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两次金融危机对比.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ths****59
  • 文档编号:44188207
  • 上传时间:2018-06-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美国 1929 年与 2008 年金融危机比较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 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正如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尖锐地指 出的, “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 危机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大规模的危机两次危机所产生的历史背 景、危机发生的状况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二者必存相通之处,它们都是美国 经济自由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尚未演变成资本主义全面的经济危 机,但危机的规模、危机波及的范围、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都可以 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相提并论 1、、两次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两次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两次危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 久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1923--1930 年间 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额翻了 4 倍,1925--1929 年间股价翻了近 3 倍。

      其主要原因在于:国 内方面,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方面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在经 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源于 2007 年的次贷危机2000 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之 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从 2001 年 1 月至 2003 年 6 月连续 13 次降息,在 低利率的条件下美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扩大,不具备偿还能力的 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自 2004 年 6 月起,美联储又开始连续 17 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大 量偿还不起贷款的人出现,房贷公司遭受沉重打击随后引发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美 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二)两次危机背景的相似之处 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 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 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 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扩张性 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助长了危机的发生 2、、危机发生的状况比较危机发生的状况比较 1 两次危机发生的基本状况及特点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始于 1929 年 10 月 24 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的暴跌, 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它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各行业的萧条造成社会中下层的恐 慌由于其表现出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的特点,因此被称为 “大萧条”和“大恐慌” 在整个危机中,美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 46.2%,贸易总额下降了 70%,出现了极高的失业率,大量的生产设备遭到破坏;与工业危机交织在一起爆发了严 重的农业危机,农产品市场经历了价格的暴跌,大量的农畜产品被废弃,众多的贫农、中 农走向破产,美国农业生产者的人均收入从 1929 年的 223 美元降到了 1933 年的 90 美元, 降低了 60%;失业人数达 1300 多万,至少 14 万家企业倒闭实体经济出现危机的同时引 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美国投资者在证券交易所内一周损失 100 亿美元美国的这次经济 危机波及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都创下了空前纪录,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 44%,失业人数达到 5 000 万左右。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以次贷危机为前导2007 年上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股市剧烈下挫,金融机构大规模破产倒闭2008 年 9 月 15 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 申请破产保护,以此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此次危机呈现出明显特点:一是美 国国内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关系极为密切,金融业务相互交织、 债务关系相互关联、链条不断扩大延展、风险交叉传递,一旦债务链断裂,就会不断出现 连锁反应,并逐级放大,形成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二是由于金融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各国 的金融业不断开放,美国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出售给了其他国家,因此,此次金融危 机又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强烈冲击 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两次危机发生的状况各有不同: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主要发 生于实体经济领域,表现为商品的供给规模严重超过了市场的有效需求,实体经济危机导 致信用危机,并引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主要发生于虚 拟经济领域,它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诱因,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 2 两次危机状况的共同特征 虽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这两次危机发生的状况有相异之处,但是二者也具有共同特 征:一是危机的传导速度极快,危机一经爆发迅速传导至相关经济领域,引起了资本主义 世界各行业的衰退;二是危机的波及范围极广,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蔓延至欧洲、亚洲 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造成全球市场的剧烈震荡;三是危机的破坏性较大,危机发生后, 金融资产大幅缩水,社会生产迅速萎缩,产值下降,失业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消 费力下降,造成经济下滑;四是危机的延续时间较长,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持续了四 年之久,而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迅速消除的;五是美国 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进行救助,以刺激经济,摆脱衰退。

      三、危机成因的比较分析三、危机成因的比较分析 (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分析基础 1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能够更深刻地揭示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由于资本 主义竞争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资本主义本身具有一种盲目提高生产能力和无限扩 大生产规模的趋势,生产的社会化为扩大生产的趋势提供了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劳动者的实际需要,不 是社会产品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 相对过剩马克思从社会制度层面去寻找经济危机的根源,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 的产物 2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虚拟资本的无限扩张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深层 次的原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进一步 揭示危机的根源美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虚拟经济,它通过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最早对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进行过系统论述马克思认为虚 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它们只是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资本的纸制副本并不创造价值。

      虚 拟资本实际上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持有者带来定期收入的想象的或虚幻的资 本在正常情况下,有价证券作为资本的虚拟性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是,一旦有价证券的 价格暴跌,甚至成为一张废纸时,其资本的虚拟性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因此,虚拟资本 的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的运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虚 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最终将催生泡沫经济 (二)两次危机成因的相通之处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各具不同的特点,导致危机的原因也各不相 同,但两次危机都是由经济比例失调, “生产过剩”而导致的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 是商品生产的盲目扩大严重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造成的结果,是实体经济内部不均 衡发展的外在表现;而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同样表现为“生产过剩”——资本证券化规模盲目扩大而导致的虚拟资本“过剩” ,虽然金融业不生产实体产品, “过剩”比较隐蔽,但 如果虚拟资本发行量盲目扩大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则会形成经济泡沫引发危机不论 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的“生产过剩” ,都是经济自由化发展的结果,其背后的推动力都 是资本的趋利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 的本质就是在运动中无限增殖在实体经济中它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而在虚拟经 济中则表现为虚拟资本的无限量发行,二者的发展都为资本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活动场所, 使其跨越了制度的约束和道德的界限无限扩张,最终实体资本或虚拟资本的“过剩”必然 导致危机的爆发 通过对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可以认识到:一方面, 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基础,社会生产与需求一定要保持平衡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 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效的金融工具,但是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容易导致 泡沫经济,政府必须建立严格的虚拟经济发展法规和政策,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防止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可能引发的泡沫经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