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文化的反思——兼析当前不良贷款产生原因的新变化.doc
6页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文化的反思一一兼 析当前不良贷款产生原因的新变化(9. 23)【题要】作为金融的审计和监管人员,我们应该对现存的不良信贷文化有一个了 解笔者试图从不良信贷文化的普遍性和隐蔽性做一个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从规范制 度入手铲除滋生齐种不良信贷文化土壤的观点,希望能为金融审计和监管人员带来一 些启辿和思考一、 问题的提出商业银行在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过稈中,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至关巫要 的,因为不良信贷文化正在日益成为不良贷款滋生的主要诱Wo W此,很冇必要检讨 商业银行现行信贷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良信贷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在口常信贷风险 监管中,许多信贷经营管理人员常有一些习惯性思维方法和做法,涉及信贷决策、贷 后管理、企业财务分析等各方面,这些习惯思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隐蔽性,已构成 商业银行不良信贷文化的主要方面,正逐渐取代过去围绕规模放款、越权审批、行政 干预、账外经营等显性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I刃素本文结 合当前国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的新变化,利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试图对其危害性进行剖析,并就如何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做些初步探讨。
二、 不良信贷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分析(―)信贷决策的观念误区信贷决策是银行信贷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正确的决策方法是根拥国家冇关政策 法规,从银行利益出发,在立足于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准确判断的前提下审查信贷业 务的技术、经济和商业可行性,分析其主要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依拥该笔信贷业 务预计给银行带来的效益和风险决定是否批准该笔信贷业务决策依据的核心是借款 人的偿债能力分析,而担保抵押是规避和防范信贷业务固冇风险的措施之一,相关效 益则是贷款的效果,这二者均不应成为贷款与否的充分条件,其他因素更不应成为决 策的依据但在信贷决策实践中,以下思维方式却有一定的普遍性1、冇担保的就是好贷款这是贷前贷后及市批阶段常见的思维方式其主要表现 形式是发放贷款时关注抵押、担保更甚于对借款人本身偿还能力的关注当然,强调 贷款的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不仅无可厚非,而忖应大力提倡,相对专业银行时期 主要发放信用贷款、行政命令贷款而言,这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一大进步但 是,抵押担保在信贷决策中充其量只能是必要条件,而不能也不应成为充分条件过 于强调抵押担保关系,使之成为贷款的充分条件则难免矫枉过正,导致不良后果。
从 理论上讲,信贷资金作为一种生产要索只有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才能实现增值,进而还 木付息,如果审批阶段把关不严使资金遭受损失,再追索第二还款来源会造成社会资 源的浪费实践中常冇因担保单位是AAA级企业、上市公司或跨国公司等而轻率放款 的现彖,从而出现了某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担保下其下属服务公司(拥彳j的全部资产是 儿台电脑和一台复印机)也能从银行贷款数千万元的怪现象爭实上,将抵押担保作 为银行贷款充分条件的习惯思维正成为当前不良贷款形成的一个巫要的、带冇一定隐 蔽性的原因一是部分企业或当地政府利用银行信贷文化中的这种不良习惯,套取信 贷资金,一般以提供抵押担保为承诺,贷款后再使担保单位改制巫组,摆脱连带责任 或者干脆设置无实际担保能力的〃虚拟"担保人或〃虚置〃根本无法处置的抵押物来"帮 助〃银行〃完善〃贷款于续以取得资金这种隐蔽性的行政干预正取代原来的直接干预影 响着贷款的正常决策二是贷款行往往以抵押担保合乎总行要求为山逃避上级行检査 例如,某总行规定土地使川权抵押率不超过50%,房产的抵押率不超过70%,部分行不 顾当地实际机械执行,以当地评估事务所的评估结果按最高比率(或接近)设置押抵 额,不关注借款人偿债能力即放款,表面上看贷款手续齐全,实际上隐含着巨大的贷 款损失风险和道徳风险。
