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颜回获得孔子盛赞原因探析.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2365637
  • 上传时间:2022-07-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3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颜回获得孔子盛赞原因探析    宫东晨 孙德华Summary:颜回是孔門弟子中最受孔子喜欢的弟子,受到的评价都是最高级别的赞美颜回的勤奋好学,践仁于行的优良品质和与孔子精神的高度契合等方面,是他获得孔子盛赞的原因Key:孔子;颜回;勤奋好学;践行于仁;精神契合孔门弟子多达三千余人,而颜回作为孔门弟子,是孔子在教学生涯中最为得意的弟子颜回作为七十二贤之首,被孔子誉为四科之首,位居德行之冠当孔子在谈论到颜回时,会毫不吝啬的夸赞颜回,几乎把最高级别的赞美都给了颜回,如在《论语》中夸赞颜回云:“贤哉回也”;“仁人也”;“弗如也”等在《孔子家语》中,孔子评价颜回说:“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1孔子对于颜回这个得意门生,在言语之间无不表达着对他的骄傲之情颜回勤奋好学,对仁地执着追求以及和孔子精神上地高度契合,使颜回言行都受到孔子的喜欢孔子对颜回极其重视,把一生的希望,身后道和志的传承和发展寄希望于颜回本文拟从学、仁、精神契合三方面探究颜回获得孔子盛赞的原因,希望得到大家认可和指正一、勤奋好学孔子和颜回都非常注重学习的,这是两人的共同点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以矣2可以为了学习真理付出生命,可见孔子对学习的欲望时非常强烈的。

      颜回对学习将近到了痴迷的程度,在《论语·雍也》篇中记载了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孔子在评价颜回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3在颜回死后,孔子称再也没有看见过好学的人,可见孔子对颜回学习的态度是非常欣赏的勤奋好学首先应该注重勤学,颜回作为孔子弟子,在谈及孔子学问时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4颜回非常认同孔子学问,认为学习孔子学问时应悦其学深而竭其才在《孔子家语·弟子行第十二》篇中,子贡称赞颜回说:“夫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5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起早贪黑背诵诗书,非常认真地引经据典,这些是颜回勤学的外在表现关于颜回勤学的内在表现则反映为内省,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评价颜回说:“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6颜回做到了平时起早贪黑的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下时对老师的学问进行研究勤学使得颜回对孔子的学问有更广泛的认知勤奋好学不仅包括勤学,也包括对未知领域的不耻下问孔子认为对于不懂问题的提问就是礼,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教导学生不耻下问。

      在《论语·泰伯》篇中,曾子称赞颜回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7颜回以虚怀若谷的姿态向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增加自己学识颜回请教最多的是自己的老师,如《论语·颜渊》问仁,《说苑·辨物》问成人之行何若,《论语·卫灵公》问维邦,《孔子家语·颜回》问朋友之际等孔子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让颜回解除了心中的疑惑颜回问的问题不但面广,而且有深度在《孔子家语·颜回》篇,颜回关于臧文仲、武仲谁更加贤明的问题向孔子请教,问:“‘臧文仲、武仲孰贤?;‘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邾,是智不足名也夫文仲、其身虽殁,而言不朽,恶有未贤?;‘可得闻乎?”8颜回首先向孔子抛出问题,再提出自己疑惑,最后求问具体原因颜回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使得颜回可以彻底解决心中疑惑,在与孔子的一问一答之间提高自己学识颜回在求学时,始终坚持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虚心向人请教不耻下问使得颜回对孔子学问有更为深度的理解勤学、好问让颜回对孔子的学问有了广度和深度的认知,聪颖则使得他在学习孔子学问时能看得透彻颜回的聪颖是孔子及其弟子公认的,《论语·公冶长》篇中,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9子贡以推理事件举例表明自己远不及颜回聪明,孔子也称自己不如颜回聪颖《孔子集语》中记载:“孔子使子贡,久而不来,孔子谓弟子占之,遇鼎皆言无足不来颜回掩口而笑,子曰:‘回也哂,谓赐来也?曰:‘无足者,乘舟而来至矣清旦朝,子贡果至,验如颜回之言10颜回能聪慧敏足的观察神明之道,准确地算出子贡归来时间,反映出颜回的聪颖颜回对待学习非常认真,在日常学习时做到勤学、苦学、好学、乐学颜回在勤于学的同时,也会敏于思,做到学思结合当颜回在学习中遇到自己在进行思考后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会以虚怀若谷的态度请教他人为自己解答疑惑,对于他人回答中自己没有理解的部分会寻根究底,以穷其“目颜回为人聪颖,学习时能闻一知十,这让颜回在勤学孔子思想的基础上能精准把握孔子思想核心,理解孔子思想的内部联系除此之外,颜回还做到学以致用,在其他人请教颜回时,颜回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答疑解惑颜回对待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完全符合孔子在学习方面对弟子提出的学、思、精、博、通,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要求颜回也因此成为了孔子教学生涯中最为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弟子所要学习的榜样,被孔子当作为衣钵的传承人二、求仁为仁在《论语》一书中仁字一共被提到了109次,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可见孔子对行仁是十分看重的。

