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临床检验学名词解释.ppt

29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88447792
  • 上传时间:2024-09-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93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叶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以前幼稚阶,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以前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称再生性左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称再生性左移,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移,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的粒细胞至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的粒细胞至外周血中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急外周血中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分叶过多,可分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分叶过多,可分4 叶甚至于叶甚至于5~~6叶以上,叶以上,若若5 叶者超过叶者超过3%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

      核右移是由于造血物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核右移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使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质缺乏,使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主要见于巨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 •3、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系指系指红细胞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时发生的一类贫血贫血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溶血性贫血性贫血”,较少见;常伴有,较少见;常伴有黄疸黄疸,称为,称为“溶血性溶血性黄疸黄疸”•4、再生障碍贫血: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再生障碍贫血:骨髓造血干细胞和/或造血微或造血微环境损伤性血液病可能由于:环境损伤性血液病可能由于:①①多种病因导致多种病因导致造血干细胞或基质细胞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基质细胞损伤;②②造血调控因子产造血调控因子产生或功能异常;生或功能异常;③③造血干细胞表面死亡受体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死亡受体表达增强或对致凋亡作用敏感性升高;增强或对致凋亡作用敏感性升高;④④机体产生针机体产生针对造血干细胞的异常自身免疫对造血干细胞的异常自身免疫 •5、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缺铁性贫血是指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当铁铁量增加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当铁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患者可有乏力、易倦、头晕、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贫血,患者可有乏力、易倦、头晕、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状,应积极防治智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状,应积极防治•6、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浸润症状 •7、高钾血症、高钾血症:高钾血症高钾血症(hyperkalemia)是指血清钾离子高于是指血清钾离子高于5.5 mmol/L高钾血症的患者机体。

      高钾血症的患者机体K+的含量不一定高于正常正常情况的含量不一定高于正常正常情况下,机体具有调节钾浓度的有效机制,故不易发生高钾血症,但一旦下,机体具有调节钾浓度的有效机制,故不易发生高钾血症,但一旦出现短时间或长时间没内不能逆转的各种因素,皆会发生高钾血症出现短时间或长时间没内不能逆转的各种因素,皆会发生高钾血症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有: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有:①①钾的入量过多,钾的入量过多,②②排除减少,排除减少,③③组织破坏,组织破坏,④④分布异常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脏和呼吸肌功能的严重损害,需积极分布异常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脏和呼吸肌功能的严重损害,需积极处理•8、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钾血症(hypokalemia)是指血清钾浓度小于是指血清钾浓度小于3.5 mmol/L造成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可以是机体总钾量丢失,称为钾造成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可以是机体总钾量丢失,称为钾缺乏缺乏(potassium depletion);也可以是钾转移至细胞内或体液量过;也可以是钾转移至细胞内或体液量过多而稀释,而机体总钾量不缺乏重度低钾血症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多而稀释,而机体总钾量不缺乏重度低钾血症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需积极处理。

      甚至危及生命,需积极处理 •9、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指血钠过高、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指血钠过高(通常为>通常为>145mmol/L)并伴血渗透压过高的情况除个别情况外并伴血渗透压过高的情况除个别情况外(输输入过多含钠盐过多的液体等入过多含钠盐过多的液体等),本症主要是由失水引起,,本症主要是由失水引起,有时也伴失钠,但失水程度大于失钠本病常有细胞内水有时也伴失钠,但失水程度大于失钠本病常有细胞内水分减少,这是由于细胞外高渗透压可以将细胞内水吸出到分减少,这是由于细胞外高渗透压可以将细胞内水吸出到细胞外;因此血容量开始并不下降,但到晚期严重时仍可细胞外;因此血容量开始并不下降,但到晚期严重时仍可减少•10、低钠血症、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低钠血症(hyponatremia)为血清钠为血清钠<135mmol/L,仅反映钠在,仅反映钠在血浆血浆中浓度的降低,并不一定中浓度的降低,并不一定表示体内总钠量的丢失,总体钠可以正常甚或稍有增加表示体内总钠量的丢失,总体钠可以正常甚或稍有增加临床上极为常见,特别在老年人中主要症状为软弱乏力、临床上极为常见,特别在老年人中主要症状为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思睡、恶心呕吐、头痛思睡、肌肉肌肉痛性痉挛、神经痛性痉挛、神经精神症状精神症状和可和可逆性共济失调等。