作为一种健康的信贷文化,不论担保企业是否真正具备足够 的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即使手续齐全、合法也不能替代对借款人本身运营能力、偿 债能力的分析实践中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追索经常会受到政府干预,存在变现难、执 行难等诸多问题,加大了银行经背成本而忖追索担保人还往往会恶化银企关系,培 育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尤其在信贷买方市场中,更不利于商业银行在当地的 长远发展2、 为争办按揭业务而贷款这是各级行信贷审批会议上常见的补充说明实际上, 伴随按揭业务发展的是房地产开发贷款窩达两位数的不良率按揭市场的竞争是残酷 的,但不能以牺牲开发贷款的资产质量为代价办理按揭贷款能转嫁开发贷款的风险, 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判断,理论上至少存在以下儿种不确定性;一是开发商在贷款到 位后不一定能将楼盘顺利建设到预住程度(岀于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房地产〃经济泡沫 〃商品房预售门槛正不断提高的考虑);二是商甜房积压、销售不畅,无足够客户申办 按揭贷款;三是开发商在取得按揭贷款厉不用于归还开发贷款,而挪用于滚动开发新 项目因此,发放按揭贷款并不能必然化解开发贷款风险,为争办按揭业务而贷款就 像当年为争存款而贷款一样不宜提倡。
3、 反正钱己借出去了,转贷是没办法的爭这是转贷款申报、市批过程中的常见 心态当一笔贷款即将到期或逾期时,选择依法收贷还是转贷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决策, 因为最初的贷款合同一般均已约定信贷资金用途和还款来源,转贷意味着依原定用途 使用贷款在计划时间内达不到预定效果,致使原有还款来源不能落实这时要特别注 童分析企业难以还款的内在原内以及识别贷款风险,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的 潜在风险且在拟转贷款期限内无化解可能则应坚决收贷否则,一味转贷只会丧失收 贷时机,掩盖资产质量,使企业怀有侥幸心理,弱化其还款积极性实践中存在的较 普遍的不良现象是经办行明知借款人销售收入下降,成木费用升高,资金运营渐趋困 难,效益明显卞降或担保人经营不断恶化,但碍于情面常冇意或无意地盲从于企业经 营将会好转的保证而予以转贷,待下定决心依法收贷时,企业净资产已所剩无儿,失 误的转贷决策实际上导致了贷款损失的进一步扩大4、 银企关系好,在他行冇不良贷款关系不大类似的习惯性思维还包括企业负责 人是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很有实权;或与本行某领导关系好,借款人不还别人的也会 先还本行的贷款等此类企业在其他行冇不良信用记录,已属信贷大忌,反映其社会 信用观念,或者实际偿债能力并非如报表反映得那么好;同时企业负责人在当地影响 越大,将来不还款时,追索的难度也越大,尤其是在当前各行各业岗位交流频繁的用 人体制下,这种思维方式的另一种危害是与领导关系好的企业往往给人以企业信用好、 —切正常的错觉,进而导致银行放松对企业正常的信贷调查与管理。
部分企业则利用 银行这种不良信贷习惯进行投机,信贷经营管理尤其要关注这些所谓"能人〃背后的真 实经济实力,提防为其〃繁荣"表象所迷惑关系好不可能是永恒的,贷款安全最终靠 的还是企业偿还能力的强弱5、向投资收益高的项目发放贷款风险小这种思维方式还包括项目属政府重点工 程,或投资收益很高等对此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枕会资源的 £1山流动与竞争性配置必然使各行业利润趋向于平均化,高收益一般伴随着项目的高 风险,银行不能只看到项目的收益而看不到项目内在的风险二是除了按总行项目贷 款的规定受理审批外,还要考虑贷款收益与风险是否相匹配借款人往往是投资人, 是项目成功的主要受益人,理应在根本上承担项目经营风险,银行不应承担过多的应 山投资人承担的风险,而仅取得债权人的收益因此好的投资项目若风险实际上要山 银行承担的就不一定是好的贷款项目二)贷后管理的观念误区贷后管理历来是国冇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中较薄弱的环节除了体制、政策等 原因外,一线信贷人员的素质及其不良信贷习惯也是极为巫要的成因这些不良习惯 在信贷人员中的广泛传播,削弱了其对贷款风险作出及时、准确判断的能力1、 能还息就是好贷款。