      颜回作为孔子的高足,身体力行的把孔子教导的克己复礼的仁德思想实践于日常生活之中孔子对颜回践行于仁的做法非常喜欢,称赞他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11认为只有颜回一个弟子能够践行从孔子的教导当子夏问孔子颜回为人时,孔子答曰:“回之仁贤于丘也12在孔子心中颜回的仁慈之心比自己还强孔子称颜回是三千弟子中德行之首,其关于仁的理解的实行是其他弟子的榜样仁为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仁非常高深孔子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在《论语》一书中记载了九位弟子对于仁的提问,孔子根据每个弟子的特点做出了相应的回答如对樊迟答以“爱人”;对司马牛答以“其言也讱”;对仲弓答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子贡答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对于这些弟子简略的回答,是因为这些弟子的提问明显缺乏愿意实践的精神而当颜回问孔子如何为仁时,孔子却详细的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3孔子不仅告诉了颜回仁的标准,还告诉了颜回具体行仁纲领孔子之所以要详细的回答颜回什么是仁,如何为仁是因为知道颜回能身体力行的施仁在《论语·雍也》篇中记载,孔子说到仁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4孔子认为和其他弟子短暂地行仁,颜回能够长期牢记仁的标准,在日常活动中行仁颜回牢记孔子仁的教誨,并严格以克己复礼为仁的标准进行实践在《孔子家语·困誓》篇中记载了一段孔子针对颜回“偷食”问题与颜回开展的一段对话:“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15颜回能克一己之私把原本应该扔掉的有灰的饭吃了,用礼的标准看待污饭不应祭祖,孔子对颜回克己复礼深表认同颜回食污饭,做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6颜回做到了孔子所提倡的这种君子,即使在颠沛流离之际,饥饿之时,时时刻刻牢记仁德,践行仁德颜回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行仁、为仁,而且能以仁待人、主张用仁义治国家儒家提倡仁者爱人,其认为爱有等差,以亲亲为根本向外推广《韩诗外传集释》中记载“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子贡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颜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三子所持各异,问于夫子,夫子曰:‘由之所言,蛮貊之言也;赐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亲属之言也。

