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某县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立项建议书.doc
25页1、 项目区基本情况 32、 项目建设概述 3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95、 项目实施方案 136、 项目建设时间及年限 147、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48、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59、 完成项目的主要措施 1710、 项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分析 2011、 结论 2212、 附表 23四川省剑阁县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建议书一、 项目区基本情况(一)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居嘉陵江畔全 县共辖12个区,1个商贸园区,56个乡镇,527村,19.18万户, 总人口 6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0. 33万人全县幅员面积 3204. 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3. 36万亩,林地216. 3万亩,有 各类草山草坡157.2万亩二) 境内属亚热带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 照充足,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常年气温14. 9C,南 北温差1.4C,年平均总降雨量1086. 6mm,常年日照1357. 9h, 无霜期270天,总积温5451.1 C三) 2004年末,全县出栏生猪80. 45万头,存栏70. 01万 头,出栏小家禽954. 3万只,存栏485.73万只,出栏肉牛2. 94 万头,存栏牛12.67万头,出栏肉羊38.02万只,存栏27.62万 只,畜牧业产值达7. 5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57%,畜牧业 产值中,生猪产值达5. 28亿元,占70.12%,非猪畜牧业产值只 占29.88 %,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禽潜力巨大。
二、 项目建设概述在当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而“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 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它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自然资源的低投 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将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 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 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 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 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是尽可能多次或多 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要求生产出来的 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 可恢复的垃圾;资源化原则是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 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 用我县是农业大县,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67.5万亩左右,农 作物秸秆(副产物)产量可达100多万吨,过去许多农户将秸秆 作为燃料或就地焚烧,很少加以利用,既浪费了资源,又对环境 造成严重污染据测算,如果我县所有农作物秸秆全部通过青贮 或氨化处理后用以喂牛,可新增载畜量6万个黄牛单位,创造相 当可观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实施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通过修建青贮池,利 用青切机等机具把农作物秸秆切成一定长度,通过装填、压实、 密封、发酵等过程来改善秸秆的适口性,提高其消化利用率,增 加畜禽养殖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本项目通过配套修建牛舍,改善肉牛养殖场兽医卫生环境, 增强防疫抗病能力;通过配套建设牛品改站,全面推广牛细管输 精冷配改良本地牛,推行杂交生产,改善和提高本地牛肉品质, 增加牛肉市场竞争力,增加养牛经济效益;通过配套修建沼气池, 对牛粪等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达到“无害化”排放,一方面粪 便发酵所产生的沼气,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为人们生产和生 活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另一方面沼液可用于灌溉施肥和作为水产养殖的原料,同时,通过使用沼气,可减少对林木的砍伐,保 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因此,大力发展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符合“循 环经济”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可以促进我县经济 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大力实施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要求1、符合国家、省市有关“循环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4年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并牵 头制定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意见》,提出了从“四个方面” 采取“八项措施”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近日,国家环保 总局也决定采取六大措施搭建政策平台,促进循环经济“起跳” 为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省政府常务会议,研 究部署了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扎扎实实的抓好全省“循 环经济”发展工作此后,我省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 一定的成绩,在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符合农业部、省政府办公厅“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当前,人们对畜产品安全越来越重视2002年农业部发出了《关于印发〈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的通 知》(农市发[2002] 12号),200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发 了《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通知》(川办发[2001]89号)瘢 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从而基 本实现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销“无公害”化此后,一系列行业和 地方标准的相继制定出台,拉开了 “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序幕目前许多大中城市以对农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开设“无 公害”农畜产品市场专柜,以此来推动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大力发展草食牲畜符合中央对经济建设的“五个统筹”的要 求,也符合全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两稳定,两加快,两突出” 的要求,其中“两加快”为“加快发展牛、羊肉生产”。