      逆性共济失调等 •11、高蛋白血症、高蛋白血症 ;; 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蛋白>80g/L,称为高蛋白血症,主要是因,称为高蛋白血症,主要是因为肝脏有炎症时球蛋白增多所致,常见于肝硬化、慢性炎症为肝脏有炎症时球蛋白增多所致,常见于肝硬化、慢性炎症•12、低蛋白血症:蛋白质营养不良又称水肿性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蛋白质营养不良又称水肿性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蛋白质缺乏的原因:蛋白质缺乏的原因:•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供给不足;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供给不足;•消化吸收不良;消化吸收不良;•蛋白质合成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蛋白质损失过多,分解过甚蛋白质损失过多,分解过甚 •13、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肝脏病、胆囊病和病、胆囊病和血液病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时,这些部份便会)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14、肿瘤(、肿瘤(Tumor):是正常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是正常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赘生物•15、肿瘤抗原(、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是指细胞在癌变过程中)是指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16、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成、释放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这类物质反映细胞恶变各个阶段的表型及基因特征性主这类物质反映细胞恶变各个阶段的表型及基因特征性主要包括蛋白质类、糖类物质和酶类标志物要包括蛋白质类、糖类物质和酶类标志物 •性传播疾病间称性病,是一类能通过各种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而传播,主要性传播疾病间称性病,是一类能通过各种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而传播,主要侵犯皮肤、性器官和全身脏器损害的疾病侵犯皮肤、性器官和全身脏器损害的疾病•性病病原体的检测对于性传播疾病的监测、诊断、血液筛查、控制性传播疾性病病原体的检测对于性传播疾病的监测、诊断、血液筛查、控制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及确保优生优育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病的流行及确保优生优育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性病病原体性病病原体::细菌细菌、、病毒病毒、、支原体支原体、、衣原体衣原体、、螺旋体螺旋体、、真菌真菌、、原虫原虫•S=敏感敏感•临床意床意义        表示当对感染部位按推荐剂量使用药物时,抗菌物药物可达到的浓度能抑表示当对感染部位按推荐剂量使用药物时,抗菌物药物可达到的浓度能抑制细菌生长制细菌生长 •MRSA是耐苯坐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耐苯坐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缩写 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或或Multiple-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简称MRSA))是是金黄色葡萄球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的一个独特菌株,能抵抗所有的一个独特菌株,能抵抗所有青霉素青霉素,包括,包括甲氧西林甲氧西林及其他抗及其他抗β内醘胺酶内醘胺酶的的青霉素[1] MRSA首次发现于首次发现于1961年年的的英国英国,现时已广泛散播,在医院中它,现时已广泛散播,在医院中它更被称为更被称为“超级细菌超级细菌”。