      诗曰:‘人而无良,我以为兄17子路、子贡、颜回三人在面对人不善我时,回之以不同态度颜回回之以善与子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不善态度和子贡回避态度截然相反孔子听到他们待人不同态度时,批评子路做法,认为子路是没有道德礼仪的夷狄之间的待人之道;不赞成不反对子贡,认为子贡是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最赞同颜回做法,认为颜回以德报怨的人际交往方式是在三个弟子中最符合仁的标准,因此用诗明之当孔子与弟子游于景山之上,在谈及弟子志向的言论中“颜渊曰:‘愿得小国而相之主以道制,臣以德化,君臣同心,外内相应列国诸侯,莫不从义向风,壮者趋而进,老者扶而至教行乎百姓,德施乎四蛮,莫不释兵,辐辏乎四门天下咸获永宁,蝖飞蠕动,各乐其性进贤使能,各任其事于是君娞于上,臣和于下,垂拱无为,动作中道,从容得礼言仁义者赏,言战斗者死则由何进而救,赐何难之解?孔子曰:‘圣士哉!大人出,小人匿;圣者起,贤者伏回与执政,则由、赐施其能哉!”18颜回理想中的国度是用仁义之道治理的小国,在小国之中君臣同心、长幼有序、贤能者各得其位、全国上下一片其乐融融的情景孔子在众弟子所说的志向之中,高度赞同颜回以仁义治国的志向,并点名表扬颜回志向。

      孔子一生的教学生涯中都重视仁,强调仁,教人为仁颜回深知夫子之道在于对仁的理解与实践,在求学孔子时,观察孔子如何行仁,听到了孔子对同门师兄对仁的回答,对于自己对仁不懂得方面问于孔子颜回牢记孔子对自己仁的切心要法,一生都在行仁、乐仁、为仁,使孔子的仁具体化和实践化颜回对于仁德执着追求与孔子心底最深处对于仁的要求相一致,孔子看在眼里,欢喜在心里当有人问孔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时,孔子不加思索就回答说:“仁人也,丘弗如也19孔子对颜回施仁表示高度的赞扬,甚至认为自己对于仁的实践也不及颜回颜回把仁落到实处,长期行仁,这是孔子把颜回的德行排在三千弟子之首的原因,也是孔子盛赞颜回的原因三、精神契合根据《史记》记载,颜回13岁师从孔子根据《孔子家语》记载颜回“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20,颜回人生中的一半时间都不离不弃跟随孔子讲学和周游列国东汉王充评价颜回说:“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渊独知孔圣也21孔门弟子来来去去,只有颜回一直坚定陪在孔子旁,不离不弃长期的相处使得颜回成为孔门弟子中最了解孔子思想,与孔子感情上更为亲近,和孔子在精神上高度契合,也使得孔子对于这位孔门弟子喜爱程度逐渐加深。

      当孔子一行人走散遭遇生命危险时,颜回是最后回归队伍中,孔子心有余悸地对颜回说:“吾以女为死矣22颜回真的去世时,孔子痛心疾首地说:“咦!天丧予!天丧予!”23连续两句的天丧予,表达出孔子对颜回去世伤痛至极的感情颜回与孔子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使颜回追求地道德修养境界与孔子所追求地道德修养境界极为相似,使颜回更加容易看出孔子心中所忧,帮助孔子排忧解难,让孔子坚守自己思想孔子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4孔子宁愿从粗茶淡饭的简单生活中追求乐的境界,也不愿过着以不义行为得到的锦衣玉食的生活在《韩诗外传集释》中记载,关于颜回与孔子追求乐境界的对话:“渊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与士交通,终身无患难,亦且可乎?孔子曰:善哉回也!夫穷而如富,其知足而无欲也贱而如贵,其让而有礼也无勇而威,其恭敬而不失于人也终身无患难,其择言而出之也若回者,其圣乎!虽上古圣人,亦如此而已25孔子认为颜回所说的贫,贱,无勇其实是精神上的为富,贵和威并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实物出来,称赞颜回说即使是上古的圣人也只能做到此了颜回把乐在其中的境界理想落到实处,孔子称赞颜回的这种生活方式说:“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6颜回即使过着粗茶淡饭,生活于陋巷,也有着“不改其乐”的乐观态度,其在朱熹看来虽是有意为之,但与孔子的“乐亦在其中”无意之自然的乐观态度本质上是相同的孔子与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