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刘渡舟火证论.doc

30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53873599
  • 上传时间:2023-03-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9.50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刘渡舟火证论古人云 :"人体五行各一,惟火有二 : 君火属于心脏,相火寄于肝肾潜藏则温养百骸,固人寿命;发动则煎熬阴液,伤伐元气,阴虚则病 , 阴绝则死 "岐伯举《内经·病机十九条》 而属火者五;"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火之动也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火之升也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火之胜也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之用也 ;又凡动皆属火气郁则火起于肺;大怒则火起于肝;醉饱则火起于脾;思虑则火起于心;房劳则火起于肾,此五脏所动之火也 "又曰 :"牙痛龈宣,腮颊颐肿,为胃火动;编辑版 word目黄口苦,坐卧不宁,为胆火动;舌苔喉痛,便秘不通,为大肠火动;癃闭淋沥,赤白浊带,为小肠火动;小腹作痛,小便不利,为膀胱火动;头眩体倦,手足心热,为三焦火动 "治火之法 : 古人认为实火可泻之,虚火可补之,郁火可发之,阳火宜直折,阴火宜温导,各宜随证施治火证脉象,举要而言:浮而洪数为虚火;沉而实大为实火;编辑版 word洪数见左寸脉为心火;见右寸为肺火;见左关为肝火;见右关为脾火;见两尺为肾经命门之火;男子两尺洪大必遗精,阴火盛也脉弦细而数,按之益坚者,为少火气衰,而见肝肾真脉,水旺则其脉自平惟虚劳见此,为冰雪阴凌之象,最为剧候。

      或反虚大数疾者,此食气之火,耗竭真阴,为虚阳飞越之兆,久病得此,百无一生惟暴脱无气者,犹可峻补以敛固之大抵火证之脉,但有虚火,按之必空,断无实大之理编辑版 word然火郁中焦,恶寒战栗,亦有六脉匿小者, 此火气郁伏灰烬, 不得发光舒焰,反见寒胜之化矣热结胃口,咳吐结痰,亦有寸口滑实者热遗下焦,淋浊溺痛,多有尺内洪者,皆胃中湿浊上逆下渗之候,与火无预火盛之脉,静取虽洪盛滑疾;中按则软阔不坚;重按则豁然中空寻之脉见指旁,举指涩涩然,如轻刀刮竹之状,方是无形之火象若中宫有物阻碍,则关上屈曲而出膈上有痰凝滞,则寸口屈曲而上,总谓之钩如无阻碍,则无屈曲之象矣若洪盛而中按重按益实, 指下累累如寻贯珠薏苡子状者, 皆有形之湿热, 蕴积于经脉之中,非火证也以上捃拾历代名医之言, 以详火证形成之因与辨脉之法 熟读深思久而自得其要,实不可认为雕虫小技加以轻视之也今以仲景 《伤寒杂病论》 论火证治概要集其大成,与 《水证论》遥相呼应对比发挥,以穷火证治疗之秘,质诸临床,谅不无小补也编辑版 word第一节 火郁证治一、 病理 : 火邪蕴郁于胸膈之上,或下至胃之上脘火郁则气结,气火交郁发而为病二、 症状 : 火郁在于心胸,可见心烦胸窒,或者 "心中结痛 "。

      火郁之心烦,非同一般古人称之谓 "懊秾 " 指烦郁特甚,坐卧不宁,使人难以忍耐,口不能述其状,手不能指其苦,乃是无可奈何的一种火郁症状三、 治法 : 解郁清火四、 方药 : 栀子豉汤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升,得吐者止后服五、 方义 : 栀子气味苦寒,因其体轻走上,屈曲下行,清火宣热,善开火郁而治懊秾心烦;豆豉味苦气轻,擅宣热透表以解邪热之郁两药相须相使,清中有宣,宣中有降,能使郁解烦清,气机通畅,则懊侬心烦, "身热不去 " 等证自然迎刃而解编辑版 word六、 煎服法 : 本方应先煎栀子后内豆豉先煎栀子取味苦而清上,后内豆豉取其气轻而扬,以尽轻灵透剔,解郁开结的作用方后注 :"得吐者止后服 ",是药后火郁得宣,正气拒邪外出的反映七、 加成法 : 此证兼见 "少气 " 的,为火邪伤气,则加甘草补之 ; 兼见呕吐的,为火邪动饮,则加生姜散之 ; 如果兼见腹胀满的,但二便尚调,此为火邪下传至胃,胃气不和所致,不用大黄之泻,亦不用豆豉之宣,只用栀子清热除烦,另加姜炙厚朴 ; 枳实利气消满则愈如果大病初愈,正气未复,劳作过早,动阳生热,使在经未了之邪热得逞而疾病复发。