      药敏试验解释•I=中介中介•临床意床意义         抗菌物药物浓度为通常血液和组织中能达到的水平时,细菌对而抗菌物抗菌物药物浓度为通常血液和组织中能达到的水平时,细菌对而抗菌物药治疗的反应率低于敏感株药治疗的反应率低于敏感株中介中介”分类意味着药物在生理浓集部位具分类意味着药物在生理浓集部位具有临床效力有临床效力(如尿液中的喹诺酮类和如尿液中的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内酰胺类)或者可用高于正常剂量或者可用高于正常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如β-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此分类还包括一个缓冲区,它可以避此分类还包括一个缓冲区,它可以避免微小的未能控制的技术因素造成重大的结果解释错误,特别是对那些药免微小的未能控制的技术因素造成重大的结果解释错误,特别是对那些药物毒性范围窄的药物物毒性范围窄的药物•R=耐药耐药•临床意床意义         指按常规剂量方案通常能达到抗菌物药的浓度,细菌不能被抑制;或指按常规剂量方案通常能达到抗菌物药的浓度,细菌不能被抑制;或/和表明抑菌圈直径缩小到菌株可能产生了特殊的微生物耐药机制(如和表明抑菌圈直径缩小到菌株可能产生了特殊的微生物耐药机制(如β-内内酰胺酶)的范围内,且治疗研究显示药物对菌株临床疗效并不可靠酰胺酶)的范围内,且治疗研究显示药物对菌株临床疗效并不可靠 各种物质经肾排出的方式大致分为四种:各种物质经肾排出的方式大致分为四种:•1.全部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吸收、不分泌.全部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吸收、不分泌.•2.全部由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很少被肾小管排泌.全部由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很少被肾小管排泌.•3.全部由肾小球滤过后又被肾小管全部吸收.全部由肾小球滤过后又被肾小管全部吸收.•4.除肾小球滤出外,大部分通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向肾小管分泌.除肾小球滤出外,大部分通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向肾小管分泌后排出后排出.•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客观指标,用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即原尿的生成量来表示•肾清除率是指双肾于单位时间(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所含的某物质全部清除,结果以ml/min或L/24h表示 内生肌酐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测定•【【原理原理】】 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在成人体内含肌酐约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在成人体内含肌酐约100g ,,其中其中98%存在于肌内,每天约更新存在于肌内,每天约更新2%,肌酸在磷酸激酶作用下,,肌酸在磷酸激酶作用下,形成带有高能键的磷酸肌酸,为肌肉收缩时的能量来源和储备形形成带有高能键的磷酸肌酸,为肌肉收缩时的能量来源和储备形式,磷酸肌酸释放出能量再经脱水而变为肌酐,由肾排出,人体式,磷酸肌酸释放出能量再经脱水而变为肌酐,由肾排出,人体血液中肌酐的生成可有内、外源两种,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血液中肌酐的生成可有内、外源两种,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血肌酐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血肌酐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分子量为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分子量为113,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

      [ [ [ [结果结果结果结果] ] ] ]单核细胞阳性,粒细胞弱阳性单核细胞阳性,粒细胞弱阳性单核细胞阳性,粒细胞弱阳性单核细胞阳性,粒细胞弱阳性[ [ [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 ] ]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血细胞化学染色临床意义小结血细胞化学染色临床意义小结血细胞化学染色临床意义小结血细胞化学染色临床意义小结疾病疾病疾病疾病POXPOXPOXPOXNAPNAPNAPNAPPASPASPASPASα-NAEα-NAEα-NAEα-NA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阳性阳性阳性降低降低降低降低阴性阴性阴性阴性弱阳性弱阳性弱阳性弱阳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弱阳性弱阳性弱阳性弱阳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 / / /降低降低降低降低弱阳性弱阳性弱阳性弱阳性阳性阳性阳性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阴性阴性阴性阴性升高升高升高升高阳性阳性阳性阳性阴性阴性阴性阴性 •贫血的分类:贫血的分类: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 /和铁的吸收减少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和铁的吸收减少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和铁的吸收减少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和铁的吸收减少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贫血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贫血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贫血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叶酸或由于叶酸或由于叶酸或由于叶酸或/ /和维生素和维生素和维生素和维生素B12B12缺乏,使细胞缺乏,使细胞缺乏,使细胞缺乏,使细胞DNADNADNADNA合成障碍所合成障碍所合成障碍所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引起的一组贫血。

      引起的一组贫血引起的一组贫血 •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不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不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不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血象血象血象血象]RBC]RBC、、、、HbHb平行性下降平行性下降平行性下降平行性下降                    网织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大小不一、易见大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一、易见大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一、易见大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一、易见大红细胞[ [ [ [骨髓象骨髓象骨髓象骨髓象] ] ] ]1 1 1 1)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明显活跃2 2 2 2)红细胞系统显著增生,幼红细胞)红细胞系统显著增生,幼红细胞)红细胞系统显著增生,幼红细胞)红细胞系统显著增生,幼红细胞>30%>30%>30%>30%3 3 3 3)粒细胞系统相对减少)粒细胞系统相对减少)粒细胞系统相对减少)粒细胞系统相对减少4 4 4 4)巨核细胞一般正常。

