小为50 70 40 50um 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强 2生活史猪蛔虫是土源性线虫 无中间宿主 受精卵氧气温度湿度第一期幼虫 卵内 蜕化 第一次 第二期幼虫 卵内 3 5周感染性虫卵经口入小肠幼虫 幼虫入肝的两条途径 之一经肠壁 血管 门静脉入肝 之二经乳糜管 肠系膜淋巴结 腹腔 门静脉入肝 蜕化 第二次 第三期幼虫 肝静脉 后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毛细血管 肺泡 蜕化 第三次 第四期幼虫 细支气管 支气管 气管 咽及口腔食管 胃 小肠 蜕化 第四次 第五期幼虫 成虫 猪蛔虫体内的移行发育 口 咽 食道 胃 小肠 肠壁毛细血管 肠静脉 门静脉 肝脏 后腔静脉 右心 肺脏 毛细血管 肺泡 支气管 气管 乳糜管 淋巴结 腹腔 2 2 5个月 误入其它器官的幼虫 不能继续发育 入口腔的虫体很少吐出 成虫寄生期为7 10个月 之后排出 感染性虫卵至成虫需要2 2 5个月 成虫仅以两端抵于肠粘膜上 反向蠕动 产卵并排出 3流行病学 强调猪场的基本感染情况 传染源 带虫猪可排出虫卵10万 20万个 条 天 一条 虫终生可产3000万个虫卵 虫卵的抵抗力很强 在体外有2 5年的生存期 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仔猪主要通过感染性虫卵污染的母猪乳房感染 其它猪是通过环境感染 不会自体感染 易感动物 3 5月龄猪感染率高 尚未见到不感染本病的猪的品种或品系 4致病作用及病理变化 理解机理最为重要 1 机械性损伤 幼虫移行造成的 肠 肝 肺炎 出血 成虫寄生造成的 肠管 胆管 胰管堵塞和炎症 2 夺取宿主营养 汲取营养使猪消瘦 发育不良 3 毒素作用 引起阵发性痉挛 兴奋和麻痹 4 继发感染 肠炎 胆管炎 腹膜炎 肝出血 脂肪变 肺出血 水肿 发炎 肺内幼虫 小肠阻塞 5症状仔猪表现比成年猪严重 严重程度与寄生数量有关 少量寄生时往往不表现症状 幼虫移行进发热 咳嗽 食欲下降 异嗜 营养不良 随后好转 当大量虫体在肠道寄生时 拉稀 腹痛 胃肠功能紊乱 形成僵猪 6诊断生前 粪便虫卵检查 浮集或直接涂片 进行虫卵计数 OPG 1000个 g 为阳性 死后可剖检 应与蛭形巨吻棘头虫相鉴别 同时 应分析致死原因是否与蛔虫有关 蛔虫寄生较普遍 确定虫体的在发病中的作用地位 防止误诊 7防治敌百虫 左咪唑 丙硫咪唑 芬苯哒唑等均可 但应注意剂量 预防 定期驱虫 断奶至6个月 驱1 3次 粪便生物热发酵 消毒可用20 30 草木灰 3 5 烧碱 伊维菌素针剂用时应防止过敏 多拉菌素效果好 但价格过高 可用肌注防母猪各种虫体寄生 猪场不同类型虫体较多 可选用投药方便 广谱 低毒的药物 猪场疥螨 蛔虫及蝇类等都存在 可用伊维菌素 芬苯哒唑 环丙氨嗪共用 考虑技术措施的复合性 二 犊新蛔虫病犊新蛔虫病是由新蛔属的牛新蛔虫寄生于犊牛小肠内引起的 临床上以肠炎 腹泻 腹部膨大和腹痛为特征 初生犊牛大量感染时可以引起死亡 本病又称为牛弓首蛔虫病 1病原体牛新蛔虫虫体粗大 类似猪蛔虫 但虫体表皮较薄 柔软 易破裂 淡黄色 雄虫长11 26cm 雌虫长14 30cm 雄虫尾部呈圆锥形 弯向腹面 雌虫尾直 虫卵近球形 淡黄色 长70 80um 宽60 66um 壳厚 外层呈蜂窝状 Egg Length69 95 m Width60 77 m adult 2生活史成虫 寄生于5个月以内的犊牛小肠内 卵 外界 经7 9天变为第一期幼虫 卵内 13 15天蜕化为第二期幼虫 卵内 具有感染性 母牛食入 进入其肠 转移至肝 肺 肾等器官内 蜕化为第三期幼虫 当母牛怀孕至8 5个月时 虫体移至子宫 进入羊膜液内 蜕化为第四期幼虫 胎牛食入 出生后在其肠内蜕化为第五期幼虫 并经25 31天变为成虫 寄生期为2 5个月 另一途径是 幼虫从胎盘移到胎儿的肝 肺 同猪蛔虫一样转入小肠 第三条途径 幼虫移至乳腺 经乳汁感染犊牛 犊牛食入感染性虫卵后 其转移过程同猪蛔虫 但虫体随粪便排出 而不在肠道寄生 3流行病学本病仅发生于5个月内的犊牛 成牛肠道内没有此虫 虫卵对在阳光直射可在4个小时内死亡 感染性虫卵在80 的相对湿度条件下方可生存 4致病作用及症状机械性损伤 引起阻塞 肠粘膜出血及溃疡 穿孔 毒素作用 引起过敏及阵发性痉挛 夺取营养 消化障碍 继发感染 细菌感染而出现腹泻等 精神不振 后肢无力 吸乳无力或停止吸乳 腹痛 腹泻 排出糊状灰白色腥臭便 有时带血 感染此病的犊牛的死亡率较高 5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及症状做出初诊 确诊时要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也可进行剖检 查找虫体 6防治枸橼酸哌嗪 驱蛔灵 250mg kg 丙硫咪唑10mg kg 一次口服 伊维菌素0 2mg kg 皮下注射或口服 可在15 30日龄时对犊牛进行虫体成熟前驱虫 同时将粪便堆集发酵 以杀灭虫卵 母牛产前两个月驱虫可减少对犊牛的危害 三 禽蛔虫病禽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禽类小肠引起的 鸡 鹅和鸽子等多种禽类均可发生蛔虫病 但其病原各不相同 鸡蛔虫主要引起鸡 珍珠鸡等的蛔虫病 鹅蛔虫仅寄生于鹅的小肠 而鸽蛔虫主要寄生于鸽 孔雀等的肠道内 禽蛔虫病中以鸡的蛔虫病最为多见 1病原体鸡蛔虫是鸡体内最大的线虫 寄生于小肠 呈黄白色 雄虫长2 6 7cm 交合刺近于等长 雌虫长6 5 11cm 阴门开口于虫体中部 虫卵呈椭圆形 长70 90um 宽47 51um 壳厚而光滑 深灰色 Ascaridiagalli eggs Ascaridiagalli 2生活史虫卵在适宜条件下经17 18天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经口感染后 虫卵在腺胃和肌胃内孵出幼虫 幼虫在十二指肠内停留9天 之后进入粘膜下 经17 18天再返回肠腔 并发育为成虫 自感染至发育为成虫需要35 50天 寄生9 14个月 蚯蚓可作为鸡蛔虫卵的保虫宿主 h 鸡吃入粘膜内肠腔 虫卵L1L2 感染性虫卵 成虫 小肠 35 50天 3流行病学虫卵对外界环境及常用消毒药物的抵抗力很强 但干燥和高温 50度以上 则较为敏感 阳光直射及粪便堆集可使虫卵迅速死亡 经3个月的冻结 虫卵仍不死亡 3 4个月龄鸡最易于感染 病情较重 雏鸡只要有3 4条 幼鸡只要有15 25条成虫时就可发病 5 6个月的鸡抵抗力较强 一年以上的鸡多为带虫者 肉用鸡较蛋用鸡抵抗力强 鸡的易感性与营养状况有关 试验证明 当鸡获得的维生素少时 其体内的蛔虫数量较正常鸡多 且虫体较大 因此 全价的饲料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 4致病作用及症状幼虫侵入肠粘膜时破坏粘膜及肠绒毛 造成出血和发炎 并招致病原菌感染 成虫大量聚集 相互缠结 可发生肠阻塞 甚至肠破裂和腹膜炎 虫体代谢物可使鸡发育迟缓 产蛋量下降或停产 病鸡生长发育不良 羽毛松乱 翅膀下垂 鸡冠苍白 食欲减退 下痢 有时便中带血 严重者出现阵发性痉挛 并死亡 5诊断粪便检查可找到虫卵 剖检后很容易查到虫体 6防治可用左咪唑 丙硫咪唑 伊维菌素驱虫 一般规模化蛋用鸡场上架前驱一次虫就可以保证鸡群安全 要求饲料营养全价 搞好卫生管理 粪便堆集发酵 Goodgoodstudyanddaydayup 思考题 1线虫的形态特征及消化 生殖系统的构造 2猪蛔虫的生活史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 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