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doc
28页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txt19“明”可理解成两个月亮坐在天空,相互关怀,相互照亮,缺一不可,那源源不断的光芒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 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的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厦门市国家税务局填表说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一、使用对象及报送时间使用对象:实行查帐征收方式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报送时间要求: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情形,并进行清算的,应在办理工商注销登记之前,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纳税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 60 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二、表头项目“税款所属期间”:一般填报公历某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应填报实际开始经营之日至同年 12 月 31 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按规定需要清算的,应填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并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国税发[2005]200 号)的规定进行纳税申报1、 “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2、 “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三、表间结构及与附表的勾稽关系1、第 1 行=附表一(1)第 1 行或附表一(2)第 1 行或附表一(3)第 3 至 7行合计2、第 2 行=附表三第 4 列第 17 行3、第 3 行=附表三第 6 列第 17 行4、第 5 行=附表一(1)第 16 行或附表一(2)第 16 行或附表一(3)第 10行和第 11 行合计5、第 7 行=附表二(1)第 1 行或附表二(2)第 1 行6、第 9 行=附表二(1)第 29 行或附表二(2)第 39 行7、第 10 行=附表三第 9 列第 17 行8、第 11 行=附表二(1)第 17 行或附表二(2)第 26 行或附表二(3)第 14行9、第 14 行=附表四第 41 行10、第 15 行=附表五第 21 行11、第 16 行=第 13+14-15 行11、第 17 行=附表六第 10 列第 6 行,且第 17 行≤第 16 行12、第 18 行=附表七“一、免税所得合计” ,且第 18 行≤第 16-17 行13、第 20 行=附表八第 5 列“一、公益性捐赠合计” 14、第 21 行=附表九第 7 行第 6 列,且第 21 行≤第 16-17-18+19-20 行。
15、第 22 行=第 16-17-18+19-20-21 行 16、第 25 行≤第 24 行17、第 26 行=附表十第 7 列“合计”行18、第 27 行=附表十第 12 列或第 8 列+第 11 列的“合计”行,且≤第 9 列(当第 8 列≤第 9 列)或等于第 9 列(当第 8 列>第 9 列) 四、收入总额项目填报纳税人当期发生的,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所有应税收入项目1、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1) 《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第 1 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第 1 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3)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 3 至 7 行合计纳税人经营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其他折扣以及销售退回,一律以净额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 。
2、第 2 行“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取得的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和股权投资的股息性收入债权性投资利息收入填报各项债权性投资应计的利息,包括国债利息收入;股息性收入填报股权性投资取得的股息、分红、联营分利、合作或合伙分利等应计股息性质的收入金额无需还原计算,等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 4 列第 17 行3、第 3 行“投资转让净收入”:填报各项投资资产转让、出售、处置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之和)扣除相关税费后的金额金额等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 6 列第 17 行4、第 4 行“补贴收入”:填报纳税人收到的各项财政补贴收入,包括减免、返还的流转税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金额等于附表一(3)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 2 行5、第 5 行“其他收入”:填报除上述收入以外的按照税收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其他收入包括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外收入” ,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资产评估增值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1) 《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第 16 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第 16 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3)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 10 和第 11 行合计数。
6、第 6 行“收入总额合计”:金额等于本表第 1 至 5 行合计数五、扣除项目填报纳税人当期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当期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1、第 7 行“销售(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 、 “其他业务支出” ,以及与视同销售收入相对应的成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1) 《成本费用明细表》第 1 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2) 《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 1 行2、第 8 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的应缴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3、第 9 行“期间费用”:填报纳税人本期发生的销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1) 《成本费用明细表》第 29 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2) 《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 39 行4、第 10 行“投资转让成本”:填报转让投资资产(包括短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必须按税收规定计算投资成本调整。