      巨核细胞一般正常巨核细胞一般正常巨核细胞一般正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 [血象血象血象血象] ]1 1))))RBCRBC、、、、HbHb平行下降,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平行下降,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平行下降,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平行下降,为正常细胞性贫血2 2)网织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3 3)白细胞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白细胞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白细胞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白细胞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4 4)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 [骨骼象骨骼象骨骼象骨骼象] ]1 1)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2 2)三系减少,特别是巨核细胞减少)三系减少,特别是巨核细胞减少)三系减少,特别是巨核细胞减少)三系减少,特别是巨核细胞减少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 /和铁的吸收减少和铁的吸收减少和铁的吸收减少和铁的吸收减少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贫血。

      所致贫血所致贫血所致贫血[ [血象血象血象血象] ]1 1))))HbHb减少减少减少减少>RBC>RBC减少减少减少减少2 2))))RBCRBC体积减小,中央淡染区扩大体积减小,中央淡染区扩大体积减小,中央淡染区扩大体积减小,中央淡染区扩大3 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4 4)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 [骨髓象骨髓象骨髓象骨髓象] ]1 1)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明显活跃2 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可出现核老浆幼的现象可出现核老浆幼的现象可出现核老浆幼的现象可出现核老浆幼的现象3 3)粒系、巨核细胞系正常)粒系、巨核细胞系正常)粒系、巨核细胞系正常)粒系、巨核细胞系正常 [ [ [ [结果结果结果结果] ] ] ]单核细胞阳性,粒细胞弱阳性单核细胞阳性,粒细胞弱阳性单核细胞阳性,粒细胞弱阳性单核细胞阳性,粒细胞弱阳性[ [ [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 ] ]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血细胞化学染色临床意义小结血细胞化学染色临床意义小结血细胞化学染色临床意义小结血细胞化学染色临床意义小结疾病疾病疾病疾病POXPOXPOXPOXNAPNAPNAPNAPPASPASPASPASα-NAEα-NAEα-NAEα-NA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阳性阳性阳性降低降低降低降低阴性阴性阴性阴性弱阳性弱阳性弱阳性弱阳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弱阳性弱阳性弱阳性弱阳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 / / /降低降低降低降低弱阳性弱阳性弱阳性弱阳性阳性阳性阳性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阴性阴性阴性阴性升高升高升高升高阳性阳性阳性阳性阴性阴性阴性阴性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临床意义与与CTCT意义相同意义相同延长:延长: 1. 1. 主要检测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主要检测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 (如(如ⅧⅧ、、ⅨⅨ、、Ⅺ/Ⅺ/血友病甲、乙、丙)血友病甲、乙、丙) 2. 2. 其次检测第二、三阶段因子,如凝血其次检测第二、三阶段因子,如凝血 酶原、纤维蛋白原酶原、纤维蛋白原  3. 3. 严重肝病、严重肝病、DIC.DIC. 4. 4.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5 5.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缩短:高凝状态(脑血栓、心梗、高凝状态(脑血栓、心梗、DICDIC高凝期)高凝期) [意 义]血浆凝血酶原血浆凝血酶原PTPT测定的意义:测定的意义:为外源性途径的筛选试验为外源性途径的筛选试验延长:延长: 1 1.因子.因子IIII、、V V、、VIIVII、、X X 单独或联合缺乏单独或联合缺乏 2 2.严重纤维蛋白原降低(尤其.严重纤维蛋白原降低(尤其<1g/L<1g/L时)时) 3 3..VitkVitk缺乏症、严重肝病缺乏症、严重肝病 4 4.纤溶亢进(如.纤溶亢进(如DICDIC后期)后期) 5 5.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 SLESLE 6 6.口服抗凝剂的首选监测指标:.口服抗凝剂的首选监测指标:INR 2-3 INR 2-3 缩短:高凝状态缩短:高凝状态 [意 义] 凝血酶凝固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TTTT:主要检测凝血过程第三阶段:主要检测凝血过程第三阶段 1 1.纤维蛋白原质与量异常.纤维蛋白原质与量异常 2 2..FDPFDP增多,如纤溶亢进增多,如纤溶亢进 3 3.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如.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如AT-ⅢAT-Ⅲ、肝素、肝素 样物质样物质 4 4.异常球蛋白增多,如多发性骨髓瘤.异常球蛋白增多,如多发性骨髓瘤 凝血过程的的三个阶段和两个途径凝血过程的的三个阶段和两个途径l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形成l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l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      两个途径两个途径(内源性(内源性(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外源性外源性(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因子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因子((III))))) •*多尿与少尿的参考值,原因,意义多尿与少尿的参考值,原因,意义•尿量: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正常人尿量: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正常人24小时尿量变动较大,小时尿量变动较大,主要与饮水量和排汗量有关参考值为:成人约为主要与饮水量和排汗量有关参考值为:成人约为1.0~1.5L/24小时;小儿较小时;小儿较成人多成人多3~4倍•①①多尿即24小时尿量超过小时尿量超过2.5L生理性尿量增多常见于饮水过多,饮浓茶、生理性尿量增多常见于饮水过多,饮浓茶、咖啡及酒精类或精神紧张等,病理性增多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及咖啡及酒精类或精神紧张等,病理性增多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及神经性多尿等神经性多尿等②②少尿即病人少尿即病人24小时尿量少于小时尿量少于0.4L生理性尿量减少常见生理性尿量减少常见于饮水少、出汗多等因素,病理性减少见于休克、脱水、严重烧伤、急慢性于饮水少、出汗多等因素,病理性减少见于休克、脱水、严重烧伤、急慢性肾炎、心功不全等肾炎、心功不全等③③无尿急性肾衰时可导致无尿,即病人无尿急性肾衰时可导致无尿,即病人24小时尿量少小时尿量少于于0.1L•*尿沉渣检查的内容包括哪些?尿沉渣检查的内容包括哪些?•答:答:1、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异形细胞等)移行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异形细胞等)• 2,管型:透明,细胞,颗粒,蜡样,脂肪,混合及宽大管型等。

