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太原街道由来.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39462444
  • 上传时间:2022-11-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太原:原,指宽广平坦的地形,如平原、高原、草原的意思太,古通“大”,如太宰也叫作“大宰",太子也叫作“大子”;而大和太也有差异,太比大所指范围更广,比大还大,表示大之不尽,或谓很大、极大.战国末年,秦国在汾河中游设置太原郡,此乃太原作为行政区划取名之缘起.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太原”之专名太原出过很多皇帝,按风水学说,太原北面的系舟山是“龙角(龙头)”,南面的龙山、天龙山是“龙尾”,太原是“龙身”,宋太宗怕太原再出皇帝,所以就切掉龙头龙尾——-派士兵铲去上述山的山头,并在太原城中建丁字街就是为了“钉”住龙脉.柳巷:明朝大将军常遇春领军攻打驻扎在太原的元军时,为打探军情乔装入城,被元军发现后,常遇春跑入一户姓柳的老大娘家避难,柳氏救其一命,常将军为感激柳氏,临走时告诉老大娘,过段时间,这里会打仗,届时,请大娘在门上插一柳枝,可报平安之后不久,果然有军队攻城,老大娘心善,将保命的秘诀告诉了所有邻居,于是,这条街上所有的院门口都插了柳枝,明军奉常遇春之命,入城后,见门口插柳枝的住户,即绕走,秋毫无犯后,该街即被称为柳巷,以纪念柳氏老妇和常遇春。

      杏花岭;杏花岭原先是明朝太原城内晋王王府的私家花园,载有大量杏树且地势较高,故得名杏花岭.日军占领太原后,砍伐所有杏树,开辟成空地作为操场练兵,解放后,利用原先操场修建成杏花岭体育场,现在已成为住宅区所以杏花岭以杏花为名,却无杏花杏树迎泽:明万历〈太原府志>里有当时的太原城平面图,太原两个南门分别名为迎泽,承恩(合称是承迎天子恩泽之意),大约就是现在的迎泽公园一带,南门是正门,是迎接皇帝的诏书,钦差之类的门.义井:据清《太原县志》记载:元朝有个女孩叫武管婴,十七岁,至正年间躲避兵荒,她的父亲被抓了,她便去相救,愿意用自己代替父亲,等父亲释放后,女孩说:我有金子藏在井边众士兵掘井果然得到金子,争相夺取,女孩便趁乱投井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义女,就把此井叫义女井,简称义井,后来成为了村名,街道名大营盘大营盘是因为民国初年阎锡山修建兵营在此,故名大营盘上马街上马街南有皇庙,明朝王室和官员逢年过节都要来这里参拜,他们从下马街下了马,然后走皇庙西巷到皇庙,完了再走皇庙东巷从上马街上马离开,到了清朝时,废除了明朝的规矩,不走下马街,而从万寿宫巷直接进入皇庙,然后从上马街上马离开,所以就把上、下马街合并为上马街.小店:尖草坪  次处原来是太原城北面的荒地,多生野草,据说叫菅草,既草菅人命的的那个菅草,由于是生僻字,人们误传成尖草,所以就管这一带为尖草坪,太钢70年前开发此地建设工厂,宿舍,渐渐繁荣起开化寺 开化寺的创建年代已不可考。

      宋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6年)重修,名汉封寺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6年)改称延寿寺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朱棡孙子朱美坚重修寺院坐北向南,正面迎着现在的开化寺街.门前建一牌坊,上写“敕赐开化禅林”六字,所以叫“开化寺”民国初年废除寺庙,改为市场,所以又叫开化市新华路  1912年,有个姓唐的留日学生回国后,任兵工厂厂长,在此模仿北京新华门建造房屋,人称唐公馆,1934年正式定为新华路万柏林万柏林得名于阎锡山的坟墓,他在太原时就想死后埋在那里,他小名万喜子,所以有个万字,他字柏川,所以有柏字因为帝王坟墓叫陵,圣人的叫林,官员的叫墓,百姓的叫坟,而他自认为是山西在关公之后的又一个圣人,所以有个林字,合起来就是万柏林基本跟柏树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然坟地肯定有松柏的.因为他1949年后去了台湾,实际坟地就没有建桥头街宋时太原城的范围尚小,桥头一带是原宋朝东城门朝曦门外护城河上桥的故址,故名羊市街 古为买卖羊的集市,分东羊市、西羊市清代称东羊市街、西羊市街1958年,东羊市并入钟楼街,西羊市街改称羊市街,习惯上仍称西羊市长风街, 形成于三十年代东末,位于三营盘之西,曾名为三营盘西街。