在全国 畜牧业发展产业带规划布局上,我省被规划进了生猪产业带、肉 牛、羊产业带今后一段时期,草食牲畜的发展必将是我县畜牧 业发展的重点而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 用,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全面推行“清 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大力发展环保畜牧业, 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的需要二者的有机结合,必将推动我县畜牧业经济又快又好的 发展)符合市场发展需求1、 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牛羊肉等草禽畜禽产品是人类理想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牛的一生中疾病相对较少,精料补充料一般多为天然原料加工而 成,很少添加激素和抗菌药物,牧草也很少喷洒农药,牛肉产品 很少有污染和药物残留,是畜产品中比较安全的绿色食品同时, 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习性的转变,人们的膳食结构明 显调整,对高蛋白质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量显著增长,草食牲畜产 品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脂肪含量低,倍受青睐人们的消费 习惯最终将从以食猪肉为主转到以吃牛羊肉等为主,发展秸秆养 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我国许多涉外宾馆和单位所需的高档牛肉多从国外进 口。
近3年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高档牛肉约1200吨以上,平均每 千克牛肉40元我国每年活牛出口基本维持在20万头左右鲜 冻牛肉出口量逐年增加,每年平均出口 8.44万吨目前,我国 鲜冻牛肉出口量比重还很小,预计今后几年我国鲜冻牛肉的出口 量将达到20万吨以上我国人均牛肉占有量只有4. 19千克,而 世界平均为19千克,发达国家则高达30-50千克如果我国人 均牛肉占有量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年总产量要达到1200万吨 以上,因此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生态、环境、营养和健康意识的 加强,优质牛肉有着巨大的国际和国内消费市场1) 、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自从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 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 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我国在推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非 常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秸秆养牛,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 求通过对以往被人们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进行青贮或氨化处理, 改善其适口性,提高利用率,用以生产大量的牛肉产品,变废为 宝,符合“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通过对粪便等废弃 物进行发酵等“无害化”处理,产生沼气这一清洁能源,沼液用 于养殖或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也符合“减量化、再利用”和“资 源化”原则。
四)大力实施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可培育农 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草食牲畜饲料报酬高,生产成本低,多利用农业生产“废弃 物”,不与人争地夺粮纵观发达国家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节粮 型草食性畜禽是其主要农业支柱产业,节粮型草食性畜禽创造的 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例达50%目前,我县畜牧业产值中,节 粮型草食性牲畜创造的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29.88 %,而以生 猪为主的耗粮型畜牧业产值却占70.12%,节粮型草食性畜牧业 发展空间巨大而我县有丰富的草地和秸秆资源,而且绝大部分 处于“闲置”状态,如果合理、有效利用,既可生产出量多质优 的牛肉产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 有机肥料,改善土质,促进种植业发展同时还可带动相关产业 发展,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U!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幅员面积大,草山草坡广,自然条件好1:1全县幅员面积3204.33平方公里,有林牧用地12. 15万公顷,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7.9%,有草山草坡面积33万亩,草地面积 157.2万亩,占土地面积的34%,有可利用草地面积149.4万亩,占草地面积的95%,大多为疏林草地和灌丛草地,产草量高,载畜量大。
同时,草地主要由74种禾本科、39种豆科、103种其它品种组成,同时,我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各类牧草生长,适宜肉牛羊生产发展二)饲草饲料基础好,为大力发展优质肉牛生产提供了良 好的物质基础1、 秸秆资源足,利用潜力大我县是农业大县,200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01.9978 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2.2463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41 万亩,红苕6. 08万亩,水稻31.59万亩,小麦33. 3万亩,年可 提供可利用作物秸秆(副产物)100多万吨,如果全部通过青贮、 氨化处理用以喂牛,可新增加载畜量6万个黄牛单位,能创造相 当可观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2、 农民对种草认识深刻,人工草地面积广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发展人工种草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 一场革命来抓,通过战略性结构调整,“粮一经一饲”种植比例 日趋合理,全县累计种草面积近30万亩,其中紫花苜蓿8. 6万 亩,2005年,全县仅高赖氨酸饲料玉米种植面积就达到了 10.2 万亩,全县种草面积1000亩以上的乡镇有40多个三)畜牧兽医技术服务过硬,体系建设完善1、 技术力量雄厚全系统有畜牧兽医人员456人,职工继续 教育已完成,都具备有中专以上学历。
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 以上职称120余人,初级职称300余人,均有多年从事畜牧兽医 工作经验2、 技术服务体系健全,设施配套县上成立有肉牛羊生产办 公室,配备有7名行政技术人员专职从事全县肉牛羊生产发展的 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全县57个乡镇(含1个商贸园区)、12个区 站共建有畜禽品种改良站40个,其冷链、品改设施设备配置齐 全,有专(兼职)品改技术人员近200名,大多经省、市、县级 上岗技术培训,相当部分从业人员有多年从事牛羊品改工作的经 验县区、乡、村兽医防疫、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实用技术入户 率、到位率均在95%以上3、 有开展肉牛品种改良的基础我县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 牛冷配改良以来,已有10多年牛改历史,牛细管输精技术推广 成效显著,技术普及面广,并于1999年获得过四川省畜牧食品 局牛细管人工输精冷配改良技术推广一等奖四)肉牛养殖技。