      管型:透明,细胞,颗粒,蜡样,脂肪,混合及宽大管型等•3、结晶: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结晶和药物结晶等、结晶: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结晶和药物结晶等•4、细菌:寄生虫,真菌,精子,粘液等、细菌:寄生虫,真菌,精子,粘液等•5、临床医生特殊要求的其他成分临床医生特殊要求的其他成分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  A 反应性反应性  1)急性感染或炎症)急性感染或炎症•            2)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3)急性失血)急性失血•            4)急性中毒)急性中毒•            5)恶性肿瘤)恶性肿瘤•  B 异常增生性异常增生性 1)粒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白血病•               2)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2)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其他其他 •血糖来源与去路血糖来源与去路•血糖来源血糖来源 •((1)糖类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入血,这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

      糖类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入血,这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 •((2)肝糖原分解:短期饥饿后,肝中储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肝糖原分解:短期饥饿后,肝中储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3)糖异生作用:在较长时间饥饿后,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在肝内合成)糖异生作用:在较长时间饥饿后,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在肝内合成葡萄糖 •(4)其他单糖的转化其他单糖的转化 •血糖去路血糖去路 •((1)氧化分解:葡萄糖在组织细胞中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氧化分解:葡萄糖在组织细胞中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ATP,为,为细胞代谢供给能量,此为血糖的主要去路细胞代谢供给能量,此为血糖的主要去路 •((2)合成糖原:进食后,肝和肌肉等组织将葡萄糖合成糖原以储存合成糖原:进食后,肝和肌肉等组织将葡萄糖合成糖原以储存 •((3)转化成非糖物质:转化为甘油、脂肪酸以合成脂肪;转化为氨基酸以合)转化成非糖物质:转化为甘油、脂肪酸以合成脂肪;转化为氨基酸以合成蛋白质成蛋白质 •((4)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如核糖、脱氧核糖、氨基多糖等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如核糖、脱氧核糖、氨基多糖等 •((5)血糖浓度高于肾阈()血糖浓度高于肾阈(8.9~~9.9mmol//L,,160~~180mg//dl)时可随尿)时可随尿排出一部分。

