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12-失业与通胀理论.ppt
68页第12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6学时) 12—1 失业与充分就业 12—2 自然失业和失业对策 12—3 通货膨胀的类型 12—4 通货膨胀的影响 12—5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本章重点 失业、失业率与奥肯定律 周期性失业与自然失业 流动性偏好(难点) 通货膨胀与消费者价格指数 费雪方程式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与产出效应 菲利普斯曲线与滞胀(难点),宏观经济中的两只老虎:失业和通胀,12—1 失业与充分就业 一、失业与奥肯定律 1.失业(unemployment):指在社会经济中劳动力处于无工作的状态 失业者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如16周岁至65周岁),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而未能按现在通行的实际工资水平找到工作的人失业,,,,,,AE,0,Y,Y0,45°,E0,AE0,AD=AS,,Yf,,,,周期性失业,实际就业水平,2.失业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率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100% 4%之内,劳动力供给紧缺 5%~6%:劳动力供给宽松 7%~8%:失业问题突出 超过9%:失业问题严峻,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失业率,,,,,,,,,,,,,,-3 -2 -1 0 1 2 3 4 5 6 7 8,3.奥肯定律(Okun’s law):相对于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上升1个百分点。
斜率= -1/2,来源: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P.206,,,,,,,-3,-2,-1,0,1,2,3,,失业率变动(百分点变动),这是经验统计规律二、充分就业 1.充分就业:指在现有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工作的就业水平 充分就业≠人人都有工作 2.几何意义:均衡国民收入正好等于潜在国民收入充分就业,,,,,AE,0,Y,45°,E0,AE0,AD=AS,,Yf,,,充分就业,三、需求不足失业 1.需求不足失业:指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由于社会经济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失业 需求不足失业也称周期性失业,此时均衡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周期性失业(一),,,,,,AE,0,Y,Y0,45°,E0,AE0,AD=AS,,Yf,,,,周期性失业,实际就业水平,周期性失业(二),,,,0,Y,P,AS,,AD0,,,Yf,Y0,,,E0,,,,周期性失业,实际就业水平,2.需求不足失业的原因 凯恩斯认为,周期性失业的根源在于总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流动性偏好陷阱规律 三大心理规律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出现紧缩性缺口(EfK)。
周期性失业,,,,,,AE,0,Y,Y0,45°,E0,AE0,AD=AS,,Yf,,AEf,Ef,K,,,,,,,紧缩性缺口,周期性失业,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3.流动性偏好:指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人们需要货币出于三种动机: 交易动机 谨慎动机 投机动机,L1:前两个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它取决于收入,L1=L1(Y) L2:第三个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它与利率成反比,L2=L2 (i) L:货币需求总量,因而有 L= L1+ L2 =L1(Y)+L2 (i),流动性偏好陷阱,,,货币量,利率,0,,,,L,E1,M1,i1,,,M2,i2,E2,,E3,M3,,,,,中央银行增加货币,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降至极低水平时,无论货币供应量如何增加,都不能使利率继续下降,这表明利率下降有一个最低限度(货币需求曲线变为一条水平线),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就业理论),就业量,消费(C),投资(I),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MEC),利率(i),,平均消费倾向(APC),,,边际消费倾向(MPC)由此求投资乘数(KI),,流动性偏好(L=L1+L2),货币数量(M),,预期收益(R),资本资产价格(R0),,交易动机(L1),谨慎动机(L1),投机动机(L2),,国民收入(Y),12—2 自然失业和失业对策 一、充分就业下的自然失业 充分就业时存在的失业是自然失业,它是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因素造成的,是无法避免的。
美国自然失业率在1960年代约4%,70年代约5%1.摩擦性失业:指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失业新劳动力、跳槽者等 2.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此时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 3.季节性失业:指季节性因素、行业间歇性需求变化所引起的失业案例:美国的结构性失业 尽管目前美国失业率在9%左右意味着约1500万美国人没有工作,但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还有近300万职位仍虚席以待这很奇怪了,但却是事实 原因是雇主寻求的雇员资质与求职者技能之间未能有效对接——《财富》中文网,2012年1月9日,自然失业,,,,,AE,0,Y,45°,Ef,AEf,AD=AS,,Yf,,,充分就业,,Ym,自然失业,,二、失业的对策 1.对于周期性失业,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来扩大总需求: ①增加财政支出,或 ②扩大货币供应量 这样可提高就业水平总需求与就业水平,,,,0,Y,P,AS,,AD0,,,Yf,Y0,,,E0,,ADf,Ef,,,政府采取扩张政策,周期性失业,,,实际就业水平,,2.对于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政府可采取人力政策: ①提供职业培训 ②提供就业信息 ③反对就业歧视, 物价指数要不要统计房价? 通货膨胀是如何形成的?,?,12—3 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通货膨胀(inflation) 1.定义: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和显著的上升。