这是贷后管理中较流行的思维方式,虽有一定道理,但不 绝对正确因为一方面,还息来源很重要,还息是来自正常业务收入还是不固定的投 资收益,是企业经营利润还是他行借款,冇些项目贷款还息甚至来源于银行H己的贷 款木金等,这都是银行贷后管理应关注的;另一方而,能还息不代表能按期还本,也 不代表第二还款源落实还息可增加银行当期收益,但若不能还本,银行仍得不偿失 这种论点的危害性在于相当部分经营管理人员因企业能还利息而作出企业运作正常的 判断,进而放松贷后管理或盲目办理转贷、续贷,忽视了企业在保证按期还息的承诺 下,挪用贷款于高风险项目,经营状况渐趋恶化的可能2、 贷款发放后资金调度是企业内部的爭,银行不必干预每笔贷款的发放都冇其 指定的用途,企业有权调度、使用其借入资金,但应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按用途 使用,这也是保证还款的一个前捉倘若任山企业将做贸易的流动资金挪用于固定资 产项目,一个楼盘的开发贷款用于另i楼盘的开发,而这些固定资产项目或新的楼盘 并没有经过银行组织的可行性评估,这种资金调度必然加大贷款风险更多情况下, 贷款被借款人转移到关联企业、母子公司,使借款企业逐渐空壳化,导致债权悬空, 这利「资金调度行为银行必须依法干预。
3、 贷款肯定能收冋,企业用什么来还并不重要这种说法就像能还息就是好贷款 —样不是绝对正确的这里且不论其还款承诺是否真能实现,假设企业的确是一个好 企业,关注企业还款来源仍是必要的因为经办行沿需要预防贷款企业因可能上市, 其他行欲将本行贷款挤出,形成本行贷款被〃顶替〃的风险因此,实际工作中,经办 行不应满足于按期收贷,还应加大营销力度,建立更加牢固的银企关系山于放松贷 后管理而失去好客户同样是错谋的/I、别人欠了企业的钱,企业才欠银行的贷款这种说明本来是信贷员追债时企业 的捕塞之言,但遗憾的是某些信贷员常信以为真,视其为理所当然可以理解应收账 款过大是当前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应收账款中有正常的,冇不正常的;冇些企 业努力清收,有些企业则不然,尤其债务人是其关联企业时("猴王”公司破产案披露 的关联占用及其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对此,银行不应坐等,而应加大 催收力度,对借款人怠于行使的债权可依法行使代位执行权,直接向债务人的债务人 收款,而不能任其相互拖欠5、企业要避税才做假报表可以理解这种说法常见于贷款审批及贷后管理阶段, 尤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为避税而缓结销售收入,甚至隐匿收入,虚构成本,常常造成 账而亏损的假象。
银行经办人员即使对企业避税行为无法干涉,出于银行利益亦需要 弄清企业真正的经营成果,不能任山企业提供假报表而不加制止企业肖期的销售收 入、成木利润、资产状况等主要财务数据一定要准确,必要时,经办员要根据企业实 际情况直接调整企业报表,为各级信贷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三)财务分析的观念谋区海外金融界彳j句很流行的话〃魔鬼总是隐藏在细节当中〃关注细节是财务分析的 关键实际丁作中,一些信贷人员不以为然,尤其对企业偿债能力指标进行分析时, 普遍存在着不核实数据机械套用公式、以个别指标代替全面分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的粗放型分析方法,使分析结果谋导经营者和管理者,成为诱发不良贷款的原WZ-O1、 流动(速动)比率高的还款能力强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速动 比率、应收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共同构成银行判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体系 流动(速动)比率高的还款能力强,是经办行客户评价报告、贷款分类丁作底稿中常 见的结论性用语这种判断方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具右绝对性首先,流动比率或速 动比率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必须建立在已经核实的基础上,比如应收账款的合法性、冇 效性、存货的真实性等如不核实比率的真实性,财务分析只能谋导使用者(〃银广夏 〃爭件是编造虚假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典型案例)。
就速动比率而言,除了核实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应收票拥、应收账款及预付货款(传统上统称速动资产)夕卜,还须考虑预 付货款的数量和占比如果占比过大,应予适当扣除,原因是它的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