      1982年9月,市革委命名为长风街,取“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意敦化坊原名东马房,系明晋王朱棡妃子谢氏的陵园,西设享堂往来吊祭乘用的马匹圈养之地叫马房,孝堂东为东马房,亦称东马棚明神宗年间,居民逐渐增多清朝的一个姓张的进士在此修“思居别墅”(今敦化坊卫生院)时,认为“马房”名不雅,遂以谐音改为东化坊,后逐渐演变为“敦化 一人巷在柳巷和鼓楼街的交叉口的东侧,巷子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俗称一人巷,后来有个“文化人”,嫌名字太俗,就自行改名为“依仁巷””享堂街”,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第一代晋王朱棡去世,其子济熺继位他的异母弟济熿为了争夺王位,与济炫等人互相勾结,罗织罪名,不断向朝廷诬陷“济熹之过”,历时8年.明成祖朱棣听信了他们的谎言,夺济熺爵位,改封济熿为晋王济熿即位后,骄姿横暴,将晋王幽禁狱中,并毒杀其母谢妃.谢妃是明朝开国功臣永平侯谢成的女儿、济熺的生母.宣德二年(1427年),汉王朱高煦叛乱平熄,明军截获了济熿与叛兵的来往信件,明宣宗方得知其在太原的一系列罪行,乃下诏免为庶人,关押至凤阳,其余所有帮凶悉论死同时为济熺平反昭雪,恢复了他晋王爵位. 为了纪念冤死的母亲谢妃,济熺特意在太原城东北1公里处修建了这座享堂。

      古代把供奉祖宗木主或神灵偶像的地方称为享堂附近有村名叫“新村凹”,后来也改称“享堂村"钟楼街 ,追溯其街名,得之于古代的钟楼说起太原的钟楼,虽不及鼓楼那样巍峨雄宏,却比它玲珑娟秀这座早已踪迹全无的钟楼,建于明代,明中叶曾在傅山的祖父傅霖的倡导下集资重修楼分台基和楼阁两部分,上部楼阁高三层五丈 ,重檐宏甍 ,椽拱飞扬,十字结顶.楼阁中高悬巨钟一口,高达丈余,重千余斤每逢清晨报时,声闻四达远及十余里,与鼓楼巨鼓日暮发出的鼓声,互为珠壁,是为全城士民的计时依托平阳路 平阳是临汾的古称,而平阳路的前身是通往临汾的西官道,故此得名享堂 明晋王朱棡的妃子谢氏死后葬于宝山(今卧虎山),设“孝堂”,建“谢氏园”(旧时享堂村圣庙碑有记载),改村名为孝堂据道光《阳曲县志》:“宝山,在享堂村北,明晋恭王妃陵,妃姓谢."后因孝堂名不雅,遂改为享堂,沿用至今勤奋书情怀博客 敦化坊 《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意为以道德教化使民风淳厚明晋王朱棡妃谢氏死后葬于宝山(今卧虎山),设孝堂.晋王府官员、亲眷前往祭奠,所乘马匹圈养之地称马片,后演化为东马坊因谐音逐渐演变为较为文雅的敦化坊据道光《阳曲县志·建置图》,享堂东、西两侧正有地名东马坊、西马坊,又载有敦化坊村.道光时张廷 所撰《隆国寺碑》云:“敦化坊村,当会城东北维,隆国寺峙其首。

      村人雨旸雩赛祈报于斯,力役守望约束于斯,岁以六家主其事,鸣钟集众,无敢弗至要之以明神,平之以众议,遏邪禁暴,於国家齐民训俗之化不为无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