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 不是暂时或偶然上涨 不是小幅上涨, 萨缪尔森:通货膨胀意味着各种物价在一般水平上出现上涨 哈耶克:通货膨胀是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这种增加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上涨 弗里德曼: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2.衡量 ①物价指数是表示各种商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的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IPD),②通货膨胀率是指消费者价格指数从某一时间到另一时间上升的百分比 =(CPI本期-CPI上期)÷CPI上期×100% [例]以1990年为起点,基期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100,2007年CPI=271.7,2008年CPI=287.6,求2008年通货膨胀率 [解]=(287.6-271.7)÷271.7×100%=5.9%,美英法德日的通货膨胀,来源:通货膨胀的终结.经济学人中文网,2013-4-13,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来源:中国正在增值.经济学人中文网,2011-10-22,二、通货膨胀的类型及成因,通货膨胀类型(按涨幅划分),,爬行的通货膨胀(1~3%),加速的通货膨胀(2位数),超级的通货膨胀(3位数),通货膨胀类型(按成因划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3~10%),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的解释: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条件下,总需求继续扩大而总供给相对不足时,过度总需求会引发通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0,Y,P,AS,,AD0,,E0,,P0,,Y0,,,,P1,E1,AD1,,,,Y1,,Yf,,通货膨胀,失业,在短期,因总需求扩大而总供给赶不上,产生短暂的总供给短缺,出现通胀此时通胀与失业并存, 货币主义的解释:货币超量发行 费雪方程式:MVPT 上式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MV为货币总需求,P为价格水平,T为产品总量,PT为名义总供给 货币量增加时,名义总需求(MV)增加,由于它不能自发带动产品总量(T)增长,因而价格水平(P)必上升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会组织施加压力,企业被迫提高工资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垄断企业为追求高利润而提高产品价格 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0,Y,Y0,P,AD,AS0,P0,E0,,E1,P1,,Y1,,AS1,,,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3.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0,Y,Y0,P,AD0,AS0,P0,E0,,E1,P1,,Y1,,AS1,,,,AD1,,,E2,P2,,,Y2,通货膨胀,如果通胀由需求拉动开始即过度总需求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升使工资水平上升,进而引起成本推进的通胀。
如果通胀由成本推动开始即成本增加使物价上升,同时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恢复到原水平,此时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0,Y,Y0,P,AD0,AS0,P0,E0,,E1,P1,,Y1,,AS1,,,,AD1,,,E2,P2,,,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 指收入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适应和错位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高速发展,工资上升;其他部门攀比 朝阳产业快速发展,人力不足,工资上升;夕阳产业攀比 经济开放部门的工资向发达国家看齐,非开放部门攀比,12—4 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造成实际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 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不利于雇员而有利于厂商 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 不利于固定收入者,通货膨胀对国债持有人是否有利?,二、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 价格上涨超过成本上升的行业因利润增长而得以扩张 价格上涨慢于成本上升的行业因利润降低将出现收缩,三、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的变化 需求拉动型通胀在一定条件下(例如“温和”)使厂商扩大生产、增雇工人,使国民收入增加 成本推进型通胀使厂商成本增加,引起总供给下降,使国民收入和就业下降,12—5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凯恩斯:失业与通胀不会并存 充分就业前,总需求增加只会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不会引起通胀。
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通胀,无法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