金额等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 9 列第 17 行5、第 11 行“其它扣除项目”:填报与第 5 行“其他收入”相对应的成本支出(包括“营业外支出”中按照税收规定可以扣除的项目、资产评估减值等) ,以及其他扣除项目但不包括公益救济性捐赠、非公益救济性捐赠及赞助支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1) 《成本费用明细表》第 17 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2) 《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 26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3)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项目明细表》第 14 行6、第 12 行“扣除项目合计”:金额等于本表第 7 至 11 行合计数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 第 13 行“纳税调整前所得”:金额等于本表第 6-12 行2、 第 14 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纳税人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金额大于税收规定标准,应进行纳税调整增加所得的金额纳税人如有未在收入总额中反映的收入项目或者不应在扣除项目中反映的支出项目,以及超出税收规定的扣除标准的支出金额,房地产业务本期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等,也在本行填列。
金额等于附表四《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第 3 列“纳税调增金额”第 41 行3、第 15 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填报根据税收规定可在税前扣除,但纳税人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在当期成本费用中列支的项目金额,以及在以前年度进行了纳税调整增加,根据税收规定从以前年度结转过来在本期扣除的项目金额纳税人如有根据规定免税的收入在收入总额中反映的以及应在扣除项目中反映而没有反映的支出项目,以及房地产业务本期已转销售收入的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等,也在本行填列金额等于附表五《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第 21 行4、第 16 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如为负数,就是纳税人当年可申报向以后年度结转的亏损额;如为正数,应继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5、第 17 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金额等于附表六《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第 6 行第 10 列,但不得超过第 16行“纳税调整后所得” 6、第 18 行“免税所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应单独核算的免予征税的所得额在弥补亏损后剩余的部分金额等于附表七《免税所得及减免税明细表》中“免税所得” ,但不得超过第 16-17 行后的金额。
7、第 19 行“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纳所得税额”:金额为本表第 2 行的数额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再扣减“免税所得”后的余额所对应的在被投资企业已缴纳的所得税款应补税投资收益小于短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中应补税的投资收益合计数的,应按被投资方企业适用税率从高到低,还原计算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纳的所得税额,其金额不得超过附表三的“应补税的投资收益已纳企业所得税”的合计数8、第 20 行“允许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额”:金额等于附表八《捐赠支出明细表》第 5 列“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额”的合计数9、第 21 行“加计扣除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加计扣除的费用额但不得使第 21 行的余额为负数10、第 22 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 16-17-18+19-20-21 行本行不得为负数本表第 16 行或者依上述顺序计算结果如为负数,本行金额应填 0七、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1、第 23 行“适用税率”: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收规定确定的适用税率2、第 24 行“境内所得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 22×23 行3、第 25 行“境内投资所得抵免税额”:填报纳税人弥补亏损后的应补税投资收益余额所对应的在被投资企业已缴纳的所得税额。
金额等于第 19 行“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纳所得税额” ,但不得超过第 24 行“境内所得应纳所得税额” 4、第 26 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 、第 27 行“境外所得抵免税额”:填报纳税人境外所得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境外所得计征所得税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 (财税字[1997]116 号)计算的“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和“境外所得抵免税额” 实行汇总纳税的成员企业取得的境外所得,不得参加汇总纳税,应单独申报,就地计算抵免或补缴企业所得税第 26 行等于附表十《境外所得计算明细表》第 7 列合计数第 27 行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当境外已缴纳所得税款按分国不分项抵扣,且附表十第 8列合计数≤第 9 列合计数,第 27 行则等于附表十第 8 列合计数+第 11 列合计数,但不得超过附表十第 9 列合计数;如附表十第 8 列合计数>第 9 列合计数,则第 27 行等于附表十第9 列合计数;当境外已缴纳所得税款按定率抵扣,则第 27 行等于附表十第 12 列合计数5、第 28 行“境内、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4-25+26-27 行6、第 29 行“减免所得税额”:填列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
金额等于附表七《免税所得及减免税明细表》中第 10 行与 62 行的合计数其中,汇总纳税的成员企业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应按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计算抵免额7、第 30 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