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71301503
  • 上传时间:2023-03-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9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对管理与被管理者两种愚的奇妙讽刺,被嘲讽的后者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贻笑大方;而看似得意的前者却仅为了解决眼前困境而惯使些自欺欺人权宜缓兵之下策-也自然终因非长期之计而实则遭怨啊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及说明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及说明资料,仅供参考   朝三暮四文言文原文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损其家口④,充狙之欲⑤俄而⑥匮⑦焉,将限⑧其食恐⑨众狙之不驯⑩于己也,先诳(11)之曰:"与(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众(16)狙皆起而怒(17)俄而曰:"与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庄子齐物论》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爱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愿养猴的老人宁可削减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服从自己,就先哄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非常生气。

      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特别兴奋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朝三暮四文言文说明   (1)狙(jū):猕猴   (2)公之心:懂得他的心愿   (3)家口:家中口粮   (4)充:满足   (5)驯(xugrave;n):顺服   (6)芧(xugrave;):橡实   (7)俄而:一会儿,不久   (8)解:理解   (9)匮:缺乏   成语说明   1.(古)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2.(今)聪慧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擅长辨别事情,后来比方办事反复无常,常常变卦   示例:   ①鲁迅《坟灯下漫笔》:厘定规章: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章是不像那样~的   ②南朝(梁)刘勰《灭惑论》:所谓~而喜怒交设者也   ③蔡东藩《民国演义》:似此重大问题,只隔一宿,偏已换了花样,~,令人莫测[1]   ④元代乔梦符《山坡羊冬日写怀》:~,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   成语造句   1、我们做事情要有目标,不要朝三暮四,乱定方案,这样往往一事无成   2、但很多人绝非如此,他们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方案,以达到有意义的目标,而是朝三暮四,改变不止。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才行,朝三暮四是不行能取得胜利的   成语辨析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都给出了自己的说明,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进展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削减,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终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由于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终我们将会发觉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由于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圆满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非常清晰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原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寓意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削减,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终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由于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终我们将会发觉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由于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圆满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非常清晰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

      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原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道理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都给出了自己的说明   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译文: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进展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