      证见发热,心烦、眠食欠佳,此即 "劳复 "之证治以栀豉汤原方加枳实三枚,炙,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如果因于饮食不节, 内有宿食而腹满胀痛, 脉滑苔黄者, 可加大黄导滞下积以去食结 ; 如果伤寒发热不退, 邪气在表,误用下法清热, 而身热不去, 心微烦,而大便下利,可用栀子,干姜清上温下,寒热并用而不悖余在临床治儿科感冒发热烦啼,咳嗽不已,舌红脉数,用桑菊饮加生山栀 3编辑版 word克,淡豆豉 3 克; 湿温病周身疼痛,发热胸满心烦,舌苔白厚而腻,治用三仁汤加生山栀 6 克,淡豆豉 6 克; 少阳病,胸满而烦,口苦不欲饮食,于小柴胡汤中加生山栀 6 克,淡豆鼓 6 克,这对清热解郁除烦,以治胸膈凝滞之火邪,不可不知第二节 燎面证治一、 病理 : "燎面 "又称 "面热 "针经方云 :"面热者,足阳明病 " ( 张氏医通)说: "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 ; 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火上行,而独燎其面 .余细察此证,古人认为阳明胃火上走于面,其实而又与肺热往往相并,或时疫客于高巅相互为病二、 症状 : 满面灼热如同火烤,面色缘缘正赤,有时可兼见面部既热且痒,每以饭后发作为明显,大便干燥,脉来滑数,舌红苔黄。

      三、 治法 : 清泻肺胃积热四、 方药 : 加味调胃承气汤大黄、 芒硝、 炙甘草 ; 黄连、水牛角、枇杷叶、 黄芩编辑版 word五、方义 :调胃承气汤泻阳明实热 ; 黄连 ;黄芩、水牛角 ;枇杷叶以清心肺之热,使火热之气不上燎于颜面则愈 如果服药有效而不除尽, 可兼用普济消毒饮则愈第三节 火邪脱发证治一、病理 :发为血余,而主于心,心主血脉,血润则发荣,血燥则发焦,焦则脱落二、 症状 : 头皮苦痒,渗出脂溢,每晨起则枕巾落发成绺,日久可致斑秃脉数舌红,伴有便秘心烦等证二、 治法 : 清火凉血四、 方药 : 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连 ; 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五、 方义 : 三黄泻心火以下行,则心之阴血得宁血宁则能滋养毛发,而头皮不痒,脂液不渗而发亦不脱六、 治验:编辑版 word某饭店余某,男, 42 岁患脂溢性脱发,每晨起则见枕席之上落发片片,因之头顶光秃而人亦苍老许多经人介绍,前来诊治余问曰 :头皮痒否 ?答: 甚痒问:头皮所出脂液味否 ?答: 以指甲揩而嗅之,似有臭味切其脉数,视其舌绛,乃命侍诊学生书三黄泻心汤予服学生执笔不解用方之旨,三黄泻心汤能治脱发耶 ?余晓之日 : 发名 "血余 ",而主乎心,其人头皮甚痒,是为心火上炎,脂液味臭,乃火之味矣。

      脉数舌绛,非心火独旺而何 ? 一火伤血,则血不荣发,反为焦灼之变,是以毛脆发脱而为病也 今用三黄泻心汤, 皆苦寒之药,大能清心凉血,使心血能上荣于发,则发必不脱落编辑版 word患者服药三剂,大便作泻,小便黄甚,然头皮之痒立止,而发从此不脱第四节 吐衄证治一、 病理:火证吐衄之理,阳盛生火,火迫血阴而不藏于脉乃有吐衄之变 《金匮》所谓: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心气不足,心之阴气不足也,阴不足则阳独盛,血为热迫妄行而作吐衄二、 症状:吐血 ; 衄血,舌红面赤,心烦口渴,尿黄便干,脉数或洪大三、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坚阴四、 方药:编辑版 word。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