      排出一部分 •心肌梗死的出现血清酶心肌梗死的出现血清酶??•答:答: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或或CPK)发病)发病6小时内出现,小时内出现,24小时达高峰,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消失,阳性率达小时后消失,阳性率达92.7%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ST或或GOT)发病后)发病后6~~12小时升高,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小时达高峰,3~~6天后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天后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LDH))发病后发病后8~~12小时升高,小时升高,2~~3天达高峰,天达高峰,1~~2周才恢复正常近年来还用周才恢复正常近年来还用α-羟丁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α-HBDH)、)、γ-谷酰基磷酸转肽酶(谷酰基磷酸转肽酶(γ-GTP)、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PK)等•肌酸磷酸激酶有肌酸磷酸激酶有3种同工酶,其中种同工酶,其中CK-MB来自心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来自心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分别达到均极高,分别达到100%和和99%,它升高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常用于判定梗塞,它升高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常用于判定梗塞的范围和严重性乳酸脱氢酶有的范围和严重性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其中种同工酶,其中LDH1来源于心肌,在急性来源于心肌,在急性心肌梗塞后数小时总乳酸脱氢酶尚未出现前就已出现,可持续心肌梗塞后数小时总乳酸脱氢酶尚未出现前就已出现,可持续10天,其阳性天,其阳性率超过率超过95%。

      血气分析仪能测出的直接参数和能计算出得参数及其诊断意义血气分析仪能测出的直接参数和能计算出得参数及其诊断意义•酸碱度(酸碱度(PH))•意义:意义:PH异常可以肯定有酸碱失衡,异常可以肯定有酸碱失衡,PH正常不能排除无酸碱失衡单凭正常不能排除无酸碱失衡单凭PH不能区别不能区别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酸碱失衡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酸碱失衡•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CO2)) •意义:由于意义:由于CO2分子具有较强的弥散能力,故血液分子具有较强的弥散能力,故血液PCO2基本上反映了肺泡基本上反映了肺泡PCO2平均平均值故PCO2是衡量肺泡通气量适当与否的一个客观指标是衡量肺泡通气量适当与否的一个客观指标 •氧分压(氧分压(PO2)) •意义:通气能力意义:通气能力,换气能力换气能力•氧饱和度(氧饱和度(O2SatSO2%)) •意义意义:每克每克Hb与氧达到饱和,可结合与氧达到饱和,可结合1.39ml氧当PO2降低时降低时O2Sat也随之降低;当也随之降低;当PO2增加时,增加时,O2Sat也相应增加氧离解曲线为也相应增加氧离解曲线为“S”形,形,PO2由由100mmHg下降至下降至60mmHg,其,其O2Sat变化不大。

      但变化不大但60mmHg已处在曲线陡直位置,已处在曲线陡直位置,PO2稍有下降,可稍有下降,可导致导致O2Sat急剧下降,处于严重缺氧状态温度、急剧下降,处于严重缺氧状态温度、PCO2、、PH均影响均影响O2Sat•实际碳酸氢根(实际碳酸氢根(HCO3-)) •意义:意义:HCO3-由碳酸氢盐解离而来当体内其它阴离子缺乏时,由碳酸氢盐解离而来当体内其它阴离子缺乏时,〔〔HCO3-〕〕增多,代增多,代替其它阴离子而与阳离子保持平衡当代谢性酸中毒时,血中替其它阴离子而与阳离子保持平衡当代谢性酸中毒时,血中〔〔HCO3-〕〕下降;代谢下降;代谢性碱中毒时,血中性碱中毒时,血中〔〔HCO3-〕〕增加因此,增加因此,HCO3- 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一个重要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氧化碳总量(二氧化碳总量(TCO2))•意意  义:义:T CO2==〔〔HCO3--〕〕+P CO2×0.03mmol/L 由此可见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由此可见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素影响,但主要受代谢因素影响而改变素影响,但主要受代谢因素影响而改变  •肝功能检测项目和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测项目和临床意义•答答:•(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降低一般与白蛋白减少相平行,总蛋白升高同时有球蛋白升高。

      血清总蛋白降低一般与白蛋白减少相平行,总蛋白升高同时有球蛋白升高由于肝脏具有很大代偿能力,且白蛋白半衰期较长,因此只有当肝脏病变达到一定程由于肝脏具有很大代偿能力,且白蛋白半衰期较长,因此只有当肝脏病变达到一定程度和在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的改变,急性或局灶性肝损伤时度和在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的改变,急性或局灶性肝损伤时STP,,A,,G及及A/G多为正常因此它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伤,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多为正常因此它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伤,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2)血清总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根据总胆红根据总胆红素素 ,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甚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甚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 •(3)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如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如CB/STB<20%提提示为溶血性黄疸。

      示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常为肝细胞性黄疸,比值之间常为肝细胞性黄疸,比值>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为胆汁淤积性黄疸结合胆红素测定可能有助于某些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肝炎的黄疸前期,无黄疸型肝结合胆红素测定可能有助于某些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肝炎的黄疸前期,无黄疸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等,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等,30%~50%患者表现为患者表现为CB增加,而增加,而STB正常 •(4)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非病毒性肝病,肝硬化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肝硬化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急性心肌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后6-8小时小时 •(5)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肝胆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2)黄疸的鉴别诊断()黄疸的鉴别诊断(3)骨骼疾病()骨骼疾病(4)生长中儿童、妊)生长中儿童、妊娠中晚期娠中晚期  •胆红素的代谢检查胆红素的代谢检查•答答: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

      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 •血清中胆红素与偶氮染料发生重氮反应有快相与慢相两期,前者为可血清中胆红素与偶氮染料发生重氮反应有快相与慢相两期,前者为可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后者为不溶解的非结合胆红素应用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后者为不溶解的非结合胆红素应用Jendrassik-Grof方法,使用茶碱和甲醇作为溶剂,以保证血清中结方法,使用茶碱和甲醇作为溶剂,以保证血清中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完全被溶解,并与重氮盐试剂起快速反应,即为血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完全被溶解,并与重氮盐试剂起快速反应,即为血清中的总胆红素(清中的总胆红素(STB)•血清中不加溶解剂,当血清与重氮盐试剂混合后快速发生颜色改变,血清中不加溶解剂,当血清与重氮盐试剂混合后快速发生颜色改变,在在1分钟时测得的胆红素即为结合胆红素(分钟时测得的胆红素即为结合胆红素(CB)总胆红素减去结合)总胆红素减去结合胆红素即为非结合胆红素(胆红素即为非结合胆红素(UCB) 白细胞分类及其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白细胞分类及其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如下: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如下:•  (  (1)) 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皮肤病、创、创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  (3))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转移、铅铋中毒中毒等•  (  (4))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慢性淋巴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性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减少多见于传染急性期、,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减少多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细胞免疫缺陷等•  (  (5))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减少无意义等;减少无意义。

      三种类型黄疸鉴别三种类型黄疸鉴别判断黄疸的病因判断黄疸的病因判断黄疸的病因判断黄疸的病因STBSTBSTBSTB(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蛋白) 340-510 umol/L 340-510 umol/L 340-510 umol/L 340-510 umol/L 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170-265 umol/L 170-265 umol/L 170-265 umol/L 170-265 umol/L 不完全梗阻不完全梗阻不完全梗阻不完全梗阻 17-200umol/L 17-200umol/L 17-200umol/L 17-200umol/L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 85 umol/L < 85 umol/L < 85 umol/L < 85 umol/L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 . .结合血清胆红素的分类来判断黄疸类型结合血清胆红素的分类来判断黄疸类型结合血清胆红素的分类来判断黄疸类型结合血清胆红素的分类来判断黄疸类型• •STB STB STB STB 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 •STBSTBSTBSTB和结合胆红素增加为阻塞性黄疸和结合胆红素增加为阻塞性黄疸和结合胆红素增加为阻塞性黄疸和结合胆红素增加为阻塞性黄疸• •STBSTBSTBSTB、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都增加为肝细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都增加为肝细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都增加为肝细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都增加为肝细胞性